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支撑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7110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扩充支撑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扩充支撑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切换单元。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口。当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而使电子装置立起。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电信号适于通过第三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扩充支撑架不需要大面积的底座便可稳定支撑电子装置,第三连接端口可对电子装置供电或传输数据。
【专利说明】扩充支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扩充支撑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Tablet PC)或是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因具有能让使用者随身携带且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地使用。以平板电脑而言,由于平板电脑不断朝向轻薄化的趋势发展,平板电脑的内建电池容量以及连接端口的数量便会受到限制。此外,因平板电脑本身并没有可支撑立起的设计,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目前,市面上已有相当多可供平板电脑扩充以及支撑的装置。
[0003]然而,传统上具有扩充与支撑功能的装置通常为了站立稳定性,皆采用大面积底座的设计方式。此类装置虽可提供电子装置稳固的支撑性,但由于体积较大,需占据较大的存放空间,而造成空间上的浪费,并且,此类装置也不方便让使用者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充支撑架,其能够提供电子装置扩充与支撑的功能之外,也具有较小的体积而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扩充支撑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连接端口、第三连接端口及切换单元。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口。当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而使电子装置立起。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电信号适于通过第三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缺口,上述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上述缺口,且当上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上述第二连接端口时,上述电子装置卡合于上述缺口。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本体具有容置空间,上述第一支撑部可伸缩地配置于上述容置空间内。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连接端口,配置于上述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上述第二连接端口,其中上述第三连接端口与上述第四连接端口的其中之一连接至市电,且上述第三连接端口与上述第四连接端口的另一连接至另一个电子装置。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本体,可拆卸地固定于上述第一本体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其中上述第一本体与上述第二本体共同支撑上述电子装置。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本体通过磁吸或卡合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二本体。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一本体内且电性连接至上述第二连接端口,上述电池单元在上述电力传输模式下对上述电子装置供电。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至上述第三连接端口,当上述扩充支撑架在上述电力传输模式时,上述电池单元对上述第三连接端口供应电力或是从上述第三连接端口接收电力。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状态显示单元,配置于上述第一本体以显示上述扩充支撑架处于上述电力传输模式或上述数据传输模式。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切换单元包括按钮或拨杆。
[0015]基于上述,当扩充支撑架支撑电子装置时,电子装置与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其中两边,而使电子装置能够立起。在此支撑方式下,扩充支撑架不需要大面积的底座便可达到稳定地支撑电子装置的效果,扩充支撑架可具有较小的体积以方便携带。此外,扩充支撑架的第二连接端口对接于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口,而使得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的第三连接端口可对电子装置提供供电或是传输数据的扩充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装在一起的不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伸出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支撑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5与图6是图4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扩充支撑架;
[0023]110:第一本体;
[0024]112:第一支撑部;
[0025]114、184:缺口;
[0026]116:容置空间;
[0027]120:第二连接端口;
[0028]130:第三连接端口;
[0029]140:切换单元;
[0030]150:第四连接端口;
[0031]160:电池单元;
[0032]170:状态显示单元;
[0033]180:第二本体;
[0034]182:第二支撑部;
[0035]10:电子装置;
[0036]12:第一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且能够提供电子装置支撑以及扩充功能的扩充支撑架。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请先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包括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当扩充支撑架100在未使用的状态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可如图1所示结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结合在一起时,扩充支撑架的尺寸接近名片的尺寸,而相当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需说明的是,上述仅是提供其中一种实际上可操作的扩充支撑架100的尺寸,扩充支撑架100的尺寸并不以此为限制。
[0038]图2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I1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本体180,也就是说,当第一本体110靠近于第二本体180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之间受到磁力的吸引而固定在一起,因此,要分离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时,只要略为施力抵消两者之间的磁吸力即可将第二本体180分离第一本体110。当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之间的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也可以通过公母对接或是卡合等方式,以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本体180。
[0039]图3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第一支撑部伸出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2以及容置空间11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空间,第一支撑部112可伸缩地配置于容置空间116内,以缩小扩充支撑架100的整体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也可以直接外露于第一本体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可通过例如是弹簧或是双推结构等结构来使第一支撑部112可自动弹出于第一本体1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内可通过手动自行将第一支撑部112推出而外露于第一本体110。
[0040]图4是图1的扩充支撑架的支撑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5与图6是图4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80包括第二支撑部182,第二支撑部182可伸缩地配置于第二本体180内。分开后的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可位于电子装置10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支撑部112与第二支撑部182共同支撑电子装置10。
[0041]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2与第二支撑部182分别具有缺口 114、184,电子装置10卡合于两缺口 114、184,电子装置10与第一本体110以及电子装置10与第二本体180分别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而使电子装置10立起于桌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在与桌面接触的部位可采用橡胶等材质,当然,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在与桌面接触的部位的材质可不以此为限制。
[004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以平板电脑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是其他本身不具有支撑功能的装置。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连接端口 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口 12例如是micro USB接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口 12也可以是mini USB接口、USB接口、e-SATA接口、30针脚的接口或闪电(Lightning)接口等,第一连接端口 12的种类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0043]在本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还包括第二连接端口 120、第三连接端口 130及切换单元1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口 120配置于第一支撑部112的缺口 114内,当电子装置10卡合于缺口 114时,第一连接端口 12同时对接于第二连接端口 120。第二连接端口 120的种类对应于第一连接端口 12的种类,以适于连接至第一连接端口 12。第三连接端口 130配置于第一本体110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 120,其中,电信号通过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二连接端口 120传递至电子装置10,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
[0044]由于电子装置10可通过扩充支撑架100进行电力传输模式与数据传输模式这两种模式,为了方便使用者自行转换要让扩充支撑架100行使哪种模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本体110上配置切换单元140,以手动的方式切换上述两种模式。
[0045]再者,扩充支撑架100还包括第四连接端口 150、电池单元160及状态显示单元170。第四连接端口 150配置于第一本体110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 120。
[0046]如图2与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单元140为按钮,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140单元也可以是拨杆,切换单元14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具有切换单元140而是通过内建的程序决定扩充支撑架100要行使哪种模式,举例而言,只要第三连接端口 130连接至市电,即便第四连接端口 150连接至其他的电子装置,扩充支撑架100也优先选择电力传输模式等。
[0047]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端口 130可用来连接至市电,以对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 120的电子装置10进行电力传输模式,而提供充电的功能。第四连接端口 150可以连接至另一个电子装置(图中未标示),例如是随身盘、智能手机、鼠标或键盘等外接装置,以供电子装置10对其进行数据传输模式。
[0048]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包括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上也可仅有用以连接于市电或是连接至另一电子装置的第三连接端口 130。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上也可以有更多数量与种类的连接端口以对电子装置10提供足够的扩充功能。若多个附属的电子装置连接至扩充支撑架100,电子装置10可以软件等方式判断要处理的这些附属电子装置的先后顺序,此处不多加赘述。
[0049]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连接端口 120连接至电子装置10的第一连接端口 12,第三连接端口 130连接至市电,且第四连接端口 150连接至其他的电子装置时,扩充支撑架100可同时对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口 120的电子装置10以及连接于第四连接端口 150的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0050]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口 120与第三连接端口 130位于相对两侧,且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位于同一侧,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口 120、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也可位于同一侧或是相邻的两侧或是三侧。若有电子装置要连接于第三连接端口 130或是第四连接端口 150时,可直接连接或是通过传输线连接,而使得第二连接端口 120、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的位置可不受周围空间所限。当然,第二连接端口 120、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00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端口 130为mirco USB接口,第四连接端口 150为USB接口,同样地,第三连接端口 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第三连接端口130与第四连接端口 150分别可以是mirco USB接口、mini USB接口、USB接口、e_SATA接口、30针脚的接口或闪电(Lightning)接口中的其中一种接口。
[0052]此外,电子装置10的电力除了通过连接于市电的扩充支撑架100补充之外,也可通过内建于第一本体110内的电池单元160提供。详细而言,电池单元160配置于第一本体110内且电性连接至第二连接端口 120。当扩充支撑架100处于电力传输模式下时,若扩充支撑架100的第三连接端口 130连接于市电,则可优先由市电的电力供应至电子装置10,若扩充支撑架100的第三连接端口 130并未连接于市电,则内建于第一本体110内的电池单元160则会对电子装置10进行供电。
[0053]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单元160以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为例,此电池单元160还会电性连接至第三连接端口 130,而使得扩充支撑架100在电力传输模式时,电池单元160对第三连接端口 130供应电力或从第三连接端口 130接收电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单元160也可为一般的一次性电池。
[0054]另外,为了清楚地显示扩充支撑架100正在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是数据传输模式,特意在第一本体110上配置状态显示单元170。在本实施例中,状态显示单元170为指示灯,可设定亮灯为数据传输模式,暗灯为电力传输模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定为亮起不同颜色的灯光代表不同模式。或者,状态显示单元170也可以是显示屏幕,可显示出不同数字或符号以代表不同模式。
[0055]需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扩充支撑架100是通过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80共同支撑电子装置10,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电子装置10的体积较小,例如是智能手机时,也可仅通过第一本体110来达到支撑电子装置的效果,当仅通过第一本体110来支撑电子装置10时,第一本体110在与桌面接触的底部还可具有垂直的延伸段(图中未标示),以增加电子装置10立起时的稳定性。
[0056]综上所述,当扩充支撑架在未使用的状态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通过磁吸的特性而结合为一个省空间且易携带的块体,收合时,扩充支撑架可缩小至近乎名片的大小,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要使用扩充支撑架时,只要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拆开,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伸出,便可卡合至电子装置的两侧,以提供支撑的功能,此时,第一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口对接,第三连接端口与第四连接端口可与市电或是其他电子装置连接而提供数据传输以及充电的功能。
[0057]此外,传统的扩充支撑结构与电子装置之间的配对关系都是一对一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任意的电子装置只要具有可与扩充支撑架的第二连接端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口,便可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扩充支撑架,而达到对不同种类、尺寸、品牌的电子装置均能够通用的扩充支撑架。
[00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扩充支撑架,适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充支撑架包括: 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 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适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时,所述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一本体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两边,使所述电子装置立起; 第三连接端口,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其中电信号适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传递至所述电子装置,以进行电力传输模式或数据传输模式;以及 切换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用以切换所述电力传输模式或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缺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配置于所述缺口,且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时,所述电子装置卡合于所述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撑部可伸缩地配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连接端口,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的其中之一连接至市电,且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口的另一连接至另一个电子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本体,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共同支撑所述电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通过磁吸或卡合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内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单元在所述电力传输模式下对所述电子装置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端口,当所述扩充支撑架在所述电力传输模式时,所述电池单元对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供应电力或是从所述第三连接端口接收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显示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以显示所述扩充支撑架处于所述电力传输模式或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按钮或拨杆。
【文档编号】F16M11/24GK203982269SQ20142028921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曾育荷, 黄志伟, 李宏谅, 孙振伦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