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加筋耐压塑料管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加筋耐压塑料管。
塑料管材是耐压管材的一种,因其不锈,耐腐、质轻,阻力小而广泛用于流体输送。但它仅在管径较小(如≯φ300),工作压力较低(如≯1.6mpa)的场合才被使用。产生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塑料(热塑性)的允许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如HDOE5mpa,硬pvc约为7mpa,而三号钢为160mpa,高强度钢丝可达1000mpa以上),压力管材的壁厚由环应力确定,随着直径和压力加大,塑料管材壁厚增长很快,管材投资增长比钢管快得多,因此,在大直径、高压力情况下,一般不使用塑料管,多采用钢管。已有的管外壁加肋的塑料管,虽然可增大管材的外刚度,但不能提高抗内压能力,仍解决不了所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筋耐压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塑料管的外壁布置有环绕塑料管的筋材,使之成为加筋塑料硬管或半软管,筋材是由强度高的金属或非金属丝外包覆与管壁相同质的塑料而组成。
图1为本设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正示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设计作详细描述。
加筋耐压塑料管是在塑料管1的外表面布置有环绕塑料管1的筋材2,使之成为加筋塑料硬管或半软管,筋材2是由钢丝3(或者为尼龙丝)外包覆与管壁相同的材质塑料4而构成,使之作为钢丝3的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握裹、防锈、防腐要求,筋材2可通过热熔法等与塑料管1环绕连接。为使筋材2可靠发挥作用,受力筋端部要有足够长度的锚固段5,在锚固段5采取增强握裹力的措施后,可缩短锚固段长度。这种环向筋材不仅增大塑料管的抗内压能力,而且能显著增强管的外刚度。
另外,这种环向筋材2内的钢丝3除了位于塑料管1的外面外,还可部分嵌入塑料管1的管壁内,如图3所示。且环向筋材是以螺旋形或闭环形式布置的。
再者,除了布置环向筋材2之外,在塑料管1的管壁还可布置金属或非金属纵向筋6,使之分别承受环向拉力和轴向拉力。纵、环筋将管壁分成若干个小块,如图2所示,并成为小块的支座,此时,管壁厚度与管径无关,而由管壁小块的承载能力来确定,从而大大减薄管壁厚度,减少了塑料用量,既提高耐压能力,又显著降低了成本。
而且,管壁内的纵筋6位于靠近管外壁的地方。
当然,纵筋还可布置在管壁的外面,即纵筋是紧贴在环筋的外表面布置,以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纵筋同样由金属或非金属丝外包覆与管壁相同材质的塑料而组成。
还有,环筋2和纵筋6除可分离布置外,还可结成整体筋架。
对于直径较小,工作压力较低的管材,可只配置环向筋材以承受环向拉力,此时管壁厚度由轴向载荷确定,壁厚可比按环向力计算减小20-40%,使塑料消耗大幅度减少,在目前常用的范围内,使管价大幅度下降。由于布置有环筋和纵筋,使管材抗内压能力大幅度提高,由环筋及其保护层形成的管肋,使管材抗外压能力得以改善,而管价则大幅度降低,从而在更大直径,更大压力范围,可替代铸铁管、予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及钢管。
对于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其管外径×壁厚度为φ109.2×2.16mm,爆破压力0.8mpa,工作压力0.16mpa,当用直径为 φ1.6mm的冷拨低碳钢丝组成环筋而布置在塑料管上后,环筋中心距离5mm,两端加一段锚固,则爆破压力增为2.5mpa,工作压力增加到0.6mpa,管材每米价格为9.55元,而0.6mpa级φ110mm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其壁厚为6.5mm,米价高达16.64元。
权利要求1.一种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的外壁布置有环绕塑料管的环向筋材,筋材是由强度高的非金属丝或金属丝外包覆与管壁相同材质的塑料而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环向筋材内的部分非金属丝或金属丝嵌入塑料管壁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布置有纵向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纵向筋是位于塑料管壁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纵向筋是位于靠近塑料管外壁的地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纵向筋是紧贴在环向筋材的表面布置,纵向筋由金属丝或非金属丝外包覆与管壁相同材质的塑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环向筋材与纵向筋结成整体筋架。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环向筋材以螺旋形或闭环形式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加筋耐压塑料管,其特征在于塑料管的外壁布置有环绕塑料管的环向筋材,筋材是由强度高的非金属丝或金属丝外包覆与管壁相同材质的塑料而组成,筋材与外包塑料形成管材的加强肋;同时,塑料管还可布置纵向筋,使管材抗内、外压的能力大大提高,管价下降,从而在更大管径,更高压力的范围,实现塑料管代替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及钢管。
文档编号F16L9/00GK2129855SQ9222419
公开日1993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6日
发明者张国祥, 傅敬娥, 杜茂林 申请人:张国祥, 傅敬娥, 杜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