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039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瓦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瓦装置,包括瓦体和瓦座,所述瓦体支撑于所述瓦座上,所述瓦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瓦座的内周面接触,所述瓦体的瓦体本体自外而内包括钢背层、基底层、第一栅层、第二栅层及减磨层,且所述瓦体本体的内周面设置若干可以通过加油孔加注润滑油的油槽,所述瓦座的瓦座本体设置若干周向筋体及一个轴向筋体来形成多个冷却介质空腔,相邻的冷却介质空腔通过所述周向筋体和所述轴向筋体上相应开设的冷却介质过孔来连通,以便形成迂回的冷却介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轴瓦可以便于润滑散热,且抗压强度及抗疲劳强度得以改善。
【专利说明】
一种轴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瓦。
【背景技术】
[0002]轴瓦连接轴承与转轴,当转轴高速转动时,轴瓦与转轴的摩擦需要有效进行润滑散热,通常做法是在转轴和轴瓦之间的内部接触面上添加润滑油,这需要将转轴和轴瓦拆分开后再往内部添加,操作起来不便捷。此外,传统轴瓦为钢背层、铜合金基底层、镍栅层以及合金减摩层的四层结构,存在抗压强度及抗疲劳强度低的缺陷。普通轴瓦存在上述缺陷,难以满足气轮机、水轮机等设备的需要,因而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提供一种便于润滑散热或抗压强度及抗疲劳强度更好的轴瓦。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轴瓦装置,包括瓦体和瓦座,所述瓦体支撑于所述瓦座上,所述瓦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瓦座的内周面接触,所述瓦体的瓦体本体自外而内包括钢背层、基底层、第一栅层、第二栅层及减磨层,且所述瓦体本体的内周面设置若干可以通过加油孔加注润滑油的油槽,所述瓦座的瓦座本体设置若干周向筋体及一个轴向筋体来形成多个冷却介质空腔,相邻的冷却介质空腔通过所述周向筋体和所述轴向筋体上相应开设的冷却介质过孔来连通,以便形成迂回的冷却介质通道。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轴瓦在瓦体内设置添加润滑油的油槽,在瓦座内装冷却介质的空腔,这使得轴瓦的润滑散热性能更好。本实用新型的轴瓦设置双栅层,相比于仅用单一镍栅层的传统轴瓦而言,其抗压强度、抗疲劳强度均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瓦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08]图3是图1中瓦体的示意图;
[0009]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0010]图5是图1中瓦座的示意图;
[0011]图6是图5的C-C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及工作过程,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13]同时参见图1-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轴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瓦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瓦体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瓦座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视图。
[0014]如图1所示,轴瓦包括瓦体I和瓦座2,瓦体I支撑于瓦座2上且瓦体I的外周面与瓦座2的内周面接触,其中:瓦体I的内周面设置有油槽,其通过加油孔来添加润滑油;瓦座2设置有全封闭或顶部敞口的冷却介质空腔,其中填充冷却介质(如水),这些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201加入,在冷却介质空腔中与瓦体I换热后,从冷却介质出口202排出,由此对轴瓦进行散热。
[0015]如图2所示,瓦座2的内周面设置有密封槽210,其中填充橡胶的密封条3,这样使得瓦体I和瓦座2之间密封接触,且在瓦座2设置顶部敞口的冷却介质空腔时可以防止冷却介质流出。
[0016]如图3所示,所述瓦体I的瓦体本体11内周面上设置若干周向油槽12,这些周向油槽12上开设与瓦体本体11外周面贯通的加油孔101,这样无需拆解转轴与轴瓦就可以方便地添加润滑油。较优地,瓦体本体11内周面上还设置若干轴向油槽13,这些轴向油槽13与周向油槽12相连通。轴向油槽13与周向油槽12的截面均为U型或矩形,当润滑油从其中一个周向油槽12的加油孔1I加入后,就可以通过轴向油槽13流入到其它的周向油槽12。
[0017]如图4所示,所述瓦体I的瓦体本体11自外而内包括钢背层115、基底层114、第一栅层113、第二栅层112及减磨层111。优选地,基底层114为铝合金基底层,第一栅层113为镍栅层,第二栅层113为镍锡合金栅层,减磨层为树脂减磨层(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或聚醚醚酮中的任意一种),具体是:铝合金基底层乳制于钢背层上,镍栅层镀于铝合金基底层上,镍锡合金栅层镀于镍栅层上,树脂减磨层涂覆于镍锡合金栅层。这种轴瓦的抗压强度,抗疲劳强度均得以较大改善;此外,树脂减磨层也提高了轴瓦的耐磨性。
[0018]如图5所示,所述瓦座2的瓦座本体I设置若干周向筋体25及一轴向筋体25来支撑瓦体I,这些周向筋体23和轴向筋体22之间形成多个冷却介质空腔23,且周向筋体25和轴向筋体22上相应开设冷却介质过孔24来连通相邻的冷却介质空腔23由此形成迂回的冷却介质通道。此处,瓦座本体I的轴向筋体22将的冷却介质空腔23分成左侧和右侧两部分,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 201进入后,迂回地通过左右两侧的冷却介质空腔23后,从冷却介质入口 201排出,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与瓦体I充分的换热。
[0019]如图6所示,冷却介质空腔23采用顶面敞口的形式,这样使得冷却介质能够直接与瓦体I进行换热。此时,需在瓦座本体I设置密封槽210,其中加入密封条3后,使得密封条与瓦体I和瓦座2之间紧密接触,由此保证冷却介质不会流出。
[0020]上述实施例中,轴瓦在瓦体内设置添加润滑油的油槽,在瓦座内装冷却介质的空腔,这使得轴瓦的润滑散热性能更好;同时,轴瓦设置有双栅层,相比于仅用单一镍栅层的传统轴瓦而言,其抗压强度、抗疲劳强度均得以提高。
[0021]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轴瓦装置,包括瓦体和瓦座,所述瓦体支撑于所述瓦座上,所述瓦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瓦座的内周面接触,所述瓦体的瓦体本体自外而内包括钢背层、基底层、第一栅层、第二栅层及减磨层,且所述瓦体本体的内周面设置若干可以通过加油孔加注润滑油的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座的瓦座本体设置若干周向筋体及一个轴向筋体来形成多个冷却介质空腔,相邻的冷却介质空腔通过所述周向筋体和所述轴向筋体上相应开设的冷却介质过孔来连通,以便形成迂回的冷却介质通道。
【文档编号】F16C33/10GK205639301SQ20162029527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9日
【发明人】吴校灿
【申请人】吴校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