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11684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属于车辆测量技术领域。该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系统包括第一激光成像装置、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检测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均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相比于现有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不仅提高了测量的效率,降低了测量成本,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的采样频率增加采样数据,有效地提高了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结果的精度。
【专利说明】
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背景技术】
[0002]现今,机动车超载超限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为了尽量避免机动车超载超限情况,机动车的外廓尺寸包括机动车的宽度、高度及长度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工测量方式,一种是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采集机动车的外廓尺寸数据。然而,人工测量方式的随机误差较大且费时费力不安全。此外,激光测距传感器成本高,故障率高,采样点较少,不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包括:第一激光成像装置、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检测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均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用于发出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以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一激光线并采集所述第一激光线的图像。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用于发出第二激光平面投射到所述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二激光线并采集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激光线的图像和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获得所述待测车辆的宽度和高度。
[000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激光投射仪和第一摄像机,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激光投射仪和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及所述第二摄像机均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所述第一激光投射仪用于发出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以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一激光线。所述第二激光投射仪用于发出第二激光平面投射到所述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二激光线。所述第一摄像机用于采集所述待测车辆表面形成的所述第一激光线的图像,将所述第一激光线的图像发送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摄像机用于采集所述待测车辆表面形成的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将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发送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000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一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及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另一侧的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投射仪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二激光投射仪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一摄像机设置在所述第三立柱上,所述第二摄像机设置在所述第四立柱上。
[000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投射仪、所述第二激光投射仪、所述第一摄像机及所述第二摄像机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6米。
[000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还包括第三激光成像装置,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用于发出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以所述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测车辆一侧的车轮侧面形成第三激光线,获得所述车轮侧面的第三激光线的图像。此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处理所述第三激光线的图像,结合所述第一激光线的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的处理结果获得所述待测车辆的长度并还原所述待测车辆的外廓三维图形。
[00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发出水平方向的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以所述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测车辆一侧的车轮侧面形成第三激光线的第三激光投射仪和用于采集所述车轮侧面形成的所述第三激光线的图像的第三摄像机,所述第三摄像机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
[00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一侧的第五立柱,所述第三激光投射仪和所述第三摄像机均设置在所述第五立柱上。
[00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激光投射仪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厘米。
[00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线与所述第二激光线平行。
[001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线与所述第二激光线均与所述检测区域的长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激光成像装置采集待测车辆表面形成的第一激光线的图像,通过第二激光成像装置采集待测车辆表面形成的第二激光线的图像, 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对上述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待测车辆的宽度和高度。相比于现有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不仅提高了测量的效率,降低了测量成本,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的采样频率增加采样数据,有效地提高了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结果的精度。
[00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的结构框图;
[0019]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1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左”、“右”、“竖直”、“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此外,术语“水平”、“竖直”、“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耦合”应做广义理解。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5]目前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工测量方式,一种是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采集机动车的外廓尺寸数据。然而,人工测量方式的随机误差较大且费时费力不安全。此外,激光测距传感器成本高,故障率高,采样点较少,不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0026]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所述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包括第一激光成像装置、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检测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另一侧。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发出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以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一激光线并采集第一激光线的图像。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发出第二激光平面投射到所述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二激光线并采集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一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激光投射仪和第一摄像机,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激光投射仪和第二摄像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也可以是集成有激光投射模块和成像模块的装置。
[0028]具体的,本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中,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的安装方式可以为:
[0029]如图1所示,图1中的空心箭头方向为检测区域的行车方向。待测车辆200以预设速度沿行车方向进入检测区域,其中,预设速度可以优选为3-5千米/小时。检测区域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立柱311、第二立柱312、第三立柱313和第四立柱314。第一立柱311和第三立柱313均位于检测区域的一侧,第二立柱312和第四立柱314均位于检测区域的另一侧。其中,第一立柱311和第二立柱312相对设置,第三立柱313和第四立柱314相对设置。第一激光投射仪111设置在第一立柱311上,第二激光投射仪121设置在第二立柱312上,第一摄像机 112设置在第三立柱313上,第二摄像机122设置在第四立柱314上。优选的,第一激光投射仪 111、第二激光投射仪121、第一摄像机112及第二摄像机122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6米。
[003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安装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安装方式,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激光投射仪111、第二激光投射仪 121、第一摄像机112及第二摄像机122也可以采用其它安装方式。
[0031]如图2所示,本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100中,第一激光成像装置110所包括的第一摄像机112及第二激光成像装置120所包括的第二摄像机122均与数据处理装置140耦合。 其中,第一激光投射仪111用于发出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以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待测车辆200的表面形成第一激光线。第二激光投射仪121用于发出第二激光平面投射到所述待测车辆200的表面形成第二激光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激光平面和第二激光平面均为多条不同方向的激光光束组成的平面。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优选的,第一激光线与第二激光线平行,且第一激光线与第二激光线均垂直于检测区域的长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 检测区域的长度方向为检测区域的行车方向。当然,第一激光线与第二激光线也可以不完全垂直于检测区域的长度方向,可以稍微倾斜。[〇〇32]第一摄像机112用于采集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一激光线的图像并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第二摄像机122用于采集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二激光线的图像并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由于车身对激光的反射率较高,因此,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采集到的图像中的激光线较为明显。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 发送的图像可以为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以相同的采样频率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是视频。为了提尚米样频率,上述图像优选为视频,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米集视频的帧速率相等,且第一摄像机112与第二摄像机122在数据处理装置140的控制下同时开始开启和关闭。[〇〇33]具体的,数据处理装置140获取到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发送的数据后, 按照预设帧间隔对第一摄像机112拍摄的视频进行分帧处理获得第一图像帧序列,按照所述预设帧间隔对第二摄像机122拍摄的视频进行分帧处理获得第二图像帧序列。所述第一图像帧序列的每一帧图像均包含第一激光线,所述第二图像帧序列的每一帧图像均包含第二激光线。[〇〇34]第一图像帧序列的图像数量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数量由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采集视频的帧速率以及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的持续时间决定。例如,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采集视频的帧速率均为35帧/秒,视频的持续时间为10 秒时,视频帧图像序列中的视频帧图像的数量为350。另外,第一图像帧序列按照图像在第一摄像机112拍摄的视频中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二图像帧序列按照图像在第二摄像机122拍摄的视频图像中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0035]进一步的,对第一图像帧序列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第一图像帧序列的每一帧图像中的第一激光线在检测区域所在的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获取第二图像帧序列的每一帧图像中的第二激光线在检测区域所在的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其中,对第一图像帧序列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处理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对第一图像帧序列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每一帧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分别提取第一图像帧序列内图像中第一激光线的轮廓和第二图像帧序列内图像中第二激光线的轮廓。例如, 可以通过边缘检测算法提取第一激光线和第二激光线的轮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激光线和第二激光线存在一定的宽度,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方法查找第一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以及第二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分别得到第一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上各点在图像坐标系下的第一坐标及第二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上各点在图像坐标系下的第二坐标。[〇〇36]数据处理装置140中预先存储有经过标定后的第一摄像机112的第一投影变换模型和第二摄像机122的第二投影变换模型。根据第一投影变换模型将所得到的第一坐标转换为上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第二投影变换模型将所得到的第二坐标转换为上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其中,世界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分别为检测区域的宽度方向(X轴)、长度方向(Y轴)及高度方向(Z轴)。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在同一时刻采集到的车身图像中的激光线共同对应了待测车辆200—个横截面边缘的轮廓线。因此,按照预设规则对第一图像帧序列的第i帧图像所含的第一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第i帧图像所含的第二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行处理即可以得到待测车辆 200—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i为正整数。其中,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待测车辆200长度方向的截面。[〇〇3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一激光线和第二激光线在车身的上表面具有重叠部分。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规则可以为:预先设置一条基准线,所述基准线为检测车道的中心线,其X坐标为固定值;根据所述基准线选取第一图像帧序列的第i帧图像所含的第一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第i帧图像所含的第二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作为待测车辆200的相应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〇〇38]具体的,假设沿待测车辆200的行进方向,第一激光投射仪111及第一摄像机112位于检测车道的基准线左侧,第一激光投射仪111及第一摄像机112位于检测车道的基准线右侧,且检测车道的基准线右侧的X坐标值大于基准线的X坐标值,而基准线的X坐标值大于基准线左侧的X坐标值。此时,对于位于所述基准线左侧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坐标,可以选取第一图像帧序列内的图像中第一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中X坐标值小于基准线的X坐标值的坐标;对于位于所述基准线右侧的横截面轮廓线的坐标,可以选取第二图像帧序列内的图像中第二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中X坐标值大于或等于基准线的X坐标值的坐标。
[0039]因此,根据第一图像帧序列及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不同帧图像,可以得到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由于机动车的后视镜通常不计入机动车外廓尺寸的测量中,因此,剔除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中对应于后视镜区域的坐标,即可以得到待测车辆200的宽度和高度。例如,可以根据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求得待测车辆200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由机动车的具体构造可知,待测车辆200的最大宽度对应的坐标即为后视镜所在位置。数据处理装置140中可以预先存储后视镜区域的坐标范围,剔除所述坐标范围内的坐标后,即可以根据剩余的轮廓线坐标得到待测车辆200的宽度和高度。 [〇〇4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的Y坐标值为定值。因此,要进一步还原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形,需要求得相邻两个横截面之间的间距,从而获得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在Y轴上的相对位置。
[0041]因此,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车辆200的长度并还原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形, 如图3所示,所述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一侧。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发出水平方向的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以预设速度通过检测区域的待测车辆200—侧的车轮210侧面形成第三激光线。 并进一步采集车轮210侧面形成的第三激光线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此时,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40还用于处理所述第三激光线的图像以获得第一激光成像装置110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120所采集的相邻两帧图像所对应的待测车辆200横截面之间的间距。根据该间距及第一激光成像装置110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120所采集的含有激光线的车身图像的数量即可以得到待测车辆200的长度。进一步,将上述测得的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与上述相邻两个横截面的间距结合,即可还原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形。
[0042]当然,除了上述长度测量方式外,本实施例也可以通过红外光幕传感器和激光定位开关实现待测车辆200长度测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第三激光平面也可以稍微倾斜于水平方向,即第三激光线不完全平行于所述检测区域的长度方向。[〇〇43]本实施例中,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包括第三激光投射仪131和第三摄像机132。当然。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也可以是集成有激光投射模块和成像模块的装置。
[0044]具体的,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如图1所示,检测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第五立柱315。第五立柱315可以与第一立柱311和第三立柱313同侧,也可以与第二立柱312和第四立柱314同侧。第三激光投射仪131和第三摄像机132设置在第五立柱315上。优选的,第三激光投射仪13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厘米。[〇〇45]如图3所示,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所包括的第三摄像机132与数据处理装置140耦合。待测车辆200以预设速度通过检测区域,第三激光投射仪131发出水平方向的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待测车辆200—侧的车轮210侧面形成第三激光线。第三摄像机132采集车轮210 侧面形成的第三激光线的图像并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轮210侧面的轮盘区域对激光的反射率高于车身对激光的反射率,因此,第三摄像机132采集的图像中车轮210侧面的轮盘区域有较明显的激光线,即图像中轮盘区域内的激光线部分的灰度与其它部分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0046]为了较准确的获得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在Y轴上的相对位置, 第一摄像机112、第二摄像机122和第三摄像机132的采样频率相同。当第一摄像机112、第二摄像机122和第三摄像机132采集的图像均为视频图像时,第一摄像机112、第二摄像机122 及第三摄像机132的视频采集帧速率相同。[〇〇47]数据处理装置140获取到第三摄像机132发送的数据后,按照上述预设帧间隔对第三摄像机132拍摄的视频图像进行分帧处理获得第三图像帧序列。所述第三图像帧序列内的每一帧图像均包含投射有第三激光线的车轮210。分别提取第三图像帧序列中每一帧图像中投射在车轮210侧面的第三激光线轮廓。由于第三激光线存在一定的宽度,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定位第三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位置,分别得到第三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上各点在图像坐标系下的第三坐标。根据第三坐标进一步查找第三激光线轮廓的中心线上的中心点作为参考点。根据数据处理装置140中预先存储的第三投影变换模型将参考点在图像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上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对第三图像帧序列内的每一帧图像进行上述处理即可以得到第三图像帧序列内的每一帧图像中的参考点在上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
[0048]假设第一图像帧序列中的第i帧图像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第i帧图像对应待测车辆200的第一横截面,第一图像帧序列中的第i + 1帧图像和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第i+1帧图像对应待测车辆200的第二横截面。此时,第三图像帧序列中的相邻两帧图像中参考点位的Y坐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为第一横截面与第二横截面之间的间距。[〇〇49]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测车辆200—侧的车轮210通常不止一个,因此,第三图像帧序列内的某些图像中所包含的投射有第三激光线的车轮210可能不同或有多个。当根据第三图像帧序列中的当前图像获取到的参考点坐标有多个时,只选取其中一个参考点坐标, 且需要保证每一帧图像选定的参考点坐标对应同一个车轮210。当相邻两帧图像中所包含的投射有第三激光线的车轮210不同时,根据靠后的一帧图像得到的参考点坐标后,需要对该参考点坐标的Y坐标值进行修正,即将该参考点坐标的Y坐标值加上两个车轮210之间的轴距。
[0050]进一步根据第三图像帧序列中的相邻两帧图像中参考点的Y坐标值之差的绝对值以及第一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数量或第二图像帧序列中的图像数量即可以得到待测车辆 200的长度。例如,当第三图像帧序列中的相邻两帧图像中参考点的Y坐标值之差的绝对值为0.04米,第一图像帧序列中含有第一激光线的车身图像数量为500时,待测车辆200的长度为20米。
[0051]另外,结合上述测得的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以及相邻两个横截面在Y轴方向上的间距即可以还原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形。[〇〇52]具体的,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采集到的相邻两帧图像中参考点的Y坐标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为所获得的待测车辆200相邻两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在Y轴方向上的间距。将初始时刻第一激光成像装置110采集到的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一激光线的图像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120采集到的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二激光线的图像共同对应的待测车辆 200横截面的边缘轮廓线的Y坐标替换为预先设置的初始值,根据所得到的相邻两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在Y轴方向上的间距,更新后续每一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的Y坐标值,从而根据更新后的待测车辆200的多个横截面的轮廓线坐标即可以还原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形。其中,所述初始值可以预先存储在数据处理装置140中,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装置140外接的输入输出装置输入。[〇〇53]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100的工作流程可以为: [〇〇54]待测车辆200进入检测区域之前,开启第一激光投射仪111、第二激光投射仪121和第三激光投射仪131,第一激光投射仪111发出的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地面上形成第一激光线,第二激光投射仪121发出的第二激光平面也投射到地面上形成第二激光线。同步开启第一摄像机112、第二摄像机122和第三摄像机132,第一摄像机112和第二摄像机122分别采集第一激光线和第二激光线的图像并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根据上述投影变换模型还原图像中的第一激光线在上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和第二激光线在上述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此时,第一激光线和第二激光线在世界坐标系下的Z轴坐标即为地面的Z轴坐标。理想情况下,地面的Z轴坐标为0。
[〇〇55]待测车辆200以预设速度进入检测区域,第一激光投射仪111发出的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车身表面形成第一激光线,第二激光投射仪121发出的第二激光平面投射到车身表面形成第二激光线。第一摄像机112采集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一激光线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第二摄像机122采集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二激光线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当车轮210进入第三激光投射仪131发出的第三激光平面的作用区域时,第三激光投射仪131发出的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待测车辆200—侧的车轮210侧面,在车轮210侧面形成第三激光线。第三摄像机132采集车轮210侧面形成的第三激光线的图像发送到数据处理装置140。
[〇〇56]数据处理装置140对第一摄像机112发送的第一激光线的图像、第二摄像机122发送的第二激光线的图像、第三摄像机132发送的第三激光线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待测车辆 200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形。
[〇〇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激光成像装置110采集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一激光线的图像,第二激光成像装置120采集待测车辆200表面形成的第二激光线的图像,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采集车轮210侧面形成的第三激光线的图像,通过数据处理装置140对上述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待测车辆200的宽度、高度、长度以及待测车辆200的外廓三维图像。相比于现有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100不仅提高了测量的效率,降低了测量成本,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激光成像装置110、第二激光成像装置120及第三激光成像装置130的采样频率增加采样数据,有效地提高了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结果的精度。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机动车外廓尺寸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第一激光成像装 置和第二激光成像装置,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检测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成 像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均 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所述第一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发出第一激光平面投射到以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 区域的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一激光线的第一激光投射仪和用于采集所述待测车辆表面 形成的所述第一激光线的图像的第一摄像机,所述第二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发出第二激 光平面投射到所述待测车辆的表面形成第二激光线的第二激光投射仪和用于采集所述待 测车辆表面形成的所述第二激光线的图像的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及所述第二摄像 机均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一侧的第一立 柱和第三立柱及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另一侧的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 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激光投射仪设置在 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第二激光投射仪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第一摄像机设置在所 述第三立柱上,所述第二摄像机设置在所述第四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投射仪、所述第二激光投射 仪、所述第一摄像机及所述第二摄像机距离地面的高度为5?6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发出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以所 述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测车辆一侧的车轮侧面形成第三激光线并采集所 述车轮侧面的所述第三激光线的图像的第三激光成像装置,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设置在 所述检测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激光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发出水平 方向的第三激光平面投射到以所述预设速度通过所述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测车辆一侧的车 轮侧面形成所述第三激光线的第三激光投射仪和用于采集所述车轮侧面形成的所述第三 激光线的图像的第三摄像机,所述第三摄像机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耦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区域一侧的第五立 柱,所述第三激光投射仪和所述第三摄像机均设置在所述第五立柱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激光投射仪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 厘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线与所述第二激光线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线与所述第二激光线均与所 述检测区域的长度方向垂直。
【文档编号】G01B11/02GK205718871SQ20162056139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廖小鹏, 王金斌, 廖宜珍, 王帮军
【申请人】合肥市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