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切换阀,具体是指一种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切换阀是冰箱中常用的冷气流量调节件,冷气从电动切换阀的进气管进入,经过底座内部后,从出气管排出。目前的大多数的电动切换阀的底座大体呈柱形结构,即底座的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基本相同,进气管安装在底座的上侧部。支撑座安装在底座的底部开口上,出气管安装在支撑座上且为两根或两根以上。虽然,进气口的位置高于出气口的位置,利于冷气从出气口流出,但是,底座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在阀内只有部分冷气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出气口偏流量现象。因为,将电动切换阀安装在冰箱时难以做到完全水平,往往会向左右两边发生轻微倾斜,此时,若底座内部只有部分冷冻的冷气,这部分冷气一般沉积在底座底部,由于底座成柱状,这部分冷冻冷气发生倾斜后可能无法覆盖住所有的出气口,从而导致各个出气口的流量发生差异,进而影响到冰箱的制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使阀内冷气能均匀地从出气口流出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座、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底座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的支撑座密封安装在底座的底部开口上,所述进气口设于底座上,所述出气口设于支撑座上,所述进气口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出气口的高度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大于其底部开口,且顶部开口的边缘逐渐向底部开口的边缘收拢。底座可以采用多种顶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结构,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主体为锥形状,在底座主体的侧部外凸有一供进气管安装的水平凸台。锥形状的底座结构较为简单,并且,最好是其底部开口明显小于顶部开口,这样,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更容易使冷气均匀地从出气口流出,防偏流量效果更好。另外,进气管一般向上露出于该水平凸台,进气管的进气口高于该水平凸台,使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高度差相对较大。出气口可以是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优选地,所述的进气口为一个,所述的出气口为两个,且所述的进气口与所述的出气口呈三角形分布。这样,采用三角形分布后,当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即使两个出气口同时处于开启状态,该部分冷气也能较为均匀地从两个出气口流出,从而不容易发生偏流量现象。当然,出气口为一个时,本来就不存在偏流量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偏流量的效果,所述的两个出气口均位于支撑座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这样,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由于出气口与进气口之间的间距较小,因而能进一步保证该部分冷气能均匀地从两出气口流出,发生偏流量现象的概率更小。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进气口为一个,所述的出气口为三个,且上述三个出气口呈三角形分布,上述三个出气口中的任意两个出气口与所述的进气口均呈三角形分布。同样地,进气口与出气口采用这种三角形分布后,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打开两个或者三个出气口时,也不易发生偏流量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偏流量的效果,所述的三个出气口均位于支撑座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同样地,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由于出气口与进气口之间的间距较小,因而能进一步保证该部分冷气能均匀地从两个出气口或者三个出气口流出,发生偏流量现象的概率更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电动切换阀的底座设计成其底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结构,且支撑座及出气口位于底部开口处,这样,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角而阀内只有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保证冷气能均匀地从支撑座的出气口流出,防止产生偏流量现象。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底座的仰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支撑座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向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装配后的电动切换阀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撑座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座2、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其中,底部I具有顶部开口 11和底部开口 12,顶部开口 11大于底部开口 12,且顶部开口 11的边缘逐渐向底部开口 12的边缘收拢。本实施例中,底座I的主体为锥形状,且其顶部开口 11明显大于底部开口 12,在底座I主体的侧部外凸有水平凸台13,水平凸台13具有供进气管5安装的安装孔14,进气管5为一根,密封安装在安装孔14上且进气管5向上露出于该安装孔14。支撑座2自下而上装入底座I的底部开口 12并与底部开口 12密封连接。出气管6为两根,安装在支撑座2上,对应地,支撑座2上的出气口4也为两个,且各出气口 4与对应的出气管6相连通。电动切换阀工作时,电机转子7带动开关垫片8转动,当开关垫片8转动到支撑座2上的两个出气口 4均被开关垫片8底部的下打磨面遮住时,两出气口 4均被关闭,底座I内的冷气无法从出气口 4流出;当开关垫片8转动到其下打磨面不遮住出气口 4时,底座I内的冷气能通过未被遮住的出气口流出。本实施例中,由于进气口 3高于水平凸台13,出气口 4开口于支撑座2的上顶面,而水平凸台13的高度明显高于支撑座2上顶面的高度,因而,进气口 3的高度高于出气口 4高度,基于水流从高往低处流的原理,冷气从进气口 3流入后能顺利从出气口 4流出。该电动切换阀防偏流量结构的原理如下电动切换阀安装在冰箱上时会向左右两边发生轻微倾斜,将底座I设计成锥形结构且其底部开口 12明显小于顶部开口 11后,即使在底座I内部没有足够的冷冻冷气时,由于底座底部口径较小,在倾斜状态下,这部分冷冻冷气沉积在底座底部往往也足以覆盖住支撑座2上的两个出气口 4,冷气能均匀地从两个出气口 4流出并流入的出气管6内,从而防止出现出气口 4偏流量现象。为了进一步防止两出气口 4产生偏流量,本实施例还对出气口 4自身的位置以及出气口 4与进气口 3的相对位置进行了优化,如图3所示,两个出气口 4均设置在靠近支撑座2进气口 3的一侧,并将两出气口 4与进气口 3的距离尽可能调整到最小间距,同时,使进气口 3与该两个出气口4呈三角形分布。采用上述这种位置分布后,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当两个出气口 4全部打开时,也不容易产生偏流量现象。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除了出气口个数及出气口的位置分布与实施例一有区别外,其他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出气口 4的个数为三个,且均设置在靠近支撑座2进气口 3的一侧,并将各出气口 4与进气口 3的距离尽可能调整到最小间距,同时,该三个出气口 4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出气口 4中的任意两个出气口 4与进气口 3均呈三角形分布。采用上述这种位置分布后,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斜而阀内只存在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当打开两个出气口或者三个出气口全部打开时,也不容易产生偏流量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多种改型或改进,比如出气口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给出的两个或者三个,也可以是四个甚至四个以上,只要将各出气口与进气口的间距调整到较小间距即可,这些均被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包括底座(I)、支撑座(2)、进气口(3)和出气口(4),所述的底座⑴具有顶部开口(11)和底部开口(12),所述的支撑座⑵密封安装在底座的底部开口(12)上,所述进气口(3)设于底座⑴上,所述出气口⑷设于支撑座(2) 上,所述进气口(3)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出气口(4)的高度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顶部开口(11)大于其底部开口(12),且顶部开口(11)的边缘逐渐向底部开口(12) 的边缘收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主体为锥形状,在底座(I)主体的侧部外凸有一供进气管(5)安装的水平凸台(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⑶为一个,所述的出气口⑷为两个,且所述的进气口⑶与所述的出气口⑷呈三角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出气口(4)均位于支撑座(2)靠近所述进气口(3)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3)为一个,所述的出气口(4)为三个,且上述三个出气口(4)呈三角形分布,上述三个出气口(4)中的任意两个出气口与所述的进气口(3)均呈三角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出气口(4)均位于支撑座(2)靠近所述进气口(3)的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切换阀的防偏流量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座、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的底座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的支撑座密封安装在底座的底部开口上,所述进气口设于底座上,所述出气口设于支撑座上,所述进气口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出气口的高度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开口大于其底部开口,且顶部开口的边缘逐渐向底部开口的边缘收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电动切换阀的底座设计成其底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的结构,且支撑座及出气口位于底部开口处,这样,在电动切换阀发生轻微倾角而阀内只有部分冷冻冷气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保证冷气能均匀地从支撑座的出气口流出,防止产生偏流量现象。
文档编号F16K11/00GK103016812SQ2013100030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尹畯铉, 李寅旭 申请人:宁波爱姆优东海精工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