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基复合动车刹车盘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43090阅读:1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基复合动车刹车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车刹车盘装置领域,尤其与一种铝基复合动车刹车盘有关。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的基础制动部件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动部件制动性能的优劣及部件的可维护性是制动制动系统的主要设计依据。现有轨道交通用机车车辆的基础制动系统大致分为两种: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盘形制动通过制动盘安装在车轮(轮盘式)或车轴(轴盘式)上与闸瓦贴合来实现列车制动,然而现有的钢架结构刹车盘的耐磨性和密度性能还是达不到现有动车行驶刹车的要求,刹车盘的使用寿命还是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耐磨性好、热传导性能良好、密度高的铝基复合动车刹车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基复合动车刹车盘,包括刹车盘主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刹车盘主体包括上下两个圆形刹车块,两个圆形刹车块设有内圆轴孔,刹车盘主体通过该轴孔支撑安装,两个刹车块之间通过支撑筋支撑连接。所述的支撑筋以所述的圆形刹车块的圆心圆周等份径向排列,支撑筋之间具有空隙,每个间隙对应的圆形刹车块的位置设有弧形散热孔,弧形散热孔沿所述的圆形刹车块均匀且统一朝向排列。所述的刹车块和支撑筋采用氟钛酸钾、氟锆酸钾、氟硼酸钾、氟硅酸钾、氟钽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和铝、碳化硅浇铸一体制作成型。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热传导性能良好、耐磨性能好,且密度高,本实用新型只需要通过将纯铝或铝合金放入熔炉中升温后,再加入氟钛酸钾、氟锆酸钾、氟硼酸钾、氟硅酸钾、氟钽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和铝、碳化硅烧熔形成溶液后,通过浇铸即可得到成品,制作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块刹车盘主体并通过支撑筋加强连接,提高了刹车盘的散热性能,也提高了刹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1:动车刹车盘包括刹车盘主体,刹车盘主体包括上下两个圆形刹车块1,两个圆形刹车块1设有内圆轴孔3,刹车盘主体通过该轴孔支撑安装,两个刹车块1之间通过支撑筋2支撑连接,支撑筋2以所述的圆形刹车块1的圆心圆周等份径向排列,支撑筋2之间具有空隙,每个间隙对应的圆形刹车块1的位置设有弧形散热孔,弧形散热孔沿所述的圆形刹车块均匀且统一朝向排列,刹车块1和支撑筋2采用氟钽酸钾、铝、金刚石和碳化硅粉末混合浇铸一体制作成型。

实施例2:动车刹车盘包括刹车盘主体,刹车盘主体包括上下两个圆形刹车块1,两个圆形刹车块1设有内圆轴孔3,刹车盘主体通过该轴孔支撑安装,两个刹车块1之间通过支撑筋2支撑连接,支撑筋2以所述的圆形刹车块1的圆心圆周等份径向排列,支撑筋2之间具有空隙,每个间隙对应的圆形刹车块1的位置设有弧形散热孔,弧形散热孔沿所述的圆形刹车块均匀且统一朝向排列,刹车块1和支撑筋2采用氟钛酸钾、氟锆酸钾、铝、金刚石粉末混合浇铸一体制作成型。

实施例3:动车刹车盘包括刹车盘主体,刹车盘主体包括上下两个圆形刹车块1,两个圆形刹车块1设有内圆轴孔3,刹车盘主体通过该轴孔支撑安装,两个刹车块1之间通过支撑筋2支撑连接,支撑筋2以所述的圆形刹车块1的圆心圆周等份径向排列,支撑筋2之间具有空隙,每个间隙对应的圆形刹车块1的位置设有弧形散热孔,弧形散热孔沿所述的圆形刹车块均匀且统一朝向排列,刹车块1和支撑筋2采用氟钛酸钾、氟锆酸钾、氟硅酸钾、氟钽酸钾、铝、金刚石粉末混合浇铸一体制作成型。

实施例4:动车刹车盘包括刹车盘主体,刹车盘主体包括上下两个圆形刹车块1,两个圆形刹车块1设有内圆轴孔3,刹车盘主体通过该轴孔支撑安装,两个刹车块1之间通过支撑筋2支撑连接,支撑筋2以所述的圆形刹车块1的圆心圆周等份径向排列,支撑筋2之间具有空隙,每个间隙对应的圆形刹车块1的位置设有弧形散热孔4,弧形散热孔4沿所述的圆形刹车块均匀且统一朝向排列,刹车块1和支撑筋2采用氟钛酸钾、氟锆酸钾、氟硼酸钾、氟硅酸钾、氟钽酸钾、铝、金刚石和碳化硅粉末混合浇铸一体制作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利记博彩app:

(1)首先按一定质量百分比将碳化硅粉及颗粒或金刚石与碳化硅混合粉末颗粒和氟钛酸钾(或者氟锆酸钾、或者氟硼酸钾、或者氟硅酸钾、或者氟钽酸钾)的至少一种均匀混合。

(2)将炉中纯铝或铝合金熔化,升温至660℃后将占铝熔体重量100%两种混合粉状原料加入炉中充分搅动熔液保温5min后,对熔液扒渣后,充分搅动熔液后的熔液浇铸成各种产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