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盖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泵盖,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的圆形平板结构,所述泵盖的中部设置有转子轴孔,转子轴孔外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泵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半环形的进油腔和半环形的出油腔,所述进油腔与出油腔相对设置并环绕在转子轴孔外,所述出油腔其中一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延伸后形成“V”形尖头用于沉积油渣,且外侧的延伸距离大于内侧的延伸距离。有效解决内、外转子因润滑油含杂质而被卡死,以及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部位润滑油供给不足的问题。
【专利说明】
机油泵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栗盖。
【背景技术】
[0002]如图4所示,栗盖5固定安装在栗体6外,防止内、外转子7、8从栗体6内脱出。栗盖5和栗体6上均设置有转子轴孔供转子轴通过。工作时,转子轴带动内转子7转动,内转子7带动外转子8转动,内转子7与外转子8啮合传动。由于润滑油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铝肩或其它杂质,这些杂质会造成内、外转子卡死;同时,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啮合部分常常因为润滑油供给不足造成磨损严重或转动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油栗盖,有效解决内、外转子因润滑油含杂质而被卡死,以及内转子和外转子啮合部位润滑油供给不足的问题。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油栗盖,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的圆形平板结构,所述栗盖的中部设置有转子轴孔,转子轴孔外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栗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半环形的进油腔和半环形的出油腔,所述进油腔与出油腔相对设置并环绕在转子轴孔外,所述出油腔其中一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延伸后形成“V”形尖头用于沉积油渣,且外侧的延伸距离大于内侧的延伸距离。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进油腔一端大、一端小、中部最大,进油腔的中部位于其中两个安装孔之间;所述出油腔也是一端大、一端小、中部最大,出油腔的中部位于另外两个安装孔之间,“V”形尖头位于出油腔的大端部,最大限度地增大油腔容积,提高进、出油效果,且便于布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7](I)在栗盖的内壁上增设进油腔和出油腔,润滑油通过进油腔为内、外转子的啮合传动供油,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出油腔流出,栗体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油腔连通的进油孔、与出油腔连通的出油孔,可为内转子与外转子的啮合传动提供足够的润滑油,从而避免异响,延长使用寿命;
[0008](2)在出油腔其中一端部上增设“V”形尖头用于沉积油渣,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转动时,润滑油中存在的铝肩或其它杂质会沉积在“V”形尖头内,避免杂质造成内、外转子卡死,“V”形尖头外侧的延伸距离大于内侧的延伸距离,通过试验验证沉积油渣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侧视图。
[0010]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侧视图。
[0012]图4为栗盖、栗体、内转子、外转子的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结合图1一图3所示,一种机油栗盖,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的圆形平板结构。在栗盖的中部设置有转子轴孔I,转子轴孔I外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五个安装孔2,但不限于五个。
[0015]栗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半环形的进油腔3和半环形的出油腔4,进油腔3与出油腔4相对设置并环绕在转子轴孔I外,出油腔4其中一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延伸后形成“V”形尖头4a用于沉积油渣,且外侧的延伸距离大于内侧的延伸距离。
[0016]最好是,进油腔3—端大、一端小、中部最大,进油腔3的中部位于其中两个安装孔2之间;出油腔4也是一端大、一端小、中部最大,出油腔4的中部位于另外两个安装孔2之间,“V”形尖头4a位于出油腔4的大端部。
【主权项】
1.一种机油栗盖,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的圆形平板结构,所述栗盖的中部设置有转子轴孔(I),转子轴孔(I)外的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安装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栗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半环形的进油腔(3)和半环形的出油腔(4),所述进油腔(3)与出油腔(4)相对设置并环绕在转子轴孔(I)外,所述出油腔(4)其中一端部的内、外两侧分别延伸后形成“V”形尖头(4a)用于沉积油渣,且外侧的延伸距离大于内侧的延伸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腔(3)—端大、一端小、中部最大,进油腔(3)的中部位于其中两个安装孔(2)之间;所述出油腔(4)也是一端大、一端小、中部最大,出油腔(4)的中部位于另外两个安装孔(2)之间,且“V”形尖头(4a)位于出油腔(4)的大端部。
【文档编号】F16N13/20GK205447223SQ20152110434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8日
【发明人】蔡航
【申请人】重庆迎洲压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