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一般车辆传动领域,涉及一种双排行星轮系汇流的周转轮系,特别是涉及非道路车辆应用的多区段高效全自动无级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拖拉机制造及工程机械的应用业发展迅猛,但整体的制造水平及科技含量相对而言还比较低。目前我国进口的大功率拖拉机多采用动力换档或是半动力换档,而国产拖拉机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动换档,驾驶员劳动强度较大。手动换档中拖拉机负载作业的时速基本都是由驾驶员的经验判断,因此拖拉机负载与发动机动力的匹配性较差。 在汽车制造领域,轿车自动变速器基本采用辛普森型、改进辛普森型、拉维娜型等单排的行星齿轮机构,但前提是必须要与液力变矩器配套使用。在拖拉机及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由于换档大多数是在低速、大负载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液力变矩器很难满足机车实际作业要求。反之,完全采用纯液压无级自动变速器则传动效率较低,无级钢带自动变速器又受到传递功率的限制。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两排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液压动力及机械动力的汇流。充分利用机械传动传动效率高,液压调速平稳的这一特性,提高变速箱的调速品质,这对于提高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作业效率有着很强的优越性。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为了克服现有自动变速机构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机械传动效率高、液压传动调速平稳的特性,提供一种两排行星齿轮组双排汇流的方式,通过前、后行星齿轮排交互作用实现拖拉机根据负载实现全自动无级变速。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的组成液压动力、机械动力分别通过动力输入轴 (24), (14)输入,经前、后两排行星齿轮汇流,通过双联齿轮(1)或(1 将动力向外输出。 输入轴(14)为后排行星齿轮架同时也联接前排星系齿轮内齿圈。输出双联齿轮(1)与前排行星齿轮架联接,输出双联齿轮(1 与后排行星齿轮架联接。动力分别是通过前排行星齿轮架和后排齿圈向外输出动力。该浮动双排行星齿轮机构通过两支撑架0 固定于箱体内,该支撑架还联接该双排行星齿轮内部润滑油路。对于所述全自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通过两双联齿轮(1)、(15)中部内凹轴颈,与支撑架通过滑动轴承进行限位,并通过该支撑架上板的进油孔(30)对整个双排行星齿轮汇流机构内部的回转副、接触副进行润滑。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前排行星齿轮由三个行星齿轮( 是通过三个行星齿轮轴销C3)与双联齿轮(1)和拉板联接成一体,形成一个行星齿轮架,行星齿轮通过内部安装一对滚针轴承(11)在轴销上滚动,该轴销内部有润滑油道。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前排三个行星齿轮(5)中部的齿根部打有四个径向油孔,可以将轴销C3)处的润滑油甩到行星齿轮外部,可以有效的对行星齿轮组进行润滑。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前排行星架由三个行星轮(5)相互间隔安装有三个间隔套(22),该间隔套通过三组螺栓连接副(23)将行星齿轮限位在拉板与双联齿轮⑴中间。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润滑油通过油孔(30)进入轴瓦上盖板(26), 通过一圈油槽进入到轴瓦内部,润滑油再接着进入双联齿轮(1)内部的三个油道,最后润滑油再进入三个轴销(3)的油道(32)对前排的行星齿轮组进行润滑。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行星齿轮轴销的定位通过顶丝(31)处的螺钉定位,该定位螺钉的头部旋入行星齿轮轴销顶丝固定孔(33),使得润滑油进入轴销内部。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后排行星齿轮的固定也是通过轴销(13)与轴(14)联接,并且也采用三组间隔套(20)的螺栓联接,前排行星齿轮内齿圈与后排行星齿轮架刚性联接。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后排行星齿轮的外齿圈(9)与双联齿轮(15) 是通过6个螺栓组(17)联接。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后排行星齿轮的润滑,是通过油孔(30)进入轴瓦上盖板(26),通过一圈油槽进入到轴瓦内部,之后通过一对钢制密封环(16)的密封, 将润滑油压入到轴(14)内部,然后将润滑油压入到后排行星齿轮轴销(13)内部,对后排行星齿轮组进行润滑。对于所述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在液压动力输入轴(24)与机械动力输入轴 (14)的对接处,为了提高双排行星轮系的回转精度,采用一个圆锥滚子轴承来套接,同时也控制两轴的轴向窜动。
图1双排行星齿轮汇流排结构示意2双排行星齿轮汇流排装配3支撑架板装配4前排行星齿轮架装配5后排行星齿轮架装配6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与输出齿轮装配7双联齿轮结构8行星齿轮轴销内部油道图附图中1-双联齿轮;2-弹性挡圈;3-前排行星齿轮轴销;4-滚针轴承;5-前排行星齿轮; 6-止动顶丝;7-前排行星齿轮内齿圈;8-后排行星齿轮;9-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10-止动顶丝;11-滚动轴承;12-弹性挡圈;13-后排行星齿轮轴销;14-机械动力输入轴;15-双联齿轮;16-钢制密封环;17-联接螺栓组;18-圆锥滚子轴承;19-后排行星齿轮排间隔套筒;20-联接螺栓组;21-前排行星齿轮行星架拉板;22-前排行星排间隔套筒;23-联接螺栓组;24-液压动力输入轴。25-支撑架;26-支撑架上盖板;27-滑动轴承下瓦;28-滑动轴承上瓦;29-内六方螺栓;30-进油孔;31-顶丝;32-油道;33-顶丝固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附图1、2所示液压动力、机械动力分别通过轴04) (14)输入到前、后排行星齿轮差动轮系,经行星齿轮组对动力的汇流,使得两种动力汇合后向外输出。该双排行星齿轮组中,前排行星齿轮的外齿圈与后排行星齿轮的行星架采用螺栓刚性联接;前排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与双联齿轮(1)采用螺栓刚性联接;后排行星齿轮的内齿圈与双联齿轮(15)采用螺栓刚性联接。如前所述,当双排行星齿轮前排起作用时,液压动力传递到前排太阳轮,机械动力传递到前排行星齿轮内齿圈,输出为前排行星齿轮架,由双联齿轮(1)向外输出动力,此时机械部分具备两种速比。在此过程中由于液压输入轴04)可以实现纯液压状态的无级变速,此时能够实现在两个机械速比变化范围内的无级变速。如前所述,当双排行星齿轮后排起作用是,液压动力通过轴04)传递到后排太阳轮,机械动力传递到后排行星齿轮架,动力输出是通过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与双联齿轮(1 刚性联接,此时输出动力传递给双联齿轮(1 。同样双联齿轮具备机械部分的两种速比,可以实现自动变速器中的两个区段的速比变化。在此过程中由于液压输入轴04)可以实现纯液压状态的无级变速,此时能够实现在两个机械速比变化范围内的无级变速。如前所述,该机构中前排行星齿轮的润滑通过支架上的进油孔(30)将压力油通过轴瓦上的开孔,导入到双联齿轮内部的三个油道,然后经过行星齿轮销内部的油道将润滑油压入行星齿轮内部的滚针轴承,然后通过行星齿轮齿根的油孔将润滑油甩入到行星齿轮内部,对前行星齿轮进行润滑。如前所述,该机构后排中行星齿轮的润滑通过支架上的进油孔(30)将压力油通过轴瓦上的开孔穿透双联齿轮(15)内壁,再通过两片钢制密封环(16)密封,将压力油导入到轴(14)的中心油孔内,经过行星齿轮销内部的油腔将润滑油压入行星齿轮内部的滚针轴承(11),然后通过行星齿轮齿根的油孔将润滑油甩入到行星齿轮内部,对后排行星齿轮进行润滑。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新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因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械动力输入轴(14)与液压动力输入轴(24)将动力传递给前、后双排行星齿轮系,经汇流后分别由双联齿轮(1)、 (15)独立向外输出动力。所述液压动力输入轴(24)也是前、后双排行星齿轮公用太阳轮齿轮轴;机械动力输入轴与后排行星齿轮架一体,并通过螺栓组(20)与前排行星齿轮内齿圈(7)联接;输出双联齿轮(15)与后排行星齿轮内齿圈通过螺栓组(17)联接;输出双联齿轮(1)与前排行星齿轮架刚性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润滑油通过油孔(30)进入轴瓦上盖板(26),经油槽进入到轴瓦内部,润滑油进入双联齿轮(1)内部的3 个油道,再经前排行星架轴销(3)内部的油孔将压力润滑油导入到行星齿轮内部的滚针轴承(4),最后由前排行星齿轮中部径向齿根处的四个油孔将润滑油甩出,对前排的行星齿轮组进行润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后排行星齿轮的润滑,是润滑油通过油孔(30)进入轴瓦上盖板(26),通过油槽进入到轴瓦(28)内部,并穿透双联齿轮(1)的内壁,之后通过一对钢制密封环(16)的密封,将润滑油压入到轴(14) 内部,再经后排行星架轴销(13)内部的油孔将压力润滑油导入到行星齿轮内部滚针轴承 (11),最后由后排行星齿轮中部径向齿根处的四个油孔将润滑油甩出,对后排行星齿轮组进行润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无级变速器双排行星齿轮系汇流机构。该机构的发明特征在于发动机动力首先通过液压传动系统及机械传动系统分流,通过液压动力输入轴(24)与机械动力输入轴(14),再经前、后双排行星齿轮将动力汇流输出。输出是通过双联齿轮(1)和双联齿轮(15)独立向外输出动力。该机构前、后排行星齿轮组的各部的润滑是经行星齿轮轴销内部油道,通过双联齿轮(1)、(15)中部内凹的滑动轴承处压力润滑油来实现的,以保证行星齿轮系内部的良好散热及润滑。无级变速是通过切换前、后排行星齿轮系的输出方式,用以实现在不同区段高效、连续地无级变速。
文档编号F16H57/08GK102359560SQ20111031231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倪向东, 史俊龙, 史立新, 张海军, 朱思洪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