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弯型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
背景技术:
冷弯型钢指用钢板或带钢在冷状态下弯曲成的各种断面形状的成品钢材。冷弯型钢是一种经济的截面轻型薄壁钢材,也称为钢制冷弯型材或冷弯型材。冷弯型钢是制作轻型钢结构的主要材料。它具有热轧所不能生产的各种特薄、形状合理而复杂的截面。与热轧型钢相比较,在相同截面面积的情况下,回转半径可增大50~60%,截面惯性矩可增大0.5~3.0倍,因而能较合理地利用材料强度;与普通钢结构(即由传统的工字钢、槽钢、角钢和钢板制作的钢结构)相比较,可节约钢材30~50%左右。市场上也有很多冷弯型钢,但是,很多耐冲击性不好,不具有韧性,容易变形,为此,我们设计一种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包括冷弯型钢本体,所述冷弯型钢本体由两个外边和两个内边组成,两个外边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且两个外边的内端向上倾斜,两个内边位于两个外边的内侧,且两个内边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内边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内边的上端与同侧的外边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内边的下端面高于外边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外边与内边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优选的,两个所述内边的连接处呈U型。
优选的,所述外边与内边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弯型钢本体上下对称设有两个。
优选的,两个所述冷弯型钢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上侧两个所述外边的下端均设有水平向内且上下相互交错的安全板,且两个安全板相对的端部均设有卡板,且两个卡板之间左右相互交错,两个卡板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优选的,上侧两个所述内边的下端和下侧两个所述内边的上端均设有垂直指向安全板的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分别位于安全板的上下两侧,所述支撑板与安全板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两个外边与两个内边组成M型,这样上下受力或者受到冲击时,内侧的内边下陷,并向两侧扩张,两个内边的U型连接,更增加了受力时的韧性,同时,外边的下端也分别向两侧扩张,下侧的冷弯型钢本体则起到向内收敛的作用,防止受力过度变形,而且,当受力过大时,上下两侧的内边就会抵触,增加了抗压强度,当受力过大或者冲击过强时,两个安全板会相互错开,两个卡板抵触,安全板停止移动,向内拉外边,增加了整体强度,同时,两个支撑板下移,抵在安全板上,增加了整体竖向的冲击力,也增加了安全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弯型钢本体、2外边、3内边、4安全板、5卡板、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包括冷弯型钢本体1,冷弯型钢本体1由两个外边2和两个内边3组成,两个外边2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且两个外边2的内端向上倾斜,两个内边3位于两个外边2的内侧,且两个内边3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内边3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内边3的连接处呈U型,这样具有更好的韧性,且内边3的上端与同侧的外边2的上端固定连接。
外边2与内边3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制造生产,同时强度更高,外边2与内边3的连接处圆弧过渡,圆弧连接不容易开裂,受力性能更好,内边3的下端面高于外边2的下端面,冷弯型钢本体1上下对称设有两个,两个的冷弯型钢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制造,也可以设为一个,两个受力更好,更不容易变形,上侧两个外边2的下端均设有水平向内且上下相互交错的安全板4,且两个安全板4相对的端部均设有卡板5,且两个卡板5之间左右相互交错,两个卡板5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整体缓冲变形时,卡板5向相移动,留有间隙才能更好的缓冲抗冲击,上侧两个内边3的下端和下侧两个内边3的上端均设有垂直指向安全板4的支撑板6,且两个支撑板6分别位于安全板4的上下两侧,支撑板6与安全板4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该高抗压强度冷弯型钢,两个外边2与两个内边3组成M型,这样上下受力或者受到冲击时,内侧的内边3下陷,并向两侧扩张,两个内边3的U型连接,更增加了受力时的韧性,同时,外边2的下端也分别向两侧扩张,下侧的冷弯型钢本体1则起到向内收敛的作用,防止受力过度变形,而且,当受力过大时,上下两侧的内边就会抵触,增加了抗压强度,当受力过大或者冲击过强时,两个安全板4会相互错开,两个卡板5抵触,安全板4停止移动,向内拉外边2,增加了整体强度,同时,两个支撑板6下移,抵在安全板4上,增加了整体竖向的冲击力,也增加了安全板4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