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圈回转支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圈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在现实工业中应用很广泛,被人们称为“机器的关节”,广泛应用于汽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港口起重机、船用起重机、冶金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挖掘机、灌装机、以及CT机驻波治疗仪、航海仪、雷达天线座、导弹发射架、坦克、机器人以及旋转餐厅等等方面。现有技术中,回转支承由外圈、内圈以及安装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滚子组成,外圈和内圈通过滚子的作用而相对转动。外圈连接设备上部结构,而内圈连接设备下部结构,或者外圈连接设备下部结构,而内圈连接设备上部结构。但是,对于大吨位设备的承载需求, 一般是通过增大回转支承的滚子和支承圈的尺寸或增大连接螺栓的尺寸结构来实现。另夕卜,当需要实现3个或3个以上的结构转动连接是,一个回转支承则完全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增加回转支承的数量。当受到使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回转支承的尺寸势必受到限制。回转支承的尺寸受到限制时,滚道的数量和大小就会受到限制,同样地,滚子的数量和大小也受到限制。由于回转支承的载荷是通过滚子传递的,而单个滚子只能传递一定量的载荷,那么回转支承能传递的最大载荷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尺寸小、传递载荷强的多圈回转支承。一种多圈回转支承,依次包括三个以上的支承圈,相邻两个支承圈之间设有滚道和可在滚道中滚动的滚子,相邻支承圈之间通过滚子而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圈均为圆环形,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同轴,且为任一支承圈的中心轴。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圈中包括至少一个偏心圈,所述偏心圈位于最外侧支承圈和最内侧支承圈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偏心圈与相邻的两个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平行间隔。进一步地,与所述偏心圈相邻的外侧支承圈为圆形,所述偏心圈与相邻的外侧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为所述相邻的外侧支承圈的中心轴。与所述偏心圈相邻的内侧支承圈为圆形,所述偏心圈与相邻的内侧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为所述相邻的内侧支承圈的中心轴。 所述相邻的外侧支承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相邻的内侧支承圈的中心轴平行间隔。进一步地,所述多圈回转支承是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双排异径球式回转支承、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球柱联合式回转支承或双列球式回转支承。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圈通过螺栓固定被连接的结构。与现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圈回转支承包括三个以上支承圈,不仅可以实现三个以上结构的转动连接,而且还可采用至少两个支承圈来连接固定同一结构以增加载荷的传递。这有利于控制回转支承的尺寸,且在同样的尺寸条件下,其所能传递的载荷更强, 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另外,由于多圈回转支承包括三个以上支承圈,还可将其中一个或多个支承圈设置为偏心圈,从而实现结构间的偏心转动。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圈回转支承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多圈回转支承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圈回转支承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使用第一实施例的多圈回转支承的三个支承圈的一应用实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圈回转支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多圈回转支承由外至内一次包括第一支承圈11、第二支承圈12、第三支承圈13……第N-I支承圈16、第N支承圈17;其中,N为大于3的整数。相邻的支承圈之间设有滚道80和可在滚道80中滚动的滚子90,相邻支承圈之间通过滚子90而相对转动。具体地,第一支承圈11 和第二支承圈12之间设置滚道80和滚子90,第一支承圈11和第二支承圈1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相对转动,并通过在滚道80中滚动的滚子90传递载荷;第二支承圈12和第三支承圈13之间设置滚道80和滚子90,第二支承圈12和第三支承圈13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相对转动,并通过在滚道80中滚动的滚子90传递载荷;……第N-I支承圈16和第N支承圈17 之间设置滚道80和滚子90,第N-I支承圈16和第N支承圈17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相对转动,并通过在滚道80中滚动的滚子90传递载荷。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N个支承圈均为圆环形,且相邻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111同轴,且为任一支承圈的中心轴。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圈回转支承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该多圈回转支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支承圈21、第二支承圈22、第三支承圈23……第N支承圈 27;其中,N为大于3的整数。该多圈回转支承的N个支承圈中至少一个是偏心圈,且该偏心圈位于最外侧的第一支承圈21和最内侧的第N支承圈27之间。下面以第二支承圈22 为偏心圈来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第二支承圈22为偏心圈时,第一支承圈21和第二支承圈22之间的转动轴212与第二支承圈22和第三支承圈23之间的转动轴 223平行间隔。同时,当与第二支承圈22外侧配合的第一支承圈21和与第二支承圈22内侧配合的第三支承圈23为圆环形时,第二支承圈22和第三支承圈23之间的转动轴223是第三支承圈23的中心轴,而第二支承圈22和第一支承圈21之间的转动轴212是第一支承圈21的中心轴,并与第三支承圈23的中心轴平行间隔。应用上述的多圈回转支承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用支承圈与其他需要连接的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不同结构之间的转动连接。例如,可以将A结构(图未示出)固定在第一支承圈11/21上,将B结构(图未示出)固定在第二支承圈12/22上,将C结构 (图未示出)固定在第三支承圈13/23上等等,以此来实现N个结构的转动连接。此外,当多圈回转支承设有偏心圈时,还可以实现结构之间的偏心转动。支承圈与被连接的结构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图未示出)连接固定,或者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连接固定。此外,应用上述的多圈回转支承时,还可以采用多个支承圈来连接固定同一结构, 以增加载荷的传递,满足大吨位设备的承载需求。例如轮式起重机上需要用到回转支承, 而轮式起重机由于运输问题通常车宽不能超过3米,车高不超过4米,因此对回转支承有尺寸方面的限制要求。图4所示为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多圈回转支承的三个支承圈的一个应用实例,其通过同轴的三个支承圈来连接轮式起重机上车的转台100和下车的车架200。 为便于说明,下面以第一支承圈11、第二支承圈12和第三支承圈13来进行例举,且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例相关的元件。通过高强螺栓(图未示出)分别将转台100与第二支承圈12 固定到一起,将车架200同时与第一支承圈11和第三支承圈13固定,此时转台100与车架 200实现了转动连接。在起重机工作时,转台100通过该多圈回转支承将载荷传递到车架 200上,此时第一支承圈11和第二支承圈12之间的滚子90传递载荷,同时第二支承圈12 和第三支承圈13之间的滚子90也传递载荷。与只有内支承圈和外支承圈的两圈回转支承相比,由于多出了第二支承圈12和第三支承圈13之间的滚子90传递载荷,能传递的最大载荷得到明显的提高,可以比两圈回转支承提高70%以上。同理,可以采用多圈回转支承的四个支承圈来连接轮式起重机上车的转台和下车的车架,提高从转台传递到车架的载荷。具体地,可将转台同时与第二支承圈和第四支承圈固定到一起,将车架同时与第一支承圈和第三支承圈固定到一起,这样,参与传递载荷的滚子数量更多,传递载荷的能力更强。以此类推可知,多圈回转支承的支承圈被采用得越多, 所能传递的载荷越强,在不增加回转支承尺寸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提高载荷能力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相邻支承圈之间设置的滚道和滚子可以是现有的任意形式,例如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单排交叉滚柱式、双排异径球式、三排滚柱式、球柱联合式、双列球式寸。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多圈回转支承包括三个以上支承圈,可以实现三个以上结构的转动连接而不必增加回转支承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多圈回转支承还可以采用至少两个支承圈来连接固定同一结构,以增加载荷的传递。此外,由于多圈回转支承包括三个以上支承圈,还可将其中一个或多个支承圈设置为偏心圈,从而实现结构间的偏心转动。与现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圈回转支承由于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支承圈,不仅可以实现三个以上结构的转动连接,而且还可采用至少两个支承圈来连接固定同一结构, 有利于控制回转支承的尺寸,且在同样的尺寸条件下,其所能传递的载荷更强,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以上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三个以上的支承圈,相邻两个支承圈之间设有滚道和可在滚道中滚动的滚子,相邻的支承圈之间通过滚子而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圈均为圆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同轴, 且为任一支承圈的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圈中包括至少一个偏心圈,所述偏心圈位于最外侧支承圈和最内侧支承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圈与相邻的两个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平行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偏心圈相邻的外侧支承圈为圆形,所述偏心圈与相邻的外侧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为所述相邻的外侧支承圈的中心轴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偏心圈相邻的内侧支承圈为圆形,所述偏心圈与相邻的内侧支承圈之间的转动轴为所述相邻的内侧支承圈的中心轴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外侧支承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相邻的内侧支承圈的中心轴平行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圈回转支承是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双排异径球式回转支承、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球柱联合式回转支承或双列球式回转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圈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圈通过螺栓固定被连接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多圈回转支承。该多圈回转支承依次包括三个以上的支承圈,相邻两个支承圈之间设有滚道和可在滚道中滚动的滚子,相邻支承圈之间通过滚子而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多圈回转支承包括三个以上支承圈,不仅可以实现三个以上结构的转动连接,而且还可采用至少两个支承圈来连接固定同一结构以增加载荷的传递。这有利于控制回转支承的尺寸,且在同样的尺寸条件下,其所能传递的载荷更强,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文档编号F16C33/58GK202228533SQ2011203781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建军, 罗贤智, 颜颢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