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中货架检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弯梁摩托车的中货架检 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货架设置在弯梁摩托车的车头与座垫之间,起增加摩托车载物能力的作用。中 货架的造型与摩托车上的安装位置相适应,在中货架的前端设有左右对称的前支耳,该前 支耳与车架前部的主弯管连接;在中货架的后端设有后支耳,该后支耳与车架的后部连接, 中货架通过前、后支耳固定于车架上。目前,各摩托车企业在接收配套厂家送来的中货架时,都是依靠专门的检测 装置来检查中货架的弯度,各安装孔的位置、孔径等是否符合要求。如中国专利ZL 200910190801. 8于2010年3月10日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中货架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定 位销、支架、定位管和第二定位销,其中底板为平板结构,在底板左部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 定位销,该第一定位销与底板的板面相垂直;底板的右部板面上固定有支架,在支架的顶部 安装定位管,该定位管呈水平纵向布置,并且定位管中穿设有第二定位销。由于中货架中部 的弧形段是由支架支撑来检测的,不能准确检验中货架弧形段的弧度,这样弧形段制作不 标准的中货架也能通过检测安装到摩托车整车上,不仅达不到一致性生产的要求,而且难 以保证中货架中部弧形段与车架中护板的间隙,容易造成间隙过大而挂住骑乘者衣物,特 别是女性骑乘者的裙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上述检测装置检验的项目不全面,不 能检验中货架弧形段尾端拐角的高度、中货架中后部及尾部的宽度,检测的准确性较差,容 易造成入厂质量控制不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弯梁摩托车中货架进行准 确检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中货架检具,包括底板、定位销、第一限 位柱、第二限位柱、立柱、限位管、加强管、支撑杆和弧形限位板,其中底板为矩形平板结构, 在底板后部的板面上设置定位销,在所述定位销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柱,该第 一限位柱与底板相垂直;所述底板中部的板面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限位柱,该第二限位 柱垂直于底板,并且两根第二限位柱和两根第一限位柱按矩形分布;在所述底板前部的板 面上设置左右对称的立柱,两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限位管连接,且立柱对应限位管的位置 开有定位孔;在两根立柱的中下部之间连接加强管,该加强管与支撑杆的前端固定,支撑 管的后端与弧形限位板的中上部连接,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弧顶朝向底板的前边沿,弧形限 位板的下端与底板的板面固定,且固定点位于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形成的矩形区域 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中货架的安装状态,使立柱上的定位孔、弧形限位板和定位
3销按照中货架的空间形状及安装部位分布,并且两根第一限位柱之间的间距比中货架尾部 的宽度略大,第二限位柱的位置对应中货架弧形段尾端的拐角,两根第二限位柱之间的间 距比中货架中后部的宽度略大。这样在进行中货架检测时,将待检测的中货架放置在本实 用新型之上,使中货架的两个前支耳分别贴近立柱的顶部,此时穿插检测杆,若检测杆能够 从中货架前支耳、立柱顶部的定位孔以及限位管中穿过,即可判断出该中货架前支耳安装 孔的位置和孔径制作标准;如果中货架的中后部正好落入两根第二限位柱之间,中货架的 尾部正好落入两根第一限位柱之间,即可判断出该中货架中后部及尾部的宽度没有超标; 如果中货架后支耳上的安装孔正好套入定位销,即可判断出该中货架后支耳安装孔的位置 和孔径制作标准;最后目测中货架中部的弧形段与弧形限位板的配合关系,如果中货架中 部的弧形段与弧形限位板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各部分的间隙大致相当,即可判断出该 中货架中部的弧度符合要求。反之,如果中货架的某一待检位置与检测装置上的检测点不 匹配,则中货架该部位不符合要求。以上方式使得中货架的入厂质量能够得到准确控制,保 障了中货架的装配效率,满足了一致性生产的要求。所述第二限位柱的高度为56-60mm,该高度值与中货架标准件弧形段尾端的拐角 高度相适应,以准确检测中货架中后部拐角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作为优选,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弧度为415-417mm。所述加强管与弧形限位板之间通过两根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撑杆连接,这样弧形 限位板安装牢靠,稳固性好,不会发生晃动。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它能够全面、准确、快速地对中货架进 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摩托车企业在中货架进厂时质量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中货架的 质量符合要求,有效提高了中货架装配时的速度,满足了 一致性生产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时的状态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底板1、定位销2、第一限位柱3、第二限位柱4、立 柱5、限位管6、加强管7、支撑杆8和弧形限位板9构成,其中底板1为矩形平板结构,在底 板1后部的板面上焊接定位销2,该定位销2位于底板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定位销2 与底板1的板面相垂直。在所述定位销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该第一限位 柱3与底板1相垂直,第一限位柱3与底板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第一限位柱3的横截面 为矩形,第一限位柱3的高度为25mm左右。从图1、图2中可知,在底板1中部的板面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限位柱4,该第二 限位柱4垂直于底板1,第二限位柱4与底板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第二限位柱4的横截面 为矩形,第二限位柱4的高度为56-60mm,并且两根第二限位柱4和两根第一限位柱3按矩
4形分布。从图1、图2中还可知,在底板1前部的板面上设置左右对称的立柱5,该立柱5垂 直焊接于底板1上,两根立柱5距底板长度方向中心线的最短距离相等。所述立柱5的高度 远大于第一限位柱3的高度,在两根立柱5的顶部之间焊接有限位管6,且立柱5对应限位 管6的位置开有定位孔5a,该定位孔的中心线与限位管6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两根立 柱5的中下部之间焊接加强管7,该加强管7与两根“八”字形分布的支撑杆8的前端固定, 各支撑管8的后端与弧形限位板9的中上部连接。所述弧形限位板9的弧度为415-417mm, 该弧形限位板9的弧顶朝向底板1的前边沿,弧形限位板9的下端与底板1的板面焊接固 定,且固定点位于第一限位柱3和第二限位柱4所形成的矩形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进行检测的如图3、图4并结合图1、图2所示,将待检测的中货架10 (图中双点画线所示)放 置在本实用新型之上,使中货架10的两个前支耳IOa分别贴近立柱5的顶部,此时穿插检 测杆,若检测杆能够从中货架前支耳10a、立柱5顶部的定位孔5a以及限位管6中穿过,即 可判断出该中货架前支耳安装孔的位置和孔径制作标准;如果中货架10的中后部正好落 入两根第二限位柱4之间,中货架10的尾部正好落入两根第一限位柱3之间,即可判断出 该中货架10中后部及尾部的宽度没有超标;如果中货架后支耳10b上的安装孔正好套入定 位销2,即可判断出该中货架后支耳安装孔的位置和孔径制作标准;最后目测中货架10中 部的弧形段与弧形限位板9的配合关系,以及中货架10弧形段尾端的拐角10c与第二限位 柱4的配合关系,如果中货架10中部的弧形段与弧形限位板9形状相适应,且两者之间各 部分的间隙大致相当,即可判断出该中货架中部的弧度符合要求,如果中货架弧形段尾端 的拐角10c不超过第二限位柱4,并且拐角10c的高度与第二限位柱4相接近,即可判断出 该中货架中后部拐角的高度符合要求。反之,如果中货架的某一待检位置与检测装置上的 检测点不匹配,则中货架该部位不符合要求。
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中货架检具,包括底板(1)和定位销(2),其中底板(1)为矩形平板结构,在底板(1)后部的板面上设置定位销(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销(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该第一限位柱(3)与底板(1)相垂直;所述底板(1)中部的板面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限位柱(4),该第二限位柱(4)垂直于底板(1),并且两根第二限位柱(4)和两根第一限位柱(3)按矩形分布;在所述底板(1)前部的板面上设置左右对称的立柱(5),两立柱(5)的顶部之间通过限位管(6)连接,且立柱(5)对应限位管(6)的位置开有定位孔(5a);在两根立柱(5)的中下部之间连接加强管(7),该加强管(7)与支撑杆(8)的前端固定,支撑管(8)的后端与弧形限位板(9)的中上部连接,所述弧形限位板(9)的弧顶朝向底板(1)的前边沿,弧形限位板(9)的下端与底板(1)的板面固定,且固定点位于第一限位柱(3)和第二限位柱(4)所形成的矩形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货架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4)的高 度为 56_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货架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限位板(9)的弧 度为 415-41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货架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7)与弧形限 位板(9)之间通过两根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撑杆(8)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中货架检具,在底板后部的板面上设置定位销,定位销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底板中部的板面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限位柱,两根第二限位柱和两根第一限位柱按矩形分布;在底板前部的板面上设置左右对称的立柱,两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限位管连接;在两根立柱的中下部之间连接加强管,该加强管与支撑杆的前端固定,支撑管的后端与弧形限位板的中上部连接,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弧顶朝向底板的前边沿,弧形限位板的下端与底板的板面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准确、快速地对中货架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摩托车企业在中货架进厂时质量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中货架的质量符合要求。
文档编号G01B5/00GK201772834SQ20102026641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徐光煌, 朱德君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