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5579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缓冲器,尤其涉及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
【背景技术】
[0002]缓冲器,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的器具,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缓冲器。缓冲器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液压缓冲器,其结构复杂,通常将缸体的内壁面设计成台阶状结构,在缸体的内壁加工困难,成本高,另外现有缓冲期内部液压油油量不可调节,。

【发明内容】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宄改进,提供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具有结构合理、加工简便、成本低的优点。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包括缸体,在所述缸体的内部开设第一内腔体,振激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腔体内,在所述振激管上开有用于流通液压油的油孔,轴套安装在所述振激管的一端,在所述振激管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缸盖,所述缸盖与安装在振激管内腔的尘封套抵接,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缸盖并与锁紧套螺纹连接,在所述锁紧套与缸盖之间、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还套接节流片,在所述节流片与锁紧套之间连接第三弹簧;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缸体内、并与安装在振激管第二内腔体中的活塞及活塞头套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缸帽;在所述振激管内腔中,于所述活塞头与尘封套之间还连接第二弹簧;在所述缸体的腔体内,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周还分别套接尘封挡圈、防尘护套、尘封及吸能活塞,在所述防尘护套与吸能活塞之间还连接第一弹簧。
[000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在所述缸帽的外圈还配合安装胶帽;
在所述缸体的一端连接调节钮,所述调节钮与调节杆的端部配合;
在所述吸能活塞的内周及外周均安装O型圈;
所述吸能活塞与轴套之间互为抵接,在所述吸能活塞的外周还套接钢丝挡圈;
沿所述节流片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凸缘与节流片连接形成一体,在所述节流片上还开有贯通孔;
在所述尘封套的内部开设用于连通第二内腔体的空腔,在所述缸盖上还开有用于连通空腔及第一内腔体的液压油流通孔;
在所述活塞的外周设置外螺纹油槽。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制作方便,缸体采用其内壁面为光滑平整结构,加工方便,另外活塞外圆周面螺纹油槽的设计,可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平稳的油压变化,从而保证了缓冲器使用的稳定性;吸能活塞的设计,在吸能活塞与第二弹簧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使油得到平稳的返回,大大提高了缓冲器的整体性能,工作平稳性高,提高操纵稳定性,减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0008]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0009]图3为本发明中节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胶帽;2、缸帽;3、活塞杆;4、缸体;401、第一内腔体;5、尘封挡圈;6、防尘护套;7、尘封;8、第一弹簧;9、吸能活塞;10、O型圈;11、钢丝挡圈;12、轴套;13、活塞;14、活塞头;15、第二弹簧;16、尘封套;161、空腔;17、锁紧套;18、调节杆;19、第三弹簧;20、节流片;2001、贯通孔;2002、凸缘;21、缸盖;211、液压油流通孔;22、螺钉;23、调节钮;24、振激管;2401、第二内腔体;2402、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图2所示,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包括本包括缸体4,在缸体4的内部开设第一内腔体401,振激管24安装在第一内腔体401内,轴套12安装在振激管24的一端,在振激管24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缸盖21,缸盖21与安装在振激管24第二内腔体2401的尘封套16抵接,调节杆18的一端贯穿缸盖21并与锁紧套17螺纹连接,在锁紧套17与缸盖21之间、于调节杆18的外周还套接节流片20,如图3所示,节流片20为圆环体结构,沿节流片20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凸缘2002,凸缘2002与节流片20连接形成一体,在节流片20上还开有贯通孔2001。在节流片20与锁紧套17之间连接第三弹簧19。活塞杆3的一端伸入缸体4内、并与安装在振激管24内腔的活塞13及活塞头14套接,活塞13的外周设置外螺纹油槽,活塞杆3的另一端连接缸帽2,在缸帽2的外圈还配合安装胶帽I。在振激管24内腔中,于活塞头14与尘封套16之间还连接第二弹簧15。在缸体4的腔体内,在活塞杆3的外周还分别套接尘封挡圈5、防尘护套6、尘封7及吸能活塞9,在吸能活塞9的内周及外周均安装O型圈10。在防尘护套6与吸能活塞9之间还连接第一弹簧8。在缸体4的一端连接调节钮23,调节钮23与调节杆18的端部配合。上述吸能活塞9与轴套12之间互为抵接,在吸能活塞9的外周还套接钢丝挡圈11。在尘封套16的内部开设用于连通第二内腔体2401的空腔161,在缸盖21上还开有用于连通空腔161及第一内腔体401的液压油流通孔211。
[0013]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2所示,当本发明的胶帽I与外部动力接触后,其带动缸帽2及活塞杆3在缸体4内向右作直线位移,由于活塞杆3的端部套接活塞13及活塞头14,因此活塞杆3的位移动作带动活塞13及活塞头14挤压振激管24中第二内腔体2401的液压油,使其产生动能,该液压油产生动能后沿活塞13的外螺纹油槽从振激管24的油孔2402中流出至第一内腔体401中,然后沿第一内腔体401进入缸盖21的液压油流通孔211内,如图2所示,液压油从液压油流通孔211流入尘封套16的空腔161时,通过旋转调节钮23,调节钮23带动调节杆18、锁紧套17、节流片20转动,当节流片的凸缘2002沿圆周方向逐渐转动并逐渐覆盖液压油流通孔211,使液压油流通孔211的孔径逐步减小,从而使流入第二内腔体2401的液压油逐渐减小,从而达到控制液压油流量的目的,液压油进入第一内腔体401后流入轴套12的贯通孔(图中未标记出)并推动吸能活塞9挤压第一弹簧8,当活塞杆3向左移动时,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5恢复形变,从而达到减震效果。
[0014]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权项】
1.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4),在所述缸体(4)的内部开设第一内腔体(401),振激管(24)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腔体(401)内,在所述振激管(24)上开有用于流通液压油的油孔(2401),轴套(12)安装在所述振激管(24)的一端,在所述振激管(24)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缸盖(21),所述缸盖(21)与安装在振激管(24)内腔的尘封套(16)抵接,调节杆(18)的一端贯穿所述缸盖(21)并与锁紧套(17)螺纹连接,在所述锁紧套(17)与缸盖(21)之间、于所述调节杆(18)的外周还套接节流片(20),在所述节流片(20)与锁紧套(17)之间连接第三弹簧(19);活塞杆(3)的一端伸入所述缸体(4)内、并与安装在振激管(24)第二内腔体(2401)中的活塞(13)及活塞头(14)套接,所述活塞杆(3)的另一端连接缸帽(2);在所述振激管(24)内腔中,于所述活塞头(14)与尘封套(16)之间还连接第二弹簧(15);在所述缸体(4)的腔体内,在所述活塞杆(3)的外周还分别套接尘封挡圈(5)、防尘护套(6)、尘封(7)及吸能活塞(9),在所述防尘护套(6)与吸能活塞(9)之间还连接第一弹簧(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帽(2)的外圈还配合安装胶帽(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4)的一端连接调节钮(23),所述调节钮(23)与调节杆(18)的端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能活塞(9)的内周及外周均安装O型圈(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活塞(9)与轴套(12)之间互为抵接,在所述吸能活塞(9)的外周还套接钢丝挡圈(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节流片(20)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凸缘(2002),所述凸缘(2002)与节流片(20)连接形成一体,在所述节流片(20)上还开有贯通孔(200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尘封套(16)的内部开设用于连通第二内腔体(2401)的空腔(161),在所述缸盖(21)上还开有用于连通空腔(161)及第一内腔体(401)的液压油流通孔(2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13)的外周设置外螺纹油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机械工业的可调节带帽缓冲器,包括缸体,在所述缸体的内部开设第一内腔体,振激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腔体内,在所述振激管上开有用于流通液压油的油孔,轴套安装在所述振激管的一端,在所述振激管的另一端配合安装缸盖,所述缸盖与安装在振激管内腔的尘封套抵接,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缸盖并与锁紧套螺纹连接,在所述锁紧套与缸盖之间、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还套接节流片,在所述节流片与锁紧套之间连接第三弹簧。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制作方便,缸体采用其内壁面为光滑平整结构,加工方便,另外活塞外圆周面螺纹油槽的设计,可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平稳的油压变化,从而保证了缓冲器使用的稳定性。
【IPC分类】F16F9-32, F16F9-36
【公开号】CN104879429
【申请号】CN201510301997
【发明人】孙勇, 朱亦清
【申请人】无锡比德希减震阻尼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