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79739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在紧急或其它异常 情形下用作乘客输送机的辅助制动器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乘客输送机为(例如)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或移动走道(moving walkways)。自动扶梯是乘客输送机,其通常(例如)在建筑物中不同高度的楼梯平台之间 运载乘客。自动人行道通常用于在水平延伸或仅略微倾斜的高度运载乘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通常包括框架、带可移动扶手的栏杆、踏板(tread plate)、驱动系统和用于推进该踏板的梯级链(st印chain)。梯级链在分别位于上游平台 与下游平台之间的引导滑轮之间沿环状路径而行进。该框架包括在框架左侧和右侧上的桁 架部段。每个桁架部段具有两个端部部段,这两个端部部段形成由倾斜的或(在自动人行 道的情况下)可能也水平的中部而连接起来的平台。平台之一,例如在自动扶梯的情况下 通常为上部平台,容纳着定位于桁架之间的乘客输送机的驱动系统或机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系统通常包括梯级链、梯级链驱动滑轮(例如呈链 轮或齿轮的形式)、轮轴和驱动马达。梯级链行进了一条连续闭合环路,从一个平台运行到 另一个平台且返回。踏板附连至梯级链。驱动马达驱动该驱动滑轮,该驱动滑轮直接地、或 经由另一传动装置而与梯级链成驱动连接。通常,最终的驱动装置实现为位于绕区域的弯 处的一对滑轮。驱动滑轮基于踏板大小且对于大多数自动扶梯系统通常具有750mm直径。 该驱动滑轮驱动该梯级链。替代办法涉及位于自动扶梯倾斜部或自动人行道中部的一或多 个机器。这些机器也经由驱动滑轮来驱动梯级链。存在着应当启动制动器以自动地停止或阻止梯级链的进一步移动的很多种情况。 例如,在自动扶梯中,当在马达与梯级链之间的驱动传输存在故障时,需要控制自动扶梯的 阶梯的位置,因为如果没有马达的原动力,则垂直或法向重力可造成自动扶梯的阶梯的不 当移动。对于任何乘客输送机,另外,辅助制动装置应当可用于在异常情况下启动。这种辅 助制动装置应允许安全地停止住乘客输送机的任何移动部件,特别地是梯级链和踏板,且 保持这些部件处于固定状态,直到解决了异常情况。对于辅助制动装置而言重要的是,其甚 至能在乘客输送机的驱动系统和/或其控制装置完全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可靠地启动且 能维持阻挡状态相当长时间。辅助制动器的已知构造包括楔型构造和卡钳型(calliper-type)构造。楔型构造是机械控制的且使用由弹簧偏压的楔形件以便在启动时由弹簧在制动 盘与固定构件(通常为横杆)之间推压。楔型构造提供对于辅助制动器的自锁效果,因为 一旦在制动盘与楔形件之间建立充分的摩擦配合,制动盘的旋转移动将引起楔形件在制动 盘与固定构件之间的进一步移动。但是为了释放辅助制动器且使乘客输送机返回到备用位 置,乘客输送机必须起动并在反向进行操作一段较短时间。这是较为麻烦的。
卡钳型构造是电控的且使用制动杠杆,在启动时,制动杠杆在其重力作用下落到 制动盘上以向制动盘上施加制动力。为了充分发挥性能,制动盘需要具有明确限定的形状 且因此制造起来较为复杂,且另外该制动杠杆需要具有较大重量。因此,必需要有较大的力 使制动杠杆从其启动位置返回到停用位置以使乘客输送机返回到其备用状态。因此,卡钳 型构造很昂贵且需要相当大空间,特别是对于驱动装置而言。希望这种辅助制动装置需要最小的力以用于启动和维持阻挡状态,以及用于将制 动系统复位为停用的备用条件。特别地,辅助制动装置应在启动时提供自锁效果。而且,如 果辅助制动装置能提供对乘客输送机进行容易且方便重启的可能性,则将会是有益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用于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部件的乘客输送机的 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元件,制动元件具有制动部分,制动部分适于与乘客输送机 的可移动部件相接合。制动元件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到其中制动部分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 可移动部件相接合的位置。在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相接合的状态,该制动 元件可在第二方向上从制动部分最初接合位置移动到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制动元件在第 二方向上的移动由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来加以驱动。本发明的再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其包括如上文所陈述的制动装 置,特别是辅助制动装置。将在下文中参看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图1示出处于停用状态的辅助制动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示出处于停用状态的图1的实施例的侧视立面图;图3示出处于启动状态的图1和图2的实施例的侧视立面图;图4示出根据图3处于启动状态的实施例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5示出图4所示实施例的细节的平面图;以及图6示出图4的放大细节。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和所有随后的附图中,根据实施例的辅助制动装置大体上由10标注。图1 以透视图示出处于停用状态的辅助制动装置10。12描绘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链轮,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皆为乘客输送机的可能实施例。链轮12绕轴杆14可旋转地支承, 轴杆14直接地、或经由传动装置连接到乘客输送机的驱动马达(未图示)。因此驱动马达 的操作将使链轮旋转。链轮12驱动乘客输送机的梯级链(未图示)。举例而言,环状驱动 带(未图示)可绕链轮12传递以便与设于链轮12外围周围的径向突出齿(其中之一在图 1中标注为16)相接合。在操作中,驱动带与乘客输送机的梯级链相接合,从而使得梯级链 将会在介于链轮12所在处的乘客输送机的平台之一(例如,在乘客输送机为自动扶梯的情 况下的上部平台)与乘客输送机平台之中另一个之间以循环方式行进。以此方式,链轮12 限定出垂直于轴杆14的平面,乘客输送机的梯级链将在该平面中行进。
链轮12可与驱动马达(例如,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杆直接连接,以便由输出轴杆 的旋转来驱动。或者,这种驱动连接可经由传动装置来实现,例如利用与驱动马达(其可也 为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杆牢固地联接的输出滑轮、绕输出滑轮传递并且也绕较大直径的主 驱动滑轮(未图示)传递的马达驱动带,该主驱动滑轮以可旋转固定的关系与链轮12相联 接,例如,该主驱动滑轮可以按可旋转固定的关系而紧固到轴杆14上、或者可与链轮12 — 体地形成。在图示实例中,在乘客输送机的正常操作期间,即,在辅助制动装置10或任何其 它制动装置的停用位置,链轮1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由图1和图2中的箭头A所示。辅助制动装置10包括制动元件18,具有止动元件功能的滑动件20,支承构件22, 基座24,杆(参看图3和图4),主弹簧构件28,返回弹簧构件30和螺线管32,螺线管32具 有辅助制动装置10的促动元件的功能。制动元件18具有细长形状,具有以Y表示的纵向轴线。制动部分34形成于制动 元件18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且邻接部36 (参看图2)形成于制动元件18的相对纵向端部 处。制动元件18由支承构件22经由铰合部(hinge)38而加以支承以便绕着回转轴线(以 X表示)在停用位置(在图1和图2中描绘)与制动位置(在图3至图5中描绘)之间旋 转。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陈述地,制动元件18绕轴线X的旋转限定了制动元件18可移 动的第二方向。制动元件18的旋转移动使得在制动元件18的停用位置,其纵向轴线Y基 本上水平延伸,且在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其纵向轴线Y相对于水平方向以大约25度角 a延伸(参看图3和图4)。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陈述,制动元件18连同支承构件22—起也可在第一方向 (或者,更精确地,在第一线性方向)上,即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便使 制动元件18的接合部34与制动结构50a至50h相接合,制动结构50a至50h设于链轮12 的侧面之一中。制动结构50a至50h包括了在轴杆14方向上从链轮12的侧面向外突出的 一定数目的突出部50a至50h。突出部50a至图50h绕链轮12的外围一个紧随着另一个。 在图示实例中,在突出部50a至图50h的随后两个之间分别具有大约45°的角距离。但在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一个制动结构50a至50h设于链轮12的侧面之一中,应了解相同 的结构也可设于链轮12的相对侧面中,该侧面在附图中看不到,以用于若希望制动元件18 的接合部34与制动结构的两侧接合的情况。如在图3和图4中最佳地看出,滑动件20具有基本上水平地延伸的楔形部40,且 楔形部40的顶部42指向链轮12。楔形部40的底侧46可滑动地支承于支承构件22的顶 侧上,且因此基本上水平地延伸。楔形部40的上侧44相对于底侧以大约5°的角度日倾 斜。在楔形部40的上侧44中形成有邻接部48,在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如图3和图4 所描绘),邻接部48与形成于制动元件18处的邻接部36相邻接。在水平方向上与楔形部40相对着,即在远离链轮12的方向中,杆26的一端52牢 固地紧固在形成于滑动件20中的凹口内。杆26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且其相对端54插入 于螺线管32内,螺线管32充当电动操作的促动元件。充当主弹簧的螺旋弹簧28包围着 杆26,并且其一个纵向端部邻靠着滑动件20、且其相对端邻靠着螺线管32的外壳。因此, 主弹簧28提供偏压力,偏压力在由杆26的纵向轴线Z及滑动件20的纵向轴线所限定的第 二线性方向上远离螺线管32的外壳且朝向链轮12而对滑动件20进行偏压。这种偏压力 由螺线管32补偿,螺线管32固定着杆16的延伸超过螺线管32外壳的长度。通过对螺线管32加电或通电,产生一种力以将杆16牵拉到螺线管32外壳内,且因此可相应地缩短该 杆16延伸超过外壳的长度。因此,在螺线管32的完全加电状态,滑动件20将处于其最右 边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即,其位置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距链轮12最远)。在这个位 置,制动元件18的制动部分34不能与链轮12的制动结构50a至50h相接合,且因此这个 位置整体上限定着滑动件20和制动装置10的停用“备用”位置。在螺线管32的完全断电 状态下,滑动件将处于在第二线性方向上最靠近链轮12的位置。如将在下文中所陈述,使 滑动件20进入到这个位置将会启动辅助制动装置10,且随后使制动元件18进入到在图3 至图6中所描绘的其制动位置。滑动件20由支承构件22支承以便能在如由杆16的轴线Z所限定的第二线性方 向上的特定范围内滑动。而且,支承构件22自身支承于基座24上,以便能在第二线性方向 上的特定范围内滑动。支承构件22可(例如)包括线性引导布置,其与滑动件20的相对 应结构接合、且允许在第二线性方向上朝着链轮和远离链轮12而相对于支承构件22在滑 动件20的给定范围内相对移动。这种相对移动可(例如)被线性引导布置的相应的左邻 接件和右邻接件所限制。因此,通过对螺线管32加电或断电来促动杆16,首先将会造成滑 动件20在第二线性方向上相对于支承元件22的移动,且支承元件22相对于基座24而固 定。在滑动件20已到达左邻接件或右邻接件之后,杆16在第二线性方向上的进一步移动 将造成支承构件22连同滑动件20 —起在第二线性方向上的朝着或远离链轮12的相对应 移动。因此这种线性移动也将会使制动元件18更靠近链轮12或进一步远离链轮12。如下文所述来促动辅助制动装置10用于启动和释放其制动状态如上文所陈述,在停用的辅助制动装置10的正常操作中,螺线管32将被加电以将 杆16牵拉到其在螺线管32的外壳内的最缩回的位置。因此,滑动件20将处于根据图1和 图2的其最右边的位置(即,其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距链轮12最远的位置),且制动元件18 不能与链轮12的制动结构50a至50h相接合。链轮12将在逆时针方向(参看图A)上旋 转。为了启动辅助制动装置10,螺线管32将被断电。在主弹簧28的张力下,然后杆 16将会从外壳延伸并在第二线性方向上朝着链轮12移动滑动件20。在第一阶段,滑动件 20将相对于支承构件22移动,支承构件22相对于基座24保持固定。因此,滑动件20的楔 形部40将在制动元件18的邻接部40以下移动。在第二阶段,在滑动件20已与支承构件 22的相对应的左邻接件相邻接之后,支承构件22和滑动件20 二者将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进 一步朝着链轮12移动。由于制动元件18 (在这个阶段,其水平地对准,即其纵向轴线Y在 第二线性方向上延伸)由支承构件22经由铰合部38来加以支承,第二阶段中的移动使制 动元件18更靠近链轮12。制动元件18的这种移动限定第一线性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线性方向与由滑动件20的移动限定的第二线性方向相同。但应当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 中,第一线性方向与第二线性方向可彼此不同。最后,制动元件18在第一线性方向上的移动将会导致制动元件18的接合部34与 制动结构的突起50a至50h之一 50h相接合,制动结构绕链轮12的外围而设于链轮12侧 面中。制动元件18与仍在逆时针方向(参看箭头A)旋转的链轮12的突起50b相接合,将 会造成制动元件18绕铰合部38在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角度a增加,角度a为制动元件 18的纵向轴线Y相对于第二纵向延伸而所成的角度。由于铰合部38位于制动元件的形成有接合部34的端部与制动元件的与接合部34相对的端部(形成有邻接部36的端部)之 间,且也位于比滑动件20的楔形部40的上侧46更大的高度(即,铰合部38相对于楔形部 40的上侧46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偏离),制动元件18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回转移动 将导致邻接部36朝向滑动件20的楔形部40移动。因此,在回转移动的最后阶段,邻接部 36将邻接着在滑动件20的楔形部40的上侧44中形成的相对应的邻接部48。这将使制动 元件18进入到其制动位置,在该制动位置,制动元件18不可在顺时针方向上进一步回转, 但仍与链轮12接合。因此在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由楔入于链轮12 (在一侧)与楔形 部40(在另一侧)之间的制动元件18阻止链轮12在逆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在制动位 置,角度a将为大约25度,且制动元件18将相对于链轮12的外围具有基本上切向方位, 且制动元件的纵向轴线Y基本上垂直于链轮12的外围定向(在图4中角度Y = 90度)。另外,如图所示,优选地,铰合部38的位置使得从铰合部38至邻接部36的距离小 于从铰合部38至制动部分38的距离,且因此由链轮12施加到滑动件20上的制动力将按 照从铰合部38到制动部分34的距离与从铰合部38到邻接部36的距离的比率而进一步增 加。在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的楔入效果还是自锁的,如在图4和图6中可清楚地看 出。在点A,其中,在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制动元件18的邻接部36与楔形部40的邻 接部48彼此接触,制动元件18向楔形部40施加力F,力F具有正交于滑动件20下表面46 的分量Fn和平行于滑动件20下表面46的分量Fh。正交于下表面46的分量Fn将会经由滑 动件30而完全地反应于乘客输送机的框架上。由于铰合部38的位置高于在楔形部40的 上表面中所形成的邻接部48,分量Fh指向链轮12 (参看图6)。因此,在制动元件18的制 动位置,链轮12将向滑动件20的楔形部40上施加力,推压着滑动件20在第二线性方向上 朝向链轮12。这将会进一步放大制动效果且一旦确立了制动位置,则提供对制动位置的稳 定维持。甚至在释放由主弹簧28施加到滑动件20上的促动力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对螺 线管32加电)将会维持全制动力。可由辅助制动装置10施加的最大制动力仅受到辅助制动装置10 (特别是制动元 件18和滑动件20)的抗裂性能限制。该最大制动力或这个制动力可维持的最长时间都不 取决于螺线管32的加电状态。因此,乘客输送机可维持于制动状态,与是否向螺线管32施 加电能无关。而是螺线管32和主弹簧18仅必需将滑动件20和制动元件18移动到启动位 置,在启动位置,接合部34有可能与制动结构50接合。提供对辅助制动装置的这种启动所 必需的力可能远低于实际上将要由制动元件18施加以阻止乘客输送机的制动力。有可能利用反向(=在图示实施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链轮12以及利用在正 常方向(=在图示实施例的反时针方向)运转的链轮12来释放辅助制动装置的制动状态。在链轮12反向运行的情况下,链轮12将使制动元件18在反时针方向往回朝向其 停用位置回转(在图示实施例的水平方向)。因此,将螺线管32再次加电以使滑动件20和 制动元件18缩回,即,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远离链轮12而移动滑动件20和制动元件18,将会 使制动元件18的接合部34与制动结构50脱离接合。为此,略微减小由主弹簧28施加的 偏压力就足够了,且因此仅需要对螺线管32进行比较弱的加电。一旦制动元件18不再与 链轮12接合,返回弹簧30将使制动元件18回转到其原始停用位置(在图中的水平位置), 且对螺线管32加电将会使滑动件20和制动元件18缩回到图1和图2所示的停用位置。
但是,也可利用在朝前方向运行的链轮12来释放辅助制动装置10。在此情况下, 链轮12将施加力以使制动元件18在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释放制动器,缩回滑动件20, 即,通过向螺线管32加电而使滑动件20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远离链轮12移动。在将螺线管 32加电之后,杆28缩回到螺线管32外壳内,将会在第一阶段中仅使得滑动件20相对于支 承构件22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远离链轮12而移动,且制动元件18仍接合着制动结构50。由 于楔形部40的倾斜,现在,链轮12可使制动元件18在顺时针方向进一步回转、且角度a 将进一步增加,结果导致接合部34与制动结构50的接合越来越少。螺线管32仍将被加电以使滑动件20进一步缩回,从而使得滑动件20与支承构件 22的右邻接件相邻接、且随后滑动件20与支承构件22 —起缩回到原始停用位置。这将最 终使制动元件18与制动结构50完全脱离接合,且因此释放辅助制动器10。然后返回弹簧 30与制动元件18的重量一起,将会恢复制动元件的原始停用状态。在辅助制动装置10的释放过程的最初阶段使滑动件20缩回所必需的力基本上低 于中断乘客输送机所必需的制动力,且甚至与启动辅助制动装置10所必需的促动力大约 相同。这甚至适用于在该制动器释放期间链轮12在朝前方向运行的情况,这是由于为了使 滑动件20基本上缩回,仅须由主弹簧和螺线管32 (参看图6)来补偿由链轮12经由制动元 件18施加到楔形部40上的力(相当小)的水平分量FH和这个力的法向分量?1<乘以摩擦 系数。如上文所述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乘客输送机的楔型制动装置,其可由仅 需较低功率的小型且紧凑的驱动机构启动。仅必需有比较小的启动力和/或释放力来启动 制动装置和/或释放其制动状态。另外,制动装置一旦被启动,则其可在乘客输送机在任一 方向运行时从其制动状态复位为其禁用状态。可使得释放制动状态所需的力保持为相当 低,与释放制动状态时乘客输送机在向前还是相反方向运行无关。由于较小的启动和释放 力,可使用较小且紧凑的促动装置。在一实例中,制动装置可受电控以借助于诸如螺线管这 样的电驱动器件来启动制动装置和/或释放其启动状态。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元件,制动元件具有制动部分,制动部分可与乘客输送机的可 移动部件相接合。制动元件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到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相 接合的位置和制动元件。在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接合的状态,制动元件还 可在第二方向上从与制动部分最初接合的位置移动到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制动元件在第 二方向上的移动由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驱动。因此,可看到制动装置的启动过 程(促使制动装置进入制动状态)和/或禁用过程(促使制动装置释放其制动状态)涉及 制动元件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而这种制动过程将涉及制动元件在第二方向的移动。通过分 别提供制动元件用于启动/禁用和制动的不同移动,有可能向这些移动中的每一个提供单 独驱动。特别地,制动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被限定为需要仅较小促动力,第一方向将 大体上必须由外部驱动装置(例如,电控驱动装置)提供。相比而言,为了提供较大制动力, 制动元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可由乘客输送机自身的驱动装置驱动。因此,仅具有较低力 要求的紧凑式触发和促动机构可用于该制动装置。这种促动装置可(例如)包括较小的电 磁驱动装置,诸如螺线管。如果制动元件也可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制动装置在其一旦被促动后 可通过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比较低的促动力来复位。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乘客输送机可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乘客输送机可包括 滑轮(例如滑车或链轮),用于驱动乘客输送机的循环牵引元件(例如,梯级链或托盘链 (pallet chain))绕其传递。在此情况下,可由滑轮或与滑轮牢固地连接着的部件来提供乘 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滑轮可为由乘客输送机的驱动单元加以驱动的牵引滑轮或驱动滑 轮,从而使得驱动滑轮直接地或经由传动机构来驱动循环牵引元件,循环牵引元件驱动乘 客输送机。在此情况下,可移动部件可由驱动滑轮本身、或由连接于驱动滑轮的驱动系中的 构件来提供。循环牵引元件可(例如)形成为自动扶梯的阶梯带/梯级链或自动人行道的 运行带/托盘链。当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具有圆形外围时,制动元件当处于制动位置时可相对 于所述可移动元件的外围具有基本上切向方位。在制动元件的制动状态,这允许驱动力从 可移动部件到制动元件的最佳转移以维持该制动状态。另外,为了释放该制动状态,制动元 件可相对于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在朝前方向、以及相对于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在反向而移动。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在其至少一个横向侧面中具备 制动盘结构。这种制动盘结构可设于可移动部件外围附近、且可以按照摩擦配合和/或形 式配合方式与制动元件的制动部分接合,例如,制动盘结构可包括绕可移动部件的外围以 角度间隔而彼此紧随着的一定数目的制动部。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制动装置还可包括支承构件,支承构件支承着该制动元 件从而使得制动元件可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在这种布置中,支承构件本身可在第一方向上 在停用位置与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在停用位置,制动元件的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 动部件脱离接合;在启动位置,制动元件的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接合。在又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制动装置可包括返回弹簧构件,其被布置成使得朝向停 用位置偏压该制动元件,在该停用位置,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脱离。在释放 制动装置的制动状态之后,这种释放弹簧构件可保证制动元件返回到其原始禁用位置。在再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彼此不同,例如,第一方向可为一 种线性方向、且第二方向可指向圆的圆周方向。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制动元件可被支承以便绕一条基本上与乘客输送机的可 移动部件的移动平面相垂直的回转轴线而回转、且第二方向可相对于该回转轴线在周向指 向。举例而言,制动元件可绕回转轴线以介于10度与45度之间的角度,或者更精确地以介 于20与30度之间的角度,更加精确地以大约25度的角度而在制动部分同乘客输送机的可 移动部件的最初接合位置与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之间回转。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由第一线性方向限定,且制动元件可在第一线 性方向上移动以使制动部分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相接合。这允许一定数目的装置和 布置用于在第一线性方向上移动该制动部分,以便启动该制动装置。特别地,可使用电促动 装置,例如,使用螺线管和电枢的装置,其可根据螺线管的加电状态而在线性方向上移动。为了提供可靠的制动状态,其中在制动装置已被促动之后,制动元件维持于制动 位置较长时期,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制动装置还可包括止动构件,且制动元件还可具有 邻接部,邻接部被按照如下方式布置制动构件在第二方向上从制动部分的最初接合位置 到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的移动使得邻接部与止动构件邻接。为了在制动元件的制动部分已 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相接合之后允许制动元件从其制动位置中的其原始位置移动,则在一实例中,制动元件可绕着而发生回转的回转轴线可相对于所述楔形部的邻接部在与 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离。止动构件可为固定的。但是,当止动元件本身可在第二线性方向上移动时,可便于 制动元件的启动以引起制动元件移动来采取制动位置和/或从制动位置释放,例如,第二 线性方向可基本上平行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平面而延伸。在一实例中,第二 线性方向可为水平方向。第一线性方向可平行于第二线性方向、或者第二线性方向可甚至 等同于第一线性方向。在此情况下,如果可由相同促动构件来促动所述制动元件在第一线 性方向的移动以及促动所述止动元件在第二线性方向的移动,则将会较为方便。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该止动构件可包括楔形部,楔形部限定邻接面,在制动元 件的制动位置,制动元件的邻接部邻靠着楔形部的邻接面。邻接面可限定于楔形部的面上, 其相对于第二线性方向朝着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呈锥形。举例而言,邻接面可相对于 第二线性方向以介于1度与20度之间的角度、或者更精确地以介于3度与10度之间的角 度、或更加精确地以大约5度的角度倾斜。止动元件的楔形形式的特定优点在于在制动元 件从制动位置释放时移动部件在前向移动的情形下便利了制动元件从其制动位置释放,因 为止动元件在与第二线性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远离可移动部件的方向)上缩回将会允许 由可移动部件驱动该制动元件以在第二方向移动超过制动元件的制动位置。在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止动元件可由支承构件支承以便能在第二线性方向上来 回滑动。另外,例如支承构件可包括第一邻接部,第一邻接部限制了止动元件在第二线性方 向上朝向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且支承构件可包括第二邻接部,第二邻接部限 制了止动元件在第二线性方向上远离所述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在此实施例 中,第一邻接件与第二邻接件在第二线性方向上彼此偏离。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涉及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制动装置的乘客输送机。在这种乘客输 送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制动装置可为辅助制动装置。虽然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 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且可用等效物来代替本发明的元件。此外,在 不偏离本发明的本质精神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形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教 导内容。因此,预期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发明包括属于所附权利要求 书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部件(12)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10),所述制动装置(10)包括制动元件(18),所述制动元件(18)具有可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的制动部分(34);所述制动元件(18)可在第一方向移动到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的位置;在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的状态,所述制动元件(18)可在第二方向从所述制动部分(34)的最初接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移动由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移动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包括滑轮,用于驱动所述乘客输送机的循环牵引元件绕所述滑轮 传递,所述滑轮提供所述可移动部件(1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包括驱动滑轮,所述驱动滑轮由所述乘客输送机的驱动单元驱 动、且驱动所述乘客输送机的循环牵引元件,所述可移动部件(12)由所述驱动滑轮、或由 所述驱动滑轮驱动的部件提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具有圆形外围,所述制动元件(18)在所 述制动位置相对于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所述外围具有基本上切向方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在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至少一个横向 侧面中具备制动盘结构(50a-50h),所述制动盘结构(50a-50h)设于所述可移动部件(12) 的外围周围、并且可以按照摩擦配合和/或形式配合的方式与所述制动元件(18)的所述制 动部分(34)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还包括支承构件(22),所述支承构件(22)支承着所述制动元件(18)以便能在所述 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支承构件(22)可在所述第一方向在停用位置与启动位置之间移动在 所述停用位置,所述制动元件(18)的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 部件(12)脱离接合;在所述启动位置,所述制动元件(18)的所述制动部分与所述乘客输送 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还包括弹簧构件(30),所述弹簧构件(30)被布置成使得朝着停用位置偏压所述制 动元件(18),在所述停用位置,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分 (12)脱离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制动元件(18)被支承,以便于绕基本上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 件(12)的移动平面垂直的回转轴线(X)回转,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在周 向指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制动元件(18)可绕所述回转轴线(X)以介于10度与45度之间的角度、优选 地以介于20度与30度之间的角度、且最优选地以大约25度的角度在所述制动部分(34) 同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所述最初接合位置与所述制动元件(18)的所 述制动位置之间回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制动元件(18)可在所述第一线性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 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所述第一线性方向限定所述第一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还包括止动构件(20),所述制动元件(18)还具有邻接部(36),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制 动构件(18)在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制动部分(34)的所述最初接合位置进入到所述制动元 件(18)的所述制动位置的所述移动使所述邻接部(36)与所述止动构件(20)邻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制动元件(18)可绕着回转的所述回转轴线(X)可相对于所述楔形部(40)的 所述邻接部(48)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偏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止动构件(20)可在第二线性方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第二线性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所述 移动平面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第二线性方向水平地指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第一线性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线性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止动构件(20)包括楔形部(40),所述楔形部(40)限定邻接面(48),在所述 制动元件(18)的所述制动位置,所述制动元件(18)的所述邻接部(36)邻靠着所述楔形部 (40)的所述邻接面(48)。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邻接面(48)限定于所述楔形部(40)的面上,其相对于所述第二线性方向朝 向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呈锥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邻接面(48)相对于所述第二线性方向以介于1度与20度之间的角度,优选 地以介于3度与10度之间的角度,以及最优选地以大约5度的角度倾斜。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止动元件(20)由所述支承构件(22)支承以便能在所述第二线性方向上来回滑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支承构件(22)包括第一邻接部,第一邻接部限制所述止动元件(20)在所述 第二线性方向朝向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移动,且所述支承构件(22) 包括第二邻接部,所述第二邻接部限制所述止动元件(20)在所述第二线性方向远离所述 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的移动,所述第一邻接件和所述第二邻接件在所述第 二线性方向上彼此偏离。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制动装置(10),其还包括电控促动元件,所述电控促动元件适于在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制动元件(18) 移动到其中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的所述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动装置(10),其中所述电控促动元件(32)包括螺线管(32)和促动杆(28),所述促动杆(28)与所述 制动元件(18)联接,所述螺线管(321)在加电状态移动所述促动杆(28)从而使得所述制 动元件(18)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到其中所述制动部分(34)与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 动部件(12)接合的位置。
26.—种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的乘客输送机。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乘客输送机, 其中所述制动装置(10)是辅助制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部件(12)的乘客输送机的制动装置(10)。该制动装置(10)包括制动元件(18),该制动元件(18)具有制动部分(24),制动部分(24)可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12)接合。该制动元件(18)可在第一方向移动到其中制动部分(34)与乘客输送机的所述可移动部件(12)接合的位置。在制动部分(34)与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12)接合的状态,制动元件(18)可从制动部分(34)最初接合的位置移动到制动元件(18)的制动位置。由乘客输送机的可移动部件(12)的移动来驱动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文档编号F16D49/00GK101855465SQ200780101451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D·拉扎, M·弗尔塞基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