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9280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包括五个防窃电封盖,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均包括第一封盖壳体和电流监测电路板,第一封盖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穿线孔,电流监测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流监测电路,电流监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电路模块和电流采集电路模块;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均包括第二封盖壳体,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穿线孔。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安装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窃电,维护正常供电秩序,保证了用电安全。
【专利说明】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窃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组合互感器,进线端铜排和出线端铜排均裸露在外,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短路窃电,作为获利手段,这严重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合法利益,扰乱了正常的供电秩序,严重影响了电力事业的发展,而且给安全用电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不法窃电的问题,有人研制了开启式的安装在供电电缆上的电流监测盒,但是,这种电流监测盒暴露在夕卜,容易受到日晒雨淋的腐蚀,只适合短期测量,不适合长期监测,而且不能对组合互感器一次侧电流进行监测,不适合对组合互感器一次侧电流异常进行报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加工制作方便,安装使用方便,功能完备,能够有效地防止窃电,维护正常的供电秩序,有效地保证了用电安全,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进线端铜排上的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出线端铜排上的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B相接线端铜排上的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进线端铜排上的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出线端铜排上的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所述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一封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封盖壳体内的电流监测电路板,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的底部敞口设置且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供电电缆穿过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电流监测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的电流监测电路,所述电流监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和为电流监测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相接且用于与外部电量监测终端无线连接并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和用于数据存储的数据存储电路模块,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采集的电流采集电路模块;所述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二封盖壳体,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敞口设置且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供电电缆穿过的第二穿线孔。
[0005]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由漏斗状的下半盖体和扣合连接在所述下半盖体上且为倒置漏斗状的上半盖体构成,所述监测电路板的形状为圆环形且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在所述下半盖体内与上半盖体扣合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下半盖体的底部内壁上。
[0006]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盖体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凸起,所述第一半圆形凸起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0007]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盖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构成,所述第一管件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第三管件外轮廓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三管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件的外径,所述第二管件外轮廓的形状为倒圆台形,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件的底部内壁上;所述上半盖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四管件、第五管件和第六管件构成,所述第四管件外轮廓的形状和所述第六管件外轮廓的形状均为圆台形,所述第五管件的形状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五管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件的外径相等。
[0008]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包括单片机MSP430F2132以及与单片机MSP430F2132相接的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I接地,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9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30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晶振电路由晶振Yl构成,所述晶振Yl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相接,所述晶振Yl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3相接;所述复位电路由电阻Rl和电容Cl组成,所述电阻Rl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5相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0009]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由芯片YB30-SI4432构成,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引脚12和引脚14均接地,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5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6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4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7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3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8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2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9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1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0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9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1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8相接。
[0010]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电路模块由芯片M24C04RMN6构成,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2、引脚3和引脚4均接地,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5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0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6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1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7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5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8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6相接。
[0011]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电路模块由芯片AD8436A、稳压二极管D2和用于与组合互感器接线铜排相接的两脚接插件JP1,以及电容C2、C3、C4、C5和C6组成,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2与电容C3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3和引脚4均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5与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两脚接插件JPl的引脚2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9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6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1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6和引脚17均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8通过电容C5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9通过电容C4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8和引脚10,以及电阻R4的另一端、两脚接插件JPl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2]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凸起,所述第二半圆形凸起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0013]上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七管件和第八管件构成,所述第七管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八管件外轮廓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第二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八管件的底部内壁上。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加工制作方便。
[0016]2、本实用新型各个防窃电封盖与组合互感器均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安装使用方便。
[0017]3、本的功能完备,不仅能够罩住原来裸露在外的组合互感器的A相进线端铜排和出线端铜排,B相接线端铜排,C相进线端铜排和出线端铜排,进行了铅封,不易被拆下;而且设置了能够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的电流监测电路,能够有效地防止窃电,能够维护供电企业的合法利益,且维护了正常的供电秩序,有效地保证了用电安全。
[0018]4、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电路模块和电流采集电路模块均采用了集成度高的芯片来实现,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且使得电流监测电路板的体积小,安装使用时占用空间小,能够方便地安装在下半盖体内。
[0019]5、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模块采用了单片机MSP430F2132,其功耗超低,数据处理能力强,体积小,使得电流监测电路的实时性能好。
[0020]6、本实用新型电流采集电路模块采用了精密单芯片RMS-to-DC转换器芯片AD8436来实现,功耗仅300uA,体积小,且转换速率恒定不变,电流采集精度高。
[0021]7、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加工制作方便,安装使用方便,功能完备,能够有效地防止窃电,维护正常的供电秩序,有效地保证了用电安全,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的主视图。
[0025]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6]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的主视图。
[0028]图5为图4的俯视图。[0029]图6为图4的仰视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流监测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00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存储电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流采集电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1 一第一管件;1_2一第二管件;1_3一第三管件;
[0037]2-1—第四管件;2-2—第五管件;2-3—第六管件;
[0038]3一第一穿线孔;4-1 一微控制器模块; 4-2 —电源模块;
[0039]4-3一无线通信模块;4-4一数据存储电路模块;
[0040]4-5一电流米集电路模块; 5_1—第七管件;5_2—第八管件;
[0041]6—第二半圆形凸起;7—第二连接孔;8—第二穿线孔;
[0042]9一第一半圆形凸起;10—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进线端铜排上的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出线端铜排上的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B相接线端铜排上的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进线端铜排上的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出线端铜排上的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所述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一封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封盖壳体内的电流监测电路板,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的底部敞口设置且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供电电缆穿过的第一穿线孔3,所述电流监测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的电流监测电路,所述电流监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4-1和为电流监测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4-2,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相接且用于与外部电量监测终端无线连接并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4-3和用于数据存储的数据存储电路模块4-4,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采集的电流采集电路模块4-5 ;所述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二封盖壳体,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敞口设置且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供电电缆穿过的第二穿线孔8。
[004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由漏斗状的下半盖体和扣合连接在所述下半盖体上且为倒置漏斗状的上半盖体构成,所述监测电路板的形状为圆环形且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在所述下半盖体内与上半盖体扣合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下半盖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下半盖体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凸起9,所述第一半圆形凸起9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
[004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 所述下半盖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和第三管件1-3构成,所述第一管件1-1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第三管件1-3外轮廓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三管件1-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件1-1的外径,所述第二管件1-2外轮廓的形状为倒圆台形,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件1-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上半盖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四管件2-1、第五管件2-2和第六管件2-3构成,所述第四管件2-1外轮廓的形状和所述第六管件2-3外轮廓的形状均为圆台形,所述第五管件2-2的形状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五管件2-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件1-1的外径相等。
[0046]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包括单片机MSP430F2132以及与单片机MSP430F2132相接的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I接地,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9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30与电源模块4-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晶振电路由晶振Yl构成,所述晶振Yl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相接,所述晶振Yl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3相接;所述复位电路由电阻Rl和电容Cl组成,所述电阻Rl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5相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4_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MSP430F2132为超低功耗16位微控制器,数据处理能力强,体积小。
[0047]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4-3由芯片YB30-SI4432构成,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引脚12和引脚14均接地,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5与电源模块4-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6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4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7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3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8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2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9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1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0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9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1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8相接。芯片YB30-SI4432的发射功率可达+30dB。
[0048]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存储电路模块4-4由芯片M24C04RMN6构成,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2、引脚3和引脚4均接地,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5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0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6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1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7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5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8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6相接。芯片M24C04RMN6用于存储该电流数据采集及无线发送终端的位置编号和相位信息,以及电流米样时隙。
[0049]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采集电路模块4-5由芯片AD8436A、稳压二极管D2和用于与组合互感器接线铜排相接的两脚接插件JPl,以及电容C2、C3、C4、C5和C6组成,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2与电容C3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3和引脚4均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5与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两脚接插件JPl的引脚2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9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6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1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6和引脚17均与电源模块4-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8通过电容C5与电源模块4-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9通过电容C4与电源模块4-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8和引脚10,以及电阻R4的另一端、两脚接插件JPl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芯片AD8436是一款精密单芯片RMS-to-DC转换器,其交流转换精度优于±0.5%,各种不同输入值的建立时间相同,使得转换速率恒定不变,输出的是零直流失调电压。芯片AD8436不受温度、波峰因数和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芯片AD8436集成FET输入和精密直流缓冲放大器,功耗仅300uA,采用紧凑型4mmx4mm封装,体积小。
[0050]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凸起6,所述第二半圆形凸起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7。
[0051]如图4、图5和图6所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七管件5-1和第八管件5-2构成,所述第七管件5-1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八管件5-2外轮廓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第二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八管件5-2的底部内壁上。
[0052]本实用新型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加工制作时,首先制作一体成型的上半盖体、一体成型的下半盖体和圆环形的电流监测电路板,接着将制作好的监测电路板放入所述下半盖体内,并用环氧树脂粘接密封,然后再将上半盖体扣合连接在所述下半盖体上。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加工制作时,整个一体成型。
[005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进线端铜排上,并将与组合互感器A相进线端铜排连接的供电电缆从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第一穿线孔3中穿出,将该防窃电封盖通过内螺纹与组合互感器上相应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且在第一连接孔10内进行铅封;将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进线端铜排上,并将与组合互感器C相进线端铜排连接的供电电缆从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第一穿线孔3中穿出,将该防窃电封盖通过内螺纹与组合互感器上相应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且在第一连接孔10内进行铅封;将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出线端铜排上,并将与组合互感器A相出线端铜排连接的供电电缆从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第二穿线孔8中穿出,将该防窃电封盖通过内螺纹与组合互感器上相应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且在第二连接孔7内进行铅封;将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罩在组合互感器B相接线端铜排上,并将与组合互感器B相接线端铜排连接的供电电缆从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第二穿线孔8中穿出,将该防窃电封盖通过内螺纹与组合互感器上相应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且在第二连接孔7内进行铅封;将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罩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出线端铜排上,并将与组合互感器C相出线端铜排连接的供电电缆从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第二穿线孔8中穿出,将该防窃电封盖通过内螺纹与组合互感器上相应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且在第二连接孔7内进行铅封。这样就将原来裸露在外的组合互感器的进线端铜排和出线端铜排罩在了各个防窃电封盖内,不法分子要想进行短路窃电,还得先拆下各个防窃电封盖,但是各个防窃电封盖均进行了铅封,连接牢靠,不能轻易被拆下,因此能够很好地防止窃电;而且,所述电流监测电路还能够对进入组合互感器A相和C相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到的电流情况,有效地防止窃电,能够维护供电企业的合法利益,且维护了正常的供电秩序,保证了用电安全。
[0054]其中,电流监测电路对进入组合互感器A相和C相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的具体过程为:微控制器模块4-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4-3与外部电量参数监测终端无线连接并通信,接收外部电量参数监测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该电流数据采集及无线发送终端的位置编号和相位信息,以及电流采样时隙),将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电路模块4-4中,并根据电流采样时隙,通过电流采集电路模块4-5定时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采集,微控制器模块4-1接收电流采集电路模块4-5采集的电流并进行A/D转换处理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4-3发送给外部电量参数监测终端。
[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进线端铜排上的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A相出线端铜排上的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B相接线端铜排上的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进线端铜排上的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用于罩在组合互感器C相出线端铜排上的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所述A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进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一封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封盖壳体内的电流监测电路板,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的底部敞口设置且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供电电缆穿过的第一穿线孔(3),所述电流监测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的电流监测电路,所述电流监测电路包括微控制器模块(4-1)和为电流监测电路中各用电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4-2),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相接且用于与外部电量监测终端无线连接并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4-3)和用于数据存储的数据存储电路模块(4-4),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进入所述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进行采集的电流采集电路模块(4-5);所述A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B相接线端防窃电封盖和C相出线端防窃电封盖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二封盖壳体,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敞口设置且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供与组合互感器连接的供电电缆穿过的第二穿线孔(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盖壳体由漏斗状的下半盖体和扣合连接在所述下半盖体上且为倒置漏斗状的上半盖体构成,所述监测电路板的形状为圆环形且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在所述下半盖体内与上半盖体扣合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所述下半盖体的底部内壁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盖体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凸起(9),所述第一半圆形凸起(9)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 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盖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管件(1-1)、第二管件(1-2)和第三管件(1-3)构成,所述第一管件(1-1)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第三管件(1-3)外轮廓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三管件(1-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件(1-1)的外径,所述第二管件(1-2)外轮廓的形状为倒圆台形,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件(1-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上半盖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四管件(2-1)、第五管件(2-2)和第六管件(2-3)构成,所述第四管件(2-1)外轮廓的形状和所述第六管件(2-3)外轮廓的形状均为圆台形,所述第五管件(2-2)的形状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五管件(2-2)的外径与所述第一管件(1-1)的外径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包括单片机MSP430F2132以及与单片机MSP430F2132相接的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I接地,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9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30与电源模块(4_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晶振电路由晶振Yl构成,所述晶振Yl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相接,所述晶振Yl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3相接;所述复位电路由电阻Rl和电容Cl组成,所述电阻Rl的一端和电容Cl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5相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4-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4-3)由芯片YB30-SI4432构成,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引脚12和引脚14均接地,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5与电源模块(4_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6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4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7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3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8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2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9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1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0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9相接,所述芯片YB30-SI4432的引脚11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8相接。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电路模块(4-4)由芯片M24C04RMN6构成,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2、引脚3和引脚4均接地,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5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0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6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11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7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5相接,所述芯片M24C04RMN6的引脚8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26相接。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电路模块(4-5)由芯片AD8436A、稳压二极管D2和用于与组合互感器接线铜排相接的两脚接插件JPl,以及电容C2、C3、C4、C5和C6组成,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2与电容C3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3和引脚4均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5与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两脚接插件JPl的引脚2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9和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所述单片机MSP430F2132的引脚6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1与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6和引脚17均与电源模块(4_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8通过电容C5与电源模块(4_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19通过电容C4与电源模块(4_2)的输出端VCC相接,所述芯片AD8436A的引脚8和引脚10,以及电阻R4的另一端、两脚接插件JPl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形凸起(6),所述第二半圆形凸起(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7)。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窃电电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壳体由从下到上设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七管件(5-1)和第八管件(5-2 )构成,所述第七管件(5-1)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八管件(5-2)外轮廓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第二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八管件(5-2)的底部内壁上。
【文档编号】G01R11/24GK203396809SQ20132038384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9日
【发明者】冯雁声 申请人:陕西数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