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790669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减速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
背景技术
行星减速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产品,其性能可与其它军品级减速机产品相媲 美,却有着工业级产品的价格,主要用于塔式起重机的回转机构,又可作为配套部件用于起 重、挖掘、运输、建筑等行业。行星减速机主要传动结构为行星轮,太阳轮,外齿圈.行星减 速机因为结构原因,单级减速最小为3,最大一般不超过10,常见减速比为3. 4. 5. 6. 8. 10, 减速机级数一般不超过3,但有部分大减速比定制减速机有4级减速。国内专利200910152356. 6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器,包括机座、圆端盖、输出 轴、输入轴。轴承及由行星架、内齿轮、太阳轮、行星轮、行星轮轴构成的封闭组合轮系。其 特征在于(a)机座本体为壁厚均勻的回转体,有散热筋;(b)机座壁厚与作用于机座的扭 矩应满足公式T丨[2] = (10. 5-1.3) · δ [4] (Ν·πι),(δ-壁厚m m) ;(C)内齿轮外圆 花键与圆筒内花键配合。该新型行星减速器机座铸造,重量轻,工艺性能好,但行星减速机 多应用于重负荷、频繁正反转、环境复杂等场合,其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地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性 能可靠的行星减速机。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包括输出轴(1)、油封O)、输出 法兰(3)、行星架(4)、行星轴(5)、挡圈(6)、滚针(7)、行星轮(8)、齿圈(9)、挡圈(10)、副 板(11)、连接法兰(12)、行星轴(13)、行星架(14)、挡圈(15)、行星轮(16)、滚针(17)、挡 圈(18)、输入轴(19)、油封(20)、轴承(21)、太阳轮(22)、输入法兰(23)、弹性圆柱销(24)、 齿圈(25)、弹性片(沈)、太阳轮(27)、齿圈(观)、铰制孔用螺栓(四)、弹性片(30),其特征 在于太阳轮02)和(27),行星架(4)和(14)为全浮动结构,行星架⑷与太阳轮(ZT)、 行星架(14)与太阳轮0 分别采用30度花键自定心功能连接,花键齿轮端顶部倒角5 10度,使其具有调心作用,行星架(4)为低速及简支架分体式结构,行星架(4)和副板(11) 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为一体,行星架(4)采用钢制材料,副板(11)采用球铁铸造,行星轮 (8)、(16)内控作轴承外圈、行星轴(5)、(13)作轴承内圈的满针结构适应重负荷工况,行 星轮(8)、(16)与齿圈(9)、(25)啮合时,挤压润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A)通过滚针(7)、 (17)圆周间隙,经滚针(7)、(17)与挡圈(6)和(10)、(15)和(17)的端面侧隙进入导流口 (B),最后经轴向孔(C)排出,实现行星轮摩擦副润滑和热交换;太阳轮(XT)、(22)与行星轮 (8)、(16)啮合时,挤压润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F)进入轴向孔(E),排向弹性片(30)与太 阳轮(XT)及弹性片06)与太阳轮02)的摩擦面,在离心力作用下,经弹性片(30)与太阳 轮(XT)及弹性片06)与太阳轮0 侧隙排出,实现太阳轮端面摩擦副润滑和热交换,在 太阳轮与行星架相对运动时,设有调整结构,输入轴和输出轴设有密封结构,为缓冲反转冲击,设有弹性圈柱销08)、04)予以加强;太阳轮与行星架相对运动时,设有调整结构,发生轴向偏斜,弹性片(30)、(26)伸 缩自适应轴向尺寸变化,避免轴向压死,使太阳轮与行星架轻松相互适应调整;输入轴密封结构采用带密封圈轴承和一个旋转唇油封;输出轴密封结构采用双油封设计,结合面采用端面0形圈密封;应用于齿圈分度圆直径小于500、输入转速3000rpm、输出转矩100000N. m的行星 传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新颖,功率密度高,润滑优良,密封可靠, 噪声低,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能适用于环境复杂等场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轮与行星架运动状态图;附图中1输出轴2油封3输出法兰4行星架5行星轴6挡圈7滚针8行星轮9齿 圈10挡圈11副板12连接法兰13行星轴14行星架15挡圈16行星轮17滚针18挡圈19 输入轴20油封21轴承22太阳轮23输入法兰M弹性圆柱销25齿圈沈弹性片27太阳轮 观齿圈四铰制孔用螺栓30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制造技术对本领域 技术人来说是十分清楚的。参见
图1,考虑均载效果,采用太阳轮02)/(27),行星架0)/(14)全浮动,利用30 度花键自定心功能连接,花键齿端顶部倒角5 10度,使其具有一定的调心作用,同时花键 适合重负荷工况。行星架设计考虑行星轮装配,低速级采用简支梁分体式设计,高速级采用悬臂梁设计A低速 级行星架(4)和副板(11)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为一体;行星架(4)采用钢制材料,副板 (11)采用球铁铸造,适应重负荷工况。B高速级行星架(14)采用钢制材料,悬臂梁设计。避免动平衡配重,满足经济性 能。轴承设计采用满针设计,行星轮(8)/(16)内孔作轴承外圈,行星轴(5)/(1 作内圈一体化 设计,结构紧凑,工艺、经济性能良好,适应重负荷工况。润滑设计参见图2行星轮磨擦副行星轮(8)/16与齿圈(9)Λ25)啮合时,挤压润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㈧通过滚 针(7)/(17)圆周间隙,经滚针(7)/(17)与挡圈(6)、(10)/(15)、(17)的端面侧隙进入导流口(B),最后经轴向孔(C)排出,实现润滑和热交换。参见图3太阳轮端面磨擦副太阳轮測、ΤΣ)与行星轮(8)/16啮合时,挤压润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F)进入 轴向孔(E),排向弹性片(30)与太阳轮(XT)及弹性片06)与太阳轮02)的摩擦面,在离 心力作用下,经弹性片(30)与太阳轮(XT)及弹性片06)与太阳轮02)侧隙排出,实现润 滑和热交换。在太阳轮与行星架相对运动时,互适应调整,发生轴向偏斜,与弹性片行成单 边接触情况并形成侧隙。轴向固定设计在太阳轮与行星架相对运动时,互适应调整,发生轴向偏斜,设计弹性片(30)/ (26)伸缩自适应轴向尺寸变化,避免轴向压死,使太阳轮与行星架轻松相互适应调整。密封设计输入轴采用带密封圈轴承和一个旋转唇油封,输出轴采用双油封设计,结合面采 用端面O形圈密封。正反转冲击设计行星减速机功率密度高,齿圈周向布置螺栓拉紧产生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零件的 相对运动,设计弹性圆柱销08)Λ24)予以加强并缓冲反转冲击。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齿圈分度圆直径小于500、输入转速3000rpm、输出转矩 100000N. m 的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包括输出轴(1)、油封O)、输出法兰(3)、行星架、行星 轴(5)、挡圈(6)、滚针(7)、行星轮(8)、齿圈(9)、挡圈(10)、副板(11)、连接法兰(12)、行 星轴(13)、行星架(14)、挡圈(15)、行星轮(16)、滚针(17)、挡圈(18)、输入轴(19)、油封 (20)、轴承(21)、太阳轮(22)、输入法兰(23)、弹性圆柱销(M)、齿圈(25)、弹性片⑶、太 阳轮(27)、齿圈(观)、铰制孔用螺栓( )、弹性片(30),其特征在于太阳轮(22、27),行星 架(4,14)为全浮动结构,行星架(4)与太阳轮(27)、行星架(14)与太阳轮(22)分别采用 30度花键自定心功能连接,花键齿轮端顶部倒角5 10度,使其具有调心作用,行星架(4) 为低速及简支架分体式结构,行星架(4)和副板(11)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为一体,行星架 ⑷采用钢制材料,副板(U)采用球铁铸造,行星轮(8、16)内控作轴承外圈、行星轴(5、 13)作轴承内圈的满针结构适应重负荷工况,行星轮(8、16)与齿圈(9、25)啮合时,挤压润 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㈧通过滚针(7、17)圆周间隙,经滚针(7、17)与挡圈(6、10、15、17) 的端面侧隙进入导流口(B),最后经轴向孔(C)排出,实现行星轮摩擦副润滑和热交换 ’太 阳轮(27、22)与行星轮(8、16)啮合时,挤压润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F)进入轴向孔(E),排 向弹性片(30)与太阳轮(27)及弹性片06)与太阳轮02)的摩擦面,在离心力作用下,经 弹性片(30)与太阳轮(XT)及弹性片06)与太阳轮02)侧隙排出,实现太阳轮端面摩擦 副润滑和热交换,在太阳轮与行星架相对运动时,设有调整结构,输入轴和输出轴设有密封 结构,为缓冲反转冲击,设有弹性圈柱销(洲、24)予以加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在太阳轮与行星架相对运 动时,设有调整结构,发生轴向偏斜,弹性片(30、26)伸缩自适应轴向尺寸变化,避免轴向 压死,使太阳轮与行星架轻松相互适应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密封结构采用带密 封圈轴承和一个旋转唇油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输出轴密封结构采用双油 封设计,结合面采用端面0形圈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减速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太阳轮(22)和(27),行星架(4)和(14)为全浮动结构,行星架(4)与太阳轮(27)、行星架(14)与太阳轮(22)分别采用30度花键自定心功能连接,花键齿轮端顶部倒角5~10度,行星轮(8)/16与齿圈(9)/(25)啮合时,挤压润滑油进入齿根径向孔(A)通过滚针(7)/(17)圆周间隙,经滚针(7)/(17)与挡圈(6)、(10)/(15)、(17)的端面侧隙进入导流口(B),最后经轴向孔(C)排出,实现润滑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新颖,功率密度高,润滑优良,密封可靠,噪声低,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能适用于环境复杂等场合。
文档编号F16H1/32GK201925419SQ2010206845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和法洋, 李展山, 李开卫, 李志明, 李雄壮 申请人:上海合纵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