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油气田开发领域中,随着深井、复杂井钻采开发的增多,尤其是完井工 艺的改进,对完井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完井工具须具备一定的承载 力,以克服整个生产管柱的准确定位;尤其是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完井防砂工具不能坐封到 位,或这些工具的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均会使工具正常使用受到影响,油井开采措施无法 有效实行,进而会影响到油井的正常生产,严重情况下,导致油井报废。所以在完井工具下 井前均需对其进行地面检验,以保证完井工具的各项有效功能。目前尚未有一种非常成熟 的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这就使得其检验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 可随时观察工具运动状态的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完井工具地 面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中心管和完井工具的套管、拉拔变扣接头、功能变 扣接头和盲板,所述套管一端连接拉拔变扣接头,另一端连接功能变扣接头,在拉拔变扣接 头端部装有盲板。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变扣接头与套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功能变扣接头另一端制有用于连接拉力装置的API标准螺纹。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 装置变扣接头端通过坐封工具对完井工具进行坐封检验;在功能接头端可以打压,对完井 工具进行验封;在套管一端和中心管另一端施加拉力,可以测试完井工具的承载拉力。本装 置适用于各种完井工具的地面检验,包括拉力测试和密封性检验,对完井工具在井下的使 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装置在试验过程中能够及时收集位置、压力等各项数据,随时观 察工具运动状态并进行记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制造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功能变扣接头;2、套管;3、拉拔变扣接头;4、盲板;5、完井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包括套管2、功能变扣接头1、 拉拔变扣接头3和盲板4。所述套管2 —端通过螺纹连接拉拔变扣接头3,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功能变扣接头1。所述拉拔变扣接头端部装有盲板4,在功能变扣接头另一端还制有用 于连接拉力装置的API标准螺纹。在套管2内安装有完井工具5,且完井工具5与套管同 轴心,在完井工具内部装装有中心管。该装置提供了 在变扣接头端可以通过坐封工具坐 封完井工具6 ;在功能变扣接头3端可以进行打压,以对完井工具进行验封。在套管一端和 中心管另一端施加拉力,可以测试完井工具的承载拉力;此外,还可以完成工具的悬挂力测 试、环空密封检验及密封筒内部密封检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工具各连接部位的扣型均为 API标准扣型,这样便于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套管2与功能变扣接头1连接,坐封工具可以 通过变扣接头将完井工具坐封到套管内。套管2与拉拔变扣接头3连接,可以从拉拔变扣 接头3处打压,测试完井工具的坐封情况。还可通过打开或关闭盲板4,来达到憋压的目的; 拉拔变扣接头3可通过丝扣与拉力装置连接,从功能变扣接头处可将伸入杆与完井工具连 接,从两端同时加力,即可测出完井工具的承载拉力。本装置在试验过程中能够及时收集被 检测工具的位置、压力等各项数据,随时观察工具运动状态并进行记录。每个试验环节互相 独立、互不影响,不仅节省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试验质量。
权利要求一种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中心管和完井工具的套管、拉拔变扣接头、功能变扣接头和盲板,所述套管一端连接拉拔变扣接头,另一端连接功能变扣接头,在拉拔变扣接头端部装有盲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变扣接头与 套管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变扣接头另 一端制有用于连接拉力装置的API标准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完井工具地面检验装置,特征是包括套管、拉拔变扣接头、功能变扣接头和盲板。所述套管一端连接拉拔变扣接头,另一端连接功能变扣接头,在拉拔变扣接头端装有盲板。优点是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完井工具的地面检验,包括拉力测试和密封性检验,对完井工具在井下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装置在试验过程中能够及时收集位置、压力等各项数据,随时观察工具运动状态并进行记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G01M99/00GK201637545SQ20102015759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3日
发明者于海永, 姜伟, 王金明, 苏杰, 谭峻松, 马认琦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