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闸阀所存在的缺点是使用寿命短,密封性能差, 不能适用于高温高压工况的要求,不便于阀门的运行、维修和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 行板闸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包括由阀体、阀盖、密封 圈、四开环依次连接构成的压力自紧密封机构,由阀体、阀座、密封 盘依次连接构成的双密封机构,气动双电控及手动控制机构,气动和 手动切换的执行机构,所述的密封机构为撑开式平行双闸板密封结 构;
所述的密封盘形状为上圆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使阀门在高压差下的使用性能得到保 证,适用高温高压工况的要求,实现阀门的迅速启闭的功能,便于阀 门的运行、维修和使用,使用寿命长。
图l、本实甩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说明其实施过程 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包括
由阀体1、阀盖8、密封圈11、四开环13等依次连接构成的压 力自紧密封机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在高温高压的工况条件下,可 实现阀门可靠的开启与关闭性能,阀体1和阀盖8采用压力自紧密封 结构;阀门适用于高温高压介质系统,压力越高,其密封性能越好; 应力自动补偿,自行抵消。设计结构先进、合理。当阀腔内压力升高 时,压力推动阀盖8上移压紧密封圈,与四开环13下的压紧环形成 压力自紧密封机构。
由阀体l、阀座4、密封盘5等依次连接构成的双密封机构,密 封盘5的采用上圆下方的最新设计结构形式,密封机构采用撑开式平 行双闸板密封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确保在高压差下阀门的可 靠密封。
气动双电控及手动控制机构,这种结构可实现阀门的快速开启和 关闭;从而对管道介质完成快速流通或截断的功能。
气动和手动切换的执行机构,在控制系统失电或失气的情况下, 可调整切换装置于手动机构位置,使阀门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灵活操 作。当阀门系统处于失气失电时,将切换装置调至手动,即可实现阀 门的手动操作,便于阀门的运行、维修和使用。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程说明
如图1所示,阀体1内腔镶有一对密封阀座4, 一对涨块3,楔形块6,当阀杆7向下推动楔形块6向下运动止于定位块2,在配合 斜面的作用下,左右涨块3推动密封盘5向左右涨开,两密封盘5与 阀座4密封面相互贴紧,形成密封副,实现阀门的密封性能。
旋拧螺钉18,顶止于档板圈14;继续旋紧螺钉18带动千斤座16, 对开环17,阀盖8上移,在四开环13、压紧环12与上移阀盖的挤压 下,密封圈11涨开形成密封带,形成阀门中腔的初始密封。当阔门 内腔介质压力升高,介质压力推动阀盖8向上移动,使阀体中腔与阀 盖8形成更加紧密的自紧密封。
拧在千斤座16上的螺栓72与并压填料压板20上的螺母73拧紧, 挤压填料压套19及填料10于填料函内,形成阀杆7与填料10的动 密封。
当压縮气体从气缸下接口进入气缸时,气体推动活塞45向上移 动,带动阀杆7向上运动,使阀门开启。反之,压縮气体从气缸上接 口进入气缸时,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功,使阀门7关闭。
在需要调为手动时,将转换块28上的手柄29扳至手动位置,此 时由于凸轮效应,在一对定位销71的作用下,对开螺母31与阀杆螺 纹啮合,驱动手轮可实现手动操作控制阀门7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使阀门在高压差下的使用性能得到保 证,适用高温高压工况的要求,实现阀门的迅速启闭的功能,便于阀 门的运行、维修和使用,使用寿命长。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替换和更换都是本专利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阀体(1)、阀盖(8)、密封圈(11)、四开环(13)依次连接构成的压力自紧密封机构以及阀体(1)、阀座(4)、密封盘(5)依次连接构成的双密封机构,还包括气动双电控及手动控制机构和气动和手动切换的执行机构,所述的密封机构为撑开式平行双闸板密封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盘(5)形状为上圆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压力自密封气动带手动双平行板闸阀,包括压力自紧密封机构,由阀体、阀座、密封盘依次连接构成的双密封机构,气动双电控及手动控制机构,气动和手动切换的执行机构,所述的密封机构为撑开式平行双闸板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盘形状为上圆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使阀门在高压差下的使用性能得到保证,适用高温高压工况的要求,实现阀门的迅速启闭的功能,便于阀门的运行、维修和使用,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16K31/14GK201407376SQ20092018511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潘佩聪 申请人:潘佩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