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能向机械能转换的摆线液压马达,尤其是一种内置式制 动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是实现液-机能量转换的传统装置。其基本结构可以参见专利号 为ZL200720041824. 9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壳体或后盖上制有进液口和回流口,一端装有摆 线针轮副和配流机构,另一端装有输出轴,摆线针轮副的转子通过内花键与联动轴一端的 外齿轮啮合,联动轴的另一端与输出轴传动衔接。工作时,配流机构使进液口与摆线针轮副 的扩展啮合腔连通,并使摆线针轮副的收缩腔与回流口连通。结果,压力液体从进液口进入 壳体或后盖后,再进入摆线针轮副形成的扩展啮合腔,使其容积不断扩大,同时摆线针轮副 形成的收缩啮合腔中的液体则从回流口回流。在此过程中,摆线针轮副的转子被扩展啮合 腔与收缩啮合腔的压力差驱动旋转,产生扭矩,并将此转动扭矩通过联动轴传递到输出轴 输出,从而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与此同时,配流机构也由联动轴同步带动旋转,周 而复始的不断切换连通状态,使转换过程得以持续下去。这样,液压马达就可以连续输出扭 矩。为了适合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摆线液压马达提出的新要求,即马达在进、出油 口同时关闭、即马达处于制动工作状态下,转、定子啮合高低压油腔之间应不发生泄漏,从 而使马达转子瞬时静止不动。显然,这种使用要求与现有马达转、定子副的运动原理相抵 触,因为转、定子在相互运动中需要留有一定的动配合间隙,制动时两者之间难免泄漏。因 此,通过关闭液压马达自身进、出油口实现瞬间制动理论上是难以行得通的,例如在保证安 全可靠的前提下要使液压吊机起吊停止在某一特定位置,现有通用工况的摆线液压马达不 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外加制动装置,无疑会导致液压马达成本增加,体积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持原有径向尺寸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出 一种结构紧凑、能够实现大扭矩瞬时制动的摆线液压马达,从而满足各种新的使用需求。申请人:经过研究和分析认识到,现有摆线液压马达转定子副通过高低压液压油的 压力差形成扭矩,联动轴将扭矩传递到输出轴,再通过输出轴将扭矩输出。因此,在液压马 达内部实现制动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对输出轴进行控制来实现,另一是通过对联动轴控 制来实现。由于输出轴处的结构及空间受到限制,第一种方式的实现将增大马达的重量和 体积,且成本控制较难,而第二种针对联动轴进行制动的控制方式,马达的外形大小基本不 变,总长略有增加,结构简单,增加零件数量少,采用整体结构便于制动液压油的密封。在上述认识基础上,申请人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的技术方 案,该马达壳体内装有摆线针轮副和配流机构,一端装有输出轴;所述摆线针轮副的转子通 过内花键与联动轴的外齿轮啮合,所述联动轴邻近输出轴的一端与输出轴传动衔接;所述壳体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隔板与制动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内远离隔板的一 端装有可轴向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内端邻近与制动器壳体构成周向约束的一组间隔分布 摩擦片,所述摩擦片间隔中分别插装制动片,构成摩擦片制动机构;所述制动片与可转动的 制动轴周向约束连接,所述制动轴邻近隔板的端面制有长槽沉孔;所述联动轴远离输出轴 的一端延长穿过隔板,与长槽沉孔构成轴向约束的移动副。在液压马达处于运动工作状态时,制动器中的活塞处于松释位置,摩擦片与制动 片之间存有间隙,位于长槽沉孔内的联动轴延长端以圆环运动轨迹带动制动轴旋转。当活 塞受到制动控制,向摩擦片一侧移动压迫摩擦片时,摩擦片与制动片紧密接触,从而使制动 轴停止转动,进而使联动轴的延长端无法继续做圆环运动而迫使联动轴停转,达到液压马 达瞬间制动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布局紧凑,可以保持液压马达的径向尺寸不变,增加 零件数量少,而且由于是内制动结构,即使扭矩较大也能及时制动,且制动平稳可靠,可以 避免制动时液压油的外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有转定子副01,输出轴02,联动轴1,隔板2,制动座3,密封垫4,活动体5、轴 承6,定位销7,制动器壳体8,后盖9,0型圈10、16,承托环11、17,活塞12,碟簧13,垫圈14, 后钢片15,螺栓18,中钢片19,制动片20,前钢片21,制动轴22,螺钉23。图2中(A)为
图1实施例的制动轴结构示意图,图2中(B)是(A)的右视图,图2 中的(C)是㈧的左视图。图3中(A)为
图1实施例的制动片结构示意图,图3中(B)为(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的基本结构、整体截面尺寸、连接尺寸 均与目前现有的中小排量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例如BMR、BMRS马达,典型结构参见 ZL200720041824.9中国专利文献)相同,其中增设了实现特有制动功能的机构。如
图1所 示,其基本结构为壳体内装有转定子副01构成的摆线针轮副,以及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配 流机构,一端装有输出轴02。摆线针轮副的转子通过内花键与联动轴1的外齿轮啮合,联动 轴1邻近输出轴02的一端与输出轴通过齿轮副传动衔接。壳体远离输出轴02的一端通过 隔板2与制动器壳体8固定连接。制动器壳体8内远离隔板2的一端装有可轴向移动的活 塞12,活塞12内端邻近与制动器壳体8通过定位销7构成周向约束的一组间隔分布摩擦 片,其间隔中分别插装制动片20,从而构成摩擦片制动机构。制动片20具有起支撑作用的 前钢片21和后钢片15。制动片20如图3所示,中部制有长扁孔,套装在可转动制动轴22 形状相配的长扁轴上,形成周向约束连接。制动轴22如图2所示,邻近隔板2的端面制有 长槽沉孔,联动轴1远离输出轴02的一端延长穿过隔板2,通过端头的活动体5与长槽沉孔 构成轴向约束的移动副。活动体5可以加工成球头,也可以是关节轴承,在结构空间允许的
4范围内同联动轴的延伸段结合一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具有强力瞬间制动功能,活塞12远离隔板2 一端的槽孔与制动器壳体的后盖9之间装使摩擦片趋向压紧制动片的碟簧13,其挤压与释 放制动力源自油缸制动装置,碟簧是静态制动的动力源,而活塞压力液体形成推力,反作用 于碟簧,进而释放制动片,使马达得以旋转。当需要制动时,只要活塞处泄压,碟簧即瞬间复 位,从而使制动轴立即制动,实现马达停转。此外,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联动轴1的长度适当加长,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形成缩径延伸端,以利于转子的 偏心运动(转子与定子的公转与自转)带动制动轴旋转。2、为了便于马达以及制动装置的安装,制动器壳体通过制动器座与马达壳体连 接,即采用分两部分组合的结构方式,先将制动器座与马达本体连接好,再将制动器壳体部 分用螺栓连接。3、为了保证顺利旋转,制动轴22外圆通过滚针轴承6与制动座器3构成转动副, 这样有利于结构紧凑。总之,通过对摆线液压马达整体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具有轴配流结构摆线液压马 达整体结构布局的研究,申请人找出其增加具有制动功能的实现方式,妥善解决了有关技 术问题,在保持原有连接方式和截面尺寸、制造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提高了摆线液压马 达特定工况下的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加工工艺简单, 具有可靠的制动效果,降低了摆线液压马达的制造难度。采用该装置能够节约使用成本,提 高使用产品的整体可靠性。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如马达的外型可以是圆形 结构等等。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一种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该马达壳体内装有摆线针轮副和配流机构,一端装有输出轴;所述摆线针轮副的转子通过内花键与联动轴的外齿轮啮合,所述联动轴邻近输出轴的一端与输出轴传动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隔板与制动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内远离隔板的一端装有可轴向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内端邻近与制动器壳体构成周向约束的一组间隔分布摩擦片,所述摩擦片间隔中分别插装制动片,构成摩擦片制动机构;所述制动片与可转动的制动轴周向约束连接,所述制动轴邻近隔板的端面制有长槽沉孔;所述联动轴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延长穿过隔板,与长槽沉孔构成轴向约束的移动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远离隔板一 端的槽孔与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后盖之间装使摩擦片趋向压紧制动片的碟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中部 制有长扁孔,套装在所述制动轴形状相配的长扁轴上,形成周向约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壳体通过 制动器座与马达壳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轴外圆通过 滚针轴承与制动座器构成转动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片具有起支 撑作用的前钢片和后钢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远离输出 轴的一端形成缩径延伸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制动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该马达壳体内装有摆线针轮副和配流机构,一端装有输出轴;壳体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隔板与制动器壳体固定连接;制动器壳体内远离隔板的一端装有可轴向移动的活塞,活塞内端邻近与制动器壳体构成周向约束的一组间隔分布摩擦片,摩擦片间隔中分别插装制动片,构成摩擦片制动机构;制动片与可转动的制动轴周向约束连接,制动轴邻近隔板的端面制有长槽沉孔;联动轴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延长穿过隔板,与长槽沉孔构成轴向约束的移动副。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布局紧凑,可以保持液压马达的径向尺寸不变,即使扭矩较大也能及时制动,且制动平稳可靠,可以避免制动时液压油的外泄。
文档编号F16D25/0638GK201739074SQ20102018487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智敏, 徐文山, 楼峰, 纪立群, 翁爱光 申请人: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