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平井入层点信息校正油藏顶面微构造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水平井开发油藏地层真倾角,并利用真倾角分布图对油藏顶 面微构造进行校正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微构造是指在总的油藏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 征,其隆起和凹陷幅度低,闭合面积小,无一定方向性,且形态不规则,分布无规律可循,如 不进行较为详细的研宄,很难发现局部微构造。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微构造形态及幅度大小 直接影响油藏的注水开发及剩余油的分布,对于油藏能否合理开发及后期剩余油挖潜具有 重要意义。
[0003] 目前对于油层微构造的研宄主要是借助较密井网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和小层 精细对比成果开展的,具体研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以较密井网资料为基础,同时与测井 资料相结合,以主砂层顶面或底面为标准,采用小间距等值线、内插等值线法绘制构造图; 二是以三维地震或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研宄储层微构造。以上两种传 统的研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种方法仅利用井点海拔资料进行校正,缺乏地层 倾角及倾向控制,对于井间微构造的过度形态难以精确表征;第二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原 始地震资料的精确度,若地震资料精确度无法满足微构造研宄的要求,这项工作就难以开 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仅利用井点海拔及地震资料进行顶面微构造校正的 局限性,提供一种准确、实用和易于推广的顶面微构造校正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利用水平井入层点信息校正 油藏顶面微构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步骤一: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穿过砂泥岩界面时的延迟响应特征与岩层面之间 的关系,以伽马测井曲线资料为基础,确定延迟区间长度,明确井层之间的夹角;步骤二: 结合测井过程中解释的钻井倾斜角及方位角,并且利用井点海拔资料,推导并计算出较为 精确的水平井入层点地层真倾角,该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0007] 1、水平井沿地层倾向穿入时:
[0008] (1)计算地层视倾角aa
[0009] 视倾角
【主权项】
1.利用水平井入层点信息校正油藏顶面微构造的方法,包括w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穿过砂泥岩界面时的延迟响应特征与岩层面之间的关 系,W伽马测井曲线资料为基础,确定延迟区间长度,明确井层之间的夹角;步骤二:结合 测井过程中解释的钻井倾斜角及方位角,并且利用井点海拔资料,推导并计算出较为精确 的水平井入层点地层真倾角,该计算公式可W分为两种情况: (一) 、水平井沿地层倾向穿入时: (1) 计算地层视倾角a。 视倾角化=是 其中:丫为水平井入层点轨迹切线与地层之间的夹角,即井层夹角,rad; ( 计算公式为7=arcuiny(r为自然伽马测井仪的探测深度,m;L为延迟响应距离的 J 一半,m;) (2) 求取视真倾向夹角《 视真倾向夹角《 = 0S-0W 其中:0S为地层倾向方位角,rad; 0 ,为入层点井轨迹方位角,rad; (3) 计算地层真倾角at 式中:
0为井轨迹倾斜角,rad;r为自然伽马测井仪的探测深度,m; L为延迟响应距离的一半,m; 0,为地层倾向方位角,rad; 0 ,为入层点井轨迹方位角,rad; (二) 、水平井逆地层倾向穿入时: (1) 计算地层视倾角a。 视倾角化1 =自+ (2) 视真倾向夹角求取方法与水平井沿地层倾向穿入时的计算方法相同; (3) 地层真倾角求取 根据水平井沿地层倾向穿入时的地层真倾角求取方法,结合水平井逆地层倾向穿入时 的视倾角计算公式,此情况的地层真倾角计算公式可W写为:
步骤地层倾角平面图的绘制及利用 根据地层真倾角计算公式,可W统计油田内水平井入层点地层真倾角的有效值、平均 值等数据,当油层厚度相对较薄时,油田内多数水平井可能频繁穿出油层顶底面,此时,一 口井可W读取多个入层点信息,W此为基础,利用地质建模插值方法,可W绘制精度较高的 地层倾角平面分布图;W绘制的高精度地层倾角平面图为基础,修正水平井入层点的地层 起伏高度,同时对水平井井旁构造进行校正,得到可用于指导生产的2m间距的砂层顶面微 构造图。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水平井开发油藏地层真倾角,从而对油藏顶面微构造进行校正技术,特别涉及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穿过砂泥岩界面时的延迟响应特征,确定延迟区间长度,结合测井过程中解释的钻井倾斜角及方位角,推导并计算出较为精确的水平井入层点地层真倾角的计算方法,绘制出地层倾角平面图,并以此为基础对水平井油藏顶面微构造进行校正,绘制间距小于2m的等高线图,指导油藏合理开发及剩余油挖潜。本发明克服目前仅利用井点海拔及地震资料进行顶面微构造校正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水平井开发油藏顶面微构造校正的方法,充分利用水平井入层点的信息,得到真实的地层倾角,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油藏顶面微构造研究。
【IPC分类】G01V1-40, G01V1-36
【公开号】CN104849762
【申请号】CN201510267859
【发明人】王金凯, 卢浩, 谢俊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