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一种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涉及电加热煲,特别涉及电加热煲的防溢结构。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包括煲身和线座,煲身内设有发热盘和温度传感器,线座内设有电源和控制器,煲身和线座通过5芯电连接器电连接;煲身上设置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包括上探针和下探针,上探针设置在煲身容腔内上部,下探针设置在容腔内的下部或发热盘上;5芯电连接器,其中3个芯与电源L极、N极、E接地极连接,另外2个芯与温度传感器和上探针、下探针连接,2个芯在线座的一端连接至控制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实现对电加热煲水温、溢出的检测和控制,具有实用、使用方便、成本低,控制可靠等优点,有效地提升了电加热煲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说明】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煲,特别涉及电加热煲的防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一些电加热煲,由于其煲身需要频繁拿放,结构上多采用煲身与电源线座分离的方式,即煲身与电源线座频繁分离和连接,电源线座上装配有下连接器、煲身上安装有上连接器。通过上、下连接器实现电连接和控制连接。受煲身内部空间及环境温度较高的制约,电子控制部分难以装配在煲身内部。所以将控制电路安装在电源线座上。为此,这种需要将煲身上的检测到的水温信息传递到电源线座上的控制电路上时,必须使用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5芯电连接器才能实现,这种5芯电连接器中的3个芯用于连接电网电压的L极、N极、E接地极三个电极,为煲身提供电网电压L极、N极、E接地极之外,另外2芯用于煲身内温度传感器(如NTC)的连接,用于煲身中的水温检测,检测到的水温信息必须通过上连接器与电源线座上的下连接器连接后,传送至电源线座上的控制电路,以实现对水温的控制。见图1中‘煲身’ 一(小虚线框内),‘线座’-(大虚线框内),煲身是经常被用户提起,与电源线座分离,用于装水或倒水等动作,而线座则始终与电源连接。但这种结构的电加热煲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技术、空间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市面上的电加热煲的的电连接器最多的只有5芯连接器,为此,采用上述5芯电连接器的电路只能对水温进行处理;一旦煲中的食物溢出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溢出检测环节,无法予以控制,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能检测和控制电加热煲中的水温又能够实现对液体溢出的检测和防溢出功能的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包括煲身和线座,煲身内设有发热盘和温度传感器,线座内设有电源和控制器,煲身和线座通过5芯电连接器电连接;
[0005]煲身上设置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包括上探针和下探针,上探针设置在煲身容腔内上部,下探针设置在容腔内的下部或发热盘上;5芯电连接器,其中3个芯与电源L极、N极、E接地极连接,另外2个芯与温度传感器和上探针、下探针连接,2个芯在线座的一端连接至控制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探针距允许最大水位位置I厘米以上。
[0007]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与电阻Rl、R2和电容Cl的一端相连,然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的A/D端口上,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到下探针的一端,然后再连接到直流电源负端和电源E线端,下探针固定在发热盘的下表面上;上探针的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连接电阻R4、R5、R6和电容C2的一端后通过电阻R4连接到控制器的A/Dl端口上。
[0008]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端和电容Cl的一端后,通过电容Cl和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的A/D端口上,该端同时还与下探针连接后连接到5芯连接器的电源E线接地极端子上,下探针与发热盘的下表面连接,上探针的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与电阻R1、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的A/D端口上。
[0009]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和上探针的一端连接通过5芯连接器与电阻R1、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的A/D端口上,上探针固定在煲身容腔内的上部位置,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下探针连接后通过5芯连接器连接至电容Cl的另一端,下探针固定在煲身容腔内的下部位置。
[0010]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实现对电加热煲水温、溢出的检测和控制,具有实用、使用方便、成本低,控制可靠等优点,有效地提升了电加热煲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三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7]如图2、图5所示,一种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包括煲身I和线座8,煲身I内设有发热盘2和温度传感器7,线座8内设有电源和控制器10,煲身I和线座8通过5芯电连接器6电连接,
[0018]煲身I上设置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包括上探针4和下探针5,上探针4设置在煲身容腔内上部,下探针5设置在容腔内的下部或发热盘2的下表面上;5芯电连接器6,其中3个芯与电源L极、N极、E接地极连接,另外2个芯与温度传感器7和上探针4、下探针5连接,2个芯在线座8的一端连接至控制器10。
[0019]所述上探针4距允许最大水位位置I厘米以上。
[0020]在电加热煲上设置上探针4和下探针5,将上探针4设置在电加热煲容腔内上部,距允许最大水位位置I厘米以上,即当电加热煲的水位为标定最大值时,也不会接触到上探针4,而下探针5设置位置有多种,可以设置在电加热煲容腔内的近发热盘2的下部,也可以直接与发热盘2连接,或就是发热盘2的上下表面,下探针5是与水直接接触的导体。除L极、N极、E接地极占用5芯连接器6的3芯外,5芯连接器6上的另外的2芯将成为检测煲身内水温和防溢出检测的连接端子,通过这2个端子可以实现三种不同的电路连接,实现水温检测控制和防溢出检测控制。
[0021]实施例一,如图2、图5所示。电源线座8上的电路连接(大虚线框内):电源线、电源电路、控制电路、5芯连接器6的下连接器位于电源线座上,将电源E线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后连接到下连接器的E接地极的I个芯上,将L极、N极分别连接在电源线座上的下连接器的相应端子的2个芯上,将要与煲身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 一端连接的端子的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下连接器的I个芯上,另一端与电阻Rl、R2和电容Cl的一端相连,然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上,将要与煲身I上的上探针4连接的端子的一端连接在下连接器的另I个芯上,另一端连接电阻R4、R5、R6和电容C2的一端后通过电阻R4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1端口上。煲身I上的电路连接(小虚线框内):发热盘2、温度传感器7 (NTC)、上探针4、下探针5及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位于煲身I上,将发热盘2上的发热元件3的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对应下连接器连接L极的I个芯上,将发热盘上的发热元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N极的I个芯上,将温度传感器7 (NTC)的一端连接到发热盘2的下表面上,然后再连接到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的电源E线连接的另I个芯上,形成检测液体防溢出的下探针5。将温度传感器7 (NTC)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连接到R1、R2、C1 一端后,通过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的上连接器的I个芯上。将位于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4通过导线连接到对应下连接器与电阻R4、R5、R6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4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1端口上的上连接器的I个芯上。
[0022]由于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固定在煲身I上,下连接器固定在线座8上,当煲身I放在电源线座8上时,各相应电极都是对应接触接通的,为此,就实现了将煲身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的一端与发热盘2下表面即下探针5连接后与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上的E线端连接,而温度传感器7(NTC)的另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的上连接器上的I芯与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的I芯通过电阻R2连接至控制器10 (MCU)的A/D检测口上。通过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达到检测水温之目的。同时,将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4连接到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上的I芯与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上的I芯连接后,通过电阻R4连接至控制器10 (MCU)的A/D1检测口上。控制电路通过检测上探针4和下探针5之间的阻值的变化,即通过检测A/D1 口电压的变化,达到判断液体是否溢出之目的。
[0023]水温检测控制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电网电压通过降压电路(诸如RC降压电路、变压器)进行降压,经过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或通过开关电源)后,转化为控制器
10(MCU)所需要的直流电压(如DC5V)。当按压START/STOP按键时,继电器RELAY节点闭合,通过传感器(如NTC),将水温信号(电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0 (MCU)的A/D 口,A/D 口上的分压=Rntc/ (10+Rntc) *VDD,随着水温的变化,A/D 口的电压亦随之变化。水温越高,温度传感器7 (NTC)的阻值越小,A/D 口上的电压越低。控制器10 (MCU)将A/D 口的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查表方式,查找出该数字信号对应的水温值,从而达到控制之目的。
[0024]例如:取Rl=IOK, 25°时的温度传感器7 (NTC)阻值为100K,100°时的阻值为6.5K。控制器10 (MCU)选用5V供电,设控制器10 (MCU)为8位a/d转换。当水温为25°时,此时施加在 A/D 口 的电压 Va/d 为:Va/d=100/ (100+10) *5=4.545V
[0025]控制器10 (MCU)的转换值为:4.545/5*256=232 (说明:2的8次方=256,)
[0026]当水温为100°时,此时施加在A/D 口的电压Va/d为:
[0027]Va/d=6.5/ (6.5+10) *5=1.969V
[0028]控制器10 (MCU)转换的数字信号为:1.969/5*256=100
[0029]通过查表查出该数字信号100所对应的水温值为100°,从而关闭继电器,使发热
盘2停止工作。
[0030]在正常状态下,由于没有水分溢出,上、下探针之间的水阻很大,对A/D1 口的分压可以忽略不计,该口的电压=R6/ (R5+R6) *VDD,当有水分溢出时,上、下探针的水阻变小,从而影响该口的分压。软件通过检测该口电压的变化,从而知晓是否发生溢出。当程序判断溢出时,关断电源或降低加热功率,达到防止溢出的目的。
[0031]例如:取R5=10K,R6=100K,当没有水分溢出时,上探针、下探针的水阻=2ΜΩ,电源电压VDD=5V,设控制器10 (MCU)为8位a/d转换。则
[0032]Va/dl=(100//2000)/(10+100//2000)*5=95.23/(10+95.23)*5=4.524V
[0033]控制器10 (MCU)的转换值为:4.524/5*256=231
[0034]当发生水分溢出时,取上探针、下探针的水阻=10K,则:
[0035]Va/dl=(100/710)/(10+100//10)*5=9.09/(10+9.09)*5=2.283V
[0036]控制器10 (MCU)转换的数字信号为:2.283/5*256=116
[0037]溢出判断方法:如在程序中设定A/D 口的转换值〈150,则判定为溢出。可以结合煲身中水的温度及溢出口的转换值大小综合判断,正常气压下,大多数食物在溢出时,水的温度将达到95°以上。所以在程序中设定当水温超过90°,而且溢出口的转换值〈150,则判断溢出。随着溢出程度的增加,该值会变的相对更小,并根据这一变化关系,采取切断电源或降低加热功率(如刚产生溢出,功率降至50%,如果判断溢出严重,则切断电源)等手段,达到了防止溢出的目的。
[0038]图3和图4是图2的一种变形的连接方式,将上探针4、下探针5直接并联在温度传感器NTC的两端。通过五芯连接器6的其他2芯连接至控制器10 (MCU) A/D 口,当没有水份溢出时,由于探针间的阻值很大,所以A/D 口检测到的是煲身水的温度。当发生水位溢出时,由于探针间的阻值变的比较小,所以A/D 口之间的电压发生突变,根据这一变化,从而判断溢出及其程序。
[0039]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电源线座上的电路连接(大虚线框内):电源线、电源电路、控制电路、5芯连接器6的下连接器位于电源线座上,将L极、N极、E接地极分别连接在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的相应端子的3个芯上,将要与煲身I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 一端连接的端子的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下连接器的I个芯上,另一端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端和电容Cl的一端后,通过电容Cl和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上,将要与煲身I上的上探针4连接的端子的一端连接在下连接器的另I个芯上,另一端与电阻R1、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上。煲身上的电路连接(小虚线框内):发热盘2、温度传感器7 (NTC)、上探针4、下探针5及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位于煲身I上,将发热盘上的发热元件3的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上的对应下连接器L极的I个芯上,将发热盘上的发热元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N极的I个芯上,将温度传感器7 (NTC)的一端与下探针5连接后,连接到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的电源E线接地极端子上的另I个芯上,同时还连接到对应下连接器连接直流电源负极和Cl的另I个芯的端子上,下探针5与发热盘2的下表面连接,形成检测液体防溢出的下探针5。将位于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4通过导线连接到对应下连接器与R1、R2、C1 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的端子上的上连接器的I个芯上。
[0040]由于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固定在煲身I上,下连接器固定在线座8上,当煲身I放在电源线座8上时,各相应电极都是对应接触接通的,为此,就实现了将煲身I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的一端与发热盘2上的电源E相连接后,与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上的E线端连接和与直流电源负极和电容Cl 一端的连接,并通过Cl、R2连接到到控制器10(MCU)的A/D检测口上,而温度传感器7 (NTC)的另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的上连接器上的I芯与电源线座上的下连接器的I芯连接到C1、R1和R2的一端,通过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达到检测水温之目的。将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4连接到5芯连接器的上连接器上的I芯与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上的I芯连接,与C1、R1和R2的一端连接,然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检测口上,通过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达到判断液体是否溢出之目的。这里检测水温和液体溢出都是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即检测温度传感器7(NTC)阻值的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来判别,关键是判别水温时,温度传感器7 (NTC)的阻值变化是比较平顺的,所放映的是电压变化比较平顺,控制电路则判别为正常的水温变化。而当有液体溢出时,上探针4和下探针5之间有液体,相当于上探针4和下探针5之间即NTC两端连接了一个较小的电阻,从而引起温度传感器7 (NTC)的阻值的突变,也就引起了电压的突变,控制电路检测到A/D 口电压的突变,判断为已经有溢出。
[0041]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电源线座上的电路连接(大虚线框内):电源线、电源电路、控制电路、5芯连接器的下连接器位于电源线座8上,将L极、N极、E接地极分别连接在电源线座上的下连接器的相应端子的3个芯上,将要与煲身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 一端和上探针4连接的端子的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下连接器的I个芯上,另一端与电阻R1、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上。将要与煲身I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另一端与下探针5连接的端子的一端连接在下连接器的另I个芯上。另一端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端和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容Cl和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上。煲身I上的电路连接(小虚线框内):发热盘2、温度传感器7 (NTC)、上探针4、下探针5及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位于煲身I上,将发热盘上的发热元件3的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上的对应下连接器L极的I个芯上,将发热盘上的发热元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N极的I个芯上,将与发热盘2下表面连接的导线连接到与下连接器E接地极对应的上连接器的I个芯上,将温度传感器7 (NTC)的一端与下探针5连接后,连接到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的下探针5的端子上的另I个芯上,这里的下探针5是固定在煲身容腔内的下部位置,形成检测液体防溢出的下探针。将温度传感器7(NTC)的另一端与上探针4连接后,连接到上连接器的对应下连接器的上探针4的端子上的另I个芯上,这里的上探针4是固定在煲身容腔内的上部位置,形成检测液体防溢出的上探针。也就相当于将位于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4连接到下连接器对应与R1、R2、C1 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端口上。
[0042]由于5芯连接器6的上连接器固定在煲身上,下连接器固定在线座8上,当煲身放在电源线座上时,各相应电极都是对应接触接通的,为此,就实现了将煲身上的温度传感器7 (NTC)的一端与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4相连接后,连接到上连接器的I个芯上,将其通过5芯连接器的上连接器上的I芯与电源线座8上的下连接器上的对应的I个芯连接,并与连接Cl、Rl和R2的一端连接,然后通过R2连接到控制器10 (MCU)的A/D检测口上。将温度传感器7 (NTC)的另一端与固定在煲身容腔内下部的下探针5连接后,连接到上连接器的另I个芯上,通过5芯连接器的上连接器上的I个芯与电源线座上的下连接器上的另I个芯连接,然后连接到Cl和直流电源负极,并通过C1、R2连接到到控制器10 (MCU)的A/D检测口上。控制器10 (MCU)控制电路通过检测煲身容腔内温度传感器7 (如NTC)阻值的变化,即水温度的变化,通过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达到检测水温之目的。控制器10(MCU)控制电路通过检测煲身容腔内上部的上探针和煲身容腔内下部的下探针之间的液体阻值的变化,即通过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达到检测和判断液体是否溢出之目的,这里检测水温和液体溢出都是检测A/D 口电压的变化,即检测温度传感器7 (NTC)阻值的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来判别,关键是判别水温时,温度传感器7 (NTC)的阻值变化是比较平顺的,所放映的是电压变化比较平顺,控制电路则判别为正常的水温变化。而当有液体溢出时,上探针4和下探针5之间有液体,相当于上探针4和下探针5之间即NTC两端连接了一个较小的电阻,从而引起温度传感器7 (NTC)的阻值的突变,也就引起了电压的突变,控制电路检测到A/D 口电压的突变,判断为已经有溢出。
[0043]例:设水温到了 95°时溢出,NTC的阻值=10K,取R5=10K,R6=100K,当没有水分溢出时,上探针、下探针的水阻=2ΜΩ,电源电压VDD=5V,设控制器10 (MCU)为8位a/d转换。则
[0044]Va/dl=(10//2000)/(10+10//2000)*5=9.95/(10+9.95)*5=2.493V
[0045]控制器10 (MCU)的转换值为 '2.493/5*256=127
[0046]当发生水分溢出时,取上探针、下探针的水阻=10K,则:
[0047]Va/dl= (10//10)/(10+10//10)*5=5/(10+5)*5=1.66V
[0048]控制器10 (MCU)的转换值为:1.66/5*256=84
[0049]溢出判断方法:对于图3、图4的连接电路,防溢出上探针和下探针是并联在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NTC两端的,在液体没有发生溢出时,控制电路检测到的是正常的水温变化,因为温度传感器7 (NTC)安装在发热盘的上,直接与液体接触,液体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温度传感器7 (NTC)的阻值的变化,并且,因为上探针在未发生溢出时是不会接触到煲身容腔内的液体的,因此,上探针与液体直接是空气,即上探针和下探针之间阻值很大,对正常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 (NTC)阻值没有影响。当发生溢出时,上探针与液体接触,因为液体是煮了食物的液体,是导电的液体,这样就使上探针与下探针之间的阻值骤然减小,温度传感器NTC的两端相当于并上了一个较小的电阻,使水温检测的温度传感器7 (NTC)对应的查表值发生突变,超越查表值的100°,为此,A/D转换值将发生一个突变,当水温超过90°时,产生的溢出,将使水温的查表值超过100°,从而可以判断产生溢出。亦可以通过保留前一时刻段的水温值,当当前查表的水温〉前一时刻段的水温+—个固定值,则认为溢出。并可以根据高出的大小,判定溢出的程度,进而采取切断电源或降低功率等手段,达到防溢的目的。
[0050]在电加热煲中增加上探针和下探针防溢出探针,利用5芯连接器中除与电源连接的L极、N极、E极3个芯外的另外2个芯,通过对控制电路和程序设计的改进,能够同时实现对电加热煲水温、溢出的检测和控制,具有实用、使用方便、成本低,控制可靠等优点,有效地提升了电加热煲的市场竞争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包括煲身(I)和线座(8),煲身(I)内设有发热盘(2)和温度传感器(7),线座(8)内设有电源和控制器(10),煲身(I)和线座(8)通过5芯电连接器(6)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煲身(I)上设置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包括上探针(4)和下探针(5),上探针(4)设置在煲身容腔内上部,下探针(5)设置在容腔内的下部或发热盘(2)上;5芯电连接器(6),其中3个芯与电源L极、N极、E接地极连接,另外2个芯与温度传感器(7)和上探针(4)、下探针(5)连接,2个芯在线座(8)的一端连接至控制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探针(4)距允许最大水位位置I厘米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7)—端通过5芯连接器(6)与电阻Rl、R2和电容Cl的一端相连,然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的A/D端口上,温度传感器(7)的另一端连接到下探针(5)的一端,然后再连接到直流电源负端和电源E线端,下探针(5)固定在发热盘(2)的下表面上;上探针(4)的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6)连接电阻R4、R5、R6和电容C2的一端后通过电阻R4连接到控制器(10)的A/D1端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7)的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6)连接到直流电源的负端和电容Cl的一端后,通过电容Cl和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的A/D端口上,该端同时还与下探针(5)连接后连接到5芯连接器(6)的电源E线接地极端子上,下探针(5 )与发热盘(2 )的下表面连接,上探针(4 )的一端通过5芯连接器(6)与电阻R1、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的A/D端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防溢结构的电加热煲,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7)的一端和上探针(4)的一端连接通过5芯连接器(6)与电阻R1、R2、电容Cl的一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2连接到控制器(10)的A/D端口上,上探针(4)固定在煲身容腔内的上部位置,温度传感器(7)的另一端与下探针(5)连接后通过5芯连接器(6)连接至电容Cl的另一端,下探针(5)固定在煲身容腔内的下部位置。
【文档编号】G01K7/16GK203633984SQ20132082808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张默晗, 罗雁冰, 陈华金, 王天亮 申请人:深圳市北鼎晶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