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834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油雾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器,包括压缩空气主管道、储油容器和气缸活塞,气缸活塞包括缸体和活塞杆,还包括油腔,活塞杆的端部与油腔侧壁密封接触并可沿油腔侧壁做伸缩运动,油腔上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储油容器内部连通,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单向阀,出油口通过导油管与喷嘴连接,导油管上设有出油单向阀,喷嘴置于压缩空气主管道内,气缸活塞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主管道通过控制气源管连通,控制气源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的控制信号线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压缩空气主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器具有注油量具有准确且稳定的优点。
【专利说明】油雾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在压缩空气驱动装置领域的油雾器是由在压缩空气主管道中设置一个限流装置,压缩空气流过时在限流装置两侧产生压力差。把压力较大的气源侧的压缩空气导入到一个存储润滑油的密封容器上部,把一个导油管的入口设置在容器下部,导油管的出口连接到一个节流阀的入口,节流阀的出口通过一个小孔连接到压力较小的负荷侧的主管道中。当主管道的空气流动并产生压差时,容器中的润滑油就会注入到负荷侧的压缩空气中产生油雾,油雾被压缩空气带到气动元件电磁阀、气动阀、气缸等位置,起到润滑气动元件的作用。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度调节注油量的多少。这种油雾器存在4个缺点:
[0003]1,通过节流阀很难准确的设定供油量的多少,供油量设定后不能稳定的保持不变。
[0004]2,节流阀开度一般都很小,极易堵塞造成油雾器失效,进而造成气动元件加快磨损。
[0005]3,节流阀开度调的稍大一些,油雾器中的润滑油很快就消耗干净,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
[0006]4,给油雾器补充润滑油时必须停止设备运行,放空压缩空气,拆开油雾器密封盖后才能进行补油操作。以上缺点导致很多工厂配置的油雾器大部分失效,进而造成贵重的气动元件的快速磨损。
[
【发明内容】
]
[0007]为了克服现有油雾器的上述4个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雾器。该油雾器可以准确方便的设定供油量。设定的供油量可长期保持不变。与总供油量相关的供油频率可在线不停止设备运行调整,该油雾器取消了节流阀,不存在节流阀堵塞的问题。该油雾器存储润滑油的容器是常压容器,容器内部压强与大气压强相同的,可以不停机随时补充润滑油。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油雾器,包括压缩空气主管道、储油容器和气缸活塞,气缸活塞包括缸体和活塞杆,该油雾器还包括油腔,活塞杆的%5部与油腔侧壁密封接触并可沿油腔侧壁做伸缩运动,所述的油腔上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储油容器内部连通,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单向阀,出油口通过导油管与喷嘴连接,导油管上设有出油单向阀,喷嘴置于所述的压缩空气主管道内,所述的气缸活塞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主管道通过控制气源管连通,所述的控制气源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的控制信号线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压缩空气主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0009]上述结构还具有如下优化方案:
[0010]所述的油腔与气缸活塞位于储油容器中,其出油口和进气口穿过储油容器的器壁分别与所述的导油管和控制气源管连接。进一步的,在储油容器中,油腔位于气缸活塞的下方。
[0011]所述的出油口上螺纹连接有出油端盖和夹紧螺母,出油端盖和夹紧螺母夹紧所述的储油容器的器壁。
[0012]所述的进气口上螺纹连接有进气端盖和夹紧螺母,进气端盖和夹紧螺母夹紧所述的储油容器的器壁。
[0013]所述的储油容器中设置有低油位报警器。
[0014]所述的气缸活塞的缸体上设有压力平衡孔。
[0015]所述的储油容器中设置有油位观察窗。
[0016]所述的气缸活塞的活塞杆的复位装置为弹簧。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注油量准确,一次注油量和注油频率一经设定即可长期保持稳定不变,注油频率可通过控制器调节,可随时补充润滑油。适当的注油量既保证了气动元件的润滑又可避免润滑油的浪费。由于取消了节流阀,现有公知油雾器节流阀堵塞和流量不稳定的问题彻底消除。注油量准确、注油量长期稳定、注油频率可在线调节以及可随时补充润滑油的特点极大的方便了工厂的润滑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压缩空气主管道2.流量传感器3.控制气源管4.电磁阀5.控制器
6.储油容器7.进气口 8.进气端盖9.缸体10.弹簧11.活塞杆12.压力平衡孔13.油腔14.进油单向阀15.丝堵16.出油口 17.出油单向阀18.油位观察窗19.导油管20.润滑油21.喷头22.过滤透气口 23.低油位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的清楚,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油雾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油雾器,如图1所示,该油雾气包括压缩空气主管道、储油容器和气缸活塞和油腔等主要部件,气缸活塞的主体部分一般为缸体、活塞杆及其组件,活塞杆与缸体沿缸体内侧壁做伸缩运动,活塞杆的端部与油腔侧壁密封接触并可沿油腔侧壁做伸缩运动,气缸活塞的进气侧与出油侧的截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改变截面积可以改变出油压力,如图1中的油腔是一个横向的通道,活塞杆的侧壁从油腔的右端进入并与其侧壁紧贴,两者之间还设置有Y型密封圈实现密封的接触。油腔上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储油容器内部连通,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单向阀,出油口通过导油管与喷嘴连接,导油管上设有出油单向阀,油被活塞杆的前推运动压入导油管中,然后在活塞杆后退的过程中,油腔中产生负压将油从储油容器中吸入。喷嘴置于所述的压缩空气主管道内,如图1中,就采用了三通来实现,三通的左右两端将两段压缩空气主管道连接,喷嘴从三通的剩下一端置于压缩空气主管道之中,并于三通密封连接。所述的气缸活塞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主管道通过控制气源管连通,所述的控制气源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一般可以选用二位三通电磁阀,电磁阀上的控制信号线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是市售的,这可以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自行购买得到,控制器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楚的。所述的压缩空气主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0024]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油腔与气缸活塞位于储油容器中,其出油口和进气口穿过储油容器的器壁分别与所述的导油管和控制气源管连接。出油口上螺纹连接有出油端盖和夹紧螺母,出油端盖和夹紧螺母夹紧所述的储油容器的器壁。进气口上螺纹连接有进气端盖和夹紧螺母,进气端盖和夹紧螺母夹紧所述的储油容器的器壁,缸体上设有压力平衡孔。
[0025]储油容器中设置有低油位报警器、油位观察窗。
[0026]气缸活塞的活塞杆的复位装置为弹簧。
[0027]工作时,气缸活塞通过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将油推入喷嘴中,喷嘴喷出的油在压缩空气中形成油雾,气缸的气源来自于压缩空气主管道本身,并通过流量传感器对于流速的检测、控制器自身对于油雾量的计算、对于控制气源管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使的喷嘴喷出的油雾能够相当精准,减小耗油量。活塞杆在被压缩空气前推之后,依靠弹簧的作用力复位,这种气缸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楚的。与此同时,在油雾器的工作过程中,储油装置的低油位报警器和油位观察窗能够及时的给操作人员信息进行补油作业。
[0028]实施例2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油腔与气缸活塞同样位于储油容器中,其改进部分如图2所示,其油腔位于气缸活塞的下方,即气缸活塞中的活塞杆通过竖向的往复运动将油从油腔推入喷嘴。油腔的结构可以根据位置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改进,这都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可以直接利用实施例1中的油腔,在原先的出油口上堵上丝堵,在油腔的侧面开设新的出油口。
【权利要求】
1.一种油雾器,包括压缩空气主管道、储油容器和气缸活塞,气缸活塞包括缸体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腔,活塞杆的端部与油腔侧壁密封接触并可沿油腔侧壁做伸缩运动,所述的油腔上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储油容器内部连通,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单向阀,出油口通过导油管与喷嘴连接,导油管上设有出油单向阀,喷嘴置于所述的压缩空气主管道内,所述的气缸活塞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主管道通过控制气源管连通,所述的控制气源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上的控制信号线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压缩空气主管道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腔与气缸活塞位于储油容器中,其出油口和进气口穿过储油容器的器壁分别与所述的导油管和控制气源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腔位于气缸活塞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口上螺纹连接有出油端盖和夹紧螺母,出油端盖和夹紧螺母夹紧所述的储油容器的器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上螺纹连接有进气端盖和夹紧螺母,进气端盖和夹紧螺母夹紧所述的储油容器的器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容器中设置有低油位报警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活塞的缸体上设有压力平衡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容器中设置有油位观察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活塞的活塞杆的复位装置为弹簧。
【文档编号】F16N29/04GK204005157SQ20142044842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冷长林 申请人:冷长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