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热水龙头的电源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水龙头的电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热式水龙头及热水器,大部分是通水通电,但发生停水现象时,消费者又未关水龙头,当来水后,产品将直接加热,大大的浪费水和电能,同时存在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水龙头的电源控制装置,它能在短时间内切断电源,不易浪费水和电能,不会出现烧坏的现象,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是由电源 Vl、继电器Kl、延时保护控制PEl、电流检测V2、试验按钮SBl、复位按钮SB2、发光二极管Dl组成;电源Vl的I脚与继电器Kl的触点3连接且接火线,电源Vl的2脚与继电器Kl的触点4连接且接零线,电源Vl的3脚、4脚分别与延时保护控制PEl的I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3脚、4脚分别与继电器Kl的触点I、触点2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5脚、6脚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3脚、4脚相连,继电器Kl的触点5、触点6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
I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7脚与试验按钮SBl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8脚与复位按钮SB2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9脚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电源Vl通电,按一下试验按钮SBl确认是否通电,打开水龙头延时保护控制PEl得电,继电器Kl触点吸合,开始加热,延时保护控制PEl工作10-20分钟断电,继电器Kl触点断开,停止加热,再按下复位按钮SB2,延时保护控制PEl继续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在短时间内切断电源,不易浪费水和电能,不会出现烧坏的现象,安
全可靠,操作简单。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I本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它是由电源VI、继电器K1、延时保护控制PEl、i流检测V2、试验按钮SB1、复位按钮SB2、发光二极管Dl组成;电源Vl的I脚与继电器Kl的触点3连接且接火线,电源Vl的2脚与继电器Kl的触点4连接且接零线,电源Vl的3脚、4脚分别与延时保护控制PEl的I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3脚、4脚分别与继电器Kl的触点I、触点2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5脚、6脚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3脚、4脚相连,继电器Kl的触点5、触点6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I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7脚与试验按钮SBl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8脚与复位按钮SB2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9脚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原理为将电源Vl通电,按一下试验按钮SBl确认是否通电,打开水龙头延时保护控制PEl得电,继电器Kl触点吸合,开始加热,延时保护控制PEl工作10-20分钟断电,继电器Kl触点断开,停止加热,再按下复位按钮SB2,延时保护控制PEl继 续工作。本具体实施方式
能在短时间内切断电源,不易浪费水和电能,不会出现烧坏的现
象,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权利要求1.电热水龙头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电源(VI)、继电器(K1)、延时保护控制(PEl)、电流检测(V2)、试验按钮(SBl)、复位按钮(SB2)、发光二极管(Dl)组成;电源(Vl)的I脚与继电器(Kl)的触点3连接且接火线,电源(Vl)的2脚与继电器(Kl)的触点4连接 且接零线,电源(Vl)的3脚、4脚分别与延时保护控制(PEl)的I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3脚、4脚分别与继电器(Kl)的触点I、触点2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5脚、6脚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3脚、4脚相连,继电器(Kl)的触点5、触点6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I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7脚与试验按钮(SBl)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8脚与复位按钮(SB2)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l)的9脚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
专利摘要电热水龙头的电源控制装置,它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它的电源(V1)的3脚、4脚分别与延时保护控制(PE1)的1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1)的3脚、4脚分别与继电器(K1)的触点1、触点2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1)的5脚、6脚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3脚、4脚相连,继电器(K1)的触点5、触点6分别与电流检测(V2)的1脚、2脚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1)的7脚与试验按钮(SB1)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1)的8脚与复位按钮(SB2)的一端相连,延时保护控制(PE1)的9脚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它能在短时间内切断电源,不易浪费水和电能,不会出现烧坏的现象,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F16K31/02GK202545997SQ2012202438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
发明者周先乐 申请人:周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