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

文档序号:9764909阅读:3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体分子,被包合到主体分子中间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体分子,故包合物又称“分子胶囊”。在药物缓释方面,包合物由于具有合适的粒径、优异的药物载体功能,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由于癌细胞组织的PH值要比人体正常组织的pH值低,药物渗透率差,所以在设计药物载体时,将药物载体设计为PH敏感性能且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具有更广阔的实际使用价值。
[0003]β_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作为主体分子与多种客体包合,例如金刚烷。但是在制备包合物材料时,主客体是否组装成功是很关键的一步,目前通常用紫外光谱、质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技术对环糊精及其包合物进行表征。但是这些都是通过实验仪器去检测。当然,由于很多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做出来的物质不是很纯,所以通过实验方法,也是很难去表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仪器检测即可证明金刚烷和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主体分子巯基-β_环糊精与客体分子pH敏感性聚合物改性的金刚烷通过主客体化学反应后,所得产物加入氯金酸的N ,N-二甲基酰胺溶液中,在常温下反应12?24小时,离心分离,将所得固体完全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用酸或碱调节其PH值至pH敏感性聚合物为疏水状态的pH值,若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证明金刚烷和环糊精组装成功,若有白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紫色澄清溶液,说明金刚烷和环糊精未组装。
[0006]上述氯金酸的Ν,Ν_二甲基酰胺溶液的浓度优选为5?15g/L,氯金酸与巯基-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1.5。
[0007]上述的pH敏感性聚合物为具有氨基和羧基的聚合单体,具体如聚甲基丙烯酸(其疏水状态的pH值为5.6以下)、聚丙烯酸(其疏水状态的pH值为5.4以下)聚丙烯酰胺(其疏水状态的pH值为10?13)等。
[0008]上述的酸为硼酸、盐酸、硝酸等,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0009]本发明利用金与主体分子巯基-β-环糊精上巯基间的相互作用,使金结合到主体分子上,然后通过调节PH值,使客体分子中的pH敏感性聚合物呈疏水状态,若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客体分子和结合金的主体分子同时沉淀,即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若金刚烷和环糊精未组装,则仅有客体分子沉淀(白色絮状物),结合金的主体分子存在于上层溶液中,即上层为紫色澄清溶液。
[0010]本发明用于证明主体分子巯基-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pH敏感性聚合物改性的金刚烷通过主客体化学反应后,金刚烷和β-环糊精是否组装成功,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仪器检测,成本较低,且检测结果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 是AD-PMAA(a)、β-CD-(SH)7(b)、AD-PMAA和β-CD-(SH)7的物理混合(c)、β-CD-(SH)7/AD-PMAA(d)的X射线衍射图 。
[0012]图2 是 AD-PMAA、β-CD- (SH) 7、β-CD- (SH) y/AD-PMAA 的激光粒度分布图。
[0013]图3是pH为5.6时0-CD-(SH)7/AD-PMAA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下面实施例中的聚甲基丙烯酸改性的金刚烷的制备方法为:按照文献(L.Yang,Y.Guo and Z.Lei,J.Mater.Chem.A,2015,D01:10.1039/C5TA03937A)合成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改性的金刚烷(记作AD-PTBMA),将AD-PTBMA溶解在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氮气气氛下,加入AD-PTBMA摩尔量5倍的三氟乙酸,常温反应36小时后,用旋转蒸发仪蒸除溶剂,剩余物质用四氢呋喃溶解后装入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中,间隙3小时换一次水,透析3天,最后将透析液经冷冻干燥,得到客体分子聚甲基丙烯酸改性的金刚烷(记作AD-PMAA,其数均分子量为 10000)。
[0016]实施例1
[0017]将0.lg(0.lmmol)主体分子巯基-β-环糊精(记作0-O)-(SH)7)和lg(0.lmmol)客体分子AD-PMAA完全溶解于50mL去离子水中,常温搅拌24小时,冷冻干燥,所得产物记作(SH)7/AD-PMAA0
[0018]将所得产物β-α)-( SH)7/AD-PMAA加入34mL 10g/L氯金酸的N,N-二甲基酰胺溶液中,常温搅拌12小时,离心分离,将所得固体完全溶解于25mL去离子水中,用硼酸调节pH值至5.6以下,若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若有白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紫色澄清溶液,说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未组装。发明人用硼酸调节PH值至2.0,实验结果显示,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
[0019]上述方法也可用于证明巯基-β_环糊精与其他pH敏感性聚合物改性的金刚烷(例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等改性的金刚烷)自组装成功与否,只需将PH值调节至与相应pH敏感性聚合物为疏水状态时的pH值,若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若有白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紫色澄清溶液,说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未组装。
[0020]为了证明本发明方法的准确性,发明人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实施例1所得产物i3-CD_(SH)7/AD-PMAA进行表征,结果见图1?3。
[0021]图1中,从曲线c可以很明显的判断出是AD-PMAA和β-⑶-(SH)7谱图的简单叠加,而曲线d中,AD-PMAA和P-CD-(SH)7的晶体特征峰消失,出现了新的晶体衍射特征峰,说明形成了新的固体相,即AD-PMAA和β-⑶-(SH) 7通过弱的化学键相互作用形成包合物,可以判定β_⑶-(SH)7/AD-PMAA中存在着金刚烷和β-环糊精的主客体包合作用。
[0022]由图2可见,0-CD-(SH)7/AD-PMAA的粒径比客体分子AD-PMAA的粒径要略大,说明主客体已经成功组装。由图3可见,当pH为5.6时,β-⑶-(SH)7/AD-PMAA形成了球状胶束,因为当在5.6时,PMAA是疏水的,而i3-CD-(SH)7是亲水状态,所以只有他们成功组装才能够形成胶束。并且从图3可以看到,胶束的粒径在100?200nm之间,与激光粒度仪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AD-PMAA和β-⑶-(SH)7已经成功组装。
[002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见,本发明证明方法与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均一致,说明本发明方法是准备可靠的。
【主权项】
1.一种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主体分子巯基-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PH敏感性聚合物改性的金刚烷通过主客体化学反应后,所得产物加入氯金酸的Ν,Ν-二甲基酰胺溶液中,在常温下反应12?24小时,离心分离,将所得固体完全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用酸或碱调节其PH值至pH敏感性聚合物为疏水状态的pH值,若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证明金刚烷和环糊精组装成功,若有白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紫色澄清溶液,说明金刚烷和环糊精未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明金刚烷和β_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金酸的N,N-二甲基酰胺溶液的浓度为5?15g/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金酸与巯基-β_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1?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明金刚烷和β_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敏感性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明金刚烷和β_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为硼酸、盐酸、硝酸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明金刚烷和β_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证明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证明主体分子巯基-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pH敏感性聚合物改性的金刚烷通过主客体化学反应后,金刚烷和β-环糊精是否组装成功,其利用金与主体分子上巯基间的相互作用,使金结合到主体分子上,然后通过调节pH值,使客体分子中的pH敏感性聚合物呈疏水状态,若金刚烷和β-环糊精组装成功,客体分子和结合金的主体分子同时沉淀,即有紫色絮状物生成且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若金刚烷和β-环糊精未组装,则仅有客体分子沉淀(白色絮状物),结合金的主体分子存在于上层溶液中,即上层为紫色澄清溶液。本发明不需要大型仪器检测,成本较低,且检测结果准确性高。
【IPC分类】G01N21/78, G01N21/82
【公开号】CN105527285
【申请号】CN201510967042
【发明人】雷忠利, 舒士倡, 杨红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