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卡环的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137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卡环的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塞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卡环,固定环、强磁铁。通过双活塞的技术结构,以及增加固定环、强磁铁,本实用新型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能够具有小阻尼力与大阻尼力两个档位,能根据车身的震动情况进行调节,从而加强驾驶的舒适性。并且通过设置双活塞与固定环,保证活塞杆与筒体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同轴,避免活塞杆发生偏移造成局部手里过大,从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设有卡环的减震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减震器已经在车辆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减震器产生的阻尼过小,减震效果不明显,阻尼过大却达不到减震效果。现有的液压减震器不能调节阻尼,使得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差。而且减震器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垂直方向上被拉伸或者被压缩。当减震器在斜着被拉伸或压缩的时候,由于活塞杆倾斜,因此活塞杆与筒体内侧壁的撞击力增大,从而加速减震器的磨损,严重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由于活塞与筒体侧壁的长期摩擦,随着活塞与筒体的损伤,会产生许多废铁屑在筒体内部,极大的缩短了减震器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车身的震动情况对阻尼进行调节并且寿命较长的减震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储油缸与内缸,所述储油缸的底部与内缸的底部连通,所述筒体的底部具有凸起部;
[0005]活塞杆,从所述筒体上端部插入,并将所述内缸分为上缸与下缸,所述活塞杆能在筒体的内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0006]第一活塞,与活塞杆的下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伸张阀与流通阀,所述第一活塞的直径小于内缸的直径;
[0007]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活塞杆连接,位于第一活塞的上方,所述第二活塞的直径与内缸的直径相等;
[0008]卡环,与下缸的侧壁相连,其直径与活塞的直径相等;
[0009]底座,位于下缸底部,所述底座包括压缩阀与补偿阀,所述底座与卡环相连;
[0010]固定环,用于固定活塞杆使其位置不发生偏移;
[0011]第一强磁铁,所述第一强磁铁为圆环结构,至于凸起部之上;
[0012]以及卡合盘,所述卡合盘包括连接部与盘面,所述盘面上开设有若干圆孔,所述连接部与筒体的凸起部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包括用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与活塞杆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包括用于与车桥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筒体的底部相连。
[0015]进一步的,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所述活塞杆顶端相连,覆盖住所述筒体的顶端。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具有了在震动轻微与震动剧烈时产生两个阻尼的档位,增加驾驶的舒适性,并且通过设置双活塞与固定环,保证活塞杆与筒体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同轴,避免活塞杆发生偏移造成局部手里过大,从而设有卡环的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并在筒体的底部安装了强磁铁,吸附油液中的杂质,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卡环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部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筒体的底部与强磁铁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卡环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包括筒体111、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活塞杆3、防尘罩4、活塞6、活塞23、卡环222、油封21、固定环22、与底座13。
[0022]所述筒体I包括储油缸12与内缸121,所述储油缸12的底部与内缸121的底部连通。
[0023]所述活塞杆3,从所述筒体111的顶部部插入筒体111的内部,所述活塞杆3能在筒体111的内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0024]所述活塞6与活塞杆3的下端部连接,将所述内缸分为上缸5与下缸11。所述活塞6的左端,设置有伸张阀7。所述活塞6的右端设置有流通阀8,所述活塞6的直径略小于内缸121的直径。
[0025]所述活塞23位于活塞杆3的上方,其直径与内缸121的直径相当,所述活塞23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与活塞杆3 —起滑动。所述活塞23与活塞6的距离大于所述卡环222的长度。
[0026]所述油封21固定于筒体111与活塞杆3的连接处,其作用使防止油液泄露。为了固定活塞杆3,保证活塞杆3与筒体111在运动中始终同轴,本使用新型在油封21外增加固定环22,用于固定活塞杆3。
[0027]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筒体111的底部设置有一卡环222,所述卡环222与下缸11的侧壁相连,其直径与活塞6的直径相等;
[0028]由于活塞6的直径略小于内缸121的直径,容易造成活塞杆发生偏移,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器在活塞6的上方添加了活塞23,所述活塞的直径与内缸121的直径相等。通过固定环22与活塞23的双点固定,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活塞6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证与筒体111的轴向同轴,避免减震器在发生偏移时,活塞杆亦发生偏移,造成筒体111的内壁局部受力,造成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0029]所述底座13位于下缸底部,所述底座设置有压缩阀9与补偿阀10,所述底座13与卡环222相连。
[0030]所述防尘罩4与所述活塞杆3顶端相连,覆盖住所述筒体的顶端,防止灰尘从筒体111的顶部进入减震器内部,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0031]所述第一连接部I与活塞杆3的顶端相连,所述减震器通过第一连接部I与车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2与筒体11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2用于连接车桥。
[0032]本实用新型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在使用时,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的第一连接部I连接车架,第二连接部2连接车桥。当设有卡环的减震器被压缩时,活塞杆3下行,上缸5的容积增大,下缸11的容积减小。此时,流通阀8打开,下缸11的油液通过流通阀8进入上缸5 ;同时,压缩阀9打开,油液通过压缩阀9进入储油缸12,所述流通阀8与压缩阀9对油液的节流作用使减震器产生压缩时的阻尼作用。
[0033]当设有卡环的减震器被伸长时,活塞杆3上行,上缸5的容积减小,下缸11的容积增大。此时,上缸5的油液通过伸张阀6进入下缸11,同时打开补偿阀10,油液由储油缸12进入下缸11。所述伸张阀6与补偿阀10对油液的节流作用使减震器产生伸张运动时的阻尼作用。
[0034]特别的,由于活塞6的直径略小于筒体111的内径,因此,在卡环222的上方活塞6与筒体111形成有通道21与通道22 (请参考图2局部放大图)。
[0035]当活塞杆3在卡环222上方运行时,此时通道21的作用相当于伸张阀7,通道22的作用相当于流通阀8,此时,减震器所产生的阻尼作用较小。
[0036]当活塞杆3进入卡环222 —下运行时,由于卡环222的直径与活塞6的直径相等,因此通道21与通道22消失,此时减震器所产生的阻尼较大。
[0037]请参考图3,所述筒体111的底部具有凸起部110,强磁铁112的内径与凸起部110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减震器还包括卡合盘116,所述卡合盘116包括连接部113与盘面114,所述盘面113上开设有若干圆孔115,所述强磁铁112安装于连接部与凸起部110之间。所述强磁铁112通过圆孔115吸附杂质。采用卡合盘的结构,强磁铁112与筒体111的底部卡合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比起相对于螺栓连接强磁铁112的方式,随着车身的震动,对强磁铁112的损伤也更小。
[0038]本实用新型所述设有卡环的减震器具有了在震动轻微与震动剧烈时产生两个阻尼的档位,增加驾驶的舒适性,并且通过设置双活塞与固定环,保证活塞杆与筒体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同轴,避免活塞杆发生偏移造成局部手里过大,从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并在筒体的底部安装了强磁铁,吸附油液中的杂质,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00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储油缸与内缸,所述储油缸的底部与内缸的底部连通,所述筒体的底部具有凸起部; 活塞杆,从所述筒体上端部插入,并将所述内缸分为上缸与下缸,所述活塞杆能在筒体的内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第一活塞,与活塞杆的下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伸张阀与流通阀,所述第一活塞的直径小于内缸的直径;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活塞杆连接,位于第一活塞的上方,所述第二活塞的直径与内缸的直径相等; 卡环,与下缸的侧壁相连,其直径与活塞的直径相等; 底座,位于下缸底部,所述底座包括压缩阀与补偿阀,所述底座与卡环相连; 固定环,用于固定活塞杆使其位置不发生偏移; 第一强磁铁,所述第一强磁铁为圆环结构,至于凸起部之上; 以及卡合盘,所述卡合盘包括连接部与盘面,所述盘面上开设有若干圆孔,所述连接部与筒体的凸起部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用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与活塞杆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用于与车桥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筒体的底部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所述活塞杆顶端相连,覆盖住所述筒体的顶端。
【文档编号】F16F9/32GK203962829SQ201420297814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王鹏 申请人:王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