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绳滑轮和轴套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773298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绳滑轮和轴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轮传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绳滑轮和轴套。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塔式起重机等经常使用滑轮的场合中,普遍存在主卷扬钢丝绳排序紊乱现象,致使钢丝绳相互挤压而产生异型变形,使钢丝绳提前报废,造成极大浪费。为改变这种状况,在现阶段本领域中,例如大型塔机都增加了排绳导向滑轮(简称排绳滑轮)。该排绳滑轮能够在钢丝绳卷绕过程中沿轴向滑动,从而满足钢丝绳规则导入所需的角度,达到规则排序的目的。由于排绳滑轮需要滑轮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在使用中需要进行润滑作业,否则将导致滑轮和滑轮轴的严重磨损。目前业界中,主要采用在滑轮的中心轴孔中加入轴套,并对轴套进行润滑处理的方法。但是,由于滑轮和轴套的设计存在局限,从而导致油路的贮存油的空间有限和对铜套和滑轮轴之间的润滑不够充分,特别是滑轮高速运转下,轴套和滑轮轴的摩擦较大,使得滑轮的轴向移动不顺畅而造成钢丝绳排列不整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套,该轴套设计合理,能够使轴套和轴之间充分润滑,从而避免造成轴套和轴之间的较大摩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绳滑轮,该排绳滑轮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从而使排绳滑轮和滑轮轴充分润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轴套,该轴套上设置有穿过所述轴套侧壁的通孔,所述轴套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油槽。优选地,所述油槽为螺旋槽。优选地,所述螺旋槽为两个,螺旋方向相反且具有相交点,该相交点与所述通孔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排绳滑轮,该排绳滑轮包括滑轮本体,该滑轮本体具有中心轴孔以及与该中心轴孔相通的供油路,所述中心轴孔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该轴套的所述通孔与所述供油路相连通。优选地,所述供油路包括形成在所述中心轴孔内壁上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与所述轴套的所述通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为多个,并且所述供油路还包括连通所述环形凹槽的轴向凹槽。优选地,所述供油路还包括将所述中心轴孔与外界连通的多个油杯孔,该油杯孔与所述环形凹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轴套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凹槽相连通,并且所述通孔为多个。优选地,所述供油路包括周向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滑轮本体一侧的四个所述油杯孔,所述中心轴孔内壁形成有两个所述环形凹槽和用于连通两个所述环形凹槽的六个所述轴向凹槽,并且六个所述轴向凹槽周向等间隔地布置,其中,四个所述油杯孔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环形凹槽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轴套形成有六个所述通孔,其中,每三个所述通孔均勻布置在所述轴套的一个圆周上,并且每个所述圆周与一个所述环形凹槽对齐。优选地,所述滑轮本体和所述轴套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滑轮本体和所述轴套永久连接或者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滑轮本体上均勻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优选地,所述滑轮本体设置有与所述减重孔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筋。优选地,所述中心轴孔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中心轴孔的孔径的比值为1 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轴套内部形成有与通孔相连通的油槽,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或排绳滑轮与滑轮轴之间充分润滑,从而避免较大摩擦所带来的相关部件损
^^ ο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B-B线截取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绳滑轮的滑轮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滑轮主体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C-C线截取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绳滑轮和滑轮轴组装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套2滑轮本体3紧固件 4减重孔5加强筋 6油杯7滑轮轴11通孔12油槽21中心车由孔22供油路23环形凹槽 24轴向凹槽25油杯孑L121螺旋槽 122相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004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绳滑轮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即图7所示的方向。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轴套,该轴套1上设置有穿过轴套1侧壁的通孔11,轴套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通孔11相通的油槽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轴套1内壁上形成有与通孔相连通的油槽,通过该油槽能够使轴套1和轴之间得到更充分的润滑,并且可以储存更多的润滑油脂,从而避免较大摩擦所带来的相关部件损耗。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润滑油脂优选为高抗压润滑脂,以提供润滑效果。另外,轴套内壁形成的油槽有多种实施方式,为了避免重复在此只说明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该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轴套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油槽能够加工方便,并且覆盖面积大,优选地,油槽12为螺旋槽121。更优选地,螺旋槽121为两个,螺旋方向相反且具有相交点122,该相交点122与通孔11相连通。即通过较易加工的螺旋槽121,和其相交所得的相交点122,润滑油脂能够通过通孔12从外部供入,并且使润滑油流经油槽的各个位置,实现对轴套内壁的充分润滑。当然,也可以将油槽加工为其他形式的槽道,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另外,油槽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种,为了加工油槽方便并且有效供油,油槽12 的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半圆形。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1的外形可以有多种变形,例如圆形、方形等等,在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如图4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排绳滑轮,该排绳滑轮包括滑轮本体2,该滑轮本体2具有中心轴孔21以及与该中心轴孔21相通的供油路22, 其中,中心轴孔21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1,该轴套1的通孔11与供油路22相连
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绳滑轮设置有具有油槽12的轴套 1,通过在滑轮本体2上设置的供油路22与通孔11相通,因此,能够完成通过供油路为轴套供油,从而实现轴套和滑轮轴之间的充分润滑。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供油路”有多种实施方式,在此只介绍其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替换, 但是此类修改或替换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地,供油路22包括形成在中心轴孔21 内壁上的环形凹槽23,该环形凹槽23与轴套1的通孔11相连通。更优选地,该环形凹槽23 为多个,并且供油路22还包括连通环形凹槽23的轴向凹槽24。通过如此设置供油路22, 环形凹槽23和轴向凹槽24相互连通,使得供油路22能够充分储存油脂,并方便通过轴套1 上的通孔11对轴套1进行供油。在这样设置下,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装配之前将润滑油脂填入环形凹槽23、轴向凹槽24和轴套1的油槽12之中,而进行润滑作业。另外,为了在使用中补充润滑油脂方便,优选地,供油路22还包括将中心轴孔21 与外界连通的多个油杯孔25,该油杯孔25与环形凹槽23相连通。因此,可以在油杯孔25 的外端设置油杯6,从而完成实时的加油或补充油脂工作,并通过油杯孔25对环形凹槽23、 轴向凹槽24进行供油,使本实用新型的加油或供油的操作更加简单,并且便于密封所述供油路22,即只需在设置油杯的位置设置密封垫等密封件即可。为了使对轴套1的供油更加方便,轴套1的通孔11与环形凹槽23相连通,并且通孔11为多个。即由于环形凹槽23为多个,为了和环形凹槽23对应,轴套1上的通孔11也为多个,使供油更加顺畅,润滑效果更好。综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以及图5和图6所示,优选地,供油路22包括周向等间隔设置在滑轮本体2 —侧的四个油杯孔25 (图中只显示其中一个),中心轴孔21内壁形成有两个环形凹槽23和用于连通两个环形凹槽23的六个轴向凹槽24,并且六个轴向凹槽24周向等间隔地布置,其中,四个油杯孔25与相邻的一个环形凹槽23相连通。并且,轴套1形成有六个通孔11,其中,每三个通孔11均勻布置在轴套1的一个圆周D (可参见图2)上,并且每个圆周D与一个环形凹槽23对齐。本优选实施例设计合理,能够充分完成对滑轮轴7和轴套1之间的润滑,并且由于具有由环形凹槽23、轴向凹槽24以及油槽12构成的庞大油路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排绳滑轮具有较强储油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润滑效果。为了进一步完善本实用新型,如图7所示,滑轮本体2和轴套1通过紧固件3(优选螺钉)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轴套1不会在使用中从中心轴孔21中脱离,并且方便拆卸更换轴套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轴套1和滑轮本体2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连接,当轴套1经久耐磨或者排绳滑轮为一次性使用时,优选地,滑轮本体2和轴套1永久连接(通过焊接手段)或者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制造为一体)。需要注意到是, 由于滑轮本体2和轴套1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在滑轮中心轴孔21上直接加工油槽 12的实施方式也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为了完善本实用新型,如图4所示,优选地,滑轮本体2上均勻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4。通过设置多个减重孔4,能够减轻滑轮本体2的重量并且节约滑轮的制作成本,并且更优选地,滑轮本体2还设置有与减重孔4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筋5。通过设置加强筋5,进一步加强了设置减重孔4的滑轮本体2的强度。此处所述的减重孔4和加强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另外,为了增加排绳滑轮和滑轮轴7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单位面积压力,优选地, 中心轴孔21的轴向长度与中心轴孔21的孔径的比值为1 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和排绳滑轮设计合理,具有庞大油路系统,能够在保证充分润滑排绳滑轮和润滑轴的情况下,储存大量备用润滑油脂,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润滑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的主要材质为常见的耐磨铜质材料,为了进一步增加相关部件的寿命,还可以将与排绳滑轮对应的滑轮轴7进行调质和表面镀铬处理。另外,滑轮本体为铸造而成,加工简单。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和排绳滑轮具有较强经济性、 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
6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轴套,该轴套(1)上设置有穿过所述轴套(1)侧壁的通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通孔(11)相通的油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12)为螺旋槽(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121)为两个,螺旋方向相反且具有相交点(122),该相交点(122)与所述通孔(11)相连通。
4.一种排绳滑轮,该排绳滑轮包括滑轮本体(2),该滑轮本体(2)具有中心轴孔(21) 以及与该中心轴孔(21)相通的供油路(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孔(21)内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轴套(1),该轴套(1)的所述通孔(11)与所述供油路(22) 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路(22)包括形成在所述中心轴孔(21)内壁上的环形凹槽(23),该环形凹槽(23)与所述轴套(1)的所述通孔(1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23)为多个,并且所述供油路(22)还包括连通所述环形凹槽(23)的轴向凹槽(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路(22)还包括将所述中心轴孔(21)与外界连通的多个油杯孔(25),该油杯孔(25)与所述环形凹槽(2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的所述通孔(11)与所述环形凹槽(23)相连通,并且所述通孔(11)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路(22)包括周向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滑轮本体(2) —侧的四个所述油杯孔(25),所述中心轴孔(21)内壁形成有两个所述环形凹槽(23)和用于连通两个所述环形凹槽(23)的六个所述轴向凹槽(24),并且六个所述轴向凹槽(24)周向等间隔地布置,其中,四个所述油杯孔(25)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环形凹槽(23)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形成有六个所述通孔 (11),其中,每三个所述通孔(11)均勻布置在所述轴套(1)的一个圆周(D)上,并且每个所述圆周(D)与一个所述环形凹槽(23)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本体(2)和所述轴套(1) 通过紧固件(3)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本体(2)和所述轴套(1) 永久连接或者形成为一体式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本体(2)上均勻设置有多个减重孔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本体(2)设置有与所述减重孔(4)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筋(5)。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绳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孔(21)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中心轴孔(21)的孔径比值为1 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套,该轴套(1)上设置有穿过所述轴套(1)侧壁的通孔(11),所述轴套(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通孔(11)相通的油槽(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绳滑轮,该排绳滑轮包括滑轮本体(2),该滑轮本体(2)具有中心轴孔(21)以及与该中心轴孔(21)相通的供油路(22),所述中心轴孔(21)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1),该轴套(1)的所述通孔(11)与所述供油路(22)相连通。由于在轴套内部形成有与通孔相连通的油槽,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或排绳滑轮与滑轮轴之间充分润滑,从而避免较大摩擦所带来的相关部件损耗。
文档编号F16N1/00GK202209355SQ20112026641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冯军, 郑兴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