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室壳体内油道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一种油室壳体内油道,包括油室壳体(1),所述的油室壳体(1)的内腔形成油室(1.1),所述的油室(1.1)的内壁上设有内油道(1.2),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内夹角(a)为81.5~83度,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外夹角(b)为79.5~81度。该油室壳体内油道可有效增大油量。
【专利说明】油室壳体内油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冲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油室壳体内油道。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重型卡车的下坡减速,常通过汽车制动安全辅助装置来进行减速,该装置的核心部件即为液力缓冲器,通过该液力缓冲器可使重型卡车主轴车速降低,从而达到下坡减速的目的。
[0003]目前,该液力缓冲器主要包括油室壳体、分别装于油室壳体两端面的热交换器和工作腔壳体,其中油室壳体内腔形成油室,而同时为使油室内油在高压气体的压力作用下进入到工作腔壳体的进油口内,油室壳体的油室内又设有内油道。而目前,对于在又长又陡的坡上下行的重型卡车,因液力缓冲器的油从油室进入到内油道后,油量降低,进入到工作腔壳体的进油口内的油量不足以供液力缓冲器强而有力的及时控制整个汽车主轴车速降低,影响液力缓冲器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增大油量的油室壳体内油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油室壳体,所述的油室壳体的内腔形成油室,所述的油室的内壁上设有内油道,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内夹角为81.5?83度,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外夹角为79.5?81度。
[0006]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
[0007]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内夹角为82度,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外夹角为80度。
[0008]本实用新型的油室壳体内油道通过将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内夹角设计为81.5?83度,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外夹角设计为79.5?81度,这样相比现有技术,内夹角和和外夹角角度相应的得到增加,而增加后的内夹角和外夹角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油在内油道内流通得非常顺畅,且油量也显著增加,这样工作腔壳体进油口的油量得到了有效补偿,油量的增加有效保障了液力缓冲器的制动效果,使重型卡车的液力缓冲器有足够的动力来及时有效降低主轴车速。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采用圆弧过渡连接,使连接处圆润度增加,便于油的流通,使油留得更加顺畅无阻。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内夹角为82度,所述的内油道的首段与末段的外夹角为80度,82度和80度为优选度数值,是经过多次反复试验而得出的最佳度数值,可使油的流畅程度得到最优体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油室壳体内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本实用新型图中所示:1油室壳体,1.1油室,1.2内油道,1.21首段,1.22末段,a
内夹角,b外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室壳体内油道,包括油室壳体1,所述的油室壳体I的内腔形成油室1.1,所述的油室1.1的内壁上设有内油道1.2。
[0015]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内夹角a(详见附图)可以为81.5?83度,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外夹角b (详见附图)可以为79.5?81度。
[00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内夹角a为82度,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外夹角b为80度,该度数值可使油量流通顺畅程度达到最佳状态,可有效提高内油道内油量。
[0017]另外,为进一步使油流通顺畅,提高油量,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且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连接处也为圆弧过渡连接。
[0018]其次整个内油道内壁整体非常光滑,且内油道内壁上还设有一层改善内壁表面光滑度的润滑油层(图中未示出),该润滑油层的厚度达到了 2?3mm。
[0019]该润滑油含有静电释放的PTFE(聚四氟乙烯)亚微细粒和可溶解的钼化合物,在物质表面悬浮和分散,可直接外购。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室壳体内油道,包括油室壳体(I),所述的油室壳体(I)的内腔形成油室(1.1),所述的油室(1.1)的内壁上设有内油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内夹角(a)为81.5?83度,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外夹角(b)为79.5?81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室壳体内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室壳体内油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内夹角(a)为82度,所述的内油道(1.2)的首段(1.21)与末段(1.22)的外夹角(b)为80度。
【文档编号】F16D57/00GK204239533SQ201420734705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维彪, 袁可定, 朱召虎 申请人: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