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包括竖直并行间隔设置、规格相同、且能够构成自参比测量三电极体系的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套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外围、且对焊接点和三个金属环形电极进行密封的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以及分别焊接在三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同一端、且伸出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的三根连接导线。本实用新型所述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适用范围小、抗干扰能力差和测量误差大等缺陷,以实现适用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和测量误差小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管路腐蚀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
【背景技术】
[0002]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的手段十分有限,特别是在线实时监测,几乎处于空白。目前,船体管路的防腐蚀采用牺牲阳极和阴极保护的联合保护措施,但是管路腐蚀状况特别是内表面腐蚀状况的监测和评估手段匮乏,管路腐蚀状况一般只能在船舶进厂修理时才能看至IJ。电化学腐蚀监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原位无损等特点,该方法特别适合用来在线监测船舶管路的腐蚀状况。传统的电化学方法测量采用经典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三个电极一般是独立的、各异的,这种测量体系能够满足实验室测试需求。
[0003]但是对工业设备,特别是船舶海水管路进行腐蚀的电化学监测时,传统的经典三电极体系就不能满足要求。首先,由于船舶上的工况条件非常恶劣,实验室常用的饱和KCl参比电极(SCE)就显得太脆弱,特别容易损坏,不能满足现场监测要求,所以必须选择更稳固更简单的三电极体系。其次,三个互相独立的电极测量体系也过于复杂,现场条件下往往难以搭建这样的测量体系,所以将三电极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就成了现场测量的发展方向。另外,为了能更准确的监测管路腐蚀状况,电化学探针应该尽量贴近管路腐蚀实际,金属环形电极就成了最佳选择。
[0004]在油田输油管路腐蚀监测中,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得到过应用,但电极形状大都不是环形,探针所测结果与管路实际腐蚀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如果采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监测管路腐蚀则是更准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内外至今未见有相关探针的报道。
[0005]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适用范围小、抗干扰能力差和测量误差大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以实现适用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和测量误差小的优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包括竖直并行间隔设置、规格相同、且能够构成自参比测量三电极体系的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套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外围、且对焊接点和三个金属环形电极进行密封的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以及分别焊接在三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同一端、且伸出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的三根连接导线。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中,相邻两个金属环形电极之间的间隔为8-12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中,每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宽度为8_12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三根连接导线中,每根连接导线的焊接接头接触电阻小于5ohm。
[0011]进一步地,所述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包括插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内部的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以及套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与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外围的一个空心塑料管;所述一个空心塑料管、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和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三者之间同轴并固定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一个空心塑料管的内径,比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中每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外径大8-12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一个空心塑料管的端部断面,距相邻环状电极近端的距离为8-12mm。断面距相邻电极近端面距离:图1中最左端两条竖线或者最后右端两条竖线的距离。
[0014]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由于包括竖直并行间隔设置、规格相同、且能够构成自参比测量三电极体系的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套接在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外围、且对焊接点和三个金属环形电极进行密封的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以及分别焊接在三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同一端、且伸出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的三根连接导线;可以在满足连接的情况下,更准确的反映海水管路腐蚀的真实情况;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适用范围小、抗干扰能力差和测量误差大的缺陷,以实现适用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和测量误差小的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0020]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1]1-金属环形电极;2_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3_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
[0024]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适用于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的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借助该探针,可以运用电化学方法监测船舶管路腐蚀情况,探寻管路腐蚀规律,预测腐蚀寿命,制定腐蚀防护措施。特别是在船舶管路腐蚀实时快速监测、原位无损监测以及研究管路早期腐蚀机理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
[0025]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目的是设计制作一种实现船舶海水管路腐蚀情况监测的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在满足连接的情况下,更准确的反映海水管路腐蚀的真实情况。
[002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以下部分组成:
[0027]⑴金属环形电极(即金属环形电极I):构成自参比测量三电极体系;
[0028]⑵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即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2):对焊接点和三个金属环形电极进行密封,使其大部与海水隔离,并使探针呈管路形状;
[0029]⑶连接导线(即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3):与探针和仪器形成实质性连接。
[0030]选取与被监测管路同样形状同样材料的管材,截取宽度为8-12mm (优选为1mm)的金属环形电极三个,用锉刀和砂纸对电极外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油污和其他污染物,露出新鲜的金属表面,最后用丙酮擦拭表面,使金属表面彻底清洁,然后用氩弧焊将三根铜质导线分别焊接在各个电极外表面,并用万用表测量使焊接接头接触电阻小于5ohm。将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套入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电极之间间隔8-12mm (优选为10mm),然后在密封胶泥棒外套上一个空心塑料管,塑料管、金属环形电极、密封胶泥棒三者同轴并固定,空心塑料管内径比金属环形电极外径大8-12mm (优选为10mm)。往空心塑料管内灌注环氧树脂,固化后取出密封胶泥棒,剥去外套的空心塑料管,将两端打磨至平整,断面距相邻环状电极近端8-12_ (优选为10_)。
[003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实现船舶海水管路腐蚀情况的准确表征和测量,制作简便,可操作性好。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并行间隔设置、规格相同、且能够构成自参比测量三电极体系的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套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外围、且对焊接点和三个金属环形电极进行密封的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以及分别焊接在三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同一端、且伸出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的三根连接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中,相邻两个金属环形电极之间的间隔为8-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中,每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宽度为8-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根连接导线中,每根连接导线的焊接接头接触电阻小于5oh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型环氧树脂密封套,包括插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内部的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以及套接在所述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与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外围的一个空心塑料管;所述一个空心塑料管、三个金属环形电极和一根实心密封胶泥棒,三者之间同轴并固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空心塑料管的内径,比三个金属环形电极中每个金属环形电极的外径大8-1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管路腐蚀监测用环形自参比三电极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空心塑料管的端部断面,距相邻环状电极近端的距离为8-12mm。
【文档编号】G01N17/04GK204142619SQ20142061280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田志强, 刘军卿, 于鑫, 董自卫, 原瑞宏, 沈滨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