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装置,具体为ー种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所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饱和蒸气压实验仪器都存在ー个不足使用水银压カ计易破碎、而且水银有毒性;性能不稳定,精度低、范围窄,成本高;再者,化学试剂试验样品的装入和倒出比较麻烦,得需要将U型等位计反复倒,进行多次,才能将要取的化学试剂试验样品取出来,非常麻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没有解决其问题。经中国专利局光盘查询检索,没有发现有解决其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此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按装、拆卸省时省力、维修方便,节省能源、达到国家实验要求的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阀、胶管、压カ罐、进气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压カ罐一端的进气阀经所述的气泵接嘴与压カ罐连接;在压カ罐上部两端经所述的压力输出管与所述的微调部分连接,在所述的U型等位计的最高点处,设有所述的球形盖。所述的微调部分的阀,经胶管与所述的压カ输出管、微调、微调I、阀I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単、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按装、拆卸省时省力,维修方便,节省能源、低碳、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具有显示清晰直观,实验数据稳定;可以在较宽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保证准确度。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饱和蒸气压系统试验结构原理示意图。20-支架、26-出水ロ、27-进水口、A-待测液体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它包含阀I、胶管2、压カ罐10、进气阀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压カ罐10 —端的进气阀12经所述的气泵接嘴11与压カ罐10连接;在压カ罐10上部两端经所述的压カ输出管3与所述的微调部分4连接,在所述的U型等位计14的最高点处,设有所述的球形盖25。所述的微调部分4的阀1,经胶管2与所述的压力输出管3、微调6、微调I 8、阀I 9串联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进气阀12与气泵接嘴11相连接。胶管2与阀I、压カ输出管3、微调6、微调I 8、阀I 9都一一连接。接ロ I 7经胶管2与数字压カ表19连接。冷凝器17的输出端经胶管2与冷阱18的输入端连接,冷阱18的输出端经胶管2与接ロ 5连接。将整体气密性检查和微调部分的气密性检查完毕后,进行下面饱和蒸气压实验程序。试液球13、U型等位计14、温度计15、缓冲球16放入到玻璃恒温水浴22中。从U型等位计14的球形盖25处,注入待测液体。使待测液体充满U型等位计14的大部分。向试液球中加入待测液,使其充满试液球13体积的2/3,盖上磨ロ连接管。启动与气泵接嘴11相连的真空泵,抽至气泡成串上窜,关闭进气阀12。设定玻璃恒温水浴22温度为25°C,打开搅拌器21开关,将回差处于O. 2。当水浴温度达到25°C :时,开动与气泵接嘴11相连的真空泵,接通冷却水,开启阀I 9缓缓抽气,使试液球13与U型等位计14之间的空气呈气泡状通过U型等位计14的液体而逐出。如发现气泡成串上窜,可关闭阀I 9,(此时,液体已沸腾)缓缓打开阀1,漏入空气,使沸腾缓和。如此沸腾了 3 4分钟试液球13中的空气排除后,小心调节阀1,阀I 9直至U型等位计14中双臂的液 面等高为止,在数字压カ计19上读出并记下压カ值。重复操作一次,数字压カ计19上的读数与前一次相差应不大于士 67Pa。此时即认为试液球与U型等位计14上的空间全部为待测液体的蒸气所充满。在所述的U型等位计14的最高点处,设有所述的球形盖25。抽取化学试剂试验样品。如法測定30°C,35 °C,40°C,45 °C,50 V时待测液体的蒸气压。
权利要求1.一种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它包含阀、胶管、压力罐、进气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压力罐一端的进气阀经所述的气泵接嘴与压力罐连接;在压力罐上部两端经所述的压力输出管与所述的微调部分连接,在所述的U型等位计的最高点处,设有所述的球形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部分的阀,经胶管与所述的压力输出管、微调、微调I、阀I串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装置,具体为一种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其特点是在所述的压力罐一端的进气阀经所述的气泵接嘴与压力罐连接;在压力罐上部两端经所述的压力输出管与所述的微调部分连接化学试剂试验样品所述的微调部分的阀,经胶管与所述的压力输出管、微调、微调I、阀I串联连连接。在所述的U型等位计的最高点处,设有所述的球形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按装、拆卸省时省力,维修方便,节省能源、低碳、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具有显示清晰直观,实验数据稳定;可以在较宽的环境温度范围内保证准确度。
文档编号G01N7/16GK202614630SQ2012202897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贾林艳 申请人:贾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