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提纸袋加工领域。一种能够对滑杆进行自洁的手提纸袋穿绳机构,包括机架、滑动座、第三平移机构、升降座、驱动第一升降机构、一对拉绳夹总成和袋体张开保持架,机架设有滑杆,滑动座通过吊座滑动连接于滑杆,吊耳的两端设有套设在滑杆上的刮套,滑动座连接有一对送绳夹总成和驱动一对送绳夹总成分合的第四平移机构,升降座上设有袋绳剪断机构,送绳夹总成、拉绳夹总成和袋体张开保持架沿滑动座的移动方向依次分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穿绳所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品质稳定性差、容易导致袋体变形损伤的问题。
【专利说明】手提纸袋穿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袋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提纸袋穿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手提袋的供使用者拎的结构有两种,一种为直接开设在袋体上的手提孔, 另一种为连接在袋体上拎手。
[0003] 在中国专利号为2004200254298、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3月2日、名称为"手提袋" 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由袋绳(拎手绳)和袋体构成的手提袋。该专利文献中的袋体同拎 手绳的连接方式为:在袋体上开设穿绳孔,拎手绳的两端由外而内穿过穿绳孔,在拎手绳的 端部设有绳扣或打结而形成绳扣,通过绳扣卡在穿绳孔上防止拎手绳从穿绳孔内脱出。
[0004] 现有的手提袋袋绳安装过程中,穿绳工序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人工进行穿绳,生 产效率低下且容易导致袋体变形损伤、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滑杆进行自洁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解决了人工穿 绳所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品质稳定性差、容易导致袋体变形损伤的问题。
[0006]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包括机架、滑 动座、驱动滑动座平移的第三平移机构、位于滑动座下方的升降座、驱动升降座升降的第一 升降机构、一对拉绳夹总成和袋体张开保持架,所述机架设有滑杆,所述滑动座设有吊耳, 所述滑动座通过所述吊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所述吊耳的两端设有套设在滑杆上的刮 套,所述拉绳夹总成包括拉绳夹、驱动拉绳夹开合的第一夹指气缸、摆动机构、驱动摆动机 构平移的第一平移机构和驱动第一平移机构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夹指气缸连接 于所述夹子摆动机构,所述滑动座连接有一对送绳夹总成和驱动一对送绳夹总成分合的第 四平移机构,所述送绳夹总成包括送绳夹、驱动送绳夹开合的第二夹指气缸和驱动第二夹 指气缸旋转的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平移机构,所述升降座上设有 袋绳剪断机构,所述送绳夹总成、拉绳夹总成和袋体张开保持架沿滑动座的移动方向依次 分布,所述一对拉绳夹总成的分布方向同一对送绳夹总成的分布方向相同,所述一对送绳 夹总成的分布方向同滑杆的延伸方向交叉。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可以通过 气缸、油缸、或者丝杆驱动设有螺纹套的固定座、电机带动转轴而使得摆杆摆动来实现。
[0007] 作为优选,所述拉绳夹总成还包括驱动第一平移机构平移的第二平移机构,所述 第一平移机构的移动方向和第二平移机构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第 二平移机构同所述第一平移机构连接在一起。能够在袋体宽度窄的情况下使得袋绳拉入袋 体内的长度也能符合要求。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拉绳夹包括铰轴和两根夹杆,所述两根夹杆的中部通过所述铰轴 铰接在一起,所述夹杆的一端设有驱动柄、另一端设有夹持头,所述驱动柄同所述第一夹指 气缸连接在一起,所述夹持头设有贯通至夹持头端面的夹槽,所述夹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 平移机构的移动方向相同。对袋绳进行夹持时的效果好且不容易导致袋绳端头局部变形, 便于打结工位进行打结。
[0009] 作为优选,所述送绳夹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连接有第 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 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交叉。第 一夹持块夹持住袋绳端头时、第二夹持块也一起对袋绳端头进夹持。能够提高弯折袋绳端 头时的可靠性。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块设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块设有第二夹持槽,所 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都为直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 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上。夹绳时,第一夹持块通过第一夹持槽对袋绳端头 进行夹持,第二夹持块通过第二夹槽对袋绳端头进行夹持,能够避免袋绳被夹持的部位产 生严重变形。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袋体张开保持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四根坚置的撑开杆,所 述四根撑开杆确定一矩形,所述底架设有位于所述矩形内部的作业孔。能够使袋体保持在 撑开状态以便进行穿绳作业,机构简单,制作方便。
[0012] 作为优选,所述袋体张开保持架还包括两块位于所述矩形宽度方向外部的按压 块,所述底架上设有位于所述矩形外部的挡块,所述挡块和所述撑开杆之间形成第一插槽, 所述按压块位于所述矩形的同一侧,所述按压块同所述撑开杆中的两根撑开杆一一对应地 对齐,所述按压块和撑开杆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按压块和所述夹持块位于所述矩形宽 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按压块通过弹片同所述底架弹性连接在一起。使用时,袋体的一侧侧壁 壁插在第一插槽内、另一个侧壁插在第二插槽内,弹片使按压块配合撑开杆而夹持住袋体 壁。对袋体的固定效果好,穿绳时的位置准确性好。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袋绳剪断机构包括剪刀、驱动剪刀开合的第三夹指气缸、定夹、驱 动定夹开合的第四夹指气缸和动夹平移机构,所述第三夹指气缸、第四夹指气缸和动夹平 移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座,动夹平移机构上连接有动夹和驱动动夹开合的第五夹指气缸, 所述剪刀位于定夹朝向动夹的一侧。定夹和动夹能够整体升降,可以避免袋绳剪断机构同 送绳夹总成的转移动作产生干涉,布局时方便。
[0014] 作为优选,所述袋绳剪断机构还包括驱动剪刀朝向定夹和动夹所确定的直线作往 复直线运动的剪刀平移机构,所述第三夹指气缸通过所述剪刀平移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 座。剪切时的可靠性好。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底架上设有支撑面。能够保持袋体袋口端的位置距离底座的距离 不变,安装拎手绳时方便。
[001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面和第二夹持槽的槽面都为圆弧形。对袋绳的夹 持和保护效果好。
[0017] 作为优选,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 心角。既能够保证弯折袋绳的过程中袋绳不会相对于第一夹持块移动,又能够进一步降低 袋绳的变形量。
[0018]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持块为直杆状结构,所述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同所述第 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的分布方向相同。以紧凑的结构实现对袋绳的固定,使得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长度小的袋子的穿绳。
[0019]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油装置,所述加油装置包括储油罐、出油通道、破膜杆和腐蚀 液储存箱,所述出油通道用于将所述储油罐中的润滑油输送到所述滑杆,所述储油罐包括 至少两个依次套设并固接在一起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下侧壁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密封 连接有密封膜,所述破膜杆沿坚直方向延伸且位于储油罐的下方,所述破膜杆、以及所有的 腔体的出油口都位于同一条坚直线上,所述腐蚀液储存箱内设有定期腐透式浮筒,所述定 期腐透式浮筒包括下端开口的耐腐性外壳和若干由可被腐蚀液储存箱内的腐蚀液耗费设 定时长腐蚀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分割出若干浮室,所述浮室的数量同所述腔体 的数量相等,所述隔板沿上下方向分布,所述储油罐通过所述浮筒浮起在所述腐蚀液储存 箱内的腐蚀液上,每一个所述浮室都能够独立地将所述储油罐浮起;腐蚀液储存箱内的腐 蚀液每腐蚀破一个浮室而导致储油罐下降一次的过程中、所述破膜杆仅能戳破一个腔体上 的密封膜。使用时,在各个腔体中注入润滑油,根据所需要的加油间隔时间长(以下称为设 定时长)在腐蚀液储存箱中装入能够以设定时长将隔板腐蚀破的腐蚀液,当倒入腐蚀液的 时间达到一个设定时长时、最下方的隔板被腐蚀破,腐蚀液进入最下方的浮室中,储油罐下 降到通过从下而上数第二个浮室浮起,下降过程中最外层的腔体上的密封膜被破膜杆戳 破、该腔体中的润滑油流出而对滑杆进行润滑;当倒入腐蚀液的时间达到两个设定时长时、 从下往上数第二层的隔板也被腐蚀破,腐蚀液进入从下往上数的第二个浮室中,储油罐进 一步下降到通过从下往上数的第三个浮室浮起,下降过程中从外往内数的第二层的腔体上 的密封膜被破膜杆戳破、该腔体中的润滑油流出而对滑杆进行再次润滑;依次类推自到所 有的隔板被腐蚀破,然后更换自动加油装置即可重新进行自动加油。
[0020]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能够自动完成穿绳作业,且袋绳的两个袋绳端头能够 同步穿到袋体内部,生产效率高、品质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好、便于生产管理;拉绳夹以摆 动的方式进行拉绳、能够在袋体宽度较小的情况下使得袋绳端头拉入袋体内部的长度能够 满足打结要求;设置刮罩,能够有效防止滑动过程中异物进入吊耳和滑杆之间而产生滑动 不畅现象,滑动时的可靠性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的袋体张开保持架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1中拉绳夹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4为图3中的拉绳夹和第一夹指气缸的放大示意图。
[0025] 图5为图1中的送绳夹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6为图5中的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第二夹指气缸的放大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6中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8为图7中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沿第二夹持块的延伸方向进行正投影的 视图。
[0029] 图9为沿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进行剖视时的示意 图。
[0030] 图10为图1中的升降座和袋绳剪断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0031] 图11为袋体张开保持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2] 图12为袋绳刚被送绳夹总成夹持住时的示意图。
[0033] 图13为拉绳夹总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4] 图14为实施例二中的加油装置的示意图。
[0035] 图15为加油装置腐蚀破一个浮室时的示意图。
[0036] 图16为加油装置腐蚀破二个浮室时的示意图
[0037] 图中:机架1、滑杆11、滑动座12、吊耳121、刮套122、第三平移机构13、升降座14、 第一升降机构15、第四平移机构16、袋体张开保持架2、底架21、作业孔211、定位滑轮212、 第三升降机构22、撑开杆23、弹片24、挡块25、按压块26、承置块27、第一插槽28、第二插槽 29、加油装置3、储油罐31、腔体311、出油口 312、密封膜313、出油通道32、进油斗321、破膜 杆33、腐蚀液储存箱34、定期腐透式浮筒35、外壳351、隔板352、浮室353、导杆36、腐蚀液 37、连接杆38、拉绳夹总成4、第一平移机构41、第一平移气缸411、第一平移气缸缸体4111、 第一平移气缸活塞杆4112、第一平移座412、第二平移机构42、第二平移气缸421、第二平 移气缸缸体4211、第二平移气缸活塞杆4212、第二平移座422、第二升降机构43、升降气缸 431、升降气缸缸体4311、升降气缸活塞杆4312、连接座432、摆动机构45、摆动气缸451、摆 动气缸缸体4511、摆动气缸旋转头4512、摆臂452、第一夹指气缸46、滑块461、拉绳夹47、 夹杆471、驱动柄4711、夹持头4712、夹槽4713、铰轴472、袋绳剪断机构5、剪刀51、定夹52、 动夹53、第五夹指气缸54、动夹平移机构55、动夹平移气缸551、动夹平移气缸缸体5511、动 夹平移气缸活塞杆5512、动夹座552、第三夹指气缸56、第四夹指气缸57、剪刀平移机构58、 剪刀平移气缸581、剪刀平移气缸缸体5811、剪刀平移气缸活塞杆5812、连接板582、送绳板 59、穿绳通孔591、袋体6、穿绳孔61、袋口 62、送绳夹总成7、送绳夹71、第一夹持块711、第 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1、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12、第一夹持槽7113、插槽7114、第二夹持 块712、第二夹持槽7121、顶升弹簧713、第二夹指气缸72、连接块73、旋转气缸74、安装座 75、螺栓77、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1、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2、 袋绳8、袋绳主体81、左袋绳端头82、右袋绳端头83。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9]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包括机架1和袋体张开保持架2。
[0040] 机架1设有滑杆11、滑动座12、第三平移机构13、位于滑动座下方的升降座14、驱 动升降座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15和一对拉绳夹总成4。滑杆11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动座 12设有吊耳121。吊耳121滑动套设在滑杆11上。吊耳121沿滑杆的轴向的两端都设有 套设在滑杆11上的刮套122。刮套122由橡胶装置而成。刮套起到移动过程中对滑杆进行 清洁的作用。滑动座12滑动连接有一对送绳夹总成7和两个一一对应地驱动一对送绳夹 总成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第四平移机构16。一对送绳夹总成7沿左右方向分布。一对送绳夹 总成7的分布方向同滑杆11的延伸方向垂直。
[0041] 送绳夹总成7包括送绳夹71、第二夹指气缸72、连接块73、旋转气缸74和安装座 75。安装座75的上端同滑动座12固接在一起。
[0042] 升降座14上设有袋绳剪断机构5。袋绳剪断机构5包括剪刀51、定夹52、动夹53、 驱动定夹开合的第五夹指气缸54和动夹平移机构55。动夹平移机构55、第三平移机构13 和第四平移机构16的结构形式相同。
[0043] 第一升降机构15为气缸。
[0044] -对拉绳夹总成4沿左右方向分布。一对拉绳夹总成4的分布方向同滑杆11的 延伸方向插垂直。拉绳夹总成4包括第一平移机构41、驱动第一平移机构沿前后方向平移 的第二平移机构42和驱动第二平移机构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43。第一平移机构41的移动 方向和第二平移机构42的移动方向相同。
[0045] 袋体张开保持架2包括底架21、驱动底架升降的第三升降机构22和设置于底架上 的四根坚置的撑开杆23。第三升降机构22为气缸。底架21设有作业孔211。
[0046] 送绳夹总成7、拉绳夹总成4和袋体张开保持架2三者沿前后方向依次分布。
[0047] 参见图2,底架2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各设有两个定位滑轮212。作业孔211贯 通底架21的上下表面。
[0048] 底架2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2个挡块25、2个按压块26和四个承置块27 (图中只 能看到2个)。四个承置块27的上表面构成承置面。撑开杆上端部距离支撑面的距离H1 为50厘米。4根撑开杆23确定一矩形S。作业孔211位于矩形S内部。矩形的宽度W1为 40厘米。矩形的长度L1为60厘米。撑开杆23的上端沿矩形的宽度方向向矩形S内部倾 斜。挡块25位于矩形S前侧的外部。两个挡块25和撑开杆23中位于前侧的两个撑开杆 一一对应地对齐。挡块25和对应的撑开杆之间形成第一插槽28。按压块26位于矩形S后 侧的外部。两个按压块26和撑开杆23中位于后侧的两个撑开杆一一对应地对齐。按压块 26和对应的撑开杆之间形成第二插槽29。按压块26通过弹片24同底架21弹性连接在一 起。
[0049] 参见图3,拉绳夹总成还包括摆动机构45、第一夹指气缸46和拉绳夹47。
[0050] 第二升降机构43包括升降气缸431和连接座432。升降气缸431为双联气缸。升 降气缸431包括升降气缸缸体4311和升降气缸活塞杆4312。升降气缸缸体4311同机架1 连接在一起。升降气缸活塞杆4312朝上延伸。升降气缸活塞杆4312的上端同连接座432 连接在一起。
[0051] 第二平移机构42包括第二平移气缸421和第二平移座422。第二平移气缸421 为双轴双联气缸。第二平移气缸421包括第二平移气缸缸体4211和第二平移气缸活塞杆 4212。第二平移气缸缸体4211连接在连接座432的上表面上。第二平移气缸活塞杆4212 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平移气缸活塞杆4212同第二平移座422连接在一起。第二平移座 422位于第二平移气缸421的上方。
[0052] 第一平移机构41包括第一平移气缸411和第一平移座412。第一平移气缸411 为双轴双联气缸。第一平移气缸411包括第一平移气缸缸体4111和第一平移气缸活塞杆 4112。第一平移气缸缸体4111连接在第二平移座422的上表面。第一平移气缸活塞杆4112 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平移气缸活塞杆4112同第一平移座412连接在一起。第一平移座 412位于第一平移气缸411的上方。
[0053] 摆动机构45包括摆动气缸451和摆臂452。摆动气缸451包括摆动气缸缸体4511 和摆动气缸旋转头4512。摆动气缸缸体4511连接在第一平移座412上。摆动气缸旋转头 4512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摆臂452的下端同摆动气缸旋转头4512连接在一起。
[0054] 第一夹指气缸46连接在摆臂452的上端。
[0055] 拉绳夹47连接在第一夹指气缸46上(即通过第一夹指气缸46驱动)。
[0056] 参见图4,拉绳夹47包括铰轴472和两根夹杆471。夹杆471沿前后方向延伸。两 根夹杆471的中部通过铰轴472铰接在一起。夹杆471的一端设有驱动柄4711。夹杆471 的另一端设有夹持头4712。夹持头4712设有夹槽4713。夹槽4713为圆槽。夹槽4713沿 前后方向延伸。夹槽4713贯通至夹持头4712的端面。一对夹杆471的共计2个驱动柄 4711--对应地铰接于第一夹指气缸46上的两个滑块461上。
[0057] 参见图5,送绳夹71包括一对第一夹持块711。一对第一夹持块711沿上下方向 分布。弟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1冋弟_夹指气缸72的驱动头连接在一起。弟一夹持块的 夹持端7112设有第二夹持块712。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12和第二夹持块712沿左右方 向分布。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1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12沿前后方向分布。第一夹 持块的驱动端7111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12所确定的直线垂直于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 7112和第二夹持块712所确定的直线。
[0058] 第二夹指气缸72的缸体固定在连接块73的下端。
[0059] 连接块73的上端同旋转气缸74的缸体固定在一起。
[0060] 旋转气缸74的旋转头固接于安装座75的下端。旋转气缸74的旋转头的轴线、即 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 7111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7112所驱动的直线。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夹持块 的夹持端7112和第二夹持块712所确定的直线。
[0061] 参见图6,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711是通过螺栓77同第二夹指气缸72的驱动块连 接在一起的。第二夹持块712为杆状结构。第二夹持块712沿左右方向延伸也即其长度方 向为左右方向。
[0062] 参见图7,第一夹持块711设有第一夹持槽7113。第一夹持槽7113为沿左右方向 延伸的直槽。第一夹持槽7113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一夹持块711。第一夹持槽7113的槽面 为圆弧形。第二夹持块712设有第二夹持槽7121。第二夹持槽712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 直槽。第二夹持槽7121沿左右方向即第二夹持块的长度方向贯通第二夹持块712。第二夹 持槽7121的槽面为圆弧形。第一夹持槽7113和第二夹持槽7121位于同一直线上。
[0063] 参见图8,第一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圆心角A1大于第二夹持槽的槽面所对应的 圆心角A2。
[0064] 参见图9,第一夹持块711内设有插槽7114,第二夹持块712可拔插地插在插槽 7114内。第二夹持块712通过顶升弹簧713同第一夹持块711连接在一起。顶升弹簧713 位于插槽7114内。顶升弹簧713为螺旋压缩弹簧。使用时,当第二夹持块712抵接到袋体 时产生收缩而使得袋绳端头从第二夹持块内伸出、起到加长袋绳端头进入袋体内的长度的 作用,从而使得进入袋体内的袋绳长度较长时也不会在送绳的过程中相对于于本实用新型 而产生下垂,第二夹持块712失去同袋体的抵接作用时,在顶升弹簧713的作用下第二夹持 块712从新从第一夹持块内伸出而恢复初始长度。
[0065] 参见图10,袋绳剪断机构还设有第三夹指气缸56、第四夹指气缸57和剪刀平移机 构58。
[0066]定夹52和动夹53沿左右方向分布。剪刀51和定夹52沿前后方向分布。动夹平 移机构55包括动夹平移气缸551和动夹座552。动夹平移气缸551包括动夹平移气缸缸 体5511和动夹平移气缸活塞杆5512。动夹平移气缸缸体5511固定在升降座12上。动夹 平移气缸活塞杆5512沿左右方向延伸。动夹座552和动夹平移气缸活塞杆5512连接在一 起。第五夹指气缸54连接在动夹座552上。动夹53沿前后方向开合。
[0067] 升降座2连接有送绳板59。送绳板59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穿绳通孔591。第 四夹指气缸57连接在送绳板59上。第四夹指气缸57用于驱动定夹52开合。定夹52的 开合方向为前后方向。穿绳通孔591、定夹52和动夹53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0068] 剪刀平移机构58包括剪刀平移气缸581和连接板582。剪刀平移气缸581包括剪 刀平移气缸缸体5811和剪刀平移气缸活塞杆5812。剪刀平移气缸缸体5811连接在升降 座12上。剪刀平移气缸活塞杆5812沿前后方向延伸。剪刀平移气缸活塞杆5812同连接 板582的下端连接在一起。连接板582的上端同第三夹指气缸56连接在一起。第三夹指 气缸56用于驱动剪刀51开合。剪刀51的开合方向为上下方向。
[0069]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绳长设定单元和根据绳长设定单元的设定值控制动夹平移机 构55去驱动动夹53移动对应距离的控制单元。
[0070] 通过本实用新型对手提袋进行穿绳的方法为:
[0071] 第一步、参见图11,袋体的宽度W2为40厘米。袋体的长度L2为60厘米。袋体的 高度H2为70厘米。
[0072] 将袋体6张开后同时套在4根撑开杆23上。袋体6的袋口 62朝向且抵接在承置 块27上。袋体6的一个侧壁插在第一插槽28内。袋体6的另一个侧壁插在第二插槽29 内。在弹片24的作用下,按压块26同撑开杆23配合固定住袋体6。袋体6设有穿绳孔61 的两个壁沿前后方向分布(即设有穿绳孔的壁朝向拉绳夹总成4 (参见图1))、且同一个壁 上的两个穿绳孔61分别同两个拉绳夹总成对齐.第三升降机构22 (参见图1)使底架21 上升到设定高度。
[0073] 参见图12,第一平移机构41 (参见图1和图3)使连接在其上的部件前移而使得 拉绳夹47位于袋体6的下方。第二升降机构43 (参见图1和图3)上升,使得拉绳夹47经 作业孔211 (参见图1)和袋口 62而进入到袋体6内、且拉绳夹47的夹持头4712同袋体6 上的穿绳孔61对齐(图中只画出一个,实际为两个拉绳夹47--对应地同袋体6同一个侧 壁上的两个穿绳孔61对齐的)。
[0074] 第二步、参见图10,初始状态时剪刀51处于张开状态且位于动夹53和定夹52所 确定的直线的前方、动夹53和定夹52都处于张开状态、动夹53位于定夹52所在端、第一 升降机构15 (参见图1)处于收缩状态。将绳卷的端头穿过穿绳通孔591并到达动夹53和 定夹52内,第五夹指气缸54使动夹53合拢而夹持住绳卷的端头,动夹平移机构55驱动动 夹53和第五夹指气缸54 -起远离定夹52到设定距离。第四夹指气缸57使定夹52合拢 而夹持袋绳。剪刀平移机构58使剪刀51和第三夹指气缸56 -起移到袋绳位于剪刀51的 刃口之间。第三夹指气缸56使剪刀51合拢而而将袋绳从绳卷上剪断下来。
[0075] 参见图1,第一升降机构15驱动升降座14上升到袋绳和送绳夹61位于同一平面 上(即等闻)。
[0076] 参见图13,袋绳8包括袋绳主体81、左袋绳端头82和右袋绳端头83。第三平移机 构13驱动滑动座12移动到袋绳8的左袋绳端头82和右袋绳端头83分别位于两个送绳夹 71内。第二夹指气缸72驱动一对送绳夹71合拢而实现对袋绳端头的夹持(袋绳端头是同 时位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中的)。袋绳端头的端部伸出对应送绳夹中的第二夹持块。 动夹松开对袋绳的夹持作用。袋绳剪断机构被升降座带动下降复位而进行避让。
[0077] 第三步,参见图13,两个送绳夹总成7中的旋转气缸74使第二夹指气缸72旋转 90° (二者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旋转的结果为使得右袋绳端头83被弯折到同袋绳主体 81垂直而朝前、左袋绳端头82被弯折到同袋绳主体81垂直而朝前。第四平移机构16驱动 一对送绳夹总成7合拢到两个袋绳端头(即左袋绳端头82和右袋绳端头83)同袋体的同一 个侧壁上的两个穿绳孔--对应地对齐。
[0078] 第四步,第三平移机构13驱动滑座12朝前移动,使得右袋绳端头83和左袋绳端 头82经袋体的同一侧壁的两个穿绳孔而插入到袋体内,
[0079] 参见图12,而进入拉绳夹47的夹槽中。
[0080] 参见图13,送绳夹71松开对袋绳端头的夹持作用,第三平移机构13驱动送绳夹总 成7后移而复位;
[0081] 第五步、参见图11,第一夹指气缸46驱动送绳夹47合拢而将袋绳端头夹持住。摆 动机构45使拉绳夹47按照图中B向摆动而将袋绳端头进一步拉到袋体6内部;第二升降 机构43 (参见图1和图3)使拉绳夹47下降复位、如果袋绳端头拉入袋体6内的长度还不 够,则第二平移机构42驱动拉绳夹47继续前移(朝向袋体所在方向移动)将袋绳端头拉入 袋体6内的长度符合要求。拉绳夹47松开对袋绳端头的夹持作用。第一平移机构41和第 二平移机构42收缩复位;
[0082] 第六步、参见图1,袋体张开保持夹2将将穿有袋绳的袋体沿左右方向移动到打结 工位。
[0083]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0084] 参见图14,还包括加油装置3。加油装置3包括储油罐31、出油通道32、破膜杆 33、腐蚀液储存箱34、定期腐透式浮筒35和导杆36。
[0085] 储油罐31通过连接杆38同定期腐透式浮筒35连接在一起。连接杆38和定期腐 透式浮筒35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储油罐31包括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为4个 依次套设并固接在一起的腔体311。腔体311中装有润滑油(润滑油图中没有画出)。腔体 311的下侧壁设有出油口 312。出油口 312密封连接有密封膜313。4个腔体的共计4个出 油口 312位于同一条坚直直线上且位于破膜杆33的正上方。相邻的密封膜之间的距离相 等。
[0086] 出油通道32的一端设有--对应地同滑杆11 (参见图1)对齐的加油嘴。出油通 道32另一端设有位于储油罐下方的进油斗321。进油斗321同机架1固接在一起。
[0087] 破膜杆33沿坚直方向延伸。破膜杆33的下端连接在进油斗321内。破膜杆33 位于储油罐31的下方。
[0088] 腐蚀液储存箱34位于储油罐31的下方。腐蚀液储存箱34同机架1固接在一起。
[0089] 定期腐透式浮筒35位于腐蚀液储存箱34内。定期腐透式浮筒35包括下端开口的 耐腐性外壳351和四块隔板352。隔板352为铝板。隔板352沿上下方向分布。隔板352 将外壳351分割成4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浮室353。相邻的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的 隔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密封膜之间的距离。
[0090] 导杆36沿坚直方向延伸。导杆36的一端同储油罐31固接在一起。储油罐31高 于滑杆11 (参见图1)。导杆36的另一端可滑动地穿设在机架1中。
[0091] 参见图15,当要启动加油装置时,将腐蚀液37注入到腐蚀液储存箱34中,腐蚀液 37将定期腐透式浮筒35浮起而实现出油箱31的浮起,当储油箱31浮起到破膜杆33和位 于最外层腔体中的密封膜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密封膜之间的距离时停止加入腐蚀液。每 一个浮室353所产生的浮力都能够独立地将储油罐31浮起。本实施例中腐蚀液37为氢氧 化钠溶液。通过控制腐蚀液37的浓度或/和隔板的厚度,使得隔板在设定时长内被腐蚀液 37腐蚀破,该数据可以通过试验得知。
[0092] 当倒入腐蚀液37的时间达到一个设定时长时、隔板352中位于最下方的隔板被腐 蚀破,腐蚀液进入浮室353中位于最下方的浮室中,储油罐31下降到通过浮室353中从下 而上数的第二个浮室浮起,下降过程中位于最外层腔体中的密封膜313-1被破膜杆33戳 破、腔体311中位于最外层的腔体中的润滑油由对应的出油口流到出油通道32中而流到滑 杆上对滑杆11 (参见图1)进行一次自动加油润滑。
[0093] 参见图16,当倒入腐蚀液37的时间达到二个设定时长时、隔板352中位于次下方 的隔板也被腐蚀破,腐蚀液进入浮室353中位于次下方的浮室中,储油罐31下降到通过浮 室353中从下而上数的第三个浮室浮起,下降过程中位于次外层腔体中的密封膜也被破膜 杆33戳破、腔体311中位于次外层的腔体中的润滑油由次外层腔体上的出油口和最外层 腔体中的出油口流出后滴落到出油通道32中而流到滑杆上对滑杆进行再一次自动加油润 滑;依次类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行四次自动加油润滑,然后更换自动加油装置再进行自动 加油润滑。
【权利要求】
1. 一种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滑动座、驱动滑动座平移的第三平 移机构、位于滑动座下方的升降座、驱动升降座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一对拉绳夹总成和袋 体张开保持架,所述机架设有滑杆,所述滑动座设有吊耳,所述滑动座通过所述吊座滑动连 接于所述滑杆,所述吊耳的两端设有套设在滑杆上的刮套,所述拉绳夹总成包括拉绳夹、驱 动拉绳夹开合的第一夹指气缸、摆动机构、驱动摆动机构平移的第一平移机构和驱动第一 平移机构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夹指气缸连接于所述夹子摆动机构,所述滑动座 连接有一对送绳夹总成和驱动一对送绳夹总成分合的第四平移机构,所述送绳夹总成包括 送绳夹、驱动送绳夹开合的第二夹指气缸和驱动第二夹指气缸旋转的旋转气缸,所述旋转 气缸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平移机构,所述升降座上设有袋绳剪断机构,所述送绳夹总成、拉 绳夹总成和袋体张开保持架沿滑动座的移动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一对拉绳夹总成的分布方 向同一对送绳夹总成的分布方向相同,所述一对送绳夹总成的分布方向同滑杆的延伸方向 交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夹总成还包括驱 动第一平移机构平移的第二平移机构,所述第一平移机构的移动方向和第二平移机构的移 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平移机构同所述第一平移机构连接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夹包括铰轴和两 根夹杆,所述两根夹杆的中部通过所述铰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夹杆的一端设有驱动柄、另一 端设有夹持头,所述驱动柄同所述第一夹指气缸连接在一起,所述夹持头设有贯通至夹持 头端面的夹槽,所述夹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平移机构的移动方向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绳夹包括一 对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连接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 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所述旋转气缸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驱动端和第 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三者两两交叉。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设有第一 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块设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都为直槽,所述第 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一夹持块的夹持端所确定的直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张开保持 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四根坚置的撑开杆,所述四根撑开杆确定一矩形,所述底架设 有位于所述矩形内部的作业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张开保持架还包 括两块位于所述矩形宽度方向外部的按压块,所述底架上设有位于所述矩形外部的挡块, 所述挡块和所述撑开杆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按压块位于所述矩形的同一侧,所述按压 块同所述撑开杆中的两根撑开杆一一对应地对齐,所述按压块和撑开杆之间形成第二插 槽,所述按压块和所述夹持块位于所述矩形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按压块通过弹片同所述 底架弹性连接在一起。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绳剪断机构 包括剪刀、驱动剪刀开合的第三夹指气缸、定夹、驱动定夹开合的第四夹指气缸和动夹平移 机构,所述第三夹指气缸、第四夹指气缸和动夹平移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座,动夹平移机构 上连接有动夹和驱动动夹开合的第五夹指气缸,所述剪刀位于定夹朝向动夹的一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绳剪断机构还包括 驱动剪刀朝向定夹和动夹所确定的直线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剪刀平移机构,所述第三夹指气 缸通过所述剪刀平移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座。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提纸袋穿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油装置, 所述加油装置包括储油罐、出油通道、破膜杆和腐蚀液储存箱,所述出油通道用于将所述储 油罐中的润滑油输送到所述滑杆,所述储油罐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套设并固接在一起的腔 体,所述腔体的下侧壁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密封连接有密封膜,所述破膜杆沿坚直方向 延伸且位于储油罐的下方,所述破膜杆、以及所有的腔体的出油口都位于同一条坚直线上, 所述腐蚀液储存箱内设有定期腐透式浮筒,所述定期腐透式浮筒包括下端开口的耐腐性外 壳和若干由可被腐蚀液储存箱内的腐蚀液耗费设定时长腐蚀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 壳分割出若干浮室,所述浮室的数量同所述腔体的数量相等,所述隔板沿上下方向分布,所 述储油罐通过所述浮筒浮起在所述腐蚀液储存箱内的腐蚀液上,每一个所述浮室都能够独 立地将所述储油罐浮起;腐蚀液储存箱内的腐蚀液每腐蚀破一个浮室而导致储油罐下降一 次的过程中、所述破膜杆仅能戳破一个腔体上的密封膜。
【文档编号】F16N11/06GK203864088SQ201420267772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5日
【发明者】危金兰 申请人:衢州兰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