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元件,尤其涉及应用于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是专门为乳品、果汁、饮料、啤酒、食品、药品等灌装或包装后的巴氏灭菌设备,采用循环温水预热、循环热水杀菌、循环温水预冷,再用冷却水喷淋冷却,四段处理形式;所以段与段连接处密封尤为重要。目前,在段与段之间使用普通密封垫圈、以及用螺栓压紧实现密封,但压紧每个螺丝的程度无法控制,过紧,容易压坏密封垫;过松,无法保证每个螺丝都压紧了密封垫,因此 无法保证在整个密封面有效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能解决对密封件压紧程度难以调节而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包括弹性密封圈和金属限位环,金属限位环的外周缘上开设有凹槽,金属限位环位于弹性密封圈的中通孔内,且弹性密封圈的中通孔内周缘与凹槽嵌接,弹性密封圈的厚度大于金属限位环的厚度。优选的,为了能实现对大口径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段连接处粗糙面、不平整面的密封,弹性密封圈的内周缘上形成Y字形密封唇。Y型唇张开紧贴在被密封面上,可以自动补偿由于加工所造成的两个平行的金属法兰面的相对不平整。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圈为橡胶圈。优选的,金属限位环的中通孔与螺栓的螺杆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螺母、螺栓压紧段与段的法兰,当段与段之间的距离等于金属限位环的厚度时,使弹性密封圈达到最佳过盈,实现密封,金属限位环对弹性密封圈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弹性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线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1、弹性密封圈;11、内周缘;12、Y字形密封唇;2、金属限位环;21、凹槽;22、中通孔;100、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段法兰边;200、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I段法兰边;300、螺栓;400、锁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包括弹性密封圈I和金属限位环2,金属限位环2的外周缘上开设有凹槽21,金属限位环2位于弹性密封圈I的中通孔内,且弹性密封圈I的中通孔内周缘11与凹槽21嵌接,弹性密封圈I的厚度大于金属限位环2的厚度h。弹性密封圈I的内周缘(请结合图I)上形成Y字形密封唇12,由于弹性作用,Y字形密封唇12的距离H大于金属限位环2的厚度h。金属限位环2的中通孔22可与一螺栓的螺杆相匹配。本实施例的弹性密封圈I为橡胶圈。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段法兰边100与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I段法兰边200对接,且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段法兰边100与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I段法兰边200之间放置有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且Y字形密封唇12位于内侧,然后用螺栓300依次穿过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段法兰边100、金属限位环2的中通孔22、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I段法兰边200,接着用锁母400调整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段法兰边100与喷淋杀菌冷却隧道II段法兰边200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金属限位环2的厚度,实现限位,使弹性密封圈I达到最佳过盈,实现密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包括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限位环,金属限位环的外周缘上开设有凹槽,金属限位环位于弹性密封圈的中通孔内,且弹性密封圈的中通孔内周缘与凹槽嵌接,弹性密封圈的厚度大于金属限位环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弹性密封圈的内周缘上形成Y字形密封唇。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为橡胶圈。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特征在于,金属限位环的中通孔与螺栓的螺杆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淋杀菌冷却隧道标准段密封件,其包括弹性密封圈和金属限位环,金属限位环的外周缘上开设有凹槽,金属限位环位于弹性密封圈的中通孔内,且弹性密封圈的中通孔内周缘与凹槽嵌接,弹性密封圈的厚度大于金属限位环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用螺母、螺栓压紧段与段的法兰,当段与段法兰之间的距离等于金属限位环的厚度时,使弹性密封圈达到最佳过盈,实现了密封和限位,金属限位环对弹性密封圈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弹性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J15/10GK202768840SQ2012204359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孙禹 申请人:广州流体密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