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给水龙头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58038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热水给水龙头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冷热水给水龙头,特别是水龙头内冷热水的供应不因压力差而互相干扰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按目前广为使用的冷热水混合水龙头多为双口(冷热)单道混合式构造,亦即,来自冷、热水源的冷水与热水是在水龙头内的封闭式混合室中相互混合,然后流经连通于混合室的出水口流出。此种水龙头有下列缺失(1)冷水源水压远大于热水源水压时,冷水源强劲的压力会干扰热水进入混合室,要调整获得适当的混合水温度甚为不易,即使调整到适当水温,仍然会产生忽冷忽热的情形。此种水温不易控制,且欠稳定的现象会影响使用安全性,再者调整耗时,浪费瓦斯与水资源。
(2)在使用中,冷水源压力过大时,冷水有时甚至会经过混合水龙头的混合室向热水源逆流,此时除非冷水全闭热水全开,否则不易获得热水。
(3)水龙头内部的冷水与热水通道及混合室内的通道曲折,水流阻力增大,流量减小,使其功能不能完全发挥。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习用冷热水混合水龙头的缺失而设计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冷水与热水的供应不致互相干扰,得以顺畅调整冷热水流量与温度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冷水与热水的流道分别具有控制阀,且在各冷热水控制阀之前是互相分离,不因冷水源与热水源的压力差而产生逆流现象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冷水与热水的通道得以减少水流阻力,流量保持正常的冷热水给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包括本体具备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冷热水共用出口、及分别使冷水入口与热水入口连通至共用出口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开闭阀装设于上述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以控制两通道的启闭与流量;两控制阀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装设于上述两开闭阀下游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上,以分别控制冷水与热水的通断与流量;两控制阀转轴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轴设于本体上,其一端连动连接于上述控制阀,突出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被驱动部;一驱动构件以可转动方式设于本体上,同时连动连接于上述转轴的被驱动部;及一操作把手用以转动上述驱动构件;而利用操作把手转动驱动构件时得同时驱动两转轴带动两控制阀启闭及调整冷热水的出水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控制阀为球形阀。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转轴的被驱动部为齿轮,驱动构件为与该齿轮潆合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本体的冷热水通道在控制阀下游时,是形成连通于共用出口的共用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冷热水给水龙头中的两控制阀是作互补式启闭。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给水龙头由于冷水入口、冷水通道和热水入口、热水通道是互相分离,且供水流量的控制是另由独立的开闭阀控制,冷水与热水混合比例的调整则藉由相互分离而连动的两个球形阀施行,且连通于球形阀的共用流道是藉由共用出口而呈开放式,因此,与习知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供水龙头具有下列优点1.冷水与热水在给水龙头本体内分别流经分离的通道,且以各别的控制阀控制其通断,而在邻接于控制阀的共用通道中,冷热水皆是流向共用出口,不会互相排挤,因此,无论冷水源与热水源间的压力相差多少,皆不会互相干扰,可以完全按照所希望的比例供应冷热水,出水温度得以保持稳定,不会忽冷忽热,使用安全性可以确保。
2.由于冷水与热水在水龙头本体内的流路互相分离且各有控制阀司其通断作用,故不论冷水源与热水源的压力相差多少,均不致产生冷水挤压热水,甚至冷水流向热水通道的情形。
3.供水龙头内的冷水或热水通道没有复杂曲折的处,故不致增大水流阻力或降低水压、水流。
4.冷热水控制用球形阀恒以互补的比例提供开启度,例如冷水球形开启度为20%,则热水用球形阀开启度为80%,或30%对70%,40%对60%……。因此,供水总量可以保持一定,便于使用。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目的功效,以下佐以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水给水龙头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沿第1图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第1图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供水龙头实施例在热水全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供水龙头实施例在冷热水皆半开状态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本体10 冷水入口11 热水入口12 共用流道12a 共用出口13 冷水通道14 热水通道15 莲蓬头连接阀16 开闭阀17、18 球形阀17a、18a 阀孔17b、18b 转轴17c、18c 小齿轮2驱动齿轮20 轴3转动把手30 基端如
图1、图2、图3所示,该冷热水给水龙头具备一由例如铜材质铸造而成的本体1,其中包括位于后侧,藉由螺帽10a、11a而分别接连通于冷水源与热水源的冷水入口10与热水入口11;位于前侧,供冷水及热水排出的开放式共用流道12及共用出口12a;及分别使冷水入口10与热水入口11连通于共用流道12及共用出口12a的冷水通道13及热水通道14。
该冷水通道13及热水通道14在用以衔接水源的后侧是相对向延伸,然后在相隔适当距离处弯向前侧而形成平行状态,再经由共用通道12而导向共用出口12a。于接近共用出口12a附近的共用流道12上,设有习知的莲蓬头连接阀15。于该冷水通道13及热水通道14的向前弯曲处则设有使两通道同时启闭的开闭阀16。该开闭阀16具有操作杆160、开闭通道的阀塞162及弹压该阀塞162的弹簧161。经由操作杆160的操作,可使阀塞162封闭冷水通道13与热水通道14(图示实线状态),或启开冷水通道13与热水通道14(图示虚线部分)。但该开闭阀16仅属例示性,并非本案创作重点,故可用任一种适当的其他设计,例如使用电磁阀、电眼控制自动开闭阀等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是在冷水通道13与热水通道14的平行部分,分别在冷水通道13与热水通道14中配设一球形阀17、18,令两球形阀17、18的阀孔17a、18a在全开或全闭的状态下相差90。亦即,球形阀17全开时,球形阀18全闭;反的亦然,而呈互补作用。两球形阀17、18在上端分别具备贯穿本体1的转轴17b、18b,同时各转轴17b、18b分别在突出本体1上表面处设有小齿轮17c、18c。于小齿轮17c、18c转动时,得经由转轴17b、18b旋转,达成令球形阀17、18开闭的目的。于上述两小齿轮17c、18c之间安装有一较大径驱动齿轮2。该驱动齿轮2是以轴20可转动地支持于本体1上,该轴20的上端则连接于一转动把手3。该把手3的基端30是形成一∩形盖状,以覆盖小齿轮17c、18c及驱动齿轮2,轴20即连接于该盖状基端30,使用者旋动把手3时,可藉由驱动齿轮2带动两小齿轮17c、18c转动。当然,该把手3亦可设计成与开闭阀16连动的构造,俾可利用把手3操作开闭阀16打开或关闭,同时旋动小齿轮17c、18c。惟此种构造可利用市售制品来达成,故不另立篇幅说明。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给水龙头的使用情形。
首先,拉动开闭阀16,使冷水通道13与热水通道14启开至所需程度,然后转动把手3,藉驱动齿轮2带动两小齿轮17c、18c转动,令球形阀17、18转动而全开或全闭或分别开启至所需开度。亦即,如第1图所示,当把手3拨至冷水源侧时,球形阀17在全开状态,球形阀18为全闭状态,故可以由冷水入口10、冷水通道13供应完全的冷水,其供应流量则由开闭阀16来控制。
如第4图所示,于把手3转动至热水源侧时,球形阀17为全闭状态,球形阀18为全开状态,故可由热水入口11、热水通道14供应完全的热水,其供应流量是由开闭阀16来控制。
此外,如第5图所示,将把手3转动至中间状态时,球形阀17、18分别呈半开闭状态,故可供应冷热水混合而成的温水。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隹实施例,惟须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并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例如可取消莲蓬头连接阀,而将共用流道及出口改装成洗脸盆用立式给水栓或梳理台用长臂式给水栓;冷热水分离流道亦可连续至出口附近,(亦即共用流道亦改成分离分式);冷热水控制用球形阀可以用其他转动式启闭控制阀来取代;两个小齿轮与驱动齿轮可以用摩擦连动或其他连动来替代齿轮潆合连动;三者间的位置关是也可用三角配置或斜线配置关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以申请权利要求所载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冷热水给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具备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冷热水共用出口、及分别使冷水入口与热水入口连通至共用出口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开闭阀装设于上述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以控制两通道的启闭与流量;两控制阀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装设于上述两开闭阀下游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上,以分别控制冷水与热水的通断与流量;两控制阀转轴分别以可转动方式轴设于本体上,其一端连动连接于上述控制阀,突出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被驱动部;一驱动构件以可转动方式设于本体上,同时连动连接于上述转轴的被驱动部;及一操作把手用以转动上述驱动构件,而利用操作把手转动驱动构件时得同时驱动两转轴带动两控制阀启闭及调整冷热水的出水比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给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控制阀为球形阀。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给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转轴的被驱动部为齿轮,驱动构件为与该齿轮潆合的齿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给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冷热水通道在控制阀下游时,是形成连通于共用出口的共用流道。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水给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两控制阀是作互补式启闭。
专利摘要一种冷热水给水龙头,它设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冷热水共用出口、及分别使冷水入口与热水入口连通至共用出口的冷水通道与热水通道,用开闭阀控制两通道的启闭与流量,用两控制阀分别控制冷水与热水的通断与流量,通过两控制阀转轴、驱动构件、操作把手带动两控制阀启闭及调整冷热水的出水比例,完全按照所希望的比例供应冷热水,出水温度得以保持稳定,不会忽冷忽热,可以确保使用安全性。
文档编号F16K11/10GK2332853SQ9820450
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8日
发明者许正龙 申请人:许正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