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针刺机具有一转动地支承在主轴箱体的对应两侧的壁体上的并且一端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主轴,在主轴上设有偏心轮(也称偏心凸轮),在偏心轮上通过轴承套设连杆(该轴承习惯称为连杆轴承),并且在轴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配设有与轴承连接的左、右轴承盖。当动力传动机构工作时带动主轴旋转,从而带动连杆上下运动,由连杆的上下运动而带动与连杆连接的导柱上下运动。由于在导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针床,并且在针床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针板,针板上布置有刺针,因此在导柱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 针床上下运动,针板同例,从而由刺针对无纺织纤维作缠结性刺合。上述结构形式的针刺机的技术信息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CN2421298Y推荐的“错位刺针刺机”、CN2617795Y提供的“起绒针刺机”、CN201915224U披露的“无端点造纸毛毯针刺机”、公布号CN102373579A介绍的“无端点针刺机”、CN101122067A揭示的“无端点工业用呢针刺机”、CN101122068A公开的“具四针区针刺的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和CN101122069A公诸的“无接头工业用呢针刺机”,等等。针刺机的运动速度即针刺速度越高,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无纺织产品的量越大,目前针刺速度在1000n/min以上的针刺机已并不鲜见,这对于无纺织产品生产厂商而言无疑是福音,但是针刺机在工作过程中连杆轴承的润滑效果必需处于良好状态,否则连杆轴承易因发热而胀死,造成停机,这是使用针刺机生产无纺织产品厂商关切的技术问题。目前即在本专利申请提出以前,针刺机的使用厂商只能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方式并且在停机状态下对连杆轴承补充润滑油,这种方式存在以下欠缺其一,对连杆轴承补充润滑油时需要由设备维护人员卸除上面提及的左轴承盖和右轴承盖,在对连杆轴承补油完成后再将左、右轴承盖返回,因此维护人员的作业强度大并且效率低下;其二,由于对连杆轴承的补油保养是处于针刺机的停机状态下进行的,因而影响针刺机的作业效率;其三,如果疏于及时给连杆轴承补充油,那么一旦出现轴承毁损,则更换轴承所花费的时间冗长以及工程量较大,影响无纺织产品的生产进度;其四,由于是人为给连杆轴承补充润滑油,因此随着维护人员(或称机修工)的责任心和经验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维护保养效果。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深入而广泛的文献检索,但是在迄今为止已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得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自动地给连杆轴承定期补充润滑油而藉以减轻维护人员作业强度并提高维护效率、有利于保障针刺机在工作状态下对连杆轴承补充润滑油而藉以避免影响针刺机的作业效率、有益于确保连杆轴承的使用寿命而藉以防止因发热而毁损和有善于排除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保障补充润滑油的效果的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所述的针刺机包括具有偏心凸轮的主轴和通过连杆轴承而设在主轴上的并且与偏心凸轮相配合的连杆,其中在所述连杆轴承的两侧各配设有一连杆轴承盖,并且一对连杆轴承盖与连杆轴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连杆上的一第一油管接头座,该第一油管接头座具有一第一进油接口和一第一出油接口,第一进、出油接口之间由开设于第一油管接头座的内部的第一油道相通;一固定在所述的一对连杆轴承盖中的任择一个连杆轴承盖上的第二油管接头座,该第二油管接头座具有一第二进油接口和一第二油道,第二进油接口通过油管与所述的第一出油接口连接,并且与第二油道相通;开设在固定有所述第二油管接头座的连杆轴承盖上的一第三油道,该第三油道朝向第二油管接头座的一端构成有一油孔,该油孔与所述第二油道相通,而第三油道朝向所述连杆轴承的一端构成 有一泄油腔,该泄油腔与轴承油腔相通,轴承油腔位于连杆轴承与连杆轴承盖之间,并且该轴承油腔经连杆轴承盖上的漏油隙道与漏油腔相通,漏油腔位于主轴密封盖与连杆轴承盖之间,并且该漏油腔与开设在连杆轴承盖上的漏油道相通,在漏油道的漏油口的部位配设有显示油堵。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杆的下端具有一连杆销轴头,在该连杆销轴头上配设有一连杆小轴夹紧螺钉,所述的第一油管接头座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连杆销轴头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油管为具有柔顺性的非金属软管,所述的第一进油接口与供油装置管路连接,所述的供油装置为油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第一进油口自动引入润滑油,润滑油依次经第一出油接口、油管、第二进油接口、第二油道、油孔、第三油道和泄油腔进入轴承油腔对连杆轴承润滑,当润滑油由显示油堵显示时,则补油完成。因此可在针刺机工作状态下以自动方式给连杆轴承提供润滑油,既可减轻设备维护人员的作业强度,又可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可在不停机状态下供油,因而可保证针刺机的作业效率;由于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因而润滑油补充效果好而可保障连接轴承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给出了针刺机的一主轴1,在使用状态下该主轴I转动地支承在针刺机的主轴箱体的轴承座13上,并且依据公知技术,主轴I与针刺机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主轴I的轴体上固设有或一体构成有偏心凸轮11,在偏心凸轮11上还构成有一对轴承卡环槽111,该对轴承卡环槽111用于配设由图I所示的轴承卡环1111。一连杆2的上端通过连杆轴承21配设在前述的偏心凸轮11上,而连杆2的下端构成有一连杆销轴头23,当要使针床5与连杆销轴头23连接时,将轴座6的连接轴61插入连杆销轴头23上的连接轴孔中,并且将连杆小轴夹紧螺钉231旋紧,以便保障连接轴61与连杆销轴头23的连接效果,针床5通过第二螺钉51与轴座6连接。由图所示,前述的连杆轴承21的两侧各配有一连杆轴承盖22,也就是说连杆轴承盖11有一对,用一组第三螺钉226将连杆轴承盖22与连杆轴承21两侧的连杆轴承固定突耳固定,从而使一对连杆轴承盖22与连杆轴承21三者构成为一个整体。毫无疑问,连杆轴承21和一对连杆轴承盖22配设在前述的偏心凸轮11上 ,并且由图I示意的轴承卡环1111(一对)在轴承卡环槽111的位置对连杆轴承21限定。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连杆销轴头23上用第一螺钉34固定一第一油管接头座3,该第一油管接头座3的下部具有一第一进油接口 31,而上部具有一第一出油接口 32,并且在第一油管接头座3内开设有一第一油道33,藉由该第一油道33将第一进、出油接口 31、32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第一进油接口 31通过柔顺性的软管与供油装置例如油泵连接,以便由油泵定时或不定时地将润滑油经前述的柔顺性的软管引入第一进油接口 31,经第一油道33后自第一出油接口 32引出。在前述的一对连杆轴承盖22中的其中一个连杆轴承盖22上用第四螺钉43固定一第二油管接头座4,该第二油管接头座4具有一第二进油接口 41和一第二油道42,其中第二进油接口 41配接在第二油管接头座4的下部,并且通过具有优异的柔顺效果的软管即油管411与前述的第一出油接口 32连接,第二油道42开设在第二油管接头座4的内部,与前述的第二进油接口 41相通。出自第一出油接口 32的润滑油经油管411进入第二进油接口 41,经第二油道42引出。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伴随于第二油管接头座4即设置有第二油管接头座4的那个连杆轴承盖22上多出一条第三油道221外,一对连杆轴承盖22的其余结构均相同。前述的开设于连杆轴承盖22上的第三油道221朝向第二油管接头座4的一端构成有一油孔2211,该油孔2211与前述的第二油道42相对应并且相通,而第三油道221朝向连杆轴承21的一端与泄油腔2212相通,该泄油腔2212位于或称构成于连杆轴承盖22上,并且该泄油腔2212与轴承油腔222相通,而轴承油腔222通过连杆轴承盖22上的螺纹区域的漏油隙道223与漏油腔224相通,而漏油腔224位于主轴密封盖12与连杆轴承盖22之间。由图I所示,主轴密封盖12在套置于主轴I上后通过第五螺钉121与连杆轴承盖22固定。前述的漏油腔224与开设在连杆轴承盖22上的漏油道225相通。为了察知润滑油补充完毕与否,因此在一对连杆轴承盖22上的前述的漏油道225的漏油口 2251的部位配设有一显示油堵2252,显示油堵2252犹如日常生活所见的手电筒用的电珠,其下部为螺纹头,而上部为透明体,螺纹头与预设在漏油口 2251的内壁上的螺纹相配合,而透明体可以是透明塑料、透明有机玻璃或透明玻璃,或者其它等效的材料充任透明体。本实施例选用透明塑料作为显示油堵2252的透明体。显示油堵2252还具有储油功能。优选的方案还可在显示油堵2252朝向上的顶部设置一透气而不透液的阀膜,由该阀膜将显示油堵2252内的空气驱向外界。[0023]在针刺机处于工作状态下,由动力传动机构带动主轴I旋转,由偏心凸轮11带动配有连杆轴承21的连杆2上下运动,由连杆2的运动而使针床5上下运动,由设在针床5上的并且布置有刺针的针板的上下运动而使刺针对无纺织纤维进行缠结性针刺。每当经过一个或半个工班(一个工班通常为八小时)后,可由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对连杆轴承22提供一次润滑油。具体是与第一进油接口 31管路连接的油泵工作,润滑油进入第一油道33,自第一出油接口 32引出,依次途经油管411、进油接口 41、第二油道42、油孔2211、第三油道221和泄油腔2212进入轴承油腔222,对连杆轴承21提供润滑油,轴承油腔222内的润滑油依次经漏油隙道223、漏油腔224和漏油道225进入显示油堵2252,由显示油堵2252显示,并且表明润滑油补充完毕,前述的油泵停止工作,油管411停止供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业界长期以来期望解决而始终未能 解决的技术方案,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所述的针刺机包括具有偏心凸轮(11)的主轴(I)和通过连杆轴承(21)而设在主轴(I)上的并且与偏心凸轮(11)相配合的连杆(2),其中在所述连杆轴承(21)的两侧各配设有一连杆轴承盖(22),并且一对连杆轴承盖(22)与连杆轴承(21)固定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连杆(2)上的一第一油管接头座(3),该第一油管接头座(3)具有一第一进油接口(31)和一第一出油接口(32),第一进、出油接口(31、32)之间由开设于第一油管接头座(3)的内部的第一油道(33)相通;一固定在所述的一对连杆轴承盖(22)中的任择一个连杆轴承盖(22)上的第二油管接头座(4),该第二油管接头座(4)具有一第二进油接口(41)和一第二油道(42),第二进油接口(41)通过油管(411)与所述的第一出油接口(32)连接,并且与第二油道(42)相通;开设在固定有所述第二油管接头座(4)的连杆轴承盖(22)上的一第三油道(221),该第三油道(221)朝向第二油管接头座(4)的一端构成有一油孔(2211),该油孔(2211)与所述第二油道(42)相通,而第三油道(221)朝向所述连杆轴承(21)的一端构成有一泄油腔(2212),该泄油腔(2212)与轴承油腔(222)相通,轴承油腔(222)位于连杆轴承(21)与连杆轴承盖(22)之间,并且该轴承油腔(222)经连杆轴承盖(22)上的漏油隙道(223)与漏油腔(224)相通,漏油腔(224)位于主轴密封盖(12)与连杆轴承盖(22)之间,并且该漏油腔(224)与开设在连杆轴承盖(22)上的漏油道(225)相通;在漏油道(225)的漏油口(2251)的部位配设有显示油堵(225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2)的下端具有一连杆销轴头(23),在该连杆销轴头(23)上配设有一连杆小轴夹紧螺钉(231),所述的第一油管接头座(3)通过第一螺钉(34)固定在连杆销轴头(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411)为具有柔顺性的非金属软管,所述的第一进油接口(31)与供油装置管路连接,所述的供油装置为油泵。
专利摘要一种针刺机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针刺机包括具有偏心凸轮的主轴和通过连杆轴承设在主轴上的连杆,连杆轴承润滑机构包括第一油管接头座,具有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第二油管接头座,具有第二进油接口和一第二油道;开设在连杆轴承盖上的第三油道,该第三油道的一端构成有油孔、另一端构成有泄油腔,泄油腔与轴承油腔相通,轴承油腔位于连杆轴承与连杆轴承盖之间,并且轴承油腔与漏油腔相通,漏油腔位于主轴密封盖与连杆轴承盖之间,该漏油腔与漏油道相通,在漏油道的漏油口的部位配设显示油堵。优点可减轻作业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针刺机的作业效率;润滑油补充效果好,可保障连接轴承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N21/00GK202580563SQ2012202421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卫成, 王浦国, 倪佳丽 申请人: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