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连接管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连接管,包括标准管和长连接管,其中:标准管的一端与第一通管的第一开口端连接;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连接端设置第一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导通与截止;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二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三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其通过采用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的截流分流作用,实现标准管和长连接管的一体化,不需要频繁进行标准管和长连接管的拆卸更换,缩短了测试时间,有效地解决了测试时间较长的问题。
【专利说明】测试连接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连接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热水机、户式机组、或多联机组的性能测试通常连接标准管,而热水机、户式 机组、或多联机组的可靠性测试则需要连接长连接管。因此,当现阶段连接标准管测试完性 能后,需要更换转接长连接管,进行可靠性测试,其过程为:将待测机组系统的冷媒排空一 更换长连接管一抽真空一保压一充注冷媒。由于该过程需要频繁拆卸更换标准管和长连接 管,导致测试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待测机组进行性能或可靠性测试时,测试时间较长的问题,提 供一种测试连接管。
[0004]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测试连接管,包括标准管和长连接管,其中:
[0005] 所述标准管的一端与第一通管的第一开口端连接;
[0006] 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连接端设置第一截止阀,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导通与截止;
[0007] 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二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 端与所述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
[0008] 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三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 端与所述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
[0009] 较佳地,所述标准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一开口端均连接波纹管,用于 与待测机组连接。
[0010] 更优的,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标准管的一端通过直通管接头连接;
[0011] 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0012]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直通管接头,用于与所述长连接管的一端连 接;
[0013] 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0014]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直通管接头,用于与所述长连接管的另一端连 接。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通管接头为焊接式直通管接头。
[0016]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铜管。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三截止阀均为 紧密式截止阀。
[0018]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管和所述第二通管均为U型三通弯管。
[0019]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标准管的长度为3米、5米、或7. 5米。
[0020]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长连接管的长度为30米或50米。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测试连接管,包括标准管和长连接管,其通过设置标准管 的一端与第一通管的第一开口端连接;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 连接端设置第一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导通 与截止;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二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长连 接管的导通与截止;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三截止阀,用于控制第二通管的第三开 口端与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其通过采用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的分流作用,以及第一截 止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的截流作用,当进行待测机组的性能测试时,打开第一截止 阀,并且关闭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从而利用标准管进行性能测试;当进行待测机组的 可靠性测试时,打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关闭第一截止阀,从而利用长连接管进行可 靠性测试,实现了标准管和长连接管的一体化,使得进行待测机组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 试时,不需要频繁进行标准管和长连接管的拆卸更换,缩短了测试时间,有效地解决了待测 机组进行性能或可靠性测试时,测试时间较长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测试连接管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 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连接管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标准管 110和长连接管120,其中:
[0025] 标准管110的一端与第一通管130的第一开口端连接;
[0026] 第一通管130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131的第二开口端的连接端设置第一截止 阀140,用于控制第一通管130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131的第二开口端的导通与截止;
[0027] 第一通管130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二截止阀141,用于控制第一通管130的第三开 口端与长连接管120的导通与截止;
[0028] 第二通管131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三截止阀142,用于控制第二通管131的第三开 口端与长连接管120的导通与截止。
[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连接管100的一具体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通管130和第 二通管131的分流作用,并在第一通管130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131的第二开口端的 连接端设置第一截止阀140,第一通管130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二截止阀141,以及第二通 管131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三截止阀142 ;当进行待测机组200的性能测试时,控制第一截 止阀140打开,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关闭,即可利用标准管110进行待测机 组200的性能测试;当进行待测机组200的可靠性测试时,则控制第一截止阀140关闭,第 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打开,即可实现利用长连接管120进行测试,实现了标准管 110与长连接管120的一体化,使得在进行待测机组200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时,操作 第一截止阀140、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进行相应的打开与关闭,自动实现标准 管110与长连接管120的切换,从而屏蔽了性能测试与可靠性测试更换测试管的环节(冷 媒排空一更换长连接管一抽真空一保压一充注冷媒),缩短了测试时间,并且不需要手动的 拆卸更换标准管110和长连接管120,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冷媒的浪费,避免了生态环境的破 坏。
[0030]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截止阀140、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均为紧密式截 止阀,由于进行待测机组200的性能测试时,需要关闭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采 用紧密式截止阀,当关闭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时,可有效保持长连接管120与 第一通管130的截止状态,以及长连接管120与第二通管131之间的截止状态,防止了待测 机组200中流出的冷媒渗漏到长连接管120的情况,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
[0031] 同理,进行待测机组200的可靠性测试时,需要关闭第一截止阀140,当第一截止 阀140采用紧密式截止阀时,同样有效保持了第一通管130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131 的第二开口端之间的截止状态,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
[0032] 其中,第一截止阀140、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的阀杆的运动形式均为 升降旋转杆式,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 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具有非常可靠的切断功能,有效提高了测试连接管1〇〇的可 靠性和灵活性,增大了测试连接管100的使用范围。
[0033]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管130和第二通管131均为U型三通弯管;其中,U型 三通弯管的材质为碳钢、不锈钢或合金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保证了测试连接管100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延长了测试连接管100的使用寿命。
[0034] 较佳的,第一通管130的管径与第二通管131的管径相同,有利于第一截止阀140 的安装,同时,使得第一截止阀140能够有效控制第一通管130与第二通管131的封闭性。
[0035] 更优的,标准管110的管径、长连接管120的管径、第一通管130的管径和第二通 管131的管径均相同,同样有利于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的安装,并且有效地增 强了标准管110与第一通管130之间的封闭性,以及长连接管120分别与第一通管130和 第二通管131之间的封闭性,从而提高了测试连接管100的可靠性。
[0036] 其中,长连接管120的长度至少比标准管110的长度长3米至10米;如:标准管的 长度范围为:3米一 10米,长连接管120的长度范围为:20米一60米。优选的:标准管110 的长度可为3米、5米、或7. 5米;长连接管120的长度可为30米或50米。
[0037] 较佳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连接管100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标准管110的 另一端和第二通管131的第一开口端均连接波纹管150,用于与待测机组200连接。即通 过在标准管110的另一端连接波纹管150,并通过该波纹管150实现标准管110与待测机 组200的冷媒流出端(冷媒流入端)连接,第二通管131的第一开口端也连接波纹管150,并 通过该波纹管150实现与待测机组200的冷媒流入端(冷媒流出端)连接,当进行待测机组 200的性能或可靠性测试时,首先需要将第一截止阀140、第二截止阀141和第三截止阀142 均打开,并对该测试连接管100进行抽真空和保压,利用波纹管150连接待测机组200和测 试连接管100,可以很直观的观测进行抽真空和保压时,测试连接管100中各管道的压强变 化,从而提高测试的可靠性。波纹管150可为多层波纹管,多层波纹管强度高,耐久性好,能 够有效延长测试连接管100的使用寿命。
[0038] 更优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连接管100的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通管130 的第一开口端与标准管110的一端通过直通管接头160连接;
[0039] 第一通管130的第三开口端与第一连接管170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170的另 一端设置直通管接头160,用于与长连接管120的一端连接;
[0040] 第二通管131的第三开口端与第二连接管171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管171的另 一端设置直通管接头160,用于与长连接管120的另一端连接。
[0041] 通过采用直通管接头160实现标准管110与第一通管130的第一开口端的连接, 长连接管120与第一通管130的第三开口端的连接,以及长连接管120与第二通管131的 第三开口端的连接,当标准管110或长连接管120损坏时,可随意进行更换,使得测试连接 管100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同时,还保证了进行待测机组200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时, 标准管110和长连接管120的长度为测试所需长度,提高了测试的精确度。
[004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直通管接头160为焊接式直通管接头。由于焊接式直通管接 头具有良好的连接牢靠性和密封性,因此,通过采用焊接式直通管接头,保证了标准管110 与第一通管130的第一开口端的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性,长连接管120与第一通管130的 第三开口端的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性,以及长连接管120与第二通管131的第三开口端的 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性,使得待测机组200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能够安全进行。
[0043] 并且,焊接式直通管接头适用于油、水、气等非腐蚀性或腐蚀性介质,从而增大了 测试连接管100的使用范围。
[0044] 同时,第一连接管170和第二连接管171分别作为长连接管120与第一通管130 的第三开口端的连接管路,以及长连接管120与第二通管131的第三开口端的连接管路,同 样保证了长连接管120的长度,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
[0045] 较佳的,第一连接管170和第二连接管171均为铜管,提高了测试连接管100的耐 腐蚀性,延长了测试连接管100的使用寿命。
[0046] 其中,第一连接管170的长度与第二连接管171的长度相等或相近。
[004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准管和长连接管,其中: 所述标准管的一端与第一通管的第一开口端连接; 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连接端设置第一截止阀,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二开口端的导通与截止; 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二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 所述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 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设置第三截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 所述长连接管的导通与截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 通管的第一开口端均连接波纹管,用于与待测机组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一开口端与所 述标准管的一端通过直通管接头连接; 所述第一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直通管接头,用于与所述长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通管的第三开口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直通管接头,用于与所述长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管接头为焊接式直通管 接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 管均为铜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 第二截止阀和所述第三截止阀均为紧密式截止阀。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管和所述第二通管均 为U型三通弯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管的长度为3米、5米、或 7. 5 米。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连接管的长度为30米或50 米。
【文档编号】F16L29/00GK203907076SQ20142018774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7日
【发明者】李隆高, 李文升, 王明新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