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具体为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内需要进行粉尘监控,以确保隧道内的安全,传统的监测装置,主要是将监测仪器人工搬运到隧道内,进行监测,或者将监测仪器固定在隧道内,监测仪器没有保护措施,谷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隧道粉尘监测的装置,并且可以保护监测仪器。
[0004]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箱,监测箱顶部有窗口,窗口两侧有保护板,保护板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移门;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座安装在监测箱内底板上,升降机顶部有托台,托台上安装有激光粉尘监测仪和保护罩,监测箱内还有控制器,激光粉尘监测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保护罩分为多片保护片,每片保护片通过铰链铰接在托台,保护罩的保护片开合、升降机的升降由控制器控制;监测箱安装在小车上,小车上有停车固定装置。
[0006]所述的停车固定装置包括锚杆,锚杆上端连接有轴,轴两端安装在小车的空腔竖直的腰形轴孔内,锚杆上端顶在挡板下表面,挡板上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上套有弹簧。
[0007]所述的监测箱窗口下方有导向板。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用于隧道内的粉尘监测,小车移到隧道内,打开移门,用升降机将激光粉尘监测仪升起,然后打开保护罩进行监测。停车时候,锚杆旋转放下,锚杆上端由挡板和弹簧提供向下的压力,轴在腰形轴孔下移,将锚杆插入到地面内,以防小车移动,该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用于隧道监测方便快捷,并可以保护监测仪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箱1,监测箱I顶部有窗口,窗口两侧有保护板12,保护板12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移门2 ;升降机5通过升降机座4安装在监测箱I内底板上,升降机5顶部有托台8,托台8上安装有激光粉尘监测仪10和保护罩7,监测箱I内还有控制器6,激光粉尘监测仪10与控制器6连接;所述的保护罩7分为多片保护片,每片保护片通过铰链9铰接在托台8,保护罩7的保护片开合、升降机5的升降由控制器6控制;监测箱I安装在小车11上,小车11上有停车固定装置。
[0012]监测时,小车11移到隧道内,打开移门2,升起升降机5,将激光粉尘监测仪10升起,然后打开保护罩7进行监测。
[0013]所述的停车固定装置包括锚杆13,锚杆13上端连接有轴14,轴14两端安装在小车11的空腔竖直的腰形轴孔内,锚杆13上端顶在挡板17下表面,挡板17上部连接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上套有弹簧16。
[0014]停车时候,锚杆13旋转放下,锚杆13上端由挡板17和弹簧16提供向下的压力,轴14在腰形轴孔下移,将锚杆13插入到地面内。
[0015]所述的监测箱I窗口下方有导向板3。
【主权项】
1.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箱(1),监测箱(I)顶部有窗口,窗口两侧有保护板(12),保护板(12)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移门(2);升降机(5)通过升降机座(4)安装在监测箱⑴内底板上,升降机(5)顶部有托台(8),托台⑶上安装有激光粉尘监测仪(10)和保护罩(7),监测箱(I)内还有控制器(6),激光粉尘监测仪(10)与控制器(6)连接;所述的保护罩(7)分为多片保护片,每片保护片通过铰链(9)铰接在托台(8),保护罩(7)的保护片开合、升降机(5)的升降由控制器(6)控制;监测箱⑴安装在小车(11)上,小车(11)上有停车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固定装置包括锚杆(13),销杆(13)上端连接有轴(14),轴(14)两端安装在小车(11)的空腔竖直的腰形轴孔内,锚杆(13)上端顶在挡板(17)下表面,挡板(17)上部连接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上套有弹簧(16) 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箱(I)窗口下方有导向板(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具体为隧道内粉尘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箱,监测箱顶部有窗口,窗口两侧有保护板,保护板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移门;升降机通过升降机座安装在监测箱内底板上,升降机顶部有托台,托台上安装有激光粉尘监测仪和保护罩,监测箱内还有控制器,激光粉尘监测仪与控制器连接;保护罩分为多片保护片,每片保护片通过铰链铰接在托台,保护罩的保护片开合、升降机的升降由控制器控制;监测箱安装在小车上,小车上有停车固定装置。该装置用于隧道内的粉尘监测,小车移到隧道内,打开移门,用升降机将激光粉尘监测仪升起,然后打开保护罩进行监测,监测方便快捷,并可以保护监测仪器。
【IPC分类】G01N15-06
【公开号】CN204514764
【申请号】CN201520206850
【发明人】孙忠强, 李江海, 杜延昭, 丁玉玲, 任兴荣
【申请人】河北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