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鉴定不锈钢中镍、钼、铬含量范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铬镍不锈钢的成分分析,尤其涉及快速鉴定不锈钢中镍、钼、铬含量范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镍、钼、铬是铬镍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范围是否与国标规定的范围相吻合,是判定其钢号符合与否的依据。传统的判定方法是在钢材上面取样进行化学分析,这样做费时费力,最快也要3个小时才能确定。化学分析的方法,固然化验精度高,准确可靠,但往往无法满足现场分析作业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检测速度要求高,而对数值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方法,如是否混料、是否符合规定材质钢号鉴定的现场检测方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出,旨在通过应用外加直流电源,电解显色液,以待测钢板为正极,负极连线插入显色液中,依据电极过程使显色液颜色发生变化,再与标准色带进行比较,从而判定相应合金元素的含量范围,实现对不锈钢中镍、钼、铬的快速鉴定。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鉴定不锈钢中镍、钼、铬含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一滴镍、钼和/或铬显色液滴加在待测不锈钢板上,再连接9V高功率电池正极于钢板,连接负极导线并插入显色液中,然后将负极导线移离显色液,再插入,再移开,如此重复上述动作2~3次,,可使显色液完全显色;(2)将标准色带与显色液显现之颜色分别进行比较,即可判定镍、钼和/或铬的含量范围;(3)所述的镍、钼和/或铬显色液的化学成分配方分别是a.镍显色液100ml水溶液中含有1.5g氢氧化钾、0.5g丁二酮肟、0.5g氯化钠、1.5g硫代硫酸钠;
b.钼显色液硫酸钛溶液∶氯化亚锡溶液∶硫氰酸铵溶液=1∶2∶1其中,硫酸钛溶液为以100mL水溶液中含有15mL硫酸为溶剂配制的1%溶液;氯化亚锡溶液为以20g氯化亚锡加入5mL盐酸煮沸溶解,再加入95mL水为溶剂配制的20%溶液;硫氰酸铵溶液为10%溶液;c.铬显色液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磷酸溶液=1∶10其中,二苯碳酰二肼溶液为以100mL酒精中溶解4g苯二甲酸酐,加0.5g二苯碳酰二肼的0.5%溶液;磷酸溶液为8份磷酸加92份水的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能满足现场对钢种钢号的快速鉴别,可满足对混料、钢号的初判,用以取代传统的取样送检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不锈钢中镍、钼、铬含量范围的快速鉴定方法,这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外加直流电源、待检测钢板和正、负电极连线以及镍、钼、铬显色液滴构成原电池,通过电解过程,使显色液变色并将其颜色变化与标准色带比对,进而确定待测成分的含量范围。该原电池的电极过程可如下表所示
所述的镍、钼、铬显色液的配方在说明书中作了详细披露,此处不再赘述,所采用的化学材料和所用的标准色带均可在市场上采购。此方法检测迅速、及时、准确,3~5秒即可完成单个元素的检测,而传统的比色法完成单个元素检测至少也需40分钟才行。由于此法属痕量检测,因此化学药品使用量少,污染少。
权利要求
1.一种鉴定不锈钢中镍、钼、铬含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一滴镍、钼和/或铬显色液滴加在待测不锈钢板上,再连接9V高功率电池正极于钢板,连接负极导线并插入显色液中,然后将负极导线移离显色液,再插入,再移开,如此重复上述动作2~3次,,可使显色液完全显色;(2)将标准色带与显色液显现之颜色分别进行比较,即可判定镍、钼和/或铬的含量范围;(3)所述的镍、钼和/或铬显色液的化学成分配方分别是a.镍显色液100ml水溶液中含有1.5g氢氧化钾、0.5g丁二酮肟、0.5g氯化钠、1.5g硫代硫酸钠;b.钼显色液硫酸钛溶液∶氯化亚锡溶液∶硫氰酸铵溶液=1∶2∶1其中,硫酸钛溶液为以100mL水溶液中含有15mL硫酸为溶剂配制的1%溶液;氯化亚锡溶液为以20g氯化亚锡加入5mL盐酸煮沸溶解,再加入95mL水为溶剂配制的20%溶液;硫氰酸铵溶液为10%溶液;c.铬显色液二苯碳酰二肼溶液∶磷酸溶液=1∶10其中,二苯碳酰二肼溶液为以100mL酒精中溶解4g苯二甲酸酐,加0.5g二苯碳酰二肼的0.5%溶液;磷酸溶液为8份磷酸加92份水的溶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不锈钢中镍、钼、铬含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一滴镍、钼和/或铬显色液滴加在待测不锈钢板上,再连接9V高功率电池正极于钢板,连接负极导线并插入显色液中,然后将负极导线移离显色液,再插入,再移开,如此重复上述动作2~3次,可使显色液完全显色;(2)将标准色带与显色液显现之颜色分别进行比较,即可判定镍、钼和/或铬的含量范围。与传统的比色法比较,此法尤其适用于对检测速度要求高,而对数值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现场,用于取代传统的取样送检方式。
文档编号G01N27/416GK1945283SQ20061004807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9日
发明者张彬, 王翠娥 申请人: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