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星式节能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器,星式节能器。
背景技术:
发明人曾经发明了一种名为“星式转换器”的转换技术,该技术使用了往复运动机构与齿条组合转换方式,这种转换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而且运转过程中损耗比较大,制成成本高。经试用改造升级为星式节能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轮转换和力臂组合方式的星式节能器。这种星式节能器包括机座,还包括以下组件输入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是动力输入端,该输入轴组件是曲轴,包括相对机座位置不变的外力输入杆和连接于行星齿轮组件的传动杆,输入杆和传动杆之间设有连接杆;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输入端与输入轴组件连接,输出端与力臂组件连接;力臂组件,所述力臂组件输入端与行星齿轮组件连接,输出端与输出轴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是动力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机座上,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输入杆同轴心设置;恒星齿轮组件,所述恒星齿轮组件固定于机座内,与行星齿轮组件啮合。其中,输入轴组件的输入杆通过轴承与机座连接,输入轴组件的传动杆通过轴承与行星齿轮组件连接。其中,行星齿轮组件由相互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组成,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一体固定、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一行星扇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一体固定、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和第二行星扇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与恒星齿轮组件啮合连接,第二行星扇齿轮垂直方向与第一行星扇齿轮啮合。其中,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行星扇齿轮和第二行星扇齿轮大小相同,分别是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的两倍。其中,力臂组件包括通过轴承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连接的第一力臂杆和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力臂杆。其中,力臂组件还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和第一力臂杆分别设于第二力臂杆的两侧, 输出轴固定在力臂重心处。其中,恒星齿轮组件包括一体固定于机座上的内齿轮和外齿轮,其中内齿轮与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啮合,外齿轮与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二齿轮啮合,外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是扇齿轮,垂直方向啮合。其中,内齿轮的内直径和外齿轮的直径相等;或者[0017]内齿轮和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的齿轮比等于外齿轮和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二齿轮的齿轮比,达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分别绕内齿轮和外齿轮的同步运转。本星式节能器的优点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并减少运转功率的损耗达到更高的功率输出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行星齿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座和恒星齿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转换器由机座10、输入轴组件20、行星齿轮组件30、力臂组件40、输出轴50、恒星齿轮组件60组成,下面将详细对以上各组件的功能及结构特点进行说明机座10,用于安装其他各组件;输入轴组件20,是动力输入端,该输入轴组件是曲轴,包括相对机座10位置不变的外力输入杆21和连接于行星齿轮组件的传动杆22,输入杆21和传动杆22之间设有连接杆23 ;图中可见,输入轴的输入杆21通过轴承M与机座10连接,输入轴组件的传动杆22 通过轴承25与行星齿轮组件30连接,当输入杆21受外力旋转时,在曲轴带动下传动杆22 以输入杆21为轴心做圆周运动,同样,行星齿轮组件30也做圆周运动。同时结合图2,行星齿轮组件30,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输入端与输入轴组件20连接, 输出端与力臂组件40连接;行星齿轮组件30由相互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组3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32组成,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31包括一体固定、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311和第一行星扇齿轮312,第二行星齿轮组32包括一体固定、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321和第二行星扇齿轮322,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21分别与恒星齿轮组件60啮合连接,第二行星扇齿轮 322垂直方向与第一行星扇齿轮312啮合;而且,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行星扇齿轮312和第二行星扇齿轮322大小相同,分别是第一齿轮311和第二齿轮321的直径的两倍;第二行星齿轮组32是通过力臂组件40相对固定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31啮合连接的。力臂组件40,所述力臂组件输入端与行星齿轮组件30连接,输出端与输出轴50连接;力臂组件包括通过轴承与第二行星齿轮组32连接的第一力臂杆41和与输出轴50固定连接的第二力臂杆42 ;力臂组件还包括配重块43,配重块43和第一力臂杆41分别设于第二力臂杆42的两侧,用于调节平衡,输出轴50固定在力臂组件40重心处;为了更好地与行星齿轮组件30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32连接,力臂组件40的第一力臂杆41设置为U形,两条横杆通过承轴44与第二行星齿轮组件32的连接轴323连接。输出轴50,所述输出轴是动力输出端,通过轴承51连接在机座10上,输出轴50和输入轴组件20的输入杆21同轴心设置。同时参见图3,恒星齿轮组件60,所述恒星齿轮组件60固定于机座10内,与行星齿轮组件30啮合;恒星齿轮组件60包括一体固定于机座10上的内齿轮61和外齿轮62,其中内齿轮61与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311啮合,外齿轮62与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二齿轮321啮合,外齿轮62和第二齿轮321分别是扇齿轮,垂直方向啮合;内齿轮61的内直径和外齿轮62的直径相等。
以下结合附图分析一下该星式节能器的运动原理。当输入轴组件20受外力作用发生旋转时,受曲轴作用,输入轴组件的传动杆22以输入杆21为轴心做圆周运动,与传动杆22用轴承25方式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组31随之做圆周运动,可以理解,与第一行星齿轮组31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组32和依次连接的力臂组件40和输出轴50也发生转动;此时,因为第一行星齿轮组31的第一齿轮311与恒星齿轮组件60的内齿轮61啮合,所以第一行星齿轮组31在绕输入轴21转动的同时也在自转,与第一齿轮311固定连接的第一行星扇齿轮312也做同样的运动,在第一行星扇齿轮312转动的带动下,第二行星齿轮组32 的第二行星扇齿轮322转动并带动与之一体连接的第二齿轮321转动;第二齿轮321是扇形齿轮,与恒星齿轮组件60的外齿轮62垂直方向啮合。这样,行星齿轮组件30与恒星齿轮组件60有两个点同步啮合,即第一齿轮311与内齿轮61、第二齿轮321与外齿轮62。以上是较佳的实施方式。另外,还可以视具体情况改变各齿轮大小,只要符合内齿轮和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的齿轮比等于外齿轮和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二齿轮的齿轮比的规律,即可达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分别绕内齿轮和外齿轮的转速相等、同步输出的目的。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 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还包括以下组件输入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是动力输入端,该输入轴组件是曲轴,包括相对机座位置不变的外力输入杆和连接于行星齿轮组件的传动杆,输入杆和传动杆之间设有连接杆;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输入端与输入轴组件连接,输出端与力臂组件连接;力臂组件,所述力臂组件输入端与行星齿轮组件连接,输出端与输出轴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是动力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机座上,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输入杆同轴心设置;恒星齿轮组件,所述恒星齿轮组件固定于机座内,与行星齿轮组件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轴组件的输入杆通过轴承与机座连接,输入轴的传动杆通过轴承与行星齿轮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由相互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组成,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一体固定、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一行星扇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包括一体固定、同轴连接的第二齿轮和第二行星扇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分别与恒星齿轮组件啮合连接,第二行星扇齿轮垂直方向与第一行星扇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行星扇齿轮和第二行星扇齿轮大小相同,分别是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组件包括通过轴承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连接的第一力臂杆和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力臂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组件还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和第一力臂杆分别设于第二力臂杆的两侧,输出轴固定在力臂重心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星齿轮组件包括一体固定于机座上的内齿轮和外齿轮,其中内齿轮与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啮合,外齿轮与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二齿轮啮合,外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是扇齿轮,垂直方向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的内直径和外齿轮的直径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星式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和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一齿轮的齿轮比等于外齿轮和行星齿轮组件的第二齿轮的齿轮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器,星式节能器,包括机座,输入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是动力输入端,该输入轴组件是曲轴,包括相对机座位置不变的外力输入杆和连接于行星齿轮组件的传动杆,输入杆和传动杆之间设有连接杆;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输入端与输入轴组件连接,输出端与力臂组件连接;力臂组件,所述力臂组件输入端与行星齿轮组件连接,输出端与输出轴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是动力输出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机座上,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输入杆同轴心设置;恒星齿轮组件,所述恒星齿轮组件固定于机座内,与行星齿轮组件啮合。本星式节能器的优点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并减少运转功率的损耗达到更高的功率输出效果。
文档编号F16H1/28GK202326926SQ2011204318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宁滨 申请人:宁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