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63091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缠绕在包括例如槽间距可变的可变带轮的多个V 带轮上,被用于汽车等的带式无级变速装置中。该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构成为由各个块承 受住来自各个带轮槽面的侧压,在所述各个带轮和各个块之间进行动力交接,并且由各条 张力带进行动力传递(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图11是示意地示出现有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100的横向剖视图。如图11所示,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100包括沿带长方向彼此平行延伸而形成为 环状的一对张力带101、和以规定间距相互排列着安装在该一对张力带101的全长上的多 个块102。各个块102在两侧部具有一对朝带宽方向的外侧敞开的凹槽状嵌合部103,在所 述各个嵌合部103中分别嵌入张力带101。所述各个块102构成为在基干部分埋设有由 金属制成的加强部件104,以便能够承受来自带轮的较大侧压,该加强部件104由酚类复合 树脂等树脂覆盖,与带轮槽面接触的接触部105由厚度均一的树脂形成。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044212号公报-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图12是示意地示出在走行中现有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100的横向剖视图。如图12所示,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100在走行过程中,特别是在为了变速而缩小 了 V带轮的槽间距时,由于来自带轮106的侧压施加在各个块102上,因而接触部105容易 朝带外侧弯曲变形。在此,图12中的双点划线表示在接触部105没有弯曲的状态时的块 102。还有,图12中的曲线107表示接触部105受到的来自带轮106的侧压的分布情况,该 曲线107示出在垂直于带轮106槽面的方向上离该槽面越远,该部分的侧压就越大。这样 一来,因为接触部105朝带外侧弯曲,所以接触部105所受到的来自带轮106的侧压就朝着 带内侧增大,因此如上所述在接触部105由厚度均一的树脂形成的情况下,接触部105受到 的侧压很容易在带内侧局部增大。为此,在来自带轮106的局部较大的侧压的作用下,接触 部105会受到损坏,块102很容易破损,这就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各个块的与V带轮接触的接 触部破损。-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使设置为覆盖对各个块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 至少一部分、并与V带轮的槽面接触的树脂制接触部形成为覆盖加强部件的覆盖厚度朝 着带内侧增大。
具体来说,本发明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包括沿带长方向延伸而形成为 环状的张力带、以及沿着带长方向相互排列着安装在所述张力带上的多个块,各个所述块 具有对块主体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和由树脂制成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为覆盖该加强部 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与V带轮的槽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形成为覆盖所述加强部 件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中,也可以是这样的,即设置有彼此平行 延伸的一对所述张力带,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夹着所述一对张力带而设的一对梁部、和设置 在所述一对张力带之间将所述一对梁部彼此连接起来的柱部,设置在所述一对梁部中的至 少一个梁部上的所述接触部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并且,优选的是设置在所述一对梁部上的所述接触部的覆盖厚度都朝着带内侧 增大。还有,优选的是所述接触部的与所述V带轮的槽面接触的接触面和所述加强部 件的设置有所述接触部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在8度以上且在20度以下。-作用-下面,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设置为覆盖对各个块进行加强的加强 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与V带轮的槽面接触的树脂制接触部形成为覆盖加强部件的覆盖 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由此,接触部本身所具有的对于来自V带轮的侧压的缓冲性便朝着 带内侧提高,即使在带走行中接触部朝带外侧弯曲地变形,接触部受到的来自V带轮的侧 压也会越朝向带内侧就越被大幅度地分散开,所以能够抑制接触部受到的侧压在带内侧局 部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各个块的接触部破损。进而,随着接触部受到的来自V带轮的侧压的分散,接触部所受到的来自V带轮的 剪切力也被分散开而能够抑制其在带内侧局部增大,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在带内侧的局部 磨损加快,接触部的耐磨损寿命得以提高。例如,设置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对张力带,加强部件具有夹着一对张力带而设的 一对梁部、和设置在一对张力带之间将一对梁部彼此连接起来的柱部,设置在一对梁部中 的至少一个梁部上的接触部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在该情况下,也能在该覆盖厚度 朝着带内侧增大的接触部具体地实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设置于一对梁部上的接触部的覆盖厚度都朝着带内侧增大的情况下, 因为能够抑制设置在一对梁部上的接触部破损,所以与仅设置在一对梁部中的一个梁部上 的接触部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各个块破损。在接触部的与V带轮的槽面接触的接触面和加强部件的设置有接触部的侧面所 成的角度小于8度的情况下,越朝向带内侧就越难很好地使接触部的缓冲性提高,接触部 受到的来自V带轮的侧压便很难充分地分散开。为此,块的侧压强度很难得到充分提高。另 一方面,在该接触部的接触面和加强部件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大于20度的情况下,因为接触 部的机械强度在带内侧比较低,所以当带在高负荷条件下走行时块的耐久强度就会产生较 大幅度的下降,在带走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像带走行开始时以及带低速走行中等那样在 块上施加了极高负荷的时候,接触部在作用于接触面的来自V带轮的剪切力的作用下在带 内侧产生早期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也就是说,在高负荷条件下进行走行时带本身的耐久强度有可能产生较大幅度的下降。相对于此,在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面和加强部件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在8度以上且20 度以下的情况下,接触部的缓冲性朝着带内侧确实且良好地提高,接触部受到的来自V带 轮的侧压得以充分地分散开,因此能充分地提高块的侧压强度,并且接触部在带内侧也能 保持较高的机械强度,所以当带在高负荷条件下走行时块的耐久强度的下降幅度较小。由 此,能够很好地抑制各个块破损。-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因为设置为覆盖对各个块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与V 带轮的槽面接触的树脂制接触部形成为覆盖加强部件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所以 能够抑制各个块的接触部破损。其结果是,能够延长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使用寿命。


图1是示意地示出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无级变速 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构成无级变速装置的V带轮的一部分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示意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一部分的立体 图。图4是示意地示出图3的IV-IV线剖面的图。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走行中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表示接触部的接触面和加强部件的侧面(粘着面)所成的角度与块的侧压 强度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示意地示出用于高负荷耐久强度评价试验的走行试验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接触部的接触面和加强部件的侧面(粘着面)所成的角度与块的高负 荷耐久强度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示意地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触部的覆盖厚度仅在内梁部朝带内 侧增大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横向剖视图。图10是示意地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触部的覆盖厚度仅在外梁部朝带内 侧增大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横向剖视图。图11是示意地示出现有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横向剖视图。图12是示意地示出在走行中现有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横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B-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3-驱动带轮(V带轮);4-从动带轮(V带轮);10-张力 带;20-块;25-加强部件;25a、25b-梁加强部(梁部);25c-柱加强部(柱部);25d-加强 部件的粘着面(设置有接触部的侧面);27-接触部;27a-接触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发明并未被以下各 个实施方式所限定。(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8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地示出使用了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B的无级变速装置T的侧视图。图 2是示意地示出在缠绕着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B的状态下构成无级变速装置T的带轮3、4 的一部分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 动用V型带B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示意地示出高负荷传动用V 型带B的横向剖视图。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带走行中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B的横向剖视图。 如下文所述,图6至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评价试验中的试验装置及试验结果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下面,仅称作V型带)B被用于例如无 级变速装置T中。该无级变速装置T是一种带传动装置。如图1所示,无级变速装置T包括驱动轴1以及与该驱动轴1平行设置的从动轴 2,驱动带轮3安装在所述驱动轴1上,从动带轮4安装在所述从动轴2上。如图2所示, 所述驱动带轮3及从动带轮4是具有定轮5和动轮6的变速V带轮,该定轮5与各个轴1、 2形成为一体并固定在该轴向上,该动轮6受到支撑能够在该轴向上滑动,在动轮6与定轮 5之间形成使V型带B出入的剖面呈“V”字形的带槽。所述驱动带轮3及从动带轮4构成 为通过让动轮6靠近或远离定轮5而能够改变槽间距。该无级变速装置T构成为将V型带B绕在驱动带轮3及从动带轮4的各个轮5、 6之间的带槽中并改变该槽间距,由此能够调节绕在各个带轮3、4上的带的卷绕直径,经由 V型带B将驱动带轮3的旋转力传递给从动带轮4。无级变速装置T使两个带轮3、4上的 带的卷绕直径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变化来实现变速,如图1所示使驱动带轮3上的卷绕直径 大于从动带轮4上的卷绕直径时成为加速状态,相反地使从动带轮4上的卷绕直径大于驱 动带轮3上的卷绕直径时成为减速状态,省略该减速状态的图示。在驱动带轮3和从动带 轮4之间,布置有从带外侧挤压V型带B对V型带B施加张力的张紧轮7。该张紧轮7是一 种平带轮。如图3所示,V型带B包括排列在带宽方向上沿带长方向彼此平行延伸而形成为 环状的一对张力带10、以及沿着带长方向相互排列着安装在两条张力带10上的多个块20。一对张力带10具有由硬质橡胶形成的保形层11、和在保形层11的内部沿带长 方向延伸地设置为螺旋状的芯线12。将例如向由甲基丙烯酸锌加强了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中混入了芳香族聚酰 胺短纤维、尼龙短纤维等短纤维而得到的耐热性佳且难以产生永久变形的硬质橡胶用于保 形层11。在用Jis-C硬度计测量橡胶硬度时,要求该硬质橡胶的橡胶硬度在大约75°以上。 出于提高耐磨损性等的目的,在该保形层11的两面上分别粘结设置了帆布13。所述各帆 布13是例如通过使尼龙制帆布含浸由甲基丙烯酸锌加强了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后对 该氢化丁腈橡胶进行硫化处理而制作出来的。在所述各条张力带10上,以规定间隔排列在带长方向上并分别沿带宽方向延伸 的多个内槽14作为内侧被啮合部形成在带内侧,另一方面与各个内槽14相对应地分别沿 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外槽15作为外侧被啮合部形成在带外侧。各个块20的横截面形成为近似“工”字形,块20由分别沿带宽方向延伸并夹着一 对张力带10而设的一对梁部20a、20b、以及设置在一对张力带10之间将一对梁部20a、20b 的带宽方向的中央部分彼此连接起来的柱部20c构成。
构成一对梁部的设置在带内侧的内梁部20a和设置在带外侧的外梁部20b形成 为带宽方向上的长度从带外侧朝带内侧逐渐缩短,在带宽方向的两侧与各个带轮3、4接 触的接触面27a之间所成的角度和各个带轮3、4的槽面所成的角度大致相等。在柱部20c 的带宽方向的两侧,分隔形成有一对凹槽状嵌合部21。该一对嵌合部21分别朝带宽方向的 外侧敞开,各条张力带10分别嵌入与其相对应的嵌合部21中。在各个块20的各个嵌合部21中,与张力带10的内槽14啮合着突出的内突条部 22作为内侧啮合部设置在带内侧,另一方面与张力带10的外槽15啮合着突出的外突条部 23作为外侧啮合部设置在带外侧。由于所述内突条部22与内槽14啮合,所述外突条部23 与外槽15啮合,因而各个块20沿着带长方向分别卡止固定在两条张力带10上,并与所述 两条张力带10进行动力交接。如图4所示,所述各个块20构成为在基干部分埋设有加强块主体的金属制加强 部件25,该加强部件25被树脂部沈覆盖。所述各个块20具有设置为覆盖加强部件25在 带宽方向上的两侧面、并与各个带轮3、4的槽面接触的树脂制接触部27。加强部件25由铝合金等形成,并形成为轮廓形状与块主体大致相同的近似“工” 字形。该加强部件25由分别加强块主体的各个梁部20a、20b及柱部20c的一对梁部即梁 加强部25a、25b以及柱部即柱加强部25c构成。也就是说,各个梁部20a、20b分别由各个 梁加强部25a、2^及覆盖所述各个梁加强部25a、25b的树脂部^a、26b构成,柱部20c由 柱加强部25c及覆盖该柱加强部25c的树脂部26c构成。树脂部沈由例如酚类复合树脂等形成,从有效地承受住来自各个带轮3、4的旋转 力的观点来看,优选树脂部在常温下的弹性模量在大约9000MPa以上。所述各个块20是利 用例如嵌件成型法将加强部件25埋入到树脂部沈的内部使加强部件25位于块20的中央 部分而形成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25被树脂部沈覆盖,从而构成了各个块20,不过 只要是在加强部件25上设置树脂部沈,至少使接触部27及嵌合部21由树脂构成即可,在 其它部分加强部件25可以露在块20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V型带B的各个块20形成为在一对梁部20a、20b上,接触部27 覆盖加强部件25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在接触部27的与各个带轮3、4的槽面接触的接触面27a、和加强部件25的设置有 该接触部27的侧面,亦即加强部件25的与接触部27粘着起来的粘着面25d所成的角度α 小于8度的情况下,越朝向带内侧就越难很好地使接触部27的缓冲性提高,接触部27受到 的来自各个带轮3、4的侧压便很难充分地分散开。为此,块20的侧压强度很难得到充分提 高。另一方面,在该接触部27的接触面27a和加强部件25的粘着面25d所成的角度α大 于20度的情况下,因为接触部27的机械强度在带内侧比较低,所以当带在高负荷条件下走 行时块20的耐久强度就会产生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带走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像带走行开 始时以及带低速走行中等那样在V型带B上施加了极高负荷的时候,接触部27在作用于接 触面27a的来自各个带轮3、4的剪切力的作用下在带内侧断裂的可能性提高。也就是说, 在高负荷条件下进行走行时V型带B的耐久强度有可能产生较大幅度的下降。基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块20中,接触部27的接触面27a和加强部件25的 粘着面25d所成的角度α在8度以上且在20度以下。
如图3所示,各个块20的带内侧的下半部沿着带长方向的纵剖面形成为锥状,使 得带长方向上的厚度朝着带内侧逐渐减小,并且以正弯曲状态缠绕在各个带轮3、4上。另 一方面,各个块20的带外侧的上半部沿着带长方向的纵剖面形成为锥状,使得带长方向上 的厚度朝着带外侧逐渐减小,并且构成为能够以带外侧面接触张紧轮7而成为负弯曲状 态。如上所述,V型带B构成为在无级变速装置T中,由各个块20承受住来自各个带 轮3、4槽面的侧压,在所述各个带轮3、4和各个块20之间进行动力交接,并且由各条张力 带10进行动力传递。-评价试验-下面,对具体实施了的评价试验进行说明。所进行的评价试验包括对构成V型带 的块进行的用以评价侧压强度的侧压强度评价试验、和用以评价当带在高负荷条件下走行 时的耐久强度的高负荷耐久强度评价试验。(侧压强度评价试验)在侧压强度评价试验中,根据使用了有限元法的分析,求出了包含与所述第一实 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V型带B的块20在内的本发明所涉及的V型带的块20、与具有现有 结构的V型带的块的侧压强度比。根据本评价试验,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对接触部27的接触面27a与加强部 件25的粘着面25d所成的角度α分别为7. 5度、8. 4度、15. 7度、20. 0度、22. 1度的这五 个块20进行了分析。在比较例中,对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与加强部件的粘着面所成的角度 为0.0度、即接触部形成为均一厚度的具有现有结构的块进行了相同的分析。所述实施例 1至实施例5及比较例的各个块的分析模型除了接触部的接触面与加强部件的粘着面所成 的角度以外,其它的结构均相同。在该评价试验中,向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个块的接触部施加一定侧压,根据因该 侧压而在接触部产生的应力的最大值求出侧压强度,将比较例的块获得的应力的最大值作 为基准值,求出实施例的各个块20与该比较例的块的侧压强度比。(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包括沿带长方向延伸而形成为环状的张力带、以及沿 着带长方向相互排列着安装在所述张力带上的多个块,各个所述块具有对块主体进行加强 的加强部件和由树脂制成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为覆盖该加强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与V 带轮的槽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形成为覆盖所述加强部件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对所述张力带,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夹着所述一对张力带而设的一对梁部、和设置在所述一对张力带 之间将所述一对梁部彼此连接起来的柱部,设置在所述一对梁部中的至少一个梁部上的所述接触部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一对梁部上的所述接触部的覆盖厚度都朝着带内侧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与所述V带轮的槽面接触的接触面和所述加强部件的设置有所述接触 部的侧面所成的角度在8度以上且在20度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该高负荷传动用V型带包括沿带长方向延伸而形成为环状的张力带、以及沿着带长方向相互排列着安装在张力带上的多个块。各个块具有对块主体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和由树脂制成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为覆盖加强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与V带轮的槽面接触。接触部形成为覆盖加强部件的覆盖厚度朝着带内侧增大。
文档编号F16G5/16GK102132067SQ20098013289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8日
发明者坂中宏行, 城户隆一, 高桥光彦 申请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