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供油防止阀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65567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过供油防止阀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供油时对满箱限制阀的满箱限制后的追加供油进行抑制的过供油防止阀。该过供油防止阀(10)具有:阀壳体(20),其具有与燃料箱侧连通的第1阀座(47)、以及与气罐侧连通的第2阀座(37);母阀(50),其可滑动地配置在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设有与第1开口侧连通的基端开口(73)、与第2开口侧连通的前端开口(63)、及设置在基端开口处的第3阀座(77);第1预紧单元(91),其将母阀向第1阀座预紧;子阀(80),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母阀的内部空间中,能够与第3阀座接触/分离;第2预紧单元(92),其配置在母阀内,将子阀向第3阀座预紧;以及在母阀与第1阀座抵接时,在母阀和第1阀座之间形成规定的通气路的单元。
【专利说明】过供油防止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过供油防止阀,其用于在向燃料箱供油时,对满箱限制阀执行满箱限制后的追加供油进行抑制。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向汽车的燃料箱供油时的满箱限制单元之一,使用一端开口且插入在燃料箱内、而另一端与供油管的供油口附近连结的通气管。并且,在供油时,使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和空气等气体通过通气管而从供油口排出,如果通气管的插入在燃料箱内的一端开口浸溃在燃料中,则燃料在通气管及供油管中上升而与插入在供油口中的供油枪的传感器接触,使供油停止。
[0003]另外,在燃料箱上设有蒸发管线,其用于使燃料箱内的气体经由截止阀(翻转阀)向气罐侧流出。在该蒸发管线上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在燃料箱的内压上升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使燃料箱内的气体向气罐侧流出,在燃料箱的内压变为负压时,将空气从气罐侧导入燃料箱内。
[0004]作为上述单向阀,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其具有:阀壳体,其具有与截止阀侧连通的开口部和与气罐侧连通的开口部;正压阀,其配置在该阀壳体内,具有与截止阀侧和气罐侧连通的内部空间,该正压阀被预紧,以使得阀壳体的与截止阀侧连通的开口部封闭;以及负压阀,其配置在正压阀的内部空间中,该负压阀被预紧,以使得设置在正压阀上的气罐侧的开口部封闭。
[0005]另一方面,作为向汽车的燃料箱供油时的另一个满箱限制单元,使用下述的满箱限制阀,该满箱限制阀安装在将燃料箱内的气体通过蒸发管线向气罐排出的排气口上,在燃料液面达到规定的高度时,使上述排气口封闭。在该满箱限制阀中,由于在供油时燃料液面达到规定的高度后,上述排气口封闭,因此,燃料箱的内压迅速上升,燃料在供油管内上升而与插入在供油口中的供油枪的传感器接触,供油停止。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607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但是,在使用通气管的情况下,由于供油时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和空气等气体通过通气管从供油口排出,因此,存在燃料蒸气从供油口流出到外部的问题。
[0008]另一方面,在使用满箱限制阀的情况下,由于在供油时使燃料箱内的气体从通气口通过蒸发管线而从气罐流出,因此能够解决燃料蒸气流出至外部的问题。
[0009]作为满箱限制阀,如果浮子通过供油而上升以封闭排气口,则燃料箱内的压力升高,进行满箱限制,但在从该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燃料箱内的气体从截止阀侧流出,使得供油管内的燃料再次下降,因此,能够进行追加供油。在追加供油后,燃料在供油管内再次上升,但由于燃料会随着时间经过而下降,因此,能够多次进行追加供油。
[0010]但是,如果多次进行上述追加供油,则燃料液面会从初始设定的燃料箱的满箱水平上升,其结果,有时会将配置在燃料箱上的截止阀等浸没在燃料中,使其无法发挥作用。
[0011]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单向阀中,能够对燃料箱内的压力进行调节,并且,能够进行上述的追加供油,但阀通常是关闭的,燃料箱内压没有达到一定条件的压力,阀不会打开。
[0012]另外,按规定应在燃料箱的一部分上搭载有用于对蒸发管线的开孔等进行诊断的系统,但在前述的燃料箱中,如果在该诊断时蒸发管线上的阀没有打开,则可能会出现诊断错误,因此,如果是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单向阀,无法应对诊断系统。
[001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供油防止阀,其能够在供油时由满箱限制阀执行满箱限制后,对追加供油进行抑制,而且,使得阀在追加供油后变为打开状态。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配置在燃料箱装置的蒸发管线中,其中,该燃料箱装置具有:满箱限制阀,其在向燃料箱供油时燃料液面达到规定高度时,将燃料蒸气的排出口封闭;以及蒸发管线,其使所述燃料箱的内部和配置在该燃料箱的外部的气罐连通,该过供油防止阀的特征在于,具有:阀壳体,其具有与所述燃料箱侧连通的第I开口、与所述气罐侧连通的第2开口、设置在所述第I开口处的第I阀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2开口处的第2阀座;母阀,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能够与所述第I阀座及所述第2阀座接触/分离,该母阀自身具有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设有与所述第I开口侧连通的基端开口、与所述第2开口侧连通的前端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端开口处的第3阀座;第I预紧单元,其将所述母阀向第I阀座预紧;子阀,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母阀的内部空间中,能够与所述第3阀座接触/分离;第2预紧单元,其配置在所述母阀内,将所述子阀向所述第3阀座预紧;以及在所述母阀与所述第I阀座抵接时,在所述母阀和所述第I阀座之间形成规定的通气路的单元,所述第I预紧单元和所述第2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设定为,使得所述子阀相对于所述第3阀座的开阀压力,高于利用所述燃料箱内的压力抵抗所述第I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所述母阀滑动,从而与所述第2阀座抵接时的再开阀压力。
[0015]作为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其中,所述阀壳体配置为,使第I开口朝向下方、使第2开口朝向上方,所述第I预紧单元是所述母阀及内置在该母阀内的子阀的重力。
[0016]作为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其中,所述第I预紧单元由弹簧构成,在所述母阀的与所述弹簧的抵接面上形成有多个肋部,从而在所述母阀与所述弹簧之间形成穿过所述肋部之间的通气路。
[0017]作为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其中,在所述母阀的所述前端开口部的外周处,在与所述第2阀座的抵接部分相比位于外周的部分处,形成有直径比所述前端口部小的通气孔。
[0018]发明的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如果在燃料供给时燃料液面达到规定高度,则满箱限制阀关闭,燃料箱内的压力不断上升。其结果,母阀抵抗第I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与第2阀座抵接。另外,子阀抵抗第2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从第3阀座远离。其结果,燃料箱内的燃料蒸气和空气等气体从第I开口通过第I阀座,再通过母阀的基端开口和前端开口流出至蒸发管线,因此,能够防止燃料箱内的压力上升,防止燃料从供油口溢出。
[0020]另一方面,如果满箱限制阀关闭,燃料箱内的压力不断上升,则燃料在供油管内上升,与从供油口插入的供油枪接触,因此,供油停止。并且,如果供油停止,则燃料箱内的压力下降,因此,子阀由于第2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与第3阀座抵接。其结果,变为母阀与第2阀座抵接、子阀与第3阀座抵接的状态,通过母阀和子阀而使蒸发管线变为闭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仍会有一定量的气体在各阀与各自对应的阀座之间的接触面上流通,因此,压力会逐渐降低,但在供油管内升起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会降低。
[0021]此时,如果进行追加供油,则燃料在供油管内再次上升。并且,在燃料接近供油口时,操作者使供油停止。在追加供油的定时较早的情况下,由于持续为母阀与第2阀座抵接、子阀与第3阀座抵接的状态,因此,保持为在供油管内升起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降低的状态。其结果,操作者识别出燃料在燃料箱内大致达到满箱而达到追加供油极限的情况,停止追加供油。由此,能够防止在燃料箱内填充燃料而使其大于或等于限制高度,发生截止阀关闭等问题。
[0022]并且,如果使追加供油停止一段时间,则燃料箱内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母阀由于第I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与第I阀座抵接。由于在母阀与第I阀座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通气路径,因此,燃料箱内的空气和燃料蒸气等更容易通过蒸发管线,燃料箱内的压力迅速下降,返回至通常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0024]图2是该过供油防止阀的母阀与第I阀座抵接、子阀与第3阀座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3是表示该过供油防止阀的母阀与第2阀座抵接、子阀从第3阀座远离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6]图4是表示该过供油防止阀的母阀与第2阀座抵接,子阀与第3阀座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7]图5是使用该过供油防止阀的燃料箱的概略结构图。
[0028]图6是表示向使用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的燃料箱进行供油时的燃料箱内压的变化的图表。
[0029]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母阀与第I阀座抵接而子阀与第3阀座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0]图8是使用该过供油防止阀的燃料箱的概略结构图。
[0031]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表示母阀与第2阀座抵接而子阀与第3阀座抵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参照图1至6,对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3]本实施方式的过供油防止阀10配置在图5所示的燃料箱装置I中。燃料箱装置
I具有:燃料箱2 ;满箱限制阀3,其配置在该燃料箱2的内部,并且,在向燃料箱2供油而燃料液面达到规定高度时,将燃料蒸气的排出口封闭;蒸发管线5,其使燃料箱2的内部和配置在燃料箱2外部的气罐4连通;以及多个截止阀6,它们用于在车辆急转弯而燃料液面晃动或车辆横翻时,防止燃料漏出到外部。此外,多个截止阀6在燃料箱2的内部,配置在满箱限制阀3的浮子上升而将通气口封闭时的燃料液面的上方(参照图5)。
[0034]前述蒸发管线5由以下部分构成:阀连结管5a,其一端与所述满箱限制阀3连结,另一端与所述气罐4连结;气罐侧配管5b,其一端与阀连结管5a的中途连结,另一端与过供油防止阀10连结;以及燃料箱侧配管5c,其一端与过供油防止阀10连结,并且,分支为多个支路,这些支路的端部与多个截止阀6连结。
[0035]在所述满箱限制阀3及所述截止阀6的内部,可滑动地配置有未图示的浮子,这些浮子平时通过自重作用而下降。因此,满箱限制阀3与气罐4连通,并且,多个截止阀6与气罐4连通,燃料箱2内的燃料蒸气和空气等气体通过蒸发管线5,向燃料箱外的气罐4排出。
[0036]另一方面,如果从供油管7供给燃料而燃料箱2的燃料液面上升,则内置在满箱限制阀3内的浮子上升而将排出口封闭,停止将燃料箱2内的气体向燃料箱2外排出。另外,内置在满箱限制阀3上方的截止阀6内的浮子,在燃料液面达到满箱限制阀3的浮子所在的高度时不上升,即使满箱限制阀3的排出口闭塞,燃料箱2内的气体仍会通过燃料箱侧配管5c、过供油防止阀10、气罐侧配管5b,向气罐4排出。
[0037]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过供油防止阀10具有:阀壳体20,其形成有第I阀座47及第2阀座37 ;母阀50,其形成有第3阀座77,并且,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阀壳体20内;子阀80,其可滑动地配置在该母阀50内;第I弹簧91,其将所述母阀50向第I阀座47预紧;以及第2弹簧92,其将所述子阀80向第3阀座77预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I弹簧91构成本发明中的“第I预紧单元”,所述第2弹簧92构成本发明中的“第2预紧单元”。
[0038]所述阀壳体20具有:主壳体30,其与所述气罐侧配管5b连结;以及副壳体40,其安装在该主壳体30上,并且,与所述燃料箱侧配管5c连结。
[0039]所述主壳体30具有:有底筒状的筒体31 ;第2开口 33,其形成在该筒体31的底部中央,与气罐侧连通;以及连接管35,其从该第2开口 33的外侧周缘延伸,与所述气罐侧配管5b连接。另外,从所述第2开口 33的内侧周缘突出设置规定长度的弹簧支撑筒36,该弹簧支撑筒36用于支撑所述第I弹簧91,其前端部成为与母阀50的前端侧接触/分离的第2阀座37。该第2阀座37的内周形成为锥状,朝向第2开口 33而直径缩小。
[0040]另一方面,副壳体40具有:盖部41,其与所述主壳体30的筒体31的开口部嵌合;第I开口 43,其形成在该盖部41的底部中央;以及连接管45,其从该第I开口 43的外侧周缘延伸,与所述燃料箱侧配管5c连接。所述盖部41的前端部构成与母阀50的基端侧接触/分离的第I阀座47。另外,所述盖部41的内周面41a形成为锥状,即,从盖体底部朝向前端开口部而直径逐渐增大,从该内周面41a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肋部41b。通过设置这种肋部41b,即使在图2所示的母阀50的基端部与所述第I阀座47抵接时,气体也能够从肋部41b、41b之间的通气路41c流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肋部41b构成本发明中的“形成规定通气路的单元”。
[0041]母阀50可滑动地配置在上述阀壳体20的内部空间中,能够与所述第I阀座47及所述第2阀座37接触/分离,该母阀50具有:阀主体60,其形成有与所述第2开口 33侧连通的前端开口 63 ;以及阀罩70,其安装在该阀主体60中,形成有与所述第I开口 43侧连通的基端开口 73。
[0042]所述阀主体60形成为大致筒状,其基端侧开口,并且,在前端侧形成有直径缩小的台阶部61,从所述台阶部61突出设置有曲面状的阀头部62,该阀头部62与所述第2阀座37接触/分离。此外,该阀头部62形成为,在其与第2阀座37抵接的状态下,也会在第2阀座37和阀头部62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气体通过该间隙从阀壳体20的内部空间向第
2开口 33侧流通。另外,在阀头部62的前端中央形成有与所述第2开口 33侧连通的前端开口 63。此外,在所述台阶部61的外周,隔着均等间隔而以放射状突出设置有多个肋部64,如图2所示,这些肋部64构成对所述第I弹簧91的一端进行支撑的部分。这些肋部64、64之间的间隙构成可使气体在母阀50和第I弹簧91之间流通的通气路65。
[0043]另一方面,阀罩70具有:筒状的插入部71,其插入所述阀主体60的内周;以及盖部72,其与该插入部71的一端相连,与所述阀主体60的基端开口嵌合。在所述盖部72的中央形成有基端开口 73,该基端开口 73的内周形成为曲面状,且设有与子阀80接触/分离的第3阀座77。
[0044]第I弹簧91如上所述,安装在所述主壳体30的弹簧支撑筒36外部,其一端与阀主体60的肋部64抵接而被支撑,并且,另一端侧与筒体31的端面抵接而被支撑,以压缩状态保持在母阀50和主壳体30之间。由第I弹簧91将母阀50的基端部侧朝向第I阀座47预紧,使得阀罩70的盖部72平时与第I阀座47抵接(参照图2)。此外,在这种状态下,也可以使气体通过通气路41c而在第I阀座47和母阀50之间流通。并且,在燃料箱2内的压力高于第I弹簧91的预紧力的情况下,母阀50抵抗第I弹簧91的预紧力而滑动,从第I阀座47远离。并且,如果燃料箱2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则母阀50的阀头部62与第2阀座37抵接(参照图3、4)。
[0045]在具有阀主体60和阀罩70的母阀50的内部空间中,可滑动地配置有子阀80。子阀80形成为前端带有弧度的曲面形状,并且,形成为基端侧开口的筒状,如图2所示,该子阀80收容在阀罩70内,曲面状的前端侧朝向第3阀座77。另外,一端支撑在阀主体60的前端部内表面上的第2弹簧92的另一端侧与子阀80的基端侧抵接,将子阀80的前端侧向第3阀座77预紧,使得子阀80的前端外周平时与所述第3阀座77抵接,从而使母阀50的基端开口 73闭塞。并且,在母阀50与第2阀座37抵接的状态下,在燃料箱2内的压力高于第2弹簧92的预紧力时,子阀80抵抗第2弹簧92的预紧力而滑动,从第3阀座77远离,将母阀50的基端开口 73打开。
[0046]并且,在该过供油防止阀10中,第I弹簧91和第2弹簧92的预紧力设定为,使得子阀80相对于第3阀座77的开阀压力(子阀80从第3阀座77远离时的压力),高于利用燃料箱2内的压力抵抗第I弹簧91的预紧力而母阀50滑动,从而与第2阀座37抵接时的再开阀压力(母阀50从第2阀座37远离时的压力)。
[0047]此外,在该过供油防止阀10中,在将母阀50与第I阀座47抵接的状态设为A(参照图2)、将母阀50与第2阀座37抵接而子阀80与第3阀座77抵接的状态设为B (参照图4)、将母阀50抵抗第I预紧单元(第I弹簧91)的预紧力与第2阀座37抵接而子阀80抵抗第2预紧单元(第2弹簧92)的预紧力从第3阀座77远离的状态设为C时(参照图3),通气压力损失设定为C〈B (与B相比,C的气体更容易流通)。
[0048]下面,结合参照图6中示出的表示供油时燃料箱2的内部压力与时间经过的关系的图表,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过供油防止阀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49]本实施方式中的过供油防止阀10如图5所示,配置在燃料箱装置I的蒸发管线5上,燃料箱侧配管5c与副壳体40的连接管45连接,气罐侧配管5b与主壳体30的连接管35连接。
[0050]另外,作为过供油防止阀10,在满箱限制阀3的浮子没有上升、通气口没有闭塞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通过第I弹簧91将母阀50向第I阀座47预紧,使得阀罩70的盖部72与第I阀座47抵接,并且,通过第2弹簧92将子阀80向第3阀座77预紧,使该子阀80的前端外周与所述第3阀座77抵接,将母阀50的基端开口 73闭塞(A状态)
[0051]并且,如果在燃料箱装置I的供油管7的供油口 7a中插入未图示的供油枪,通过供油管7向燃料箱2内供给燃料,则燃料箱2内的燃料液面F逐渐上升。于是,燃料箱2内的燃料蒸气和空气等气体通过满箱限制阀3及阀连结管5a向气罐4排出。
[0052]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内置在截止阀6内的浮子也为下降状态,因此,燃料箱2内的气体通过截止阀6、燃料箱侧配管5c后,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依次通过过供油防止阀10的第I开口 43、肋部41b、41b之间的通气路41c、阀壳体20和母阀50的间隙、母阀50的肋部64,64之间的通气路65、第2阀座37、第2开口 33,进而通过气罐侧配管5b、阀连结管5a而向气罐4排出。
[00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母阀50与第I阀座47抵接时,通过母阀50和第I阀座47之间的通气路41c而流入至阀壳体20内的气体,通过在第I弹簧91的抵接面上形成的肋部64、54之间的通气路65,向第2阀座37及第2开口 33侧流出。因此,即使气体没有从第I弹簧91的外周通向内周,也可以流向第2开口 33侧,能够减小通气阻力。
[0054]然后,如果燃料液面F上升,将满箱限制阀3的浮子浸溃,浮子上升而使排出口封闭,则无法将气体从满箱限制阀3的排出口排出。在这种状态下,虽然燃料箱2内的气体仍能够从截止阀6通过燃料箱侧配管5c、过供油防止阀10、气罐侧配管5b、阀连结管5a向气罐4排出,但由于燃料箱侧配管5c和气罐侧配管5b的管径较细,且存在通过过供油防止阀10等的通气阻力,因此无法使其流量足够大。因此,燃料箱2内的压力由于大量流入的燃料而不断升高。其结果,燃料在供油管7内逆流,朝向供油口 7a侧上升,供油枪的传感器检测到燃料而停止供油,执行满箱限制。
[0055]并且,在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10中,对应于上述满箱限制阀3的动作而如下进行动作,以防止供油过量。即,如上所述,如果满箱限制阀3的浮子上升而将通气口封闭,燃料箱2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则从图2的状态(A状态)开始,母阀50受到推压,抵抗第I弹簧91的预紧力而滑动,其前端的阀头部62与第2阀座37抵接。于是,瞬间变为图4所示的状态(母阀50从第I阀座47远离而子阀80与第3阀座77抵接的状态),但子阀80也立即受到推压,抵抗第2弹簧92的预紧力而滑动,从第3阀座77远离,变为图3所示的状态(C状态)。此时燃料箱2内的压力变化由图6中的符号SI表示,燃料箱2内的压力不断升高。
[0056]然后,如图3的箭头所示,燃料箱2内的燃料蒸气和空气等气体通过第I开口 43及第I阀座47、母阀50的基端开口 73,流入至母阀50的内部空间中,进而通过前端开口 63及第2开口 33,流入至气罐侧配管5b中,通过阀连结管5a向气罐4排出。其结果,能够防止燃料箱2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防止燃料从供油口 7a溢出。这时燃料箱2内的压力变化由图6中的符号S2表示,燃料箱2内的压力快速下降。另外,燃料箱2内的压力降低的结果,在供油管7内升起的燃料液面逐渐下降。
[0057]另一方面,由于第I弹簧91和第2弹簧92的预紧力设定为,使得子阀80相对于第3阀座77的开阀压力,高于母阀50相对于第2阀座37的再开阀压力,因此,如果燃料箱2内的压力下降,第2弹簧92的预紧力高于燃料箱2内的压力,则在母阀50与第2阀座37抵接的状态下,子阀80通过第2弹簧92的预紧力而与第3阀座77抵接,变为图4所示的状态(B状态)。S卩,母阀50的阀头部62与第2阀座37抵接而将第2开口 33封闭,并且,子阀80与第3阀座77抵接而将母阀50的基端开口 73封闭,从而通过母阀50和子阀80而使蒸发管线5成为关闭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气体仍会通过阀头部62和阀座37之间的微小间隙,如图4的箭头所示,通过第2开口 33流向气罐侧配管5b,通过阀连结管5a向气罐4排出,因此,燃料箱2内的压力逐渐降低。这时燃料箱2内的压力变化由图6中的符号S3表示,燃料箱2内的压力从前述的S2开始,缓慢减小。其结果,供油管7内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低于图3所示的状态(C状态)中的下降速度。
[0058]如果在上述状态下进行追加供油,则燃料在供油管7内再次上升,如果燃料接近供油口 7a,则操作者使供油停止。在追加供油的定时较早的情况下,由于维持母阀50与第2阀座37抵接且子阀80与第3阀座77抵接的图4所示的状态(B状态),因此,维持在供油管7内升起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降低的状态。通过从供油口 7a目视观察供油管7内的燃料液面,对这种供油管7内的燃料液面下降速度进行确认。维持供油管7内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降低的状态的结果,供油作业者能够识别出向燃料箱2内供给燃料至大致满箱、达到追加供油极限的情况,因此停止追加供油。由此,能够防止将燃料在燃料箱内填充至大于或等于限制高度而淹没截止阀6的浮子,从而使得蒸发管线5关闭等故障。这时燃料箱2内的压力变化是图6中符号S4表示的部分。
[0059]然后,如果使追加供油停止一会儿,则燃料箱2内的压力进一步减小,因此,第I弹簧91的预紧力高于燃料箱2内的压力,母阀50由第I弹簧91预紧,使其盖部72与第I阀座47抵接,再次返回至图2的A状态。这时,在母阀50和第I阀座47之间,燃料箱2内的气体由于在肋部41b、41b之间形成的通气路41c而比图4的状态(B状态)更容易流通。因此,通过通气路41c后的气体如图2的箭头所示,分别通过阀壳体20和母阀50的间隙、母阀50的肋部64、64之间的通气路65、第2开口 33,进而通过气罐侧配管5b、阀连结管5a而向气罐4排出,燃料箱2内的压力迅速降低,返回至通常状态。这时燃料箱2内的压力变化为由图6中符号S5表不的部分。
[0060]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过供油防止阀10,能够使追加供油时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降低,使作业者识别出不需要进行追加供油的情况,避免过量供油引起的故障。
[0061]在图7、8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过供油防止阀10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0062]本实施方式的过供油防止阀IOa纵向设置在燃料箱侧配管5c和气罐侧配管5b之间,使第I开口 43朝向下方,使第2开口 33朝向上方。并且,没有设置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第I弹簧91,母阀50通过其自身及内置在该母阀50中的子阀80以及第2弹簧92的重力而向第I阀座47预紧。即,母阀50通过上述重力而平时与第I阀座47抵接,如果燃料箱内的压力大于或等于规定值,则母阀50抵抗重力而上升,与第2阀座37抵接。并且,对子阀80进行预紧的第2弹簧92的预紧力设定为,比母阀50通过重力而从与第2阀座37抵接的状态开始下降、从而与第2阀座37分离时的再开阀压力大。
[0063]由于该过供油防止阀IOa除了取代第I弹簧91的预紧力而使用其自身的重力这一点之外,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该过供油防止阀IOa的作用效果的说明。根据该过供油防止阀10a,由于不需要第I弹簧91,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并且使得组装作业容易。
[0064]在图9中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过供油防止阀10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0065]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过供油防止阀10b,在母阀50的阀主体60的阀头部62的周缘设有直径较小的多个通气孔93。
[0066]图9表示母阀50与第2阀座37抵接而子阀80与第3阀座77抵接的状态(与所述图4相当的B状态)。这时,在该过供油防止阀IOb中,如图9的箭头所示,从燃料箱2内通过第I开口 43、第I阀座47流入至阀壳体20内的气体,通过在母阀50的阀头部62周缘上形成的上述通气孔93而流入至母阀50内,通过前端开口 63及第2开口 33流向气罐侧配管5b,通过阀连结管5a向气罐4排出,因此,燃料箱2内的压力逐渐降低。
[0067]由于通气孔93直径较小,因此,燃料箱2内的压力降低缓慢,使得进行追加供油后的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较慢,因此,能够使作业者识别出不需要进行追加供油。
[0068]另外,通过设置通气孔93,从而能够利用通气孔93的孔径而对燃料液面的下降速度进行调节。其它作用效果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0069]标号的说明
[0070]I燃料箱装置
[0071]2燃料箱
[0072]3满箱限制阀
[0073]4气罐
[0074]5蒸发管线
[0075]5a阀连结管
[0076]5b气罐侧配管
[0077]5c燃料箱侧配管
[0078]6截止阀
[0079]7供油管
[0080]7a供油口
[0081]10、10a、IOb过供油防止阀
[0082]20阀壳体
[0083]30主壳体
[0084]31 筒体
[0085]33 第 2 开口
[0086]35连接管
[0087]36弹簧支撑筒
[0088]37第2阀座
[0089]40 副壳体[0090]41盖部
[0091]41a内周面
[0092]41b肋部
[0093]41c通气路
[0094]43第 I 开口
[0095]45连接管
[0096]47第I阀座
[0097]50母阀
[0098]60阀主体
[0099]61台阶部
[0100]62阀头部
[0101]63前端开口
[0102]64肋部
[0103]65通气路.
[0104]70阀罩
[0105]71插入部
[0106]72盖部
[0107]73基端开口
[0108]77第3阀座
[0109]80子阀
[0110]91第I弹簧
[0111]92第2弹簧
[0112]93通气孔
[0113]F燃料液面
【权利要求】
1.一种过供油防止阀,其配置在燃料箱装置的蒸发管线中,其中,该燃料箱装置具有:满箱限制阀,其在向燃料箱供油时燃料液面达到规定高度时,将燃料蒸气的排出口封闭;以及所述蒸发管线,其使所述燃料箱的内部和配置在该燃料箱的外部的气罐连通, 该过供油防止阀的特征在于,具有: 阀壳体,其具有与所述燃料箱侧连通的第I开口、与所述气罐侧连通的第2开口、设置在所述第I开口处的第I阀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2开口处的第2阀座; 母阀,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能够与所述第I阀座及所述第2阀座接触/分离,该母阀自身具有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设有与所述第I开口侧连通的基端开口、与所述第2开口侧连通的前端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端开口处的第3阀座; 第I预紧单元,其将所述母阀向第I阀座预紧; 子阀,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母阀的内部空间中,能够与所述第3阀座接触/分离; 第2预紧单元,其配置在所述母阀内,将所述子阀向所述第3阀座预紧;以及 在所述母阀与所述第I阀座抵接时,在所述母阀和所述第I阀座之间形成规定的通气路的单元, 所述第I预紧单元和所述第2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设定为,使得所述子阀相对于所述第3阀座的开阀压力,高于利用所述燃料箱内的压力抵抗所述第I预紧单元的预紧力而所述母阀滑动,从而与所述第2阀座抵接时的再开阀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供油防止阀,其中, 所述阀壳体配置为,使第I开口朝向下方、使第2开口朝向上方,所述第I预紧单元是所述母阀及内置在该母阀内的子阀的重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供油防止阀,其中, 所述第I预紧单元由弹簧构成,在所述母阀的与所述弹簧的抵接面上形成有多个肋部,从而在所述母阀与所述弹簧之间形成穿过所述肋部之间的通气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供油防止阀,其中, 在所述母阀的所述前端开口部的外周处,在与所述第2阀座的抵接部分相比位于外周的部分处,形成有直径比所述前端口部小的通气孔。
【文档编号】F16K24/04GK103442920SQ201280013606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松尾晋一, 平田信弘, 下川普治 申请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