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高度测定仪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081450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泡高度测定仪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泡剂的发泡高度测定仪。
背景技术
发泡高度是发泡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合成洗衣粉、洗衣皂粉、洗发水、洗发露、香波、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剂的泡沫活动数值表征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T7462-94公开了发泡力的测定,其使用的仪器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分液漏斗、计量管和夹套保温量筒,分液漏斗、计量管和夹套保温量筒之间腔体连通且同轴芯布置,夹套保温量筒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恒温水浴的出水管和回水管相连接,恒温水浴为夹套保温量筒提供恒温环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具体测量时将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灌入分液漏斗中,让溶液不断流入夹套保温量筒中,记录不同时间夹套保温量筒中泡沫的体积,进而得到待测溶液的发泡性能。上述现有技术中,发泡剂的发泡性能测定过程比较繁琐,测试时间长,且人为操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不仅如此,测试完成后需要将分液漏斗、夹套保温量筒等拆卸进行清洗,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发泡高度测定仪,该装置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发泡剂的发泡高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泡高度测定仪,包括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内设有盛液管,以及测量盛液管内液位/发泡高度的检测部。所述盛液管的底部设有排液阀,盛液管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一端与盛液管的管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泵体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构成盛液管内待测液的循环回路,泵体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开/停状态,所述进液管位于盛液管内的管口的开口朝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恒温装置为待测液的发泡高度的测定提供恒温环境。具体测定时,将待测液倒入盛液管内,操作控制单元控制泵体运行一定时间,然后通过检测部检测盛液管内发泡高度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试结果准确性高,且通过泵体的输送使得待测液从进液管的管口以射流的方式进入盛液管,加快泡沫生成的速度,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一种发泡高度测定仪,如图1所示,包括恒温装置10,所述恒温装置10内设有盛 液管20,以及测量盛液管20内液位高度的检测部,所述盛液管20的底部设有排液阀30,盛 液管20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液管40和出液管50,进液管40和出液管50的一端与盛液 管20的管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泵体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构成盛液管20内待测液的循 环回路,泵体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开/停状态,所述进液管40位于盛液管20内的管口 41的 开口朝下。温度对待测液的发泡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将用于容纳待测液的盛液管20设置在 恒温装置10内使得待测液可以在恒温环境下进行发泡高度的测定,具体测定时,将待测液 倒入盛液管20内,操作控制单元控制泵体运行一定时间,然后通过检测部检测盛液管20内 发泡高度,并记录下数值进行相关分析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泵体的输送使得待测液从进 液管40的管口 41以射流的方式进入盛液管20,与传统的采用分液漏斗滴定相比,本实用新 型不仅自动化程度更高,有效减小人工操作产生的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高,而且加快了泡 沫生成的速度,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 发泡剂的发泡高度测定。[000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进液管40位于盛液管20内的一端的管口 41呈圆锥 状,管口 41与盛液管20同轴芯布置,也可以理解为进液管40位于盛液管20内的一端的管 口 41设置一开口朝下的喷嘴,这样待测液从进液管40的管口 41处以一定的冲击力沿铅垂 方向射至盛液管20的内底面的中部位置,使得盛液管受力平衡,且进一步的提高待测液的 泡沫生成速度,有效缩减测定时间。[0010]进一步的,所述盛液管20的底部与恒温装置10为法兰固定连接,采用法兰连接配 合可以有效保证测定时盛液管20的稳定性。[001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盛液管20为透明管,所述检测部为盛液管20上标记 的高度刻度线21,恒温装置10上设有观察盛液管20内液位高度的观察窗,这样通过观察窗 即可读取盛液管内液位或发泡高度。优选的,所述恒温装置10的一侧壁采用玻璃材质制成 即可实现玻璃窗的功能,结构简单并且加工方便。[0012]进一步的,所述恒温装置10为恒温箱,恒温箱的顶部设有可启闭的箱盖。与传统 的水浴加热相比,采用恒温箱加热不仅缩减加热时间,保温效果好,而且结果简单,方便操 作。在恒温箱的顶部设置箱盖,这样开启箱盖后可以直接从恒温装置10的顶部向盛液管20 内注入待测液进行测定,或者是测定结束时向盛液管20内注入水进行清洗工作。[001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盛液管20的上端管口处设置有管帽22,所述管帽22 与盛液管20为螺纹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防止测定时待测液溅出盛液管20外,或者待测液 生成的泡沫过多从盛液管20的上端管口处溢出。[0014]再进一步的,所述泵体为离心泵60,所述离心泵60位于恒温装置10的旁侧,离心 泵60和恒温装置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70,支撑座70的设置一方面对离心泵60和恒温 装置10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将盛液管20的底部设置的排液阀30布置到恒 温装置10外,方便盛液管20内液体的排出。[0015]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恒温装置1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处布 设有控制离心泵60工作时间的第一控制按钮11,以及调节恒温装置10内温度的第二控制 按钮12。[0016]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对发泡高度的测定步骤做进一步的阐述:[0017]第一步,打开恒温装置10顶部的箱盖,取下盛液管20上端的管帽22,并向盛液管20内注入蒸馏水进行清洗工作,待盛液管20内的液体排出后关闭盛液管20底部的排液阀30。第二步,恒温装置10连接电源,操作其控制面板上的第二控制按钮12将温度设定为 40。。。第三步,待盛液管20烘干后,将定量的待测液注入盛液管20内,然后盖上管帽22,此时盛液管20内的液面高度与盛液管20上显示的最低刻度线211齐平。第四步,待恒温箱10内的温度稳定在40±0.5°C后,开启离心泵60并通过第二控制按钮设定其工作时间为30秒,由进液管40的管口 41射出的待测液冲击盛液管20内的待测液,产生大量的泡沫。第五步,待离心泵60停止工作后记录盛液管20内的发泡高度,也就是泡沫层的高度,并重复测量三次,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最终测试数据,测定结束。最后一步,打开盛液管20底部的排液阀30,将盛液管20内的液体排出,并重复第一步的清洗工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泡高度测定仪,包括恒温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10)内设有盛液管(20),以及测量盛液管(20)内液位/发泡高度的检测部,所述盛液管(20)的底部设有排液阀(30),盛液管(20)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液管(40)和出液管(50),进液管(40) 和出液管(50)的一端与盛液管(20)的管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泵体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构成盛液管(20)内待测液的循环回路,泵体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开/停状态,所述进液管 (40)位于盛液管(20)内的管口(41)的开口朝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管(20)的底部与恒温装置(10)法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40)位于盛液管 (20)内的一端的管口(41)呈圆锥状,且锥顶位于管口(41)端处,所述管口(41)与盛液管(20)同轴芯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管(20)为透明管,所述检测部为盛液管(20)上标记的高度刻度线(21),恒温装置(10)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盛液管(20)内液位/发泡高度的观察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10)为恒温箱,恒温箱的顶部设有可启闭的箱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管(20) 的上端管口处设置有管帽(22),所述管帽(22)与盛液管(20)为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为离心泵(60),所述离心泵(60)位于恒温装置(10)的旁侧,离心泵(60)和恒温装置(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 (7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发泡高度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1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处布设有控制泵体工作时间的第一·控制按钮(11),以及调节恒温装置(10)内温度的第二控制按钮(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泡高度测定仪,包括恒温装置,所述恒温装置内设有盛液管,以及测量盛液管内液位/发泡高度的检测部,所述盛液管的底部设有排液阀,盛液管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一端与盛液管的管腔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泵体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构成盛液管内待测液的循环回路,泵体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开/停状态,所述进液管位于盛液管内的管口的开口朝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试结果准确性高,且通过泵体的输送使得待测液从进液管的管口以射流的方式进入盛液管,加快泡沫生成的速度,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文档编号G01N33/00GK203164168SQ2013201848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郑继洪, 孙银宇, 胡鹏飞, 徐初阳, 聂容春, 郑晓洪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