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温非金属补偿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热风道中的补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非金属补偿器。
技术背景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燃气轮机排烟系统、除尘系统;石油化工企业的锅炉、工业用炉的排烟脱硫装置、湿、干法的通风道;钢铁厂的高炉、转炉、排烟等除尘系统;冶炼厂的燃烧炉等供排气系统;水泥厂的窑、集尘、烟尘处理装置系统和集尘器、吸收塔、空气加热器、鼓风机等各设备进出口中均需采用非金属补偿器。非金属补偿器可以避免采用硬性连接方式造成管道系统薄弱处发生变形或损坏的不良现象,其良好的综合性能,使其在许多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的非金属补偿器通常应用于工作压力不高的通风、除尘排烟和空调保温管道及设备,当管道偏移较多,压力较大时,非金属补偿器外壁的蒙皮会出现破损甚至爆裂而损坏,且管道偏移时,非金属补偿器内部的隔热材料易堆积、易移位,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非金属补偿器,它耐压能力强,管道偏移量大时不易损坏,其内部的隔热材料固定,不易堆积、移位,使用寿命长且降低了维修替换成本。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接管、耳板、拉杆、内导流管、柔性圈带、不锈钢丝网、导流管、隔热填料层、固定锚钉和压板,接管的两端外壁设置有耳板,耳板通过拉杆连接,接管中部断口上通过压板和螺栓组件依次紧密设置有柔性圈带和不锈钢丝网,接管中部断口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内导流管,内导流管与接管中部断口另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导流管,且接管、内导流管、不锈钢丝网、导流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接管断口相对面上的固定锚钉设置有隔热填料层。所述的固定锚钉采用Y形结构,能够紧咬隔热填料层,使其固定不易移位、堆积。所述的柔性圈带、不锈钢丝网粘接。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不锈钢丝网增大了柔性圈带的强度,使其能够在管道偏移量大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内导流管和导流管之间紧密且可移动的配合,不易泄漏。本实用新型耐压能力强,管道偏移量大时不易损坏,其内部的隔热材料固定,不易堆积、移位,使用寿命长且降低了维修替换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接管I、耳板2、拉杆3、内导流管4、柔性圈带5、不锈钢丝网6、导流管7、隔热填料层8、固定锚钉9和压板10,接管I的两端外壁设置有耳板2,耳板2通过拉杆3连接,接管I中部断口上通过压板10和螺栓组件依次紧密设置有柔性圈带5和不锈钢丝网6,接管I中部断口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内导流管4,内导流管4与接管I中部断口另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导流管7,且接管I、内导流管4、不锈钢丝网6、导流管7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接管I断口相对面上的固定锚钉9设置有隔热填料层8。所述的固定锚钉9采用Y形结构,能够紧咬隔热填料层8,使其固定不易移位、堆积。所述的柔性圈带5、不锈钢丝网6粘接。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原理为不锈钢丝网6增大了柔性圈带5的强度,使其能够在管道偏移量大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内导流管4和导流管7之间紧密且可移动的配合,不易泄漏。本具体实施方式
耐压能力强,管道偏移量大时不易损坏,其内部的隔热材料固定,不易堆积、移位,使用寿命长且降低了维修替换成本。
权利要求1.高温非金属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接管(I)、耳板(2)、拉杆(3)、内导流管(4)、柔性圈带(5)、不锈钢丝网(6)、导流管(7)、隔热填料层(8)、固定锚钉(9)和压板(10),接管⑴的两端外壁设置有耳板(2),耳板(2)通过拉杆(3)连接,接管⑴中部断口上通过压板(10)和螺栓组件依次紧密设置有柔性圈带(5)和不锈钢丝网¢),接管(I)中部断口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内导流管(4),内导流管(4)与接管(I)中部断口另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导流管(7),且接管(I)、内导流管(4)、不锈钢丝网(6)、导流管(7)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接管(I)断口相对面上的固定锚钉(9)设置有隔热填料层(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温非金属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锚钉(9)采用Y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温非金属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圈带(5)、不锈钢丝网(6)粘接。
专利摘要高温非金属补偿器,它涉及用于热风道中的补偿器技术领域。它的接管的两端外壁设置有耳板,耳板通过拉杆连接,接管中部断口上通过压板和螺栓组件依次紧密设置有柔性圈带和不锈钢丝网,接管中部断口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内导流管,内导流管与接管中部断口另一侧下端水平焊接有导流管,且接管、内导流管、不锈钢丝网、导流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接管断口相对面上的固定锚钉设置有隔热填料层。它耐压能力强,管道偏移量大时不易损坏,其内部的隔热材料固定,不易堆积、移位,使用寿命长且降低了维修替换成本。
文档编号F16L51/00GK202733293SQ20122026473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朱根龙 申请人:朱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