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引导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引导装置。该运动引导装置具备支承体和经由多个滚动体而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移动体,所述移动体具有:移动体主体,其设置有供所述滚动体滚动的负荷滚动路和无负荷通路;盖体,其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主体的前后的两端面上,并设置有供所述滚动体改变滚动方向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滚动体保持板,其用于将所述滚动体保持于所述负荷滚动路中;弹性固定构件,其用于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固定于所述盖体上。由此,在运动引导装置中,不需要使滚动体保持板弹性变形而安装,从而防止滚动体保持板弯曲而脱落或与支承体发生碰撞。
【专利说明】
运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用于将滚动体保持板固定于盖体上的弹性固定构件的运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运动引导装置的一种的直线导轨具备轨道和以能够沿着轨道移动的方式安装的滑块。在轨道和滑块之间设置有多个能够进行滚动运动的钢球。多个钢球在设置于滑块上的环状的钢球循环路中循环。滑块的钢球循环路由与轨道的钢球滚动槽对置的直线状的负载钢球滚动槽(即,负荷滚动路)、与负载钢球滚动槽平行的直线状的钢球返回路(即,无负荷通路)以及将负载钢球滚动槽的端部和钢球返回路的端部连接的U字状的钢球方向转换路构成。
[0003]在上述运动弓I导装置中,在测定滑块在轨道上滑动时钢球所受到的滚动阻力的情况下,若钢球的大小不合适则需要进行钢球的更换。
[0004]举例来说,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用于运动引导装置中的对钢球进行保持的保持带,该保持带由具有截面大致梯形的带构件构成,并且由钢球的保持部、从保持部的两端弯曲成直角的夹持部以及从夹持部向内侧弯曲的卡止部构成。在该保持带中,保持部的两端的夹持部在端盖板和侧面密封件之间被夹持而固定,卡止部与在端盖板的侧端面形成的卡止槽卡合。从而,该保持带将钢球保持于运动引导装置的负载钢球滚动槽中。
[0005]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由于需要使保持带弹性变形而对其进行安装,因此,保持带弯曲而有可能脱落,或者保持带弯曲而有可能与轨道发生碰撞。
[0006]专利文献I JP3547207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使对滚动体进行保持的滚动体保持板弹性变形而安装,从而防止滚动体保持板弯曲而脱落或与支承体发生碰撞的运动引导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具备支承体和经由多个滚动体而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移动体,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具有:移动体主体,其设置有供所述滚动体滚动的负荷滚动路和无负荷通路;盖体,其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主体的前后的两端面上,并设置有供所述滚动体改变滚动方向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滚动体保持板,其用于将所述滚动体保持于所述负荷滚动路中;弹性固定构件,其用于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固定于所述盖体上。
[0009]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支承体对置的侧面,所述弹性固定构件具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滚动体保持板的端部抵接而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卡止固定于所述侧面上。
[0010]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二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支承体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平面,所述弹性固定构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平面中的至少任意之一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卡合部。
[0011]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三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续且与所述平面平行的底面;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侧且与所述底面连续的第三侧面;位于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反侧且与所述底面连续的第四侧面,所述弹性固定构件还具有与所述底面抵接、或者与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的第二卡合部。
[0012]第五方式在上述第三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平面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所述弹性固定构件在与所述移动体主体相反的一侧具有设置于所述卡止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上的密封部。
[0013]第六方式在上述第四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平面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所述弹性固定构件在与所述移动体主体相反的一侧具有设置于所述卡止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上的密封部。
[0014]第七方式在上述第二至第六方式中任意之一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滚动体保持板的所述端部设置有所述弹性固定构件的安装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安装部抵接而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卡止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
[0015]第八方式在上述第三至第六方式中任意之一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盖体在所述平面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固定构件从所述移动体主体的长度方向脱落的突起部。
[0016]第九方式在上述第八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密封部形成有用于嵌合所述突起部的凹槽。
[0017]第十方式在上述第四方式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盖体在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上设置有嵌合槽,所述第二卡合部嵌合于所述嵌合槽中。
[0018]实用新型效果
[0019]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弹性固定构件用于将滚动体保持板固定于盖体上,因此,不需要使滚动体保持板弹性变形而安装,从而防止滚动体保持板弯曲而脱落或与支承体发生碰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与滚动体保持板向盖体上组装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与滚动体保持板向盖体上组装的示意图。
[0022]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0023]图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主视图。
[0024]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滚动体保持板的立体图。
[0025]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立体图。
[0026]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立体图。
[0027]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0028]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主视图。
[0029]图7(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0030]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主视图。
[0031]图8(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0032]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的主视图。
[003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与滚动体保持板向盖体上组装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与滚动体保持板向盖体上组装的示意图。
[0035]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与滚动体保持板向盖体上组装的示意图。
[0036]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与滚动体保持板向盖体上组装的示意图。
[0037]符号说明
[0038]I轨道(支承体)
[0039]2滑块(移动体主体)
[0040]3端盖板(盖体)
[0041]4内侧方向转换路形成构件
[0042]5钢球保持板(滚动体保持板)
[0043]6a?6d弹性固定构件
[0044]6al卡止部
[0045]6a2 第一^^合部
[0046]6a3第二卡合部
[0047]7密封部
[0048]8 凹槽
[0049]9突起部
[0050]B钢球(滚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
[0052]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与钢球保持板5向端盖板3上组装的示意图。
[0053]如该图2所示,作为运动引导装置的一种的直线导轨具备轨道I和以能够沿着轨道I移动的方式安装的滑块2,滑块2在轨道I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轨道I安装于基座等的固定侧,滑块2安装工作台等被引导对象。在轨道I和滑块2之间设置有多个能够进行滚动运动的钢球B。多个钢球B在设置于滑块2上的环状的钢球循环路中循环。滑块2的钢球循环路由与轨道I的钢球滚动槽对置的直线状的负载钢球滚动槽(即,负荷滚动路)、与负载钢球滚动槽平行的直线状的钢球返回路(即,无负荷通路)以及将负载钢球滚动槽的端部和钢球返回路的端部连接的U字状的钢球方向转换路构成。
[0054]另外,在图2中,作为构成U字状的钢球方向转换路的内周部的内侧方向转换路形成构件4,通常由树脂制成且组装于滑块2和在滑块2的两端部设置的端盖板3。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端盖板3固定于滑块2的前后的两端面上,并设置有供钢球B改变滚动方向的上述内侧方向转换路形成构件4。
[0055]再有,钢球保持板5设置于轨道I和滑块2之间而用于将钢球B保持于直线状的负载钢球滚动槽。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为了明确地表示钢球保持板5而未将该钢球保持板5示于轨道I和滑块2之间而是将其示于滑块2的外部。
[0056]进而,如图1所示,弹性固定构件6a用于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
[0057]以下结合图1、图3、图4和图5 (a),详细地说明弹性固定构件6a、钢球保持板5以及端盖板3的具体结构。
[0058]如图4所示,钢球保持板5包括用于向后述的端盖板3定位而进行安装的定位部5a、对上述的钢球B进行保持的球保持部5b和用于对后述的弹性固定构件6a进行安装的安装部5c,并且,该安装部5c包括对后述的弹性固定构件6a进行定位的2个定位凸起5c I和位于2个定位凸起5cl之间并将两者连接的底面部5c2。而且,如该图4所示,在球保持部5b的两端设置有定位部5a,进而,在2个定位部5a分别连接设置有安装部5c。
[0059]另外,如图5(a)所示,端盖板3具有:与上述轨道I对置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 ;与轨道I对置且与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连续的平面m3 ;与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连续且与平面m3平行的底面m4 ;位于与第一侧面ml相反侧且与底面m4连续的第三侧面m5 ;位于与第二侧面m2相反侧且与底面m4连续的第四侧面m6。
[0060]进而,如该图5(a)所示,在该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上的靠近滑块2的部位设置有与上述定位部5a对应而供该定位部5a嵌合的定位凹槽10,进而,该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上的远离滑块2且与上述定位凹槽10邻接的部位成为装配部11,该装配部11与上述安装部5c对应而用于装配该安装部5c。更具体地说,在定位凹槽10和装配部11之间设置有台阶部12,在利用球保持部5b将钢球B保持的情况下,定位部5a嵌合于定位凹槽10中,安装部5c中的底面部5c2设置于装配部11上,并且,安装部5c的2个定位凸起5cl中的靠近滑块2的I个定位凸起5cl抵接于台阶部12上。
[0061]再有,在端盖板3上的平面m3上,如图5(a)所示,设置有对后述的弹性固定构件6a的脱离端盖板3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突起部9。
[0062]进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具有卡止部6al,在利用钢球保持板5将钢球B保持的情况下,该卡止部6al与钢球保持板5的安装部5c抵接而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上。
[0063]接下来,详细地说明弹性固定构件6a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0064]首先,在滑块2上安装端盖板3和钢球B。
[0065]然后,将钢球保持板5沿着滑块2的长度方向(即,负载钢球滚动槽的延伸方向)插入而设置于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上,从而利用球保持部5b将钢球B保持。此时,如上所述,钢球保持板5的定位部5a嵌合于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的定位凹槽10中,钢球保持板5的安装部5c中的底面部5c2设置于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的装配部11上,并且,安装部5c的2个定位凸起5cl中的靠近滑块2的I个定位凸起5cl抵接于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的台阶部12上。
[0066]接着,在例如对弹性固定构件6a的2个卡止部6al进行挤压而使该2个卡止部6al接近的状态下,将弹性固定构件6a移动到钢球保持板5处而使卡止部6al对准钢球保持板的安装部5c。然后,解除对卡止部6al的挤压而使该弹性固定构件6a以恢复原状的方式进行弹性复位。从而,卡止部6al卡止于钢球保持板5的安装部5c中而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
[0067]最后,将安装有端盖板3、钢球B、钢球保持板5和弹性固定构件6a的滑块2沿着轨道I的长度方向插入轨道I上,从而构成运动引导装置。
[0068]也就是说,卡止部6al以与钢球保持板5的安装部5c抵接而将钢球保持板5向端盖板3施力的方式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的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上。此时,卡止部6al与安装部5c的底面部5c2抵接,由此防止钢球保持板5沿着前后方向(即、轨道I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即、与第三侧面m5、第四侧面m6垂直的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即、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优选,卡止部6al与安装部5c的2个定位凸起5cl中的至少之一抵接,由此进一步防止钢球保持板5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0069]另一方面,在测量轨道I的滚动阻力时当钢球B的大小不合适而需要更换钢球B的情况下,只要以与上述的弹性固定构件6a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步骤相反的操作来依次卸下弹性固定构件6a、钢球保持板5以及钢球B即可。
[0070]通过以上说明的弹性固定构件6a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更换钢球B时的操作明确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容易地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从而组装方便,另外,不需要使钢球保持板5弹性变形而安装,从而防止钢球保持板5弯曲而脱落或与轨道I发生碰撞。
[0071]进而,在弹性固定构件6a利用卡止部6al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状态下,优选,弹性固定构件6a还具有与第一侧面ml、第二侧面m2以及平面m3中的至少任意之一抵接而卡合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第—^合部6a2,更优选,第—^合部6a2与第一侧面ml、第二侧面m2以及平面m3都抵接而卡合。
[0072]另外,优选,端盖板3的上述突起部9与第--^合部6a2中的与平面m3抵接而卡合的部分抵接,从而进一步防止弹性固定构件6a从端盖板3上脱落。
[0073]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不过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弹性固定构件6a以外,还具有如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
[0074]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b除了包括卡止部6al和第一^^合部6a2之外,还包括第二卡合部6a3。也就是说,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第二卡合部6a3的结构。
[0075]进而,优选如图5 (b)所示,对应于上述的弹性固定构件6b,端盖板3在底面m4和第三侧面m5和第四侧面m6设置有供上述第二卡合部6a3嵌合的嵌合槽13。
[0076]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二卡合部6a3,能够使弹性固定构件6b更牢固地固定于端盖板3上,从而进一步防止其从端盖板3上脱落。
[0077]另外,图9和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b与钢球保持板5向图5(b)所示的端盖板3上组装的示意图。
[0078]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b在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更换钢球B时的操作中都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0079]另外,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c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的基础上,在与滑块2相反的一侧具有设置于卡止部6al和第一卡合部6a2上的密封部7。
[0080]通过该密封部7,能够对图5 (a)所示的端盖板3进行密封以防止杂质进入该端盖板3中。
[0081]如上述的【背景技术】所述,在专利文献I中,侧面密封件和保持带是分体的不同的构件,相对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固定构件6c —体地设置有密封部7,从而能够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便于组装。
[0082]进而,如图7所示,密封部7在与平面m3对置的位置具有作为定位部的凹槽8,在利用弹性固定构件6c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状态下,端盖板3的突起部9嵌合于该凹槽8中,从而进一步防止弹性固定构件6c从端盖板3上脱落。
[0083]另外,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c与钢球保持板5向图5(a)所示的端盖板3上组装的示意图。
[0084]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c在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更换钢球B时的操作中都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a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5]再有,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d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b的基础上,在与滑块2相反的一侧具有设置于卡止部6al和第一卡合部6a2上的密封部7。
[0086]通过该密封部7,能够对图5 (b)所示的端盖板3进行密封以防止杂质进入端盖板3中。
[0087]如上述的【背景技术】所述,在专利文献I中,侧面密封件和保持带是分体的不同的构件,相对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固定构件6d —体地设置有密封部7,从而能够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便于组装。
[0088]进而,如图8所示,密封部7在与平面m3对置的位置具有作为定位部的凹槽8,在利用弹性固定构件6d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状态下,端盖板3的突起部9嵌合于该凹槽8中,从而进一步防止弹性固定构件6d从端盖板3上脱落。
[0089]另外,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d与钢球保持板5向图5(b)所示的端盖板3上组装的示意图。
[0090]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d在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更换钢球B时的操作中都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固定构件6b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009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所述,在利用弹性固定构件6a?6d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端盖板3上之后,再将轨道I插入于滑块2中,也就是说,在安装有轨道I的状态下,上述弹性固定构件6a?6d设置于轨道I和滑块2之间,因此,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弹性固定构件6a?6d呈与轨道I的被与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而得到的截面的轮廓相一致的形状。不过,显然如上所述,上述弹性固定构件6a?6d只要以与钢球保持板5的安装部5c抵接而将钢球保持板5向端盖板3施力的方式将钢球保持板5卡止固定于第一侧面ml和第二侧面m2上即可,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形状。
[009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底面m4、第三侧面m5和第四侧面m6上设置有供上述第二卡合部6a3嵌合的嵌合槽13,但是,也可以仅在底面m4上设置供上述第二卡合部6a3嵌合的嵌合槽13,即,第二卡合部6a3仅仅具有设置于底面m4上的长度即可。进而,当然也可以不在底面m4、第三侧面m5和第四侧面m6上设置嵌合槽13,只要使第二卡合部6a3与底面m4抵接、或者与底面m4和第三侧面m5、第四侧面m6抵接而卡合固定于端盖板3上即可。
[0093]再有,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滚动体,以钢球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除了钢球之夕卜,也可以使用滚子等来作为滚动体。
[009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了解各种变形或变更,这些变形或变更只要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定的范围,均应被涵盖于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具备支承体和经由多个滚动体而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移动体, 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具有: 移动体主体,其设置有供所述滚动体滚动的负荷滚动路和无负荷通路; 盖体,其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主体的前后的两端面上,并设置有供所述滚动体改变滚动方向的滚动体方向转换路; 滚动体保持板,其用于将所述滚动体保持于所述负荷滚动路中; 弹性固定构件,其用于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固定于所述盖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支承体对置的侧面, 所述弹性固定构件具有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滚动体保持板的端部抵接而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卡止固定于所述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支承体对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平面, 所述弹性固定构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平面中的至少任意之一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续且与所述平面平行的底面;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侧且与所述底面连续的第三侧面;位于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反侧且与所述底面连续的第四侧面, 所述弹性固定构件还具有与所述底面抵接、或者与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的第二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平面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 所述弹性固定构件在与所述移动体主体相反的一侧具有设置于所述卡止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上的密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平面抵接而卡合固定于所述盖体上, 所述弹性固定构件在与所述移动体主体相反的一侧具有设置于所述卡止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上的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动体保持板的所述端部设置有所述弹性固定构件的安装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安装部抵接而将所述滚动体保持板卡止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在所述平面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固定构件从所述移动体主体的长度方向脱落的突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在所述平面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固定构件从所述移动体主体的长度方向脱落的突起部, 所述密封部形成有用于嵌合所述突起部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在所述底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上设置有嵌合槽,所述第二卡合部嵌合于所述嵌合槽中。
【文档编号】F16C29/04GK203979141SQ20142027906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美乐, 陈瑜, 沙吉勋, 刘天洋, 饭田胜也, 彦本健太郎 申请人:Thk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