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支座广义位移温度变化应变监测的松弛索递进式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斜拉桥、悬索桥、桁架结构等结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有许多承受拉伸载荷的部件,如斜拉索、主缆、吊索、拉杆等等,该类结构的共同点是以索、缆或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为支承部件,为方便起见本方法将该类结构表述为“索结构”。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索结构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在索结构温度发生变化时,在有支座广义位移(例如支座广义位移指支座沿X、Y、Z轴的线位移及支座绕X、Y、Z轴的角位移;对应于支座广义位移,支座广义坐标指支座关于X、Y、Z轴的坐标及支座关于X、Y、Z轴的角坐标)时,本方法基于应变监测来识别索结构的支承系统(指所有承载索、及所有起支承作用的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 为方便起见,本专利将该类结构的全部支承部件统一称为“索系统”,但实际上索系统不仅仅指支承索,也包括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同样为了方便,本方法中用“支承索”这一名词指称所有承载索及所有起支承作用的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同样为了方便,本方法中用“支承索”这一名词指称所有承载索及所有起支承作用的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中的受损索和需调整索力的支承索(对桁架结构就是指受损的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属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索系统通常是索结构(特别是大型索结构,例如大型斜拉桥、悬索桥)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松弛等原因,新结构竣工一段时间后支承索的索力通常会发生变化,结构长期服役后其支承索的松弛也会引起支承索索力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将引起结构内力的变化,对结构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将会引起结构的失效,因此准确及时地识别需调整索力的支承索是非常必要的。索系统通常是索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失效常常带来整个结构的失效,基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来识别索结构的索系统中的受损索(如前所述也指仅承受拉伸载荷的杆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索系统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后,会引起结构的可测量参数的变化,例如索结构的变形或应变会发生变化,实际上应变的变化包含了索系统的健康状态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结构应变数据判断结构的健康状态,可以基于应变监测(本方法将被监测的应变称为“被监测量”,后面提到“被监测量”就是指被监测的应变)来识别受损索(本方法也称之为有健康问题的支承索,指支承索受损、松弛或兼而有之)。被监测量除了受索系统健康状态的影响外,还会受索结构温度变化(常常会发生)和索结构支座广义位移(沉降是广义位移在重力方向的分量)的影响,在索结构温度发生变化和索结构支座发生广义位移的条件下,如果能够基于对被监测量的监测来实现对有健康问题的支承索的识别,对索结构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还没有一种公开的、有效的健康监测系统和方法解决了此问题。在索结构有支座广义位移温度变化时,为了能对索结构的索系统的健康状态有可靠的监测和判断,必须有一个能够合理有效的建立每一个被监测量变化同索系统中所有索的健康状况间的关系的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给出更可信的索系统的健康评估。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方法的目的是在索结构有支座广义位移温度变化时,针对索结构中索系统的健康监测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变监测的、能够合理有效地监测索结构中索系统的健康监测方法。依据支承索的索力变化的原因,可将支承索的索力变化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支承索受到了损伤,例如支承索出现了局部裂纹和锈蚀等等;二是支承索并无损伤,但索力也发生了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支承索自由状态(此时索张力也称索力为O)下的索长度(称为自由长度,本方法专指支承索两支承端点间的那段索的自由长度)发生了变化。本方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识别出自由长度发生了变化的支承索,并识别出它们的自由长度的改变量,此改变量为该索的索力调整提供了直接依据。支承索自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为了方便,本方法将自由长度发生变化的支承索统称为松弛索。在本方法中用索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指松弛索识别系统,用索系统健康评估方法指松弛索识别方法,或者说在本方法在“健康监测”通常可用“松弛索识别”替代。技术方案本方法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一、“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二、建立索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所需的知识库和参量的方法、基于知识库(含参量)和实测被监测量的索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三、健康监测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部分。本方法的第一部分“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首先确定“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由于索结构的温度可能是变化的,例如索结构的不同部位的温度是随着日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索结构的表面与内部的温度有时可能是随时间变化的,索结构的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可能是不同的,索结构的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是随时间变化的,这就使得考虑温度条件时的索结构的力学计算和监测相当复杂,为简化问题、减少计算量和降低测量成本,更是为了提高计算精度,本方法提出“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步,查询或实测得到索结构组成材料及索结构所处环境的随温度变化的传热学参数,利用索结构的设计图、竣工图和索结构的几何实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和参数建立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查询索结构所在地不少于2年的近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这段时间内的阴天数量记为T个阴天,统计得到T个阴天中每一个阴天的O时至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日出时刻是指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确定的气象学上的日出时刻,可以查询资料或通过常规气象学计算得到所需的每一日的日出时亥IJ,每一个阴天的O时至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称为该阴天的日气温的最大温差,有T个阴天,就有T个阴天的日气温的最大温差,取T个阴天的日气温的最大温差中的最大值为参考日温差,参考日温差记为Λ ;。查询索结构所在地和所在海拔区间不少于2年的近年来的气象资料或实测得到索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数据和变化规律,计算得到索结构所在地和所在海拔区间不少于2年的近年来的索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关于海拔高度的最大变化率ATh,为方便叙述取ATh的单位为。C/m。在索结构的表面上取“R个索结构表面点”,后面将通过实测得到这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称实测得到的温度数据为“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如果是利用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通过传热计算得到这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就称计算得到的温度数据为“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计算数据”。在索结构的表面上取“R个索结构表面点”时,“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数量与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在后面叙述。从索结构所处的最低海拔到最高海拔之间,在索结构上均布选取不少于三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在每一个选取的海拔高度处、在水平面与索结构表面的交线处至少选取两个点,从选取点处引索结构表面的外法线,所有选取的外法线方向称为“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与“水平面与索结构表面的交线”相交,在选取的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中必须包括索结构的向阳面外法线方向和索结构的背阴面外法线方向,沿每一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在索结构中均布 选取不少于三个点,特别的,对于支承索沿每一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仅仅取一个点,即仅仅测量支承索的表面点的温度,测量所有被选取点的温度,测得的温度称为“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沿与同一“水平面与索结构表面的交线”相交的、“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测量获得的“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在本方法中称为“相同海拔高度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设选取了 H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在每一个海拔高度处,选取了 B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沿每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在索结构中选取了 E个点,其中H和E都不小于3,B不小于2,特别的,对于支承索E等于1,计索结构上“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总数为HBE个,后面将通过实测得到这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温度,称实测得到的温度数据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如果是利用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通过传热计算得到这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温度,就称计算得到的温度数据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计算数据”;本方法中将在每一个选取的海拔高度处“相同海拔高度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个数温度分布数据”。在索结构所在地按照气象学测量气温要求选取一个位置,将在此位置实测得到符合气象学测量气温要求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在索结构所在地的空旷无遮挡处选取一个位置,该位置应当在全年的每一日都能得到该地所能得到的该日的最充分的日照,在该位置安放一块碳钢材质的平板,称为参考平板,该参考平板的一面向阳,称为向阳面,参考平板的向阳面是粗糙的和深色的,参考平板的向阳面应当在全年的每一日都能得到一块平板在该地所能得到的该日的最充分的日照,参考平板的非向阳面覆有保温材料,将实时监测得到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本方法中对同一个量实时监测的任何两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30分钟,测量记录数据的时刻称为实际记录数据时刻。第二步,实时监测得到上述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同时实时监测得到前面定义的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同时实时监测得到符合气象学测量气温要求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数据;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由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找到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索结构所在环境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记为ATemax ;由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通过常规数学计算得到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关于时间的变化率,该变化率也随着时间变化;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由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找到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记为Δ Tpmax ;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所有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有R个索结构表面点就有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每一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由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找到每一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每一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有R个索结构表面点就有R个当日日出时刻到 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数值,其中的最大值记为ATsmax ;由每一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通过常规数学计算得到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率,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率也随着时间变化。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在同一时刻、HBE个“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后,计算在每一个选取的海拔高度处共计BE个“相同海拔高度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这个差值的绝对值称为“相同海拔高度处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选取了 H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就有H个“相同海拔高度处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称这H个“相同海拔高度处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中的最大值为“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记为ATtmax。第三步,测量计算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首先,确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有六项,第一项条件是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介于当日日落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日落时刻是指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确定的气象学上的日落时刻,可以查询资料或通过常规气象学计算得到所需的每一日的日落时刻;第二项条件的a条件是在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参考平板最大温差ATpmax和索结构表面最大温差ATsmax都不大于5摄氏度;第二项条件的b条件是在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在前面测量计算得到的环境最大误差不大于参考日温差Λ ;,且参考平板最大温差Λ Tpmax减去2摄氏度后不大于Δ Temax,且索结构表面最大温差Δ Tsmax不大于ATpmax ;只需满足第二项的a条件和b条件中的一项就称为满足第二项条件;第三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关于时间的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每小时O. I摄氏度;第四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的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每小时O. I摄氏度;第五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的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为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极小值;第六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 ATtmax不大于I摄氏度;本方法利用上述六项条件,将下列三种时刻中的任意一种称为“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第一种时刻是满足上述“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中的第一项至第五项条件的时刻,第二种时刻是仅仅满足上述“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中的第六项条件的时刻,第三种时刻是同时满足上述“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中的第一项至第六项条件的时刻;当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就是本方法中实际记录数据时刻中的一个时,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就是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如果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不是本方法中实际记录数据时刻中的任一个时刻,则取本方法最接近于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的那个实际记录数据的时刻为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本方法将使用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测量记录的量进行索结构相关健康监测分析;本方法近似认为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温度场处于稳态,即此时刻的索结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此时刻就是本方法的“获得索结构 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然后,根据索结构传热特性,利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和“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利用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通过常规传热计算得到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的温度分布,此时索结构的温度场按稳态进行计算,计算得到的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的温度分布数据包括索结构上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计算温度,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计算温度称为R个索结构稳态表面温度计算数据,还包括索结构在前面选定的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计算温度,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计算温度称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计算数据”,当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与R个索结构稳态表面温度计算数据对应相等时,且“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与“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计算数据”对应相等时,计算得到的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的温度分布数据在本方法中称为“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此时的“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称为“R个索结构稳态表面温度实测数据”,“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称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稳态温度实测数据”;在索结构的表面上取“R个索结构表面点”时,“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数量与分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当索结构温度场处于稳态时,当索结构表面上任意一点的温度是通过“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与索结构表面上该任意点相邻的点的实测温度线性插值得到时,线性插值得到的索结构表面上该任意点的温度与索结构表面上该任意点的实际温度的误差不大于5% ;索结构表面包括支承索表面;第二个条件是“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在同一海拔高度的点的数量不小于4,且“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在同一海拔高度的点沿着索结构表面均布;“R个索结构表面点”沿海拔高度的所有两两相邻索结构表面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中的最大值Ah不大于0.2°C除以Λ Th得到的数值,为方便叙述取Λ Th的单位为。C/m,为方便叙述取Ah的单位为m ;“R个索结构表面点”沿海拔高度的两两相邻索结构表面点的定义是指只考虑海拔高度时,在“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不存在一个索结构表面点,该索结构表面点的海拔高度数值介于两两相邻索结构表面点的海拔高度数值之间;第三个条件是查询或按气象学常规计算得到索结构所在地和所在海拔区间的日照规律,再根据索结构的几何特征及方位数据,在索结构上找到全年受日照时间最充分的那些表面点的位置,“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至少有一个索结构表面点是索结构上全年受日照时间最充分的那些表面点中的一个点。
本方法的第二部分建立索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所需的知识库和参量的方法、基于知识库(含参量)和实测被监测量的索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可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以获得更准确的索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第一步设共有N根支承索,首先确定支承索的编号规则,按此规则将索结构中所有的支承索编号,该编号在后续步骤中将用于生成向量和矩阵。“结构的全部被监测的应变数据”可由结构上K个指定点的、及每个指定点的L个指定方向的应变来描述,结构应变数据的变化就是K个指定点的所有应变的变化。每次共有M (M = KXL)个应变测量值或计算值来表征结构应变信息。K和M不得小于支承索的数量N。为方便起见,在本方法中将“结构的被监测的应变数据”简称为“被监测量”。在后面提到“被监测量的某某矩阵或某某向量”时,也可读成“应变的某某矩阵或某某向量”。建立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时,在索结构竣工之时,或者在建立健康监测(受损索识别)系统前,按照“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测量计算得到“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可以用常规温度测量方法测量,例如使用热电阻测量),此时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用向量T。表示,称为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在实测得到T。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时刻的同一时刻,使用常规方法直接测量计算得到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在实测计算得到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同时,使用常规方法(查资料或实测)得到索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随温度变化的物理参数(例如热膨胀系数)和力学性能参数(例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在实测计算得到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时刻的同一时亥IJ,使用常规方法实测计算得到索结构的实测计算数据。索结构的实测计算数据包括支承索的无损检测数据等能够表达索的健康状态的数据、索结构初始几何数据、索力数据、拉杆拉力数据、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数据、索结构模态数据、结构应变数据、结构角坐标测量数据、结构空间坐标测量数据等实测数据。索结构的初始几何数据可以是所有索的端点的空间坐标数据加上结构上一系列的点的空间坐标数据,目的在于根据这些坐标数据确定索结构的几何特征。对斜拉桥而言,初始几何数据可以是所有索的端点的空间坐标数据加上桥梁两端上若干点的空间坐标数据,这就是所谓的桥型数据。利用支承索的无损检测数据等能够表达索的健康状态的数据建立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如式(I)所示),用d。表示索结构(用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表示)的索系统的初始健康状态。如果没有索的无损检测数据及其他能够表达支承索的健康状态的数据时,或者可以认为结构初始状态为无损伤状态时,向量d。的各元素数值取O。利用索结构的设计图、竣工图和初始索结构的实测数据、支承索的无损检测数据、索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随温度变化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和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利用力学方法(例如有限元法)计入“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建立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对应于A。的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数据组成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d。= [dol do2 · · · doJ · · · dJT(I)式(I)中(1。」(」=1,2,3,.......,N)表示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中的索系统的
第j根索的初始损伤值,dOJ为O时表示第j根索无损伤,为100%时表示该索彻底丧失承载能力,介于O与100%之间时表示第j根索丧失相应比例的承载能力,T表示向量的转置(后同)。
在实测得到T。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时刻的同一时刻,使用常规方法直接测量计算得到的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组成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见式(2))。要求在获得A。的同时获得C。,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表示对应于A。的“被监测量”的具体数值。因在前述条件下,基于索结构的计算基准模型计算所得的被监测量可靠地接近于初始被监测量的实测数据,在后面的叙述中,将用同一符号来表示该计算值和实测值。C0= [C01 C02- · -Cok- · -C0Jt(2)式(2)中C。, (k=l,2,3,....,M)是索结构中第k个被监测量。向量C。是由M个被监测量依据一定顺序排列而成,对此排列顺序并无特殊要求,只要求后面所有相关向量也按此顺序排列数据即可。
不论用何种方法获得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计入“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即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基于A。计算得到的索结构计算数据必须非常接近其实测数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5%。这样可保证利用A。计算所得的模拟情况下的索力计算数据、应变计算数据、索结构形状计算数据和位移计算数据、索结构角度数据、索结构空间坐标数据等,可靠地接近所模拟情况真实发生时的实测数据。模型A。中支承索的健康状态用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表示,索结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用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表示。由于基于A。计算得到所有被监测量的计算数值非常接近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实测得到),所以也可以用在A。的基础上、进行力学计算得到的、A0的每一个被监测量的计算数值组成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可以说T。、U0和d。是A。的参数,C0由A。的力学计算结果组成。第二步循环开始。每一次循环开始时,首先需要建立或已建立本次循环开始时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f。(i = 1,2,3,…)、建立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0 (例如有限元基准模型,在每一次循环中Ai0是不断更新的),(的温度分布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J表达。字母i除了明显地表示步骤编号的地方外,在本方法中字母i仅表示循环次数,即第i次循环。A。和Ai0计入了温度参数,可以计算温度变化对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第i次循环开始时需要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记为f。(如式(3)所示),用屮。表示该次循环开始时索结构(用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tj表示)的索系统的健康状态。d'o 二 [<! C2 · · · d'OJ · · · <v](3)式(3)中d、(i = I, 2,3,…;j=l,2,3,.......,N)表示第i次循环开始时、当前
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0中的索系统的第j根索的初始损伤值,Clioj为O时表示第j根索无损伤,为100%时表示该索彻底丧失承载能力,介于O与100%之间时表示第j根索丧失相应比例的承载能力。对应于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0的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数据组成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i。,在初始时刻也就是第一次建立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0时,Ui0就等于U。。建立和更新d、的方法如下第一次循环开始时、建立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依据式(3)记为d1。)时,d1。就等于d。。第i (i=2, 3,4,5,6···)次循环开始时需要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d1。,是在前一次(即第i-1次,i = 2,3,4,5,6…)循环结束前计算获得的,具体方法在后文叙述。第i(i = 1,2,3,4,5,6…)次循环开始时需要建立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或已建立的索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记为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1。。对应于Aitj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用向量!^。表示,称为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Τ1。。向量Titj的定义方式与向量T。的定义方式相同, 每一次循环开始时必须建立或已建立称为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建立、更新Ai^Ui。和Titj的方法如下第一次循环开始时建立的索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记为A^A1。等于A。,!11。等于T0, U1。等于U。。在每一次循环中AK和 是不断更新的,具体方法在后文叙述;在每一次循环结束时,更新Ai0' Ui0和Titj得到下一次循环开始时所需的索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具体方法在后文叙述。本方法用“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 (i = 1,2,3,···)表示第i次(i =1,2,3,4,5,6···)循环开始时所有指定的被监测量的初始值(参见式(4)),(^。的也可以称为“第i次循环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Q= [Q1 Q2 · · · (, · · · ComJ(4)式(2)中(^(i = l,2,3,...;k=l,2,3,....,M)是第i次循环开始时、索结构中第k个被监测量。向量C1。是由前面定义的M个被监测量依据一定顺序排列而成,对此排列顺序并无特殊要求,只要求后面所有相关向量也按此顺序排列数据即可。在建立模型Ai0的同时建立“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i。表示对应于Aitj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具体数值,C1。的元素与C。的元素一一对应,分别表示所有被监测量在索结构处于Ai0和A。两种状态时的具体数值。建立和更新Citj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次循环开始时,C10 (i = 1,吣具体化为(1。)等于(;;第1(1=2,3,4,5,6···)次循环开始时需要的第i次循环“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是在前一次(即第i-1次,i = 2, 3,4, 5,6···)循环结束前计算获得的,具体方法在后文叙述。在第i次(i =1,2,3,4,5,6…)循环中,“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iJ是不断更新的,具体方法在后文叙述。由于根据模型Ai0计算所得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可靠地接近于相对应的实测数值,在后面的叙述中,将用同一符号来表示该计算值组成向量和实测值组成向量。可以说疒。、池和Cli0是Ai0的特性参数,Ci0是Aitj在f。、U、和d、条件下的力学计算结果组成。第三步在索结构服役过程中,在每一次循环中,或者说在第i a =1,2,3,4,5,6…)次循环中,在已知Ai0' Ti0, U、、C10和^后,按照“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不断实测计算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向量Ti的定义方式与向量T。的定义方式相同;在实测向量Ti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的时刻的同一时刻,实测得到索结构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值,所有这些数值组成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Ci的元素与C。的元素一一对应,表示相同被监测量在不同时刻的数值。在得到向量Ti的同时,实测得到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i ;
在获得向量Ti后,按照下列具体方法更新Ai0' Ti0, Ui0, Ci0和必分别比较Ti和Ti0' Ui和Ui0,如果Ti等于Ti0且Ui等于Ui0,则不需要对Ai0进行更新,否则需要对A1。、Ui0和Titj进行更新,更新方法是第一步计算Ui与U。的差,Ui与U。的差就是索结构支座关于初始位置的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用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表示支座广义位移,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的元素与支座广义位移分量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一个元素的数值对应于一个指定支座的一个指定方向的位移;第二步计算Ti与Τ。的差,Ti与Τ。的差就是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关于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变化,Ti与Τ。的差用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表示,S等于Ti减去T。,S表示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变化;第三步先对Α。中的索结构支座施加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约束,当前支座广义位移
约束的数值就取自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对应元素的数值,再对Α。中的索结构施加温度变化,施加的温度变化的数值就取自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对Α。中索结构支座施加支座广义位移约束且对Α。中的索结构施加的温度变化后得到更新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Α1。,更新Ai0的同时,Ui0所有元素数值也用Ui所有元素数值对应代替,即更新了 U、,Ti0所有元素数值也用Ti的所有元素数值对应代替,即更新了 Τ1。,这样就得到了正确地对应于Aitj的Ti0 ;此时必保持不变。当更新Aitj后,Aitj的索的健康状况用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Cli。表示,Aitj的索结构稳态温度用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表示,Aitj的支座广义坐标用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1。表示,通过力学计算得到A1。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的具体数值,用这些具体数值替换C1。中对应的元素,这样就实现了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i。的更新。第四步每一次循环时须先建立“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和“名义单位损伤向量”,第i次循环建立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记为ACHi=I, 2,3,…)。第i次循环建立的“名义单位损伤向量”记为Diutl在每一次循环中ACi和Diu需要根据情况不断更新,即在更新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1。、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0和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后,更新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 Ci和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t5每一次循环开始时先按下述步骤建立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Λ Ci和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如果在第三步中更新了 Α1。,那么在本步中必须重新建立(即更新)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i和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 ;如果在第三步中没有更新Α1。,那么在本步中不必重新建立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i和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建立和重新建立(即更新)ACi和Diu的具体过程相同,列如下在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tj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次计算,计算次数数值上等于所有索的数量。每一次计算假设索系统中只有一根索在原有损伤(原有损伤可以为0,也可以不为O)的基础上再增加单位损伤(例如取5%、10%、20%或30%等损伤为单位损伤)。为方便计算,每一次循环中设定单位损伤时可以都是把该次循环开始时的结构健康状态当成是完全健康的,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单位损伤(在后续步骤中、计算出的、索的损伤数值一称为名义损伤CliJi = 1,2, 3,…),都是相对于将该次循环开始时的、将索的健康状态当成是完全健康而言的,因此必须依据后文给出的公式将计算出的名义损伤换算成真实损伤)。同一次循环的每一次计算中出现损伤的索不同于其它次计算中出现损伤的索,并且每一次假定有损伤的索的单位损伤值可以不同于其他索的单位损伤值,用“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 (如式(5)所示)记录各次循环中所有索的假定的单位损伤,第一次循环时记为D1u,每一次计算都利用力学方法(例如有限元法)计算索结构的、在前面已指定的M个被监测量的当前计算值,每一次计算所得M个被监测量的当前计算值组成一个“被监测量计算当前数值向量”(当假设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时,可用式(6)表示所有指定的M个被监测量的被监测量计算当前数值向量CitP ;每一次计算得到的被监测量计算当前数值向量减去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所得向量就是此条件下(以有单位损伤的索的位置或编号等为标记)的“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当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时,用S 表示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S G的定义见式(7)、式(8)和式(9),式(7)为式(6)减去式(4)后再除以向量Diu的第j个元素Diuj所得),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δ Cij的每一元素表示由于计算时假定有单位损伤的那根索(例如第j根索)的单位损伤(例如D、),而引起的该元素所对应的被监测量的数值改变量相对于假定的单位损伤Diiu.的变化率;有N根索就有N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每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有M个元素,由这N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依次组成有MXN个元素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1”(Μ行N列),每一个向量SCijU=I, 2,3,.......,N)是矩阵ACi的一列,ACi的定义如式(10)所
/Jn οDiu=ID D ...1 ...(5)式(5)中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的元素Diuj (i=l,2, 3, -;j=l,2, 3,.......,N)表
示第i次循环中假定的第j根索的单位损伤数值,向量Diu中的各元素的数值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Qi=Ictkl Ck · · · Cvk · · · ComJ(6)式(6)中元素Citjk (i = l,2,3,...;j = 1,2,3,.......,N ;k = 1,2,3,.......,Μ)
表示第i次循环由于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时,依据编号规则所对应的第k个指定的被监测量的计算当前数值。
Ci -Ci^(7)
"J式(7)中各量的上标i (i = 1,2,3,…)表示第i次循环,下标
j (j=l, 2,3,.......,N)表示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式中D1uj是向量D1u中的第j个元素。向
量S Cij的定义如式(8)所示,SCij的第k Ck= 1,2, 3,.......,M)个元素SCijk表示第i
次循环中,建立矩阵ACi时,假定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时计算所得第k个被监测量的改变量相对于假定的单位损伤Diiu.的变化率,其定义如式(9)所示。=^1 sq2 · · · SCilk · · · SCimJ mSCilk = ( ^ ( ok(9)
ljUj式(9)中各量的定义已在前面叙述过。ACi =[< C; SCi2 ·· · SCvi · · · δ('\ ](丨 0>式(10)中向量δ CijQ=I, 2,3,.......,,j=l,2,3,.......,N)表示第 i 次循环
中,由于第j根索有单位损伤Diiu而引起的、所有被监测量的相对数值变化。矩阵ACi的列(下标j)的编号规则与前面向量f。的元素的下标j的编号规则相同。第五步识别索系统的当前健康状态。具体过程如下。第i (i = 1,2,3,...)次循环中,利用在第三步实测得到的“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u’同“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Λ Ci”和“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1。”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如式(11)或式(12)所示。Ci =Q+AC d'c(11)C-Ci=M^dl(12)式(11)和式(12)中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i的定义类似于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的定义,见式(13);索系统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i。的定义见式(14)。
·
Ci=Ici · · · Q · · · CmJ(13)式(13)中元素CikQ=I, 2,3,.......;k=l, 2,3,.......,Μ)是第i次循环时索结
构的、依据编号规则所对应的编号为k的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d'c = ^d1cl dlc2 · · · d · · ·《v](14)式(14)中(1、α=1,2,3,.......; j=l,2, 3,.......,N)是第i次循环中索系统第
j根索的当前名义损伤值,向量f。的元素的下标j的编号规则与矩阵ACi的列的编号规则相同。当索实际损伤不太大时,由于索结构材料仍然处在线弹性阶段,索结构的变形也较小,式(11)或式(12)所表示的这样一种线性关系同实际情况的误差较小,误差可用误差向量¥ (式(15))定义,表示式(11)或式(12)所示线性关系的误差。e' = ahs(Mv ·C/;.-(' +(I)(15)式(15)中abs()是取绝对值函数,对括号内求得的向量的每一个元素取绝对值。由于式(11)或式(12)所表示的线性关系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不能简单根据式
(11)或式(12)和“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u’来直接求解得到索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i。。如果这样做了,得到的损伤向量中的元素甚至会出现较大的负值,也就是负损伤,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获得索损伤向量的可接受的解(即带有合理误差,但可以比较准确的从索系统中确定受损索的位置及其损伤程度)成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可用式(16)来表达这一方法。OhskNCi ·< -C + C ;) < 夂(16;式(16)中abs()是取绝对值函数,向量g1描述偏离理想线性关系(式(11)或式
(12))的合理偏差,由式(17)定义。[g; #···<··· g[u](17)式(17)中SikQ=I, 2,3,.......;k = 1,2, 3,.......,Μ)描述了第 i 次循环中偏
离式(11)或式(12)所示的理想线性关系的最大允许偏差。向量¥可根据式(15)定义的
误差向量eH式算选定。在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Λ Ci和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i已知时,可以利用合适的算法(例如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式(16),获得索系统当前名义损伤向量的可接受的解,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 (定义见式(18))的元素可以根据式(19)计算得到,从而可由Cli确定受损索的位置和损伤程度,也就是实现了索系统的健康监测,实现了受损索识别。dl - [^j Ci12 ··· dj ·· · iiy](18)式(18)中Clij(i = 1,2, 3,-;j=l,2, 3,.......,N)表示第i次循环中第j根索的
实际损伤值,其定义见式(19),Clij为O时表示第j根索无损伤,为100%时表示该索彻底丧失承载能力,介于O与100%之间时表示第j根索丧失相应比例的承载能力,向量Cli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式(I)中向量d。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dj = I ~ (I - J'oj)(I - d[j )(19)式(19)中d^a = 1,2, 3,4, - ; j=l,2, 3,.......,N)是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
量必的第j个元素,Clicj是索系统当前名义损伤向量的第j个元素。下面叙述得到了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后,如何确定松弛索的位置和松弛程度。设索系统中共有N根支承索,结构索力数据由N根支承索的索力来描述。可用“初始索力向量F。”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初始索力(定义见式(20 ))。F0= [F01 F02- · · Foj · · -FJt(20)式(20)中FJj=I, 2,3,.......,N)是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初始索力,该元素
依据编号规则对应于指定支承索的索力。向量F。是常量。在实测得到T。的同一时刻,使用常规方法直接测量计算得到所有支承索的索力数据,所有这些索力数据组成初始索力向量F。。在建立索结构的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时实际上使用了向量F。。本方法中用“当前索力向量F”表示实测得到的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当前索力(定义见式(21))。F = [F1 F2 · · · Fj · · · FJt(21)式(21)中F」(j=l,2,3,.......,N)是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当前索力。在实测
得到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的同一时刻,实测得到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索力数据,所有这些索力数据组成当前索力向量F。向量F的元素与向量F。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依据前面的叙述,向量 等于向量f。本方法中,在支承索初始状态下,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Τ。表示时,且支承索处于自由状态(自由状态指索力为0,后同)时,支承索的长度称为初始自由长度,用“初始自由长度向量I。”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初始自由长度(定义见式(22))。依据“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通过向量Τ。可以确定在得到向量Τ。时刻的所有支承索的温度分布。I0 = [Iol 1。2 · · · Ioj · · · loN]T(22)式(22)中1。」(」_=1,2,3,.......,N)是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初始自由长度。向
量I。是常量,在开始时确定后,就不再变化。类似的,在支承索初始状态下,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表示时,且支承索处于自由状态时,支承索的横截面面积称为初始自由横截面面积,用“初始自由横截面面积向量A。”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初始自由横截面面积(定义见式(23)),支承索的单位长度的重量称为初始自由单位长度的重量,用“初始自由单位长度的重量向量ω。”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初始自由单位长度的重量(定义见式(24))。A0 = [Aol A02 ·· · Aoj · · · A0Jt(23)式(23)中AtjjU=I, 2,3,.......,N)是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初始自由横截面
面积。向量A。是常量,在开始时确定后,就不再变化。ωο = [ωο1 ω ο2 · · · ω oJ · · · ωοΝ]τ(24)式(24)中(0。」(」_=1,2,3,.......,N)是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初始自由自由单 位长度的重量。向量ω。是常量,在开始时确定后,就不再变化。本方法中,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f。表示时,用“当前初始自由长度向量ItJ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当前初始自由长度(定义见式(25),指假设支承索索力为O时,考虑了热膨胀系数和温度变化对支承索自由长度的影响后,初始自由长度向量I。和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表示的支承索在温度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表示时的支承索自由长度)。依据“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通过向量 可以确定在得到向量 时刻的所有支承索的温度分布。/=[/; ζ2 · · · Voj · · · 1NJ(25)式(25)中IttjjU=I, 2,3,.......,N)是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
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 表示时,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当前初始自由长度,可以利用支承索的热膨胀系数、iOJ> T0和Ti。通过常规物理计算得到I、。向量F的元素、向量I0的元素、向量P。的元素、向量A。的元素、向量ω。的元素与向量F。的兀素的编号规则相同,这些向量的相同编号的兀素表不同一个支承索的不同信肩、O本方法中,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表示时,用“当前自由长度向量I”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当前自由长度(定义见式(26),此时支承索可能是完好的,可能是受损的,也可能是松弛的)。I = [I1 I2 · · · Ij · · · IJT(26)式(26)中lj(j=l,2,3,.......,N)是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当前自由长度。本方法中,用“自由长度改变向量Al”(或称支承索当前松弛程度向量)表示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自由长度的改变量(定义见式(27)和式(28))。Δ1 = [Al1 Al2 * · * Δ Ij * · * Δ1ν]τ(27)式(27)中Λ1」(]_=1,2,3,.......,N)是当前索结构中第j根支承索的自由长度的
改变量,其定义见式(28),Δ Ij不为O的索为松弛索,Λ Ij的数值为索的松弛量,并表示索系统第j根支承索的当前松弛程度,也是调整索力时该索的索长调整量。= Ij -Itoj-(28)在本方法中通过将松弛索同受损索进行力学等效来进行松弛索的松弛程度识别,等效的力学条件是一、两等效的索的无松弛和无损伤时的初始自由长度、几何特性参数及材料的力学特性参数相同;二、松弛或损伤后,两等效的松弛索和损伤索的索力和变形后的总长相同。
满足上述两个等效条件时,这样的两根支承索在结构中的力学功能就是完全相同的,即如果用等效的受损索代替松弛索后,索结构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反之亦然。得到了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后,Cli的第j个元素Clij(j=l,2,3,.......,N)
表示第j根索的实际损伤值,其定义见式(19),虽然将 < 称为第j根索的实际损伤值或第j根索的实际损伤程度,但由于第j根索可能是受损也可能是松弛,所以Cli的第j个元素CliJ表示的第j根索的实际损伤值实际上是第j根索的实际等效损伤值,当第j根索实际上是受损时,Clij就表示的第j根索的实际损伤值,当第j根索实际上是松弛时,Clij就表示的第j根索的与松弛等效的实际损伤值,为叙述方便,在本方法中称 < 为O时表示第j根索无损伤,为100%时表示该索彻底丧失承载能力,介于O与100%之间时表示第j根索丧失相应比例的承载能力,通过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就可以识别出健康状态出现问题的支承索,但这些健康状态出现问题的支承索中有些是受损了,有些是松弛了,如果第j个支承索实际上是发生松弛了(其当前松弛程度用Λ Ij定义),那么松弛的第j个支承索的当前松弛程度Λ、(Λ、的定义见式(27))同等效的受损索的当前实际损伤程度札之间的关系由 前述两项力学等效条件确定。Λ Ij同Clij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例如可以直接根据前述等效条件确定(参见式(29 )),也可采用基于Ernst等效弹性模量代替式(25 )中的E进行修正后确定(参见式(30)),也可以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试算法等其它方法来确定。
剛",:=1 耳(29)
, d\ Fi Ar =~-1——=|-/00)
l~d)「I…EJAr+F
_ 12(F/)3式(29)和式(30)中是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表示时,第j个支承索的弹性模量,是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表示时,第j个支承索的横截面面积,Fj是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I"。表示时,第j个支承索的当前索力,是第j个支承索的当前实际损伤程度,是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I"。表示时,第j个支承索的单位长度的重量,1\是在索结构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表示时,第j个支承索的两个支承端点的水平距离。Etj可以根据查或实测第j个支承索的材料特性数据得到,Atj和可以根据第j个支承索的热膨胀系数、A。」、Ti。通过常规物理和力学计算得到。式(30)中口内的项是该支承索的Ernst等效弹性模量,由式(29)或式(30)可以就可以确定支承索当前松弛程度向量Al。式(30)是对式(29)的修正。第六步判断是否结束本次(第i次)循环,如果是,则完成本次循环结束前的收尾工作,为下一次(即第i+Ι次,i = 1,2, 3,4,…)循环准备力学计算基准模型和必要的向量。具体过程如下在本次(第i次)循环中求得当前名义损伤向量Cli。后,首先,按照式(31)建立标识向量B1,式(32)给出了标识向量B1的第j个元素的定义;如果标识向量B1的元素全为O,则回到第三步继续进行对索系统的健康监测和计算;如果标识向量Bi的元素不全为O,则完成后续步骤后,进入下一次循环。所谓的后续步骤为首先,根据式(33)计算得到下一次(即第i+Ι次,i =1,2,3,4,…)循环所需的初始损伤向量di+1。的每一个元素(T1tjj ;第二,在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0的基础上,令A。中的索的健康状况为di+1。而不是为d。后,再进一步对A。中的索结构施加温度变化(如前所述,施加的温度变化的数值就取自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等于Ti减去T。),这样就得到了下一次(即第i+Ι次,i = 1,2,3,4,…)循环所需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Ai+1。,下一次(即第i+Ι次,i = 1,2,3,4,…)循环所需的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1。等于f。,对Ai+1。进行力学计算得到对应于Ai+1。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的具体数值,这些具体数值组成下一次(即第i+Ι次,i = 1,2, 3,4,···)循环所需的被监测量的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i+1。。
权利要求
1. 一种支座广义位移温度变化应变监测的松弛索递进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设共有N根支承索,首先确定支承索的编号规则,按此规则将索结构中所有的支承索编号,该编号在后续步骤中将用于生成向量和矩阵;确定指定的被监测点,被监测点即表征索结构应变信息的所有指定点,并给所有指定点编号;确定被监测点的被监测的应变方向,并给所有指定的被监测应变编号;“被监测应变编号”在后续步骤中将用于生成向量和矩阵;“索结构的全部被监测的应变数据”由上述所有被监测应变组成;本方法将“索结构的被监测的应变数据”简称为“被监测量”;被监测点的数量不得小于支承索的数量;所有被监测量的数量之和不得小于支承索的数量;本方法中对同一个量实时监测的任何两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30分钟,测量记录数据的时刻称为实际记录数据时刻;b.本方法定义“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按步骤bl至b3进行;bl :查询或实测得到索结构组成材料及索结构所处环境的随温度变化的传热学参数,利用索结构的设计图、竣工图和索结构的几何实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和参数建立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查询索结构所在地不少于2年的近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这段时间内的阴天数量记为T个阴天,在本方法中将白天不能见到太阳的一整日称为阴天,统计得到T个阴天中每一个阴天的O时至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日出时刻是指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确定的气象学上的日出时刻,不表示当天一定可以看见太阳,可以查询资料或通过常规气象学计算得到所需的每一日的日出时刻,每一个阴天的O时至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称为该阴天的日气温的最大温差,有T个阴天,就有T个阴天的日气温的最大温差,取T个阴天的日气温的最大温差中的最大值为参考日温差,参考日温差记为△ I;;查询索结构所在地和所在海拔区间不少于2年的近年来的气象资料或实测得到索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数据和变化规律,计算得到索结构所在地和所在海拔区间不少于2年的近年来的索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关于海拔高度的最大变化率ATh,为方便叙述取ATh的单位为。C/m;在索结构的表面上取“R个索结构表面点”,取“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具体原则在步骤b3中叙述,后面将通过实测得到这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称实测得到的温度数据为“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如果是利用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通过传热计算得到这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就称计算得到的温度数据为“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计算数据”;从索结构所处的最低海拔到最高海拔之间,在索结构上均布选取不少于三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在每一个选取的海拔高度处、在水平面与索结构表面的交线处至少选取两个点,从选取点处引索结构表面的外法线,所有选取的外法线方向称为“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与“水平面与索结构表面的交线”相交,在选取的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中必须包括索结构的向阳面外法线方向和索结构的背阴面外法线方向,沿每一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在索结构中均布选取不少于三个点,特别的,对于支承索沿每一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仅仅取一个点,即仅仅测量支承索的表面点的温度,测量所有被选取点的温度,测得的温度称为“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其中沿与同一“水平面与索结构表面的交线”相交的、“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测量获得的“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在本方法中称为“相同海拔高度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设选取了 H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在每一个海拔高度处,选取了 B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沿每个测量索结构沿壁厚的温度分布的方向在索结构中选取了 E个点,其中H和E都不小于3,B不小于2,特别的,对于支承索E等于1,计索结构上“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总数为HBE个,后面将通过实测得到这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温度,称实测得到的温度数据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如果是利用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通过传热计算得到这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温度,就称计算得到的温度数据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计算数据”;本方法中将在每一个选取的海拔高度处“相同海拔高度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个数温度分布数据”;在索结构所在地按照气象学测量气温要求选取一个位置,将在此位置实测得到符合气象学测量气温要求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在索结构所在地的空旷无遮挡处选取一个位置,该位置应当在全年的每一日都能得到该地所能得到的该日的最充分的日照,在该位置安放一块碳钢材质的平板,称为参考平板,参考平板与地面不可接触,参考平板离地面距离不小于I. 5米,该参 考平板的一面向阳,称为向阳面,参考平板的向阳面是粗糙的和深色的,参考平板的向阳面应当在全年的每一日都能得到一块平板在该地所能得到的该日的最充分的日照,参考平板的非向阳面覆有保温材料,将实时监测得到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 b2 :实时监测得到上述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同时实时监测得到前面定义的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同时实时监测得到符合气象学测量气温要求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数据;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由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找到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索结构所在环境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称为环境最大温差,记为ATemax ;由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实测数据序列通过常规数学计算得到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关于时间的变化率,该变化率也随着时间变化;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由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找到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参考平板的向阳面的温度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称为参考平板最大温差,记为ATpmax ;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所有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有R个索结构表面点就有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每一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由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找到每一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用每一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中的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的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有R个索结构表面点就有R个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最大温差数值,其中的最大值称为索结构表面最大温差,记为;由每一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序列通过常规数学计算得到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率,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率也随着时间变化;通过实时监测得到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在同一时刻、HBE个“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后,计算在每一个选取的海拔高度处共计BE个“相同海拔高度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这个差值的绝对值称为“相同海拔高度处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选取了 H个不同的海拔高度就有H个“相同海拔高度处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称这H个“相同海拔高度处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中的最大值为“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记为Δ Ttmax ;b3 :测量计算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首先,确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有六项,第一项条件是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介于当日日落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日落时刻是指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确定的气象学上的日落时刻,可以查询资料或通过常规气象学计算得到所需的每一日的日落时刻;第二项条件的a条件是在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参考平板最大温差Λ Tpmax和索结构表面最大温差ATsmax都不大于5摄氏度;第二项条件的b条件是在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在前面测量计算得到的环境最大误差Λ Traiax不大于参考日温差Λ ;,且参考平板最大温差ATpmax减去2摄氏度后不大于Λ Temax,且索结构表面最大温差ATsmax不大于ATpmax;只需满足第二项的a条件和b条件中的一项就称为满足第二项条件;第三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关于时间的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每小时O. I摄氏度;第四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的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每小时O. I摄氏度;第五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的每一个索结构表面点的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为当日日出时刻到次日日出时刻后30分钟之间的极小值;第六项条件是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索结构厚度方向最大温差” Λ Ttmax不大于I摄氏度;本方法利用上述六项条件,将下列三种时刻中的任意一种称为“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第一种时刻是满足上述“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中的第一项至第五项条件的时刻,第二种时刻是仅仅满足上述“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中的第六项条件的时刻,第三种时刻是同时满足上述“与决定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相关的条件”中的第一项至第六项条件的时刻;当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就是本方法中实际记录数据时刻中的一个时,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就是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如果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不是本方法中实际记录数据时刻中的任一个时刻,则取本方法最接近于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数学时刻的那个实际记录数据的时刻为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本方法将使用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测量记录的量进行索结构相关健康监测分析;本方法近似认为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温度场处于稳态,即此时刻的索结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此时刻就是本方法的“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然后,根据索结构传热特性,利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和“ΗΒΕ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利用索结构的传热学计算模型,通过常规传热计算得到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的温度分布,此时索结构的温度场按稳态进行计算,计算得到的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的温度分布数据包括索结构上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计算温度,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计算温度称为R个索结构稳态表面温度计算数据,还包括索结构在前面选定的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计算温度,HBE个“测量索结构沿厚度的温度分布数据的点”的计算温度称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计算数据”,当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与R个索结构稳态表面温度计算数据对应相等时,且“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与“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计算数据”对应相等时,计算得到的在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索结构的温度分布数据在本方法中称为“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此时的“R个索结构表面温度实测数据”称为“R个索结构稳态表面温度实测数据”,“HBE个索结构沿厚度温度实测数据”称为“HBE个索结构沿厚度稳态温度实测数据”;在索结构的表面上取“R个索结构表面点”时,“R个索结构表面点”的数量与分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当索结构温度场处于稳态时,当索结构表面上任意一点的温度是通过“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与索结构表面上该任意点相邻的点的实测温度线性插值得到时,线性插值得到的索结构表面上该任意点的温度与索结构表面上该任意点的实际温度的误差不大于5% ;索结构表面包括支承索表面;第二个条件是“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在同一海拔高度的点的数量不小于4,且“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在同一海拔高度的点沿着索结构表面均布;“R个索结构表面点”沿海拔高度的所有两两相邻索结构表面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中的最大值Ah不大于0.2°C除以Λ Th得到的数值,为方便叙述取Λ Th的单位为。C/m,为方便叙述取Ah的单位为m ;“R个索结构表面点”沿海拔高度的两两相邻索结构表面点的定义是指只考虑海拔高度时,在“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不存在一个索结构表面点,该索结构表面点的海拔高度数值介于两两相邻索结构表面点的海拔高度数值之间;第三个条件是查询或按气象学常规计算得到索结构所在地和所在海拔区间的日照规律,再根据索结构的几何特征及方位数据,在索结构上找到全年受日照时间最充分的那些表面点的位置,“R个索结构表面点”中至少有一个索结构表面点是索结构上全年受日照时间最充分的那些表面点中的一个点; c.按照“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直接测量计算得到初始状态下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初始状态下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称为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记为“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 ;实测或查资料得到索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随温度变化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在实测得到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同一时刻,直接测量计算得到所有支承索的初始索力,组成初始索力向量F。;依据索结构设计数据、竣工数据得到所有支承索在自由状态即索力为O时的长度、在自由状态时的横截面面积和在自由状态时的单位长度的重量,以及获得这三种数据时所有支承索的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所有支承索的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性能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按照常规物理计算得到所有支承索在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条件下的索力为O时所有支承索的长度、索力为O时所有支承索的横截面面积以及索力为O时所有支承索的单位长度的重量,依次组成支承索的初始自由长度向量、初始自由横截面面积向量和初始自由单位长度的重量向量,支承索的初始自由长度向量、初始自由横截面面积向量和初始自由单位长度的重量向量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初始索力向量F。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在实测得到T。的同时,也就是在获 得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的时刻的同一时刻,直接测量计算得到初始索结构的实测数据,初始索结构的实测数据包括表达支承索的健康状态的无损检测数据、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所有支承索的初始索力数据、初始索结构模态数据、初始索结构应变数据、初始索结构几何数据、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数据、初始索结构空间坐标数据;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组成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利用能表达支承索的健康状态的无损检测数据建立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的元素个数等于N, d。的元素与支承索是--对应关系,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的元素数值不小于O、不大于100%, d。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支承索的损伤程度,若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的某一元素的数值为0,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支承索是完好的、没有问题的,若其数值为100%,则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支承索完全丧失了承载能力,若其数值介于O和100%之间,则表示该支承索丧失了相应比例的承载能力,如果没有支承索的无损检测数据及其他能够表达支承索的健康状态的数据时,或者认为索结构初始状态为无损伤状态时,向量d0的各元素数值取O ;若d。的某一元素的数值不为0,则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支承索是有问题的,在本方法中该支承索可能是受损也可能是松弛,当该支承索是受损时,该元素数值表示其对应的支承索的损伤程度,若该支承索是松弛时,该元素数值表示其对应的支承索的初始等效损伤程度;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初始索力向量F。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对应于A。的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数据组成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支座广义坐标包括线量和角量两种;d.根据索结构的设计图、竣工图、初始索结构的实测数据、支承索的无损检测数据、索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随温度变化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和前面步骤得到的所有的索结构数据,建立计入“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索结构的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基于A。计算得到的索结构计算数据必须非常接近其实测数据,其间的差异不得大于5% ;对应于A。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就是“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 ;对应于A。的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数据就是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对应于A。的支承索健康状态用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表示;对应于A。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用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表示;T。、U0和d。是A0的参数,由A。的力学计算结果得到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与C。表示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相同,因此也可以说C。由A。的力学计算结果组成,在本方法中和T。是不变的;e.在本方法中,字母i除了明显地表示步骤编号的地方外,字母i仅表示循环次数,即第i次循环;第i次循环开始时需要建立的或已建立的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记为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0, A0和Ai0计入了温度参数,可以计算温度变化对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第i次循环开始时,对应于Aitj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用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表示,向量Titj的定义方式与向量T。的定义方式相同,Titj的元素与T。的元素--对应;第i次循环开始时需要的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记为亇。,#。的数据表示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tj的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第i次循环开始时需要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记为d1。,d1。表示该次循环开始时索结构A1。的索系统的健康状态,d1。的定义方式与d。的定义方式相同,d1。的兀素与d。的兀素对应;第i次循环开始时,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值,用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表示,向量C1。的定义方式与向量C。的定义方式相同,C1。的兀素与C。的兀素对应,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表示对应于Aitj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具体数值;!"。、亇。和必是Aitj的特性参数,Ci0由Ai0的力学计算结果组成;第一次循环开始时,Ai0记为A1。,建立A1。的方法为使A10等于A。;第一次循环开始时,Ti0记为T1。,建立T1。的方法为使T1。等于T。;第一次循环开始时,Ui0记为U1。,建立U1。的方法为使U1。等于U。;第一次循环开始时,Cli0记为d1。,建立d1。的方法为使d1。等于d。;第一次循环开始时,Ci0记为C1。,建立C1。的方法为使C1。等于C。; f.从这里进入由第f步到第s步的循环;在索结构服役过程中,按照“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不断实测计算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向量Ti的定义方式与向量T0的定义方式相同,Ti的元素与T。的元素一一对应;在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的同一时刻,实测得到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i;在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疒的同一时刻,实测得到索结构中所有支承索的索力数据,所有这些索力数据组成当前索力向量F,向量F的元素与向量F。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在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的同一时刻,实测计算得到所有支承索的两个支承端点的空间坐标,两个支承端点的空间坐标在水平方向分量的差就是两个支承端点水平距离,所有支承索的两个支承端点水平距离数据组成当前支承索两支承端点水平距离向量,当前支承索两支承端点水平距离向量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初始索力向量F。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在实测得到向量 Ti的同时,实测得到在获得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的时刻的同一时刻的索结构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值,所有这些数值组成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i,向量Ci的定义方式与向量C。的定义方式相同,C1的兀素与C。的兀素对应,表不相同被监测量在不同时刻的数值; g.根据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i和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按照步骤gl至g3更新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1。、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1。、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和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Τ1。,而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d1。保持不变; gl.分别比较Ui与U、、Ti与Ti0,如果Ui等于Ui0且Ti等于Ti0,则Ai0' U、、Ci0和Ti0保持不变;否则需要按下列步骤对A1。、Ui0和Titj进行更新; g2.计算Ui与U。的差,Ui与U。的差就是索结构支座关于初始位置的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用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表示支座广义位移,V等于Ui减去U。,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的元素与支座广义位移分量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一个元素的数值对应于一个指定支座的一个指定方向的广义位移;计算Ti与T。的差,Ti与T。的差就是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关于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变化,Ti与T。的差用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表示,S等于Ti减去T。,S表示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变化; g3.先对A0中的索结构支座施加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约束,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约束的数值就取自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对应元素的数值,再对A。中的索结构施加温度变化,施加的温度变化的数值就取自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对A。中索结构支座施加支座广义位移约束且对A。中的索结构施加的温度变化后得到更新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1。,更新Ai0的同时,U1。所有元素数值也用Ui所有元素数值对应代替,即更新了 所有元素数值也用Ti的所有元素数值对应代替,即更新了 Τ1。,这样就得到了正确地对应于Aitj的Titj和Ui0 ;此时 < 保持不变;当更新Aitj后,Aitj的索的健康状况用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d、表示,Ai0的索结构稳态温度用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表示,Ai0的支座广义坐标用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1。表示,更新C1。的方法是当更新Ai0后,通过力学计算得到Ai0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的具体数值,这些具体数值组成C、; h.在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0的基础上,按照步骤hi至步骤h4进行若干次力学计算,通过计算建立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i和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 ; hi.在第i次循环开始时,直接按步骤h2至步骤h4所列方法获得Λ Ci和Diu ;在其它时刻,当在步骤g中对Ai0进行更新后,必须按步骤h2至步骤h4所列方法重新获得Λ Ci和Diu,如果在步骤g中没有对Aitj进行更新,则在此处直接转入步骤i进行后续工作; h2.在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tj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次力学计算,计算次数数值上 等于所有支承索的数量,有N根支承索就有N次计算,每一次计算假设索系统中只有一根支承索在原有损伤的基础上再增加单位损伤,每一次计算中出现损伤的支承索不同于其它次计算中出现损伤的支承索,并且每一次假定有损伤的支承索的单位损伤值可以不同于其他支承索的单位损伤值,用“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记录所有索的假定的单位损伤,向量Diu的元素编号规则与向量d。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每一次计算得到索结构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每一次计算得到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组成一个“被监测量计算当前数值向量”;当假设第j根支承索有单位损伤时,可用表示对应的“被监测量计算当前数值向量”;在本步骤中给各向量的元素编号时,应同本方法中其它向量使用同一编号规则,以保证本步骤中各向量中的任意一个兀素,同其它向量中的、编号相同的兀素,表达了同一被监测量或同一对象的相关信息;C\j的定义方式与向量C。的定义方式相同,C1tj的兀素与C。的元素—对应; h3.每一次计算得到的向量Ciu减去向量C1。得到一个向量,再将该向量的每一个元素都除以本次计算中假定的单位损伤值后得到一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δ Ci/;有N根支承索就有N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 h4.由这N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依次组成有N列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1”的每一列对应于一个“被监测量的数值变化向量”;“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的列的编号规则与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的元素编号规则相同; i.定义当前名义损伤向量屮。和当前实际损伤向量屮,(和Cli的元素个数等于支承索的数量,Clic和Cli的元素和支承索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Clic和Cli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支承索的损伤程度或健康状态,Clic和Cli与索系统初始损伤向量do的元素编号规则相同,Clic的元素、Cli的元素与d。的元素是一一对应关系; j.依据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i同“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1。”、“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1”和“当前名义损伤向量屮。”间存在的近似线性关系,该近似线性关系可表达为式1,式I中除f。外的其它量均为已知,求解式I就可以算出当前名义损伤向量札; Γ=(:+ΛΓ·4式 I k.利用式2表达的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的第j个元素 < 同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Cli0的第j个元素d、和当前名义损伤向量的第j个元素d、间的关系,计算得到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的所有元素;式2中j=l,2,3,.......,N,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的第j个元素Clij的数值为O时表示第j根支承索无健康问题,Clij数值不为O时表示第j根支承索是有健康问题的支承索,有健康问题的支承索可能是松弛索、也可能是受损索,其数值反应了松弛或损伤的程度;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的元素数值不小于O、不大于100%,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支承索的损伤程度,若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的某一元素的数值为O,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支承索是完好的、无健康问题的,若其数值为100%,则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支承索完全丧失了承载能力,若其数值介于O和100%之间,则表示该元素所对应的支承索是有健康问题的,在本方法中该支承索的健康问题可能是受损了也可能是松弛了,当该支承索是受损时,该元素数值表示其对应的支承索的损伤程度,若该支承索是松弛时,该元素数值表示其对应的支承索的与其松弛程度力学等效的当前实际等效损伤程度;I.从第k步中识别出的有问题的支承索中鉴别出受损索,剩下的就是松弛索;m.利用在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条件下的在第k步获得的索系统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li得到松弛索的与其松弛程度力学等效的当前实际等效损伤程度,利用在第f步获得的在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条件下的当前索力向量F和当前支承索两支承端点水平距离向量,利用在第c步获得的在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条件下的支承索的初始自由长度向量、初始自由横截面面积向量和初始自由单位长度的重量向量,利用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表示的支承索当前稳态温度数据,利用在第c步获得的在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表示的支承索初始稳态温度数据,利用在第c步获得的索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随温度变化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计入温度变化对支承索物理、力学和几何参数的影响,通过将松弛索同受损索进行力学等效来计算松弛索的、与当前实际等效损伤程度等效的松弛程度,等效的力学条件是一、两等效的索的无松弛和无损伤时的初始自由长度、几何特性参数、密度及材料的力学特性参数相同;二、松弛或损伤后,两等效的松弛索和损伤索的索力和变形后的总长相同;满足上述两个等效条件时,这样的两根支承索在索结构中的力学功能就是完全相同的,即如果用等效的松弛索代替受损索后,索结构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反之亦然;依据前述力学等效条件求得那些被判定为松弛索的松弛程度,松弛程度就是支承索自由长度的改变量,也就是确定了那些需调整索力的支承索的索长调整量;这样就实现了支承索的松弛识别和损伤识别;计算时所需索力由当前索力向量F对应元素给出;η.在求得当前名义损伤向量t后,按照式3建立标识向量Bi,式4给出了标识向量Bi的第j个元素的定义;Bi 丨· · · " · · · 4]Γ式 3Jo,如果 d'cj<Dni''如果A之Rlj式4中元素Bij是标识向量Bi的第j个元素,Diuj是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的第j个元素,Clicj是索系统当前名义损伤向量(的第j个元素,它们都表示第j根支承索的相关信息,式 4 中 j = 1,2,3,......,N ;ο.如果标识向量B1的元素全为O,则回到步骤f继续本次循环;如果标识向量B1的元素不全为0,则进入下一步、即步骤P ;P.根据式5计算得到下一次、即第i+Ι次循环所需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di+1。的每一个元素;式 5 式5中CT1tjj是下一次、即第i+Ι次循环所需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di+1。的第j个元素,Clioj是本次、即第i次循环的索系统当前初始损伤向量t的第j个元素,Diuj是第i次循环的名义单位损伤向量Diu的第j个元素,Bij是第i次循环的标识向量Bi的第j个元素,式5中j=l, 2, 3,……,N; q.取下一次、即第i+Ι次循环所需的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1。等于第i次循环的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itj ; r.在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的基础上,先对A。中的索结构支座施加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约束,当前支座广义位移约束的数值就取自支座广义位移向量V中对应元素的数值,再对A。中的索结构施加温度变化,施加的温度变化的数值就取自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再令索的健康状况为di+1。后得到的就是下一次、即第i+Ι次循环所需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i+1 ;得到Ai+1后,通过力学计算得到Ai+1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的具体数值,这些具体数值组成下一次、即第i+Ι次循环所需的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i+1。;下一次、即第i+Ι次循环所需的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i+1。等于第i次循环的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广义坐标向量U1。; s.回到步骤f,开始下一次循环。
全文摘要
支座广义位移温度变化应变监测的松弛索递进式识别方法基于应变监测、通过监测支座广义位移、监测索结构温度、环境温度和支承索健康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新索结构的力学计算基准模型。依据被监测量的当前数值向量同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和待求的当前名义损伤向量间存在的近似线性关系,可以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等算法快速算出当前名义损伤向量的非劣解,据此可以在有支座广义位移和温度变化时识别出虚拟受损索,在使用无损检测等方法从中鉴别出真实受损索后,剩下的虚拟受损索就是松弛的支承索,依据力学等效关系就可确定松弛的支承索的需调整的索长。
文档编号G01B21/32GK102928243SQ2012103793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韩玉林, 王芳, 韩佳邑 申请人: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