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叉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第一杆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轴孔部和拨杆包围形成开口,开口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拨杆的形状为V字形,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拨杆与轴孔部配合形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拨杆和轴孔部包围形成的开口设置网格状加固部,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专利说明】分离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离叉。
【背景技术】
[0002] 分离叉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使离合器片分离。
[0003] 目前,市场上的分离叉,它包括拨杆和拨叉,所述拨杆上设有轴孔。通过下压拨杆 的一端,利用杠杆的原理使分离叉绕轴孔旋转,拨叉上抬,起到分离离合器片的作用。
[0004] 这种分离叉,其拨杆通常为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杆状,结构强度不高,在使用 中容易发生形变,特别在频繁操作的情况下,可靠性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叉,其结构强度 高,工作可靠。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所述 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 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所述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 所述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所述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 体连接有轴孔部,所述轴孔部和拨杆包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所述 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杆的形状为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圆柱形或立 方形的拨杆,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使得拨杆与轴孔部配合形 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拨杆和轴孔部包围形成的开口设置网格状加固部,进一步 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部呈蜂窝状网格结构设置。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部为蜂窝状的网格结构,该结构比其他网格结构具 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有数据表明该结构为最节省材料的结构,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 工业等,对结构材料要求严格的领域,其蜂窝孔格大小、高矮及其构成格子的薄片厚度等决 定其局部屈曲和孔格壁板屈曲的临界应力,这些尺寸的选择,可通过实验结合实际情况,准 确地计算得到,保证拨杆的结构强度,能在长期承受载荷的情况下不发生屈曲现象,结构稳 固,使用寿命长。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夹角若设置得过大,会使拨 杆的长度过短,若设置得过小,又会使拨杆的长度过长,影响强度,并且浪费材料,经大量的 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将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度为最具性价比的角 度,既节省材料,又使拨杆的长度合理,同时保证最佳的结构强度。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 力矩比率为15:8。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叉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其以轴孔部为支点,共同端 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力矩的比率直接影响操作的难易度,经大量的测 试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比率为15:8为最佳的比率,使操作人员操作省力舒适,并为 最节省材料,同时保证强度的比率。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叉上设有加强筋。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拨叉的承受负荷能力,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一体锻造而成,没有瑕疵,强度 与重量比率高,强度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说明:1、拨杆;11、第一杆臂;111、第一轴孔端;12、第二杆臂;121、第二 轴孔端;3、共同端;4、轴孔部;5、开口;6、力_部;7、拨叉;7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 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1,所述拨杆1包括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所述第一杆 臂11的一端与第二杆臂12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1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 端3,所述第一杆臂11相对共同端3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111,所述第二杆臂12相对 共同端3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121,所述第一轴孔端111和第二轴孔端121之间一体连 接有轴孔部4,所述轴孔部4和拨杆1包围形成开口 5,所述开口 5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 6,所述轴孔部4相对共同端3的另一侧设有拨叉7。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杆1的形状为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圆柱形或立 方形的拨杆1,第一轴孔端111和第二轴孔端121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4,使得拨杆1与 轴孔部4配合形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拨杆1和轴孔部4包围形成的开口 5设置 网格状加固部6,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 工作,不发生变形。
[0023] 所述加固部6呈蜂窝状网格结构设置。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部6为蜂窝状的网格结构,该结构比其他网格结构 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有数据表明该结构为最节省材料的结构,其被应用于航空航 天工业等,对结构材料要求严格的领域,其蜂窝孔格大小、高矮及其构成格子的薄片厚度等 决定其局部屈曲和孔格壁板屈曲的临界应力,这些尺寸的选择,可通过实验结合实际情况, 准确地计算得到,保证拨杆1的结构强度,能在长期承受载荷的情况下不发生屈曲现象,结 构稳固,使用寿命长。
[0025] 所述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夹角若设置得过大,会 使拨杆1的长度过短,若设置得过小,又会使拨杆1的长度过长,影响强度,并且浪费材料, 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将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度为最 具性价比的角度,既节省材料,又使拨杆1的长度合理,同时保证最佳的结构强度。
[0027] 所述共同端3到轴孔部4的力矩与拨叉7的端部到轴孔部4的力矩比率为15:8。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叉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其以轴孔部4为支点,共同 端3到轴孔部4的力矩与拨叉7的端部到轴孔部4的力矩的比率直接影响操作的难易度, 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比率为15:8为最佳的比率,使操作人员操作省力 舒适,并为最节省材料,同时保证强度的比率。
[0029] 所述拨叉7上设有加强筋71。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拨叉7的承受负荷能力,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0031] 所述拨叉7、轴孔部4以及拨杆1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7、轴孔部4以及拨杆1 一体锻造而成,没有瑕疵, 强度与重量比率高,强度可靠。
【权利要求】
1. 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其特征是:所述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 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所述 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所述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 二轴孔端,所述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所述轴孔部和拨杆包围 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所述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加固部呈蜂窝状网格结构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的 夹角为13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 部到轴孔部的力矩比率为15:8。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拨叉上设有加强筋。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三者一体锻造 而成。
【文档编号】F16D23/12GK203906601SQ20142006905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杨奎琦, 夏长生, 谭一农 申请人:浙江昌利锻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