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性联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044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高弹性联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联轴器,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联轴器,所述两个联轴器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体、弹性元件和中间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连接件一与弹性元件连接,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连接件二与中间连接体连接,两个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体通过连接件三连接;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传递扭矩,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各部件可单独更换,且不存在机械传动,无摩擦耦合,不需润滑,免维护。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体使得产品在轴向和径向对位移具有较大的补偿作用,同时弹性体还具有吸收震动的性能,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吸收;且大大减轻了产品重量。
【专利说明】
高弹性联轴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联轴器,尤其是设及一种高弹性联轴器。
【背景技术】
[0002] 联轴器是机械传动中不可缺少的联接件。其主要用来联接主动轴和从动轴,传动 运动和扭矩,并补偿两者之间由于材料组织的不均匀、制造误差、安装误差,承载后的变形 W及溫度变化等多方便的影响,使通过联轴器质屯、的主惯性轴与旋转轴线不相重合,联轴 器有微小的偏屯、就会产生较大的离屯、惯性力,就会对轴承产生较大的附加动压力,它不但 使轴和轴承的工作条件恶化,且因离屯、惯性力的大小及方向一般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必将 引起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0003] 鼓形齿式联轴器属于刚晓性联轴器,具有径向、轴向和角向等轴线偏差补偿能力, 是由齿数相同的内齿圈和带外齿的凸缘半联轴器等零件组成,刚性大,有晓性,无弹性,故 不适宜用于要求减振、缓冲及对中要求严格的机械。在动力传递过程中,通过齿轮传动装置 传递扭矩,存在摩擦禪合,必须定期进行润滑,否则损坏联轴器,使传动失效。鼓形齿联轴器 受齿式晒合的限制,其在轴向、径向位移的补偿有限,且不能吸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 振动。
[0004] 现有技术中,鼓形齿式联轴器包括轴、外齿轴套、内齿圈和连接盘,连接盘通过锁 紧螺栓连接在待装配减速器输出轴的端面上,内齿圈通过花键套装在待装配减速器的输出 轴上并压在连接盘上,外齿轴套通过花键套装在轴上并与轴过盈配合,外齿轴套通过压板 和锁紧螺栓悬吊在内齿圈上并与内齿圈晒合。上述结构的鼓形齿式联轴器在使用时,整个 轴通过外齿轴套和内齿圈压在与减速器输出轴的端面固定连接的连接盘上,几乎整个鼓形 齿式联轴器的重力都集中压在连接盘上。社漉在社制巧料时,受巧料的冲击和上下社漉的 振动,连接连接盘和减速器的锁紧螺栓既受拉力又受剪切力,在鼓形齿式联轴器长期高速 旋转下锁紧螺栓极易被拉断或剪切断,而连接盘处在内齿圈内,不能随时被发现,待全部锁 紧螺栓失效后,整个鼓形齿式联轴器从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脱离,造成设备停机,严重地影响 了后道加工工序。
[0005] 鼓形齿联轴器与高弹联轴器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0006]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联轴器,W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 题。
[000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联轴器,所述两个联轴 器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体、弹性元件和中间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连接件一与弹性元件 连接,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连接件二与中间连接体连接,两个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体通过连接 件=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和中间连接体均包括卡盘和套筒一,所述卡盘上设有连接 孔,所述套筒一插装在连接孔内;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性体、挡圈、套筒二和固定环,所述固 定环套设在套筒二上,所述挡圈分别套设在套筒二两端,所述弹性体包覆在挡圈、套筒二与 固定环的外侧;所述连接件一穿过连接体的套筒一和弹性元件的套筒二将两者连接,所述 连接件二穿过弹性元件的套筒二和中间连接体的套筒一将两者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环设在卡盘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设为=个。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为沉孔。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挡圈为弹性挡圈。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一、连接件二和连接件=均为螺栓组件。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由天然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由碳纤维、尼龙纤维或聚醋纤维制成。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二设为六个。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具有如下优点:
[0019] 本实用新型的高弹性联轴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联轴器,其中:
[0020] 联轴器包括连接体、弹性元件和中间连接体,连接体通过连接件一与弹性元件连 接,弹性元件通过连接件二与中间连接体连接,两个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体通过连接件=连 接,连接件一、连接件二和连接件=均为螺栓组件。
[0021 ]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传递扭矩,结构简单,安装拆 卸方便,各部件可单独更换,且不存在机械传动,无摩擦禪合,不需润滑,免维护。
[0022]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体使得产品在轴向和径向对位移具有较大的补偿作用,同时 弹性体还具有吸收震动的性能,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吸收;且大大减轻了产品重 量。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弹性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0027] 图4为图2的D-D剖视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图5的E-E剖视图;
[0030]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间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图7的F-F剖视图;
[0032] 图9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削图10为图9的G-G剖视图;
[0034] 附图标记:
[00;35] 1-联轴器; 2-连接件一; 3-连接件二;
[0036] 4-连接件S; 11-连接体; 12-弹性元件;
[0037] 13-中间连接体;111-卡盘; 112-套筒一;
[0038] 113-连接孔; 121-弹性体; 122-挡圈;
[0039] 123-套筒二; 124-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W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W是固定连接,也可W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W是机械连接,也可W是电连接;可W是直接相连,也可W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W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W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3]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弹性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 个联轴器1,两个联轴器1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体11、弹性元件12和中间连接体13,连接体 11通过连接件一 2与弹性元件12连接,弹性元件12通过连接件二3与中间连接体13连接,两 个联轴器1的中间连接体13通过连接件=4连接。
[0044]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间连接 体的结构示意图,从图5-图8可知,连接体11和中间连接体13均包括卡盘111和套筒一 112, 卡盘111上设有连接孔113,套筒一 112插装在连接孔113内。
[0045] 如图2、3、9、10所示,弹性元件12包括弹性体121、挡圈122、套筒二123和固定环 124,固定环124套设在套筒二123上,挡圈122分别套设在套筒二123两端,弹性体121包覆在 挡圈122、套筒二123与固定环124的外侧,固定环124起到了增强弹性元件抗拉强度的作用。
[0046] 如图4所示,连接件一 2穿过连接体11的套筒一 112和弹性元件12的套筒二123将两 者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件二3穿过弹性元件12的套筒二123和中间连接体13的套筒一 112 将两者连接。
[0047] 如图5-8所示,连接孔113环设在卡盘111上,连接孔113设为=个,连接孔113为沉 孔。
[004引挡圈122为弹性挡圈。
[0049] 连接件一 2、连接件二3和连接件=4均为螺栓组件。
[0050] 如图9所示,套筒二123设为六个。
[0051] 两个连接体11根据使用需要,一个作为动力输入连接体,另一个作为动力输出连 接体。
[0052] 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是:
[0053] 本实用新型的高弹性联轴器,由两个结构相同的联轴器连接而成,其中:
[0054] 联轴器包括连接体、弹性元件和中间连接体,连接体通过连接件一与弹性元件连 接,弹性元件通过连接件二与中间体连接,两个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体通过连接件=连接,连 接件一、连接件二和连接件=均为螺栓组件。
[0055] 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传递扭矩,结构简单,安装拆 卸方便,各部件可单独更换,且不存在机械传动,无摩擦禪合,不需润滑,免维护。
[0056]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体使得产品在轴向和径向对位移具有较大的补偿作用,同时 弹性体还具有吸收震动的性能,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吸收;且大大减轻了产品重 量。
[0057] 实施例二:
[0058]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的进一步说 明,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固定环124由碳纤维制成。
[0059]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 W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 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方向堆搁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 材料。
[0060] 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 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溫,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 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 等。
[006。 实施例
[0062]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的进一步说 明,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固定环124由尼龙纤维制成。
[0063] 尼龙纤维的优点为耐磨性好、弹性佳,其弹性回复率高、质轻。
[0064] 实施例四:
[0065]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的进一步说 明,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固定环123由聚醋纤维制成。
[0066] 聚醋纤维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
[0067] 实施例五:
[0068]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的进一步说 明,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弹性体121由天然橡胶制成。
[0069] 天然橡胶具有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并且,经过适当处 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宝贵性质,所W,具有广泛用途。
[0070] 实施例六:
[0071]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高弹性联轴器的进一步说 明,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弹性体121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0072] 热塑性弹性体TPE/TPR,又称人造橡胶或合成橡胶。其产品既具备传统交联硫化橡 胶的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各项优异性能,同时又具备普通塑料加工方便、加工方式广的 特点。
[0073] 本专利的弹性体利用上述材料的特性使得本专利的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对位移 具有较大的补偿作用,同时还具有吸收震动的性能,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吸收;且 大大减轻了产品重量。
[0074] 最后应说明的是:W上各实施例仅用W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审IJ;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W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运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联轴器,所述两个联轴器结 构相同,均包括连接体、弹性元件和中间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连接件一与弹性元件连 接,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连接件二与中间连接体连接,两个联轴器的中间连接体通过连接件 三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和中间连接体均包括 卡盘和套筒一,所述卡盘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套筒一插装在连接孔内;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 性体、挡圈、套筒二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套筒二上,所述挡圈分别套设在套筒二两 端,所述弹性体包覆在挡圈、套筒二与固定环的外侧;所述连接件一穿过连接体的套筒一和 弹性元件的套筒二将两者连接,所述连接件二穿过弹性元件的套筒二和中间连接体的套筒 一将两者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环设在卡盘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设为三个。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沉孔。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为弹性挡圈。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连接件二和连接 件三均为螺栓组件。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由天然橡胶或热塑性 弹性体制成。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由碳纤维、尼龙纤维 或聚酯纤维制成。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二设为六个。
【文档编号】F16D3/12GK205639353SQ20162028638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雷霜, 龚伟, 谢磊, 吴玺, 桂林
【申请人】北京康为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