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泡剂灌装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泡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消泡剂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消泡剂被应用于各类化工生产领域。为了提高消泡剂的生产效率,中国实用新型CN 203402910 U公开了一种消泡剂自动灌装设备,可以提高灌装的准确性。但是,这种结构的灌装头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灌装头一样,在灌装流量较高时容易出现消泡剂外溅的问题,如果减低灌装流量,则灌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整条自动化生产线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泡剂灌装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实现高速灌装时的液面稳定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消泡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储液罐,储液罐下方设置有灌装头,所述灌装头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外侧对称铰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底部设置有橡胶衬边,橡胶衬边的中间设置有供灌装瓶插入的空隙,固定套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挡板,橡胶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海绵层,在固定套闭合状态下,橡胶挡板相互紧密接触,海绵层与外套管过盈配合,外套管内部设置有内套管,内套管与固定套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分别与内套管和固定套相铰接,外套管通过连接在外套管侧壁上的硬质导管与储液罐相连,内套管通过波纹管与储液罐相连,外套管内设置有隔板,内套管穿过隔板,硬质导管与外套管的接口位于隔板的下方,波纹管以及连接杆位于隔板的上方。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以硬质导管管口为起点的弧形导流槽,弧形导流槽的下边沿与外套管的内壁相切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连接有锥形块,锥形块与内套管相互分离设置,锥形块内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通孔。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灌装头的结构,实现了消泡剂在灌装瓶内的双层灌装,从而减少了灌装时对于液面的波动,解决了高速灌装时消泡剂外溅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将现有技术中的卡瓶装置集成在了灌装头上,简化了整个灌装设备的复杂度。首先,灌装瓶被放置在灌装位置上,然后灌装头下移,固定套与灌装瓶相接触,在灌装瓶的挤压作用下,橡胶衬边向灌装瓶的两侧分离,进而带动橡胶挡板分离,使外套管插入灌装瓶内。在固定套向两侧分离的过程中,在连接杆的带动下内套管向下移动,使内套管伸出外套管向灌装瓶底部靠近。灌装开始时,消泡剂分别从硬质导管和波纹管进入外套管和内套管内,从而实现内外两层灌装的形式。从外套管流出的消泡剂在灌装瓶的外侧形成一个流体幕墙,使得内套管流出的消泡剂与液面相互撞击接触后形成的外溅液滴被流体幕墙截获,不会向外界飞溅。灌装结束后,灌装头向上移动,固定套回收靠拢,海绵层与外套管相接触,对外套管边沿残留的消泡剂进行吸附。在灌装头回到原点后,橡胶挡板相互紧密配合,可以对灌装口进行有效隔离密封,避免消泡剂的掉落。隔板可以将消泡剂与机械结构部分相分离,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外套管的内壁上的弧形导流槽可以使从硬质导管流出的消泡剂快速布满外套管的内壁,从而提高流体幕墙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于外溅的液滴的拦截效果。锥形块可以对内套管流出的消泡剂进行散射分流,减少其对灌装瓶内液面的撞击动能,锥形块上的通孔可以避免消泡剂与锥形块接触后过度产生横向散射趋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套管内壁上弧形导流槽的结构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储液罐的结构图。
[0012]图中:1、支架;2、储液罐;3、外套管;4、固定套;5、橡胶衬边;6、空隙;7、橡胶挡板;8、容纳槽;9、海绵层;10、内套管;11、连接杆;12、波纹管;13、硬质导管;14、隔板;15、弧形导流槽;16、锥形块;17、通孔;18、第一出液口 ;19、第二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支架1,支架I上设置有储液罐2,储液罐2下方设置有灌装头,所述灌装头包括外套管3,外套管3的外侧对称铰接有固定套4,固定套4的底部设置有橡胶衬边5,橡胶衬边5的中间设置有供灌装瓶插入的空隙6,固定套4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挡板7,橡胶挡板7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8,容纳槽8内设置有海绵层9,在固定套4闭合状态下,橡胶挡板7相互紧密接触,海绵层9与外套管3过盈配合,外套管3内部设置有内套管10,内套管10与固定套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分别与内套管10和固定套4相铰接,外套管3通过连接在外套管3侧壁上的硬质导管13与储液罐2相连,内套管3通过波纹管12与储液罐2相连,外套管3内设置有隔板14,内套管10穿过隔板14,硬质导管13与外套管3的接口位于隔板14的下方,波纹管12以及连接杆11位于隔板14的上方。首先,灌装瓶被放置在灌装位置上,然后灌装头下移,固定套4与灌装瓶相接触,在灌装瓶的挤压作用下,橡胶衬边5向灌装瓶的两侧分离,进而带动橡胶挡板7分离,使外套管3插入灌装瓶内。在固定套4向两侧分离的过程中,在连接杆11的带动下内套管10向下移动,使内套管10伸出外套管3向灌装瓶底部靠近。灌装开始时,消泡剂分别从硬质导管13和波纹管12进入外套管3和内套管10内,从而实现内外两层灌装的形式。从外套管3流出的消泡剂在灌装瓶的外侧形成一个流体幕墙,使得内套管10流出的消泡剂与液面相互撞击接触后形成的外溅液滴被流体幕墙截获,不会向外界飞溅。灌装结束后,灌装头向上移动,固定套4回收靠拢,海绵层9与外套管3相接触,对外套管3边沿残留的消泡剂进行吸附。在灌装头回到原点后,橡胶挡板7相互紧密配合,可以对灌装口进行有效隔离密封,避免消泡剂的掉落。隔板14可以将消泡剂与机械结构部分相分离,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外套管3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以硬质导管13管口为起点的弧形导流槽15,弧形导流槽15的下边沿与外套管3的内壁相切连接,以使从硬质导管13流出的消泡剂快速布满外套管3的内壁,从而提高流体幕墙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于外溅的液滴的拦截效果。内套管10的底部连接有锥形块16,锥形块16与内套管10相互分离设置,锥形块16内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通孔17,锥形块16可以对内套管10流出的消泡剂进行散射分流,减少其对灌装瓶内液面的撞击动能,锥形块16上的通孔17可以避免消泡剂与锥形块16接触后过度产生横向散射趋势。
[0014]另外,储液罐2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出液口 18,储液罐2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液口 19,第一出液口 18与硬质导管13相连,第二出液口 19与波纹管12相连,由于第一出液口 18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液口 19,在灌装时与第二出液口 19相连的内套管首先停止流出消泡剂,然后第一出液口 18将剩余消泡剂排出后外套管3才停止流出消泡剂,这可以保证由外套管形成的流体幕墙在内套体进行灌装的过程中一直存在,避免了同时停止灌装时,灌装结束时由于流体幕墙的减弱和消失导致消泡剂再次外溅。
[0015]其中,整个灌装系统的控制结构和驱动方式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本实用新型仅仅是对灌装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消泡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架(I ),支架(I)上设置有储液罐(2),储液罐(2)下方设置有灌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头包括外套管(3),外套管(3)的外侧对称铰接有固定套(4),固定套(4)的底部设置有橡胶衬边(5),橡胶衬边(5)的中间设置有供灌装瓶插入的空隙(6),固定套(4)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挡板(7),橡胶挡板(7)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8),容纳槽(8)内设置有海绵层(9),在固定套(4)闭合状态下,橡胶挡板(7)相互紧密接触,海绵层(9)与外套管(3)过盈配合,外套管(3)内部设置有内套管(10),内套管(10)与固定套(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分别与内套管(10)和固定套(4)相铰接,外套管(3 )通过连接在外套管(3 )侧壁上的硬质导管(13 )与储液罐(2 )相连,内套管(3 )通过波纹管(12)与储液罐(2)相连,外套管(3)内设置有隔板(14),内套管(10)穿过隔板(14),硬质导管(13)与外套管(3)的接口位于隔板(14)的下方,波纹管(12)以及连接杆(11)位于隔板(1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剂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3)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以硬质导管(13)管口为起点的弧形导流槽(15),弧形导流槽(15)的下边沿与外套管(3)的内壁相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剂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0)的底部连接有锥形块(16),锥形块(16)与内套管(10)相互分离设置,锥形块(16)内设置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通孔(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泡剂灌装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储液罐,储液罐下方设置有灌装头,所述灌装头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外侧对称铰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底部设置有橡胶衬边,固定套的内侧设置有橡胶挡板,橡胶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海绵层,外套管内部设置有内套管,内套管与固定套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外套管通过连接在外套管侧壁上的硬质导管与储液罐相连,内套管通过波纹管与储液罐相连,外套管内设置有隔板,内套管穿过隔板,硬质导管与外套管的接口位于隔板的下方,波纹管以及连接杆位于隔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实现高速灌装时的液面稳定性。
【IPC分类】B67C3-24
【公开号】CN204324854
【申请号】CN201420798645
【发明人】朱明琴
【申请人】安徽銮威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