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改进的减震部件的双减震飞轮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用的双减震飞轮(1),具有:次级惯性飞轮(3)和固定于曲轴端部用的初级惯性飞轮(2),它们围绕转动轴线X相对彼此能转动;减震部件,用于在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之间传输扭矩及减缓非均匀性转动,减震部件包括摩擦机构(24,25,26),用于在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之间的角度行程时在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之间施加摩擦阻力扭矩;双减震飞轮(1)的特征在于,减震部件包括弹性片(17a,17b),其与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中的一个一体转动并带有凸轮面(20);减震器包括凸轮随动件(21),其由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中的另一个承载并用于与凸轮面(20)相配合;凸轮面设置成对于相对息止角位置的在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之间的角度行程,凸轮随动件(21)在弹性片(17a,17b)上施加弯曲力,弹性片则产生能使初级(2)和次级(3)惯性飞轮向息止角位置回复的反作用力。
【专利说明】带有改进的减震部件的双减震飞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装置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双减震飞轮。
【背景技术】
[0002]双减震飞轮(DVA)具有同轴的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借助于如滚珠轴承这样的轴承使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相对于彼此能转动活动。初级惯性飞轮用于固定于内燃机曲轴。次级惯性飞轮一般形成反作用盘,反作用盘用于与离合器的摩擦盘相配合。通过能够传输扭矩和减缓非均勻性转动(acyclismes de rotat1n)的减震部件使初级飞轮和次级飞轮连接在一起转动。减震部件通常为拱形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以沿圆周的方式布置在密封的环形腔室中,环形腔室形成于初级飞轮中且其内充填有润滑剂。螺旋弹簧在其端部处抵靠在环形腔室的侧壁的凸起部上以及环形板盘的径向爪上,通过铆钉将环形板盘固定在次级飞轮上。因此,一个飞轮相对另一飞轮的任何转动都会引起朝一个方向或朝另一方向压缩弹簧,从而施加了能将这些元件向相对的息止角位置回复的回复力。
[0003]根据构成减震器的螺旋弹簧的数量、弹簧的固有刚度和弹簧的安装直径来确定这种减震器的刚度。这种扭转减震器的刚度选择源于对非均匀性过滤的效率和传输最大发动机扭矩的能力之间的折衷,其中对非均匀性过滤的效率在刚度减小时增大,而最大发动机扭矩传输不会使簧圈相互挡靠——这需要足够的刚度。
[0004]为了改善小扭矩振动过滤的性能,已知设置这种扭转减震器:扭转减震器的根据角度行程的传输扭矩的特征曲线具有多种斜率。因此,对于小扭矩,减震器的刚度较小,而在接近要传输的最大发动机扭矩时,扭转减震器的刚度较大。然而,刚度变化区域导致会损害减缓非均匀性的性能的冲击和非连续性。
[0005]此外,以沿圆周的方式布置螺旋弹簧,这些螺旋弹簧对离心力极度敏感。并且,初级飞轮径向保持弹簧,以避免它们弹射出。然而,在转动速度过快时,通过阻挡弹簧,径向保持装置引起会影响减震功能的寄生摩擦。当然可以考虑通过设置复杂的几何形状、表面处理或引入润滑剂来减小这些寄生摩擦的作用。然而,这些措施复杂化了双减震飞轮的制造,因此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0006]另外,分配给螺旋弹簧的空间容积有限,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的角度行程有限,使得螺旋弹簧具有相对较大的刚度,以用于最佳过滤非均匀性。
[0007]最后,螺旋弹簧沿轴向方向比较庞大,以使得对于给定的轴向大小来说,初级飞轮和次级飞轮的轴向尺寸有时是不足的。而这种尺寸不足会引起机械保持问题和排除热量的困难性,其中热量是由离合器盘摩擦抵靠次级惯性飞轮产生的。
[0008]因此,带有螺旋弹簧的双减震飞轮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旨在通过提出一种双减震飞轮来解决这些问题,所述双减震飞轮的性能增强和/或双减震飞轮的制造和组装得以简化。
[0010]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双减震飞轮,所述双减震飞轮具有:
[0011]-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所述初级惯性飞轮用于固定在曲轴的端部处,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能围绕转动轴线X相对于彼此转动活动;
[0012]-减震部件,用于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传输扭矩及减缓非均匀性转动,所述减震部件包括摩擦机构,所述摩擦机构设置用于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存在角度行程时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施加摩擦阻力扭矩;
[0013]所述双减震飞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一个一体转动,所述弹性片带有凸轮面;减震器包括凸轮随动件,所述凸轮随动件由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另一个承载,所述凸轮随动件设置用于与所述凸轮面相配合;
[0014]所述凸轮面设置成使得,对于相对息止角位置的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的角度行程,所述凸轮随动件在所述弹性片上施加弯曲力,所述弹性片则产生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适于使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向所述息止角位置回复。
[0015]因此,这种双减震飞轮的构造和组装是简单的,这是由于与带有螺旋弹簧的双减震飞轮相比,其需要较少数量的组成件。
[0016]另外,比起现有技术的螺旋弹簧,减震部件对于离心力敏感度较低,以使得离心力对曲轴减震性能影响仅甚微小。
[0017]此外,这种双减震飞轮的结构允许得到较大的相对行程,这允许使用具有较小刚度的减震部件,以改善其效率。
[0018]另外,这种双减震飞轮可具有斜率变化但无中断或拐点的特征曲线,该特征曲线表示根据角度行程的传输扭矩。因此,特征曲线不具有刚度急剧变化的区域,刚度急剧变化会引起损害减震性能的不连续性和冲击。
[0019]最后,凸轮面由弹性片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双减震飞轮的制造可被部分地标准化。事实上,在双减震飞轮的特征必须适合于目标应用的特征时,仅仅弹性片的几何形状和特征需要调整。
[0020]根据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这种双减震飞轮可具有一种或多种如下特征:
[0021]-所述凸轮随动件为滚轮,所述滚轮能转动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所述另一个上。
[0022]-所述滚轮通过滚动轴承能转动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所述另一个上。
[0023]-所述双减震飞轮包括带有凸轮面的第二弹性片、和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片的凸轮面相配合的第二凸轮随动件,第一和第二弹性片关于所述转动轴线X对称。
[0024]-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片由环形主体承载。
[0025]-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片每个均以独立的方式被固连到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所述一个上。
[0026]-所述双减震飞轮包括带有凸轮面的第三和第四弹性片、和设置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弹性片的凸轮面相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凸轮随动件。
[0027]-所述第三和第四弹性片由第二环形主体承载并关于所述转动轴线X对称,所述第二环形主体相对第一环形主体沿所述转动轴线X轴向偏移。
[0028]-所述第三和第四弹性片相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片角度上偏移90°。
[0029]-凸轮随动件径向布置于弹性片外侧。
[0030]-凸轮面形成于弹性片的自由端。
[0031]-弹性片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沿周向延伸至形成有凸轮面的所述自由端。
[0032]-弹性片由固定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上的环形主体承载,凸轮随动件由在所述次级惯性飞轮和板盘之间延伸的杆承载,所述次级惯性飞轮和所述板盘在环形主体的两侧延伸。
[0033]-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包括径向内毂和环形部分,所述径向内毂支撑使所述次级惯性飞轮定中心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上的定心轴承,所述环形部分具有用于固定螺钉通过的孔口,所述固定螺钉用于将所述双减震飞轮固定于发动机曲轴鼻部,径向地在所述定心轴承外延伸,支撑弹性片的环形主体设有用于将所述双减震飞轮固定于曲轴鼻部的所述固定螺钉通过的孔口。
[0034]-弹性片由连接于所述次级惯性飞轮的环形主体承载,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包括支撑滚动轴承的径向内毂,所述滚动轴承用于使所述次级惯性飞轮相对于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定中心,所述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径向内毂相配合,所述外圈被紧持在支撑弹性片的环形主体和所述次级惯性飞轮之间。
[0035]-所述摩擦机构包括:第一摩擦垫圈,其适于通过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所述一个被驱动转动;第二摩擦垫圈,其适于通过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中的所述另一个被驱动转动;和贝氏类型的弹性垫圈,其被设置用于施加推动所述第一摩擦垫圈抵靠第二摩擦垫圈的推力。
[0036]-所述双减震飞轮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适于限制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的相对角度行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通过阅读接下来的参照附图对仅以非限定性示例给出的本发明的几个特别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本发明将更好地得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地得到体现。
[0038]在这些附图中:
[0039]图1为双减震飞轮的正视图,其中以透明的方式表示出次级惯性飞轮,以使得减震部件可见。
[0040]图2为图1的双减震飞轮的沿I1-1I的剖面图。
[0041]图3为图1的双减震飞轮的透视图。
[0042]图4为图1到图3的双减震飞轮的透视图,其中所表示的次级惯性飞轮被局部切除并与初级惯性飞轮拆卸开。
[0043]图5为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的正视图,其中以透明的方式表示出次级惯性飞轮,以使减震部件可见。
[0044]图6为图5的双减震飞轮沿V1-VI的剖面图。
[0045]图7为图5和图6的双减震飞轮的局部分解的透视图。
[0046]图8为根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的正视图,其中以透明的方式表示出次级惯性飞轮,以使减震部件可见。
[0047]图9为图8的双减震飞轮沿VII1-VIII的剖面图。
[0048]图10为图8和图9的双减震飞轮的局部分解的透视图。
[0049]图11为双减震飞轮的特征曲线的一示例,表示出随角度行程变化的传输扭矩。
[0050]图12为带有弹性片的减震部件的示意图,示出在初级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沿正向的角度行程时弹性片的弯曲。
[0051]图13为带有弹性片的减震部件的示意图,示出在初级和次级惯性飞轮之间沿反向的角度行程时弹性片的弯曲。
[0052]图14为根据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的正视图,其中没有表示出次级惯性飞轮的一部分,以使减震部件和限位挡块可见。
[0053]图15为图14的双减震飞轮沿XV-XV的剖面图。
[0054]图16示出在次级惯性飞轮相对于初级惯性飞轮沿反向的角度行程时处于行程末止挡位置的图14的双减震飞轮。
[0055]图17示出根据一实施变型的形成行程末止挡的部件。
[0056]图18示出在次级惯性飞轮相对于初级惯性飞轮沿正向的角度行程时处于行程末止挡位置的图14的双减震飞轮。
[0057]图19为根据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的正视图,其中没有表示出次级惯性飞轮的一部分,以使减震部件可见。
[0058]图20为图19的双减震飞轮的沿XX-XX轴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将使用术语“外部的”和“内部的”以及“轴向”和“径向”方向,以根据在说明书中给出的定义来指示双减震飞轮的元件。按照惯例,“径向”方向这样取向:正交于确定“轴向”方向的双减震飞轮的转动轴线X且从内向外远离所述转动轴线X周向”方向这样取向:正交于双减震飞轮的转动轴线X且正交于径向方向。术语“外(部)”和“内(部)”用于参照双减震飞轮的转动轴线X来限定一元件相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位置,接近转动轴线的元件因而被定性为内部元件,以与径向地位于周边的外部元件相对。
[0060]首先参照图1到图4,这些图表示出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I。双减震飞轮I具有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初级惯性飞轮2用于被固定在未示出的内燃机的曲轴的端部,通过滚珠轴承4将次级惯性飞轮3定中心在初级惯性飞轮2上并在初级惯性飞轮2上被导向。次级惯性飞轮3用于形成未示出的离合器的反作用盘,其被连接到变速器的输入轴上。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用于安装成能围绕转动轴线X活动,另外它们围绕所述转动轴线X相对于彼此能转动地活动。
[0061]初级惯性飞轮2包括支撑滚珠轴承4的径向内毂5、径向延伸的环形部分6、和自环形部分6的外周边在与发动机相反的侧上轴向延伸的圆柱形部分7。一方面,环形部分6设有用于固定螺钉8通过的孔口,固定螺钉8用于将初级飞轮2固定在发动机曲轴上,另一方面,环形部分6设有用于铆钉9通过的孔口,铆钉9用于将减震部件固定在初级飞轮2上。所述初级飞轮2在其外周边上承载有齿冠10,用于借助起动机来驱动初级飞轮2转动。
[0062]初级飞轮的径向内毂5具有肩台11,肩台11用于滚动轴承5的内圈抵靠,将所述内圈朝发动机方向保持。同样,次级飞轮3在其内周边上具有肩台12,用于滚动轴承5的外圈抵靠且将所述外圈朝与发动机相反的方向保持。
[0063]次级飞轮3具有平坦环形的表面13,表面13朝向与初级飞轮2相反的侧,形成用于离合器盘的未示出的摩擦衬垫的抵靠表面。次级飞轮3在其外边缘的附近包括接柱14和孔口 15,用以装配离合器盖。次级飞轮3还包括孔口 16,在将双减震飞轮I装配在曲轴上时,孔口 16布置成与形成于初级飞轮2中的孔口相对,孔口 16用于螺钉8通过。
[0064]通过减震部件使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连接在一起转动。在表示于图1到图4的实施方式中,减震部件包括安装成与初级飞轮2 —体转动的两个弹性片17a、17b。为此,设有孔口的环形主体18承载弹性片17a、17b,环形主体的孔口能够使用于固定到初级飞轮2的铆钉9通过。环形主体18还包括孔口 19,用以将双减震飞轮I固定到曲轴鼻部的固定螺钉8通过。两个弹性片17a、17b关于离合器盘的转动轴线X对称。
[0065]弹性片17a、17b在自由端具有凸轮面20,凸轮面20设置用于与由次级飞轮3承载的凸轮随动件相配合。弹性片17a、17b具有基本沿周向延伸的弯曲部分。根据弹性片17a、17b的期望刚度,确定所述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以及该弯曲部分的长度。根据选择,弹性片17a、17b可以呈整体件实施,或者可以由彼此轴向抵靠布置的多个薄片组成。
[0066]所述凸轮随动件是由圆柱形杆22承载的滚轮21,圆柱形杆22 —方面被固定在次级飞轮3上且另一方面被固定在板盘23上。滚轮21在圆柱形杆22上安装成能围绕与转动轴线X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地活动。滚轮21被保持抵靠在它们对应的凸轮面20上,被设置用于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相对运动时,抵靠所述凸轮面20滚动。滚轮21被径向布置在它们对应的凸轮面20外侧,以在弹性片17a、17b承受离心力时径向保持弹性片17a、17b。为减小会影响减震功能的寄生摩擦,有利地,通过滚动轴承将滚轮21能转动地安装在圆柱形杆上。作为示例,滚动轴承可为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滚轮21具有防摩擦涂层。
[0067]设置凸轮面20以使得对于相对于相对的息止角位置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的角度行程,滚轮21在凸轮面20上移动,这样使得在弹性片17a、17b上施加弯曲力。通过反作用,弹性片17a、17b在滚轮21上施加回复力,回复力趋向于将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向它们的相对的息止角位置带回。因此,弹性片17a、17b能够传输从初级飞轮2向次级飞轮3 (正向)的驱动扭矩、和从次级飞轮3向初级飞轮2 (反向)的阻力扭矩。
[0068]结合图12和图13,详细描述带有弹性片17a的减震部件的运行原理。
[0069]在驱动发动机扭矩被从初级飞轮2传向次级飞轮3 (正向)时,待传输的扭矩引起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行程(见图12)。于是滚轮21相对弹性片17a移动角度α。滚轮21在凸轮面20上的移动引起弹性片17a沿箭头Λ弯曲。为了示意性表示弹性片17a的弯曲,以实线表示弹性片17a在其息止角位置上,用虚线表示弹性片17a在角度行程时。
[0070]弯曲力P尤其取决于弹性片17a的几何形状和其材料,尤其是取决于其横向弹性模量。弯曲力P分解为径向分力Pr和切向分力Pt。切向分力Pt允许传输发动机扭矩。作为反作用,弹性片17a在滚轮21上施加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切向分力构成回复力,回复力趋向于将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带回到它们的相对的息止角位置。
[0071]当阻力扭矩被从次级飞轮3传向初级飞轮2 (反向)时,待传输的扭矩引起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相对行程(见图13)。于是滚轮21相对弹性片17a移动角度β。在该情况下,弯曲力的切向分力Pt具有与示于图12中的弯曲力的切向分力相反的方向。同样,弹性片17a施加方向与示于图12的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以使得将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向它们的相对的息止角位置带回。
[0072]由内燃机产生的扭转振动和扭矩的不规律性被由曲柄轴传到初级飞轮2,产生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的相对转动。通过弹性片17a的弯曲减缓这些振动和不规律性。
[0073]再次参照图1到图4,观察到减震部件包括摩擦机构,摩擦机构设置用于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的相对行程时在初级和次级飞轮之间施加阻力扭矩。因此,摩擦机构适于消散弹性片17a、17b中聚积的能量。摩擦机构包括贝氏(“Belleville”)弹簧垫圈类型的弹性垫圈24、第一摩擦垫圈25和第二摩擦垫圈26,第一摩擦垫圈25与初级飞轮2相连转动,当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存在相对行程时,第二摩擦垫圈26能相对于初级飞轮2被驱动转动。弹性垫圈24被插设在初级飞轮2和第一摩擦垫圈25之间,确保推动第一摩擦垫圈25抵靠第二摩擦垫圈26的推力。通过示于图2中的轴向的指状杆,使第一摩擦垫圈25与初级飞轮2相连转动,指状杆被嵌接在设置于初级飞轮2中的开口内。第二摩擦垫圈26在其外周边上包括齿列,齿列与形成于板盘23的内周边中的齿列以带有确定的周向间隙相啮合。因此,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存在相对行程时,当补偿周向间隙时,第二摩擦垫圈26被驱动与次级飞轮3 —起转动,摩擦扭矩施加于第一摩擦垫圈25和第二摩擦垫圈26之间。
[0074]图5到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I。在该实施方式中,初级飞轮2包括支撑使次级飞轮3定中心的轴承4的径向内毂5,径向内毂设有用于螺钉通过的孔口 27,螺钉用于将双减震飞轮I固定于曲轴鼻部。
[0075]减震部件包括两个弹性片17a、17b,这两个弹性片17a、17b于此处安装成与次级飞轮3 —体转动且带有凸轮面20,凸轮面20设置用于与由初级飞轮2承载的凸轮随动件相配合。弹性片17a、17b由环形主体18承载。通过与设在环形主体18中和初级飞轮2中的孔口相配合的多个铆钉28,所述环形主体18被固定在初级飞轮2上。
[0076]初级飞轮2的径向内毂5具有肩台29,用于滚动轴承5的内圈的抵靠及将所述内圈朝发动机方向保持。此外,滚动轴承5的外圈被紧持在次级飞轮3和支撑弹性片17a、17b的环形主体18之间。为此,环形主体18在其内周边上具有将外圈朝发动机方向保持的肩台30,次级飞轮3在其内周边上具有将外圈朝与发动机相反的方向保持的肩台31。
[0077]凸轮随动件此处为滚轮21,其在初级飞轮2上安装成能围绕平行于转动轴线X的轴线转动活动。滚轮21被安装在圆柱形杆22上,通过滚动轴承将圆柱形杆22固定在初级飞轮2上。
[0078]因此,图5到图7的双减震飞轮的减震部件还具有摩擦机构,所述摩擦机构设置用于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存在相对行程时在它们之间施加阻力扭矩。摩擦机构包括“贝氏类型”的弹性垫圈32、与初级飞轮2 —体转动的第一摩擦垫圈33、和第二摩擦垫圈34,第二摩擦垫圈34适于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存在相对行程时相对于初级飞轮2被驱动转动。弹性垫圈32通过卡环朝与发动机相反的方向被轴向固定。弹性垫圈32在第一摩擦垫圈33上施加轴向作用力,第一摩擦垫圈33将在该第一摩擦垫圈33和初级飞轮2之间的第二摩擦垫圈34夹紧。第一摩擦垫圈33在其内周边上具有爪,爪与设在初级飞轮2的毂5的外周边上的凹槽相配合,使得第一摩擦垫圈33与初级飞轮2相连转动。第二摩擦垫圈34则在其外周边上具有凹口,凹口适于与将环形主体18固定于次级飞轮3的铆钉28的头部以带有确定的周向间隙相配合,使得在初级飞轮2和次级飞轮3之间存在相对行程时,允许第二摩擦垫圈34相对于初级飞轮2进行相对运动。
[0079]图8到图10示出了根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I。该双减震飞轮I除了减震部件于此处包括两对弹性片17a、17b、17c、17c外,基本上与图5到图7的双减震飞轮I相类似。第一对弹性片17a、17b由第一环形主体18承载,第二对弹性片17c、17d由第二环形主体18承载。弹性片17a、17b、17c、17d成对地关于转动轴线X对称。通过多个铆钉28将第一和第二环形主体18固定在次级飞轮3上。间隔圈35于此处被轴向定位于第一和第二环形主体18之间。
[0080]在所表示的该实施方式中,两个环形主体18和两对弹性片17a、17b、17c、17d是相同的。弹性片对之一的弹性片17a、17b、17c、17d相对另一对的弹性片在角度上偏移90°。这种布置能更加规律地分布施加在滚动轴承4上的作用力。
[0081]凸轮随动件于此处具有在圆柱形杆22上安装成能转动活动的两对滚轮21,圆柱形杆22被固定在初级飞轮2上。
[0082]图14到图18示出了根据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I。该双减震飞轮I基本上与图5到图7的双减震飞轮I相类似,但另外还具有限位挡块36、37,限位挡块适于限制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的相对的角度行程。这种挡块在减震部件损坏的情况下,允许在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传输扭矩,或者在发动机组功能障碍或极限使用条件所造成的过扭矩传输的情况下,允许保护减震部件。
[0083]在所表示的实施方式中,挡块36、37由形成于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的质量体中的突起元件构成。以可选的方式,挡块36、37可由附接、例如通过铆接附接在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上的构件组成。
[0084]在图14、15、16和18的实施方式中,各个初级惯性飞轮具有以径向相对的方式布置的两个挡块36、37。这种挡块36、37因此具有双向作用。如图14所示,当次级惯性飞轮3相对于初级惯性飞轮2沿反向R相对转动时,次级惯性飞轮3承载的挡块37的第一抵靠表面则抵靠在由初级惯性飞轮2承载的挡块36的第一抵靠表面上。反之,如图18所示,当次级惯性飞轮3相对于初级惯性飞轮2沿正向D相对转动时,次级惯性飞轮3承载的挡块37的第二抵靠表面则抵靠在由初级惯性飞轮2承载的挡块36的第二抵靠表面上。
[0085]在被示于图17的实施变型中,限位挡块通过弹性片17b抵靠上止挡表面38而形成,止挡表面38由环形主体18或由另一弹性片17a带有。在该情况下,弹性片17a、17的凸轮面20被设置成对于给定的相对角度行程,弹性片17a挡靠于所述止挡表面38。
[0086]图19和图20不出了根据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双减震飞轮I。该双减震飞轮I也接近于结合图5到图7所描述的双减震飞轮。然而,第五种实施方式的该双减震飞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两个弹性片,这两个弹性片以独立的方式如图19和图20所示被固定在初级惯性飞轮2上,或被固定在次级惯性飞轮3上——这种情况未被示出。于此处通过铆钉39将弹性片17a、17b固定在初级惯性飞轮2的质量体上。这种布置能够简化弹性片17a、17b的制造。
[0087]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教导实施的双减震飞轮I的特征曲线。该特征曲线表示根据单位为度的角度行程的单位为N.m的传输扭矩。沿正向的在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之间的相对行程以虚线表示,而沿反向的行程以实线表示。注意到,这种双减震飞轮I尤其能够得到其斜率渐进变化而没有中断的减震特征曲线。
[0088]以有利的方式,凸轮面20和弹性片17a、17b、17c、17d设置成使得根据角度行程的传输扭矩的特征函数为单调函数。
[0089]对于一些应用,凸轮面20和弹性片17a、17b、17c、17d可以设置成使得,沿反向和沿正向的根据角度行程的传输扭矩的特征相对息止角位置对称。
[0090]尽管结合几种特别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完全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描述部件的所有等同技术以及其组合。
[0091]动词“具有”、“包括”或“包含”和它们的变位形式的使用,除在权利要求中提出的元件或步骤外并不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步骤的存在。对于元件或步骤使用不定冠词“一(个)”也并不排除多个这种元件或多个这种步骤的存在,除非特别指明。
[0092]在权利要求中,括号中的任何参考标号都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双减震飞轮(1),所述双减震飞轮具有: -初级惯性飞轮⑵和次级惯性飞轮(3),所述初级惯性飞轮用于固定在曲轴的端部处,所述初级惯性飞轮和次级惯性飞轮围绕转动轴线X相对于彼此能转动活动; -减震部件,用于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传输扭矩及减缓非均匀性转动,所述减震部件包括摩擦机构(24,25,26 ;32,33,34),所述摩擦机构设置用于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存在角度行程时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施加摩擦阻力扭矩; 所述双减震飞轮(1)的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弹性片(17a,17b,17c,17d),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一个一体转动,所述弹性片带有凸轮面(20);减震器包括凸轮随动件(21),所述凸轮随动件由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另一个承载,所述凸轮随动件设置用于与所述凸轮面(20)相配合; 所述凸轮面(20)设置成使得,对于相对息止角位置的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的角度行程,所述凸轮随动件(21)在所述弹性片(17a,17b,17c,17d)上施加弯曲力,所述弹性片则产生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适于使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向所述息止角位置回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凸轮随动件为滚轮(21),所述滚轮能转动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所述另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滚轮(21)通过滚动轴承能转动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所述另一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所述双减震飞轮包括带有凸轮面(20)的第二弹性片(17a,17b,17c,17d)、和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片(17a,17b,17c, 17d)的凸轮面(20)相配合的第二凸轮随动件(21),第一和第二弹性片(17a,17b,17c,17d)关于所述转动轴线X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片(17a,17b,17c, 17d)由环形主体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片(17a、17b)以独立的方式被固连到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所述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所述双减震飞轮包括带有凸轮面(20)的第三和第四弹性片(17a,17b,17c, 17d)、和设置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弹性片的凸轮面(20)相配合的第三和第四凸轮随动件(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弹性片(17a,17b,17c, 17d)由第二环形主体(18)承载并关于所述转动轴线X对称,所述第二环形主体(18)相对第一环形主体(18)沿所述转动轴线X轴向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弹性片(17a,17b;17c, 17d)相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片(17c,17d ;17a,17b)角度上偏移90°。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其中,凸轮随动件(21)径向布置于弹性片(17a,17b ;17c,17d)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凸轮面(20)形成于弹性片(17a,17b ;17c,17d)的自由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弹性片(17a,17b;17c,17d)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沿周向延伸至形成有凸轮面(20)的所述自由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弹性片(17a,17b;17c,17d)由固定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上的环形主体(18)承载,凸轮随动件(21)由在所述次级惯性飞轮⑶和板盘(23)之间延伸的杆(22)承载,所述次级惯性飞轮(3)和所述板盘(23)在环形主体(18)的两侧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包括径向内毂(5)和环形部分¢),所述径向内毂支撑使所述次级惯性飞轮(3)定中心在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上的定心轴承(4),所述环形部分具有用于固定螺钉(9)通过的孔口,所述固定螺钉用于将所述双减震飞轮(1)固定于发动机曲轴鼻部,径向地在所述定心轴承(4)外延伸,支撑弹性片(17a,17b ;17c,17d)的环形主体(18)设有用于将所述双减震飞轮(1)固定于曲轴鼻部的所述固定螺钉(9)通过的孔口(19)。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弹性片(17a,17b;17c, 17d)由连接于所述次级惯性飞轮(3)的环形主体(18)承载,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包括支撑滚动轴承(5)的径向内毂(5),所述滚动轴承用于使所述次级惯性飞轮(3)相对于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定中心,所述滚动轴承(5)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径向内毂(5)相配合,所述外圈被紧持在支撑弹性片(17a,17b ;17c,17d)的环形主体(18)和所述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1),其中,所述摩擦机构包括:第一摩擦垫圈(24,32),其适于通过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所述一个被驱动转动;第二摩擦垫圈(25,34),其适于通过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中的所述另一个被驱动转动;和贝氏类型的弹性垫圈(24,32),其被设置用于施加推动所述第一摩擦垫圈(24,32)抵靠第二摩擦垫圈(25,34)的推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减震飞轮,所述双减震飞轮包括限位挡块(36、37),所述限位挡块适于限制所述初级惯性飞轮(2)和次级惯性飞轮(3)之间的相对角度行程。
【文档编号】F16F15/30GK104279268SQ20141041324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8日
【发明者】C·洛佩兹-佩雷兹 申请人:Valeo离合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