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该车辆用无级变 速器的冷却构造在传动箱中收容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至少具有设于 发动机与后轮间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在该传动箱形成收容上述无 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室,同时,设有用于从外部将冷却空气导入至该变 速器室内的导入口和用于将冷却空气从上述变速器室排出到外部的排 出口。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该无级变速 器的冷却构造在传动箱的上部设置连通到变速器室内的排出口,从上 述排出口将导入至变速器室对无级变速器进行冷却后的冷却空气排出 到外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2270号公报可是,如在上述专利文献l中公开的那样,在从设于传动箱的上 部的排出口将冷却空气排出到外部的场合,防止水从排出口浸入到变 速器室内的能力受到传动箱的上部壁的位置的影响。因此,当要求更 高水平的防止性能时,需要将变速器室的上部壁设定得比较高,结果, 对车辆的重心位置产生影响,或导致布局受到限制等,配置的自由度 降低。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该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 足够水平的防水性能并且能够提高配置自由度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 冷却构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 在传动箱中收容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至少具有设于发动机与后轮间 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在该传动箱形成收容上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 器室,同时,设有用于从外部将冷却空气导入至该变速器室内的导入口和用于将冷却空气从上述变速器室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其特征在 于 一端液密地连接于上述排出口的排出管道的另一端在上述传动箱 的上方开放。另外,第2项发明在第l项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 征上述排出口面临车身的中心侧地设于上述传动箱,上述排出管道 的另一端相对上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到与上述排出口相反侧。第3项发明在第1或2项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用上述冷却扇的冷却风冷却散热器的水冷式发动机,上述排出管道在机壳或散热器壳内。第4项发明在第3项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 上述发动机壳或散热器壳设置朝上方突出的突出筒部,上述排出管道 连接到该突出筒部。另外,笫5项发明在第l或4项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 的特征以容纳于配置在上述传动箱的左右两侧的后轮间的方式配置 上述排出管道。按照第l项发明,可不受到传动箱的形状影响地将冷却空气从变 速器室的排出端设定到车身的适当位置,所以,可获得足够水平的防 水性能,同时,可提高配置上的自由度。另外,按照第2项发明,可抑制雨等来自车辆侧面的水接触到排 出管道,更确实地防止水侵入到传动箱内。按照第3项发明,可利用由冷却扇产生于壳内的负压,高效率地 排出来自变速器室的冷却空气。按照第4项发明,将排出管道连接到从壳朝上方突出的突出筒部, 从而可抑制水浸入到排出管道内。另外,按照第5项发明,可有效地利用左右一对后轮间的空间, 紧凑地配置排出管道。
图1为适用本发明的摇动式机动三轮车的侧面图。 图2为图l的2-2线扩大截面图。 图3为图l的3向视图。图4为在拆卸了挡泥板和盖的状态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5为拆卸了挡泥板、盖及空气滤清器的状态下的与图3对应的图。图6为省略了挡泥板、盖及后轮的状态下的图3的6-6线截面图。图7为图3的7-7线截面图。图8为图6的8-8线放大截面图。图9为图7的9-9线放大截面图。图10为图3的10-10线放大截面图。图11为图3的11-11线放大截面图。图12为图3的12-12线放大截面图。图13为图3的13-13线放大截面图。图14为图6的14线向视放大图。图15为图14的15-15线放大截面图。图16为图14的16-16线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6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为适用本发明的摇动式 机动三轮车的侧面图,图2为沿图1的2-2线扩大截面图,图3为图 l的3向视图,图4为在拆卸了挡泥板和盖的状态下的与图3对应的 图,图5为拆卸了挡泥板、盖及空气滤清器的状态下的与图3对应的 图,图6为省略了挡泥板、盖及后轮的状态下的图3的6-6线截面图,
图7为图3的7-7线截面图,图8为图6的8-8线放大截面图,图9 为图7的9-9线放大截面图,图IO为图3的10-10线放大截面图,图 11为图3的11-11线放大截面图,图12为图3的12-12线放大截面图, 图13为图3的13-13线放大截面图,图14为图6的14线向视放大图, 图15为图14的15-15线放大截面图,图16为图14的16-16线放大 截面图。首先,如图l所示那样,在作为小型车辆的摇动式机动三轮车的 车身B的中央部,以使底面为低底盘式的踏脚板23的方式形成带顶 的驾驶室22,该驾驶室在前面配置有挡风玻璃21,在该驾驶室22的 前壁支承转向手把24,用于车辆驾驶者乘坐的乘车用座25在上述驾 驶室22内配置于转向手把24的后方。另外,在车身B的前部可转向 地悬挂由上述转向手把24转向的单一的前轮WF,在上述乘车用座 25的下方将动力机组P的前部通过摇动连接机构26连接到车身B, 左右一对的后轮WR…支承于动力机组P的后部。上述摇动连接机构26由连杆27和接头28构成;该连杆27可前 后摇动地将一端连接于车身B的后方侧下部;该接头28连接在设于 动力机组P的托架29与上述连杆27的另一端间;接头28具有在上 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摇动地连接前端的连接套30、前部可自由回转地插 入到该连接套30并且后部安装于上述托架29的连接轴31、及设于连 接套30与连接轴31间的緩冲部32。由这样的摇动连接机构26,可相对车身B上下自由摇动而且自由 朝左右侧滚地对动力机组P进行支承,在上述连接套30与车身B间 设置緩冲单元33。在图2中,上述动力机组P由4冲程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 动力传递到两后轮WR、 WR的传动装置T构成,传动装置T具有皮 带式的无级变速器37、离心离合器38、齿轮列39、及差动齿轮40; 该无级变速器37对上述发动机E的输出无级变速后,传递到传动轴 36;该离心离合器38设于无级变速器37与传动轴36间;该齿轮列 39对传动轴36的回转动力进行减速;该差动齿轮40设于分别与左右 应的左右车轴41L、 41R与上述齿轮列39间。上述发动机E例如为水冷式单气缸,其发动机主体42具有曲轴 箱43、气缸体44、气缸盖45、及缸前盖46;该气缸体44 4吏气缸轴线 Cl沿着车身B的前后方向,大体水平地从曲轴箱43朝前方延伸;该 气缸盖45与气缸体44的前部接合;该缸前盖46接合于气缸盖45的 前部。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曲轴箱43的曲轴47的一端部在沿摇动式机 动三轮车的前进方向的右侧从曲轴箱43突出,在该曲轴47的一端部 连结交流发电机48。而且,在交流发电机48的外方,将冷却扇49固 定于上述曲轴47。另一方面,用于冷却来自水冷式发动机E的冷却水的散热器50, 朝摇动式机动三轮车的前进方向前方配置于发动机主体42的气缸体 44和气缸盖45的右侧方。而且,覆盖上述交流发电机48和冷却扇49 的散热器壳51接合于上述滤清器箱43,在该散热器壳51,以从后方 连接上述散热器50的方式一体连设朝前方延伸的导风部51a,散热器 50接合、支承到导风部51a的前部。冷却扇49与曲轴47—起回转,与此相应,来自外部的冷却风从 前方通过散热器50地如图2的箭头所示那样吸引到散热器壳51内, 从发动机主体42的气缸盖45引导至散热器50的冷却水在上述散热器 50由冷却风冷却。另夕卜,在凸轮轴54与靠近上述交流发电机48的曲轴47间设有定 时传动装置55;该凸轮轴54构成对配置于气缸盖45的进气门和排气 门(图中未示出)进行开闭驱动的气门传动装置的一部分,可自由回 转地支承于上述气缸盖45;曲轴47的回转动力由上述定时传动装置 55减速到1/2,传递到上述凸轮轴54。在沿摇动式机动三轮车的行进方向的左侧,将从上述曲轴箱43 朝后方延伸的箱主体56连接于该曲轴箱43,由连接于该箱主体56的 右侧的右盖57、连接于上述箱主体56的左侧的左盖58、及上述箱主 体56构成传动箱59。
这样,上述传动装置T中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37和离心离合器 38收容在形成于箱主体56和在盖58间的变速器室60中,上述传动 装置T中的齿轮列39和差动齿轮40收容在形成于上述箱6主体56 与右盖57间的齿轮室61中。左右一对的后轮WR、 WR配置于上述传动箱59的两侧,左、右 车轴41L、 41R从差动齿轮40朝左右延伸设置,后轮WR、 WR分别 连接到上述左、右车轴41L、 41R从传动箱59的突出端部,在这些后 轮WR、 WR上分别安装鼓式制动器BR、 BR。参照图3 图7可以看出,在发动机主体42的气缸盖45的上部 侧面连接朝后方侧弯曲的进气管62的下游端,在该进气管62安装燃 料喷射阀63。另外,进气管62的上游端连接于节气门主体64,节气 门主体64通过连接管65连接到配置于传动箱59后部上方的空气滤清 器66。另一方面,在上述气缸盖45的下部侧面,连接从气缸盖45的下 方弯曲到缸前盖46的左侧侧方的排气管67的上游端。另一方面,在 传动箱59的前部上方配置串联并且由传动箱59支承的第l和第2催 化转换器68、 69,在两催化转换器68、 69中的上游侧的第l催化转 换器68连接上述排气管67的下游端。另外,在上述空气滤清器66 的后方由传动箱59支承地配置与左、右车轴41L、 41R平行地延伸的 排气消声器71,两催化转换器68、 69中的下游侧的第2催化转换器 69通过排气管70连接于上述排气消声器71。另外,在车身B的左右方向,将连接于上述散热器50的水箱72 配置到由上述发动机主体42和上述散热器50夹住的区域,该水箱72 为了可从外部确认存储于内部的冷却水而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上述两后轮WR、 WR由利用合成树脂形成的挡泥板73从上方覆 盖,该挡泥板73由车轮罩部73a、 73b、前侧连接部73c、及后部连接 部73d构成;该车轮軍部73a、 73b分别从上方覆盖两后轮WR、 WR; 该前侧连接部73c在发动机主体42的上方连接上述两车轮罩部73a、 73b的前部间;该后部连接部73d连接上述两车轮革部73a、 73b的后 部间;前部连接部73c覆盖上述发动机主体42的一部分和上述水箱 72的一部分。上述两车轮罩部73a、 73b中的右侧的车轮罩部73b对散热器50 也进行覆盖,在散热器50的前方,将通风孔88安装于上述车轮罩部 73b,该通风孔88用于使来自前方的行走风朝散热器50流通。而且,在挡泥板73上,设置矩形的开口部74,由上述两车轮罩 部73a、 73b、前侧连接部73c和后部连接部73d限定周缘部。该开口 部74对着上述进气管62、燃料喷射阀63、节气门主体64、空气滤清 器66、第1和第2催化转换器68、 69、排气管70和排气消声器71 的一部分、水箱72的一部分地形成,该开口部74由盖80可进行开闭 地关闭。上述挡泥板73的两车轮罩部73a、 73b中的左侧的车轮罩部73a 的前部如图8所示那样,支承于传动箱59的左盖58。即,在突设于 上述左盖58的一对支承突起81、 81上通过螺栓83、 83连接撑条82, 由与固定于该撑条82上的焊接螺母82螺旋接合的螺栓85将上述车轮 罩部73a安装于撑条82。另外,上述挡泥板73的两车轮罩部73a、 73b中的右侧的车轮軍 部73b的前部如图9所示那样支承于散热器壳51的导风部51a。即, 由与突设于导风部51a上的支承突起86螺旋接合的螺栓87将上述车 轮軍部73b连接于支承突起86。上述挡泥板73的后部即后部连接部73d与上述盖80由安装于上 述动力机组P的支承构架75支承。该支承构架75由构架主体76和3 才艮支柱77、 78、 79构成;该构架主体76围住上述水箱72的一部分和 空气滤清器66,同时,在平面视图中在朝摇动式机动三轮车的行进方 向前方的状态下具有开放左侧的大致C形状;该3根支柱77、 78、 79 设在该构架主体76和动力机组P间 构架主体76通过折曲1根管而形成, 一体地具有倾斜支柱部76a、 前方支承部76b、侧方支承部76c、及后方支承部76d;该倾斜支柱部 76a将一端连接于传动箱59的前部左侧上部,朝前上方倾斜,同时,
位于第1催化转换器68的内方侧;该前方支承部76b将一端连设于该 倾斜支柱部76a的另一端,同时,越过上述水箱72朝右侧水平地延伸; 该侧方支承部76c将一端连设于前方支承部76的另一端,同时,在上 述水箱72和空气滤清器66的外方一边朝后下方倾斜, 一边朝后方延 伸;该后方支承部76d将一端连设于该侧方支承部76c的另一端,同 时,在空气滤清器66的后方朝左侧水平延伸。另外,上述各支柱77~ 79也由管构成,下端部连接于散热器壳51的支柱77的上端接合于构 架主体76的侧方支承部76c的靠前部的部分,下端部连接于传动箱 59的支柱78的上端接合于上述侧方支承部76c的靠后部的部分,下 端部连接于传动箱59的支柱79的上端接合于构架主体76的后方支承 部76d的靠另一端的部分。在图10中,在上述支承构架75的构架主体76的后方支承部76d, 相互隔开间隔地接合一对托架90…, 一体地设于后方支承部76d、接 触于托架90…的安装板部92…由螺旋接合到固定于上述托架90…的 焊接螺母91…上的螺栓93…连接于托架90...。在图11中,在上述支承构架75的构架主体76的前方支承部76b 上安装盖80的前部。即,具有从两侧夹住上述前方支承部76b的钳夹 臂部94a、 94b的支承构件94由螺栓96连接到突设于上述盖80的内 面的支承突起95。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从而可将构架主体76作为 中心,可自由开闭地支承盖80,可不从动力机组P完全地拆下盖80, 而打开盖80进行维修,提高了作业效率。在图12中,在上述支承构架75的构架主体76的后方支承部76d 上安装盖80的后部。即,接触于设在后方支承部76d的一对托架90… 的安装板部100…设于盖80的后部,形成朝内方凹下的凹部101…, 将在上述凹部101…配置扩径头部的螺栓99…螺旋接合到固定于上述 托架卯…的焊接螺母98…将其紧固,从而将盖80的后部安装于后方 支承部76d。水箱72由挡泥板73和盖80的至少一方覆盖,在本实施例中,如 图13所示那样,由挡泥板73的前侧连接部73c和盖80的前部覆盖,
该水箱72用螺紋构件103连接到设于支承构架75的构架主体76的前 方支承部76b的托架102,同时,由螺紋构件104连接到上述构架主 体76的侧方支承部76c。即,水箱72固定于支承构架75,该支承构架75固定于动力机组 P,所以,水箱72固定于动力机组P侧。上述水箱72 —体地具有从其后部朝上方立起的供水筒部72a,对 着该供水筒部72a的上端的开口部107设于盖80的前部,在供水筒部 72a的上端可开闭地安装盖105。水箱72为了可从外部观察储存于内部的冷却水而由透明的合成 树脂形成,用于从外部观察该水箱72内的储存液量的孔106设于上述 挡泥板73的前侧连接部73c。在图14和图15中,空气滤清器66的滤清器箱110相互接合下部 箱半体111和上部箱半体112而构成,在下部箱半体111和上部箱半 体112间夹持滤芯113的支承框114。这样,在滤芯113和支承框114 与上部箱半体112间形成面临滤芯113的一面的未净化室115,在滤 芯113和支承框114与下部箱半体111间,形成面临滤芯113的另一 面的净化室116。另外,与节气门主体64相连的连接管65将上游端 部突入到净化室116地连接于下部箱半体111。上述滤清器箱110支承于支承构架75和传动箱59。即,支承构 架75的构架主体76的侧方支承部76c在滤清器箱110的右侧朝前后 延伸地配置,在该侧方支承部76c上,对应于设在上述滤清器箱110 的下部箱半体111的上部的一对安装板部111a…上地设置托架117...。 而且,在上述两安装板部llla,..上安装垫圏118…,插通到贯通该垫 圏118…的套筒119…的螺栓120…螺旋接合到固定于上述托架117… 的焊接螺母121…。另外,在与上述构架主体76的侧方支承部76c相反侧,将安装板 部lllb设于上述滤清器箱110的下部箱半体111的上部,从下方接触 于该安装板部lllb地朝上下延伸的支承脚部122的下部例如由一对螺 栓123…连接到传动箱59的左盖58的上部。而且,在安装板部lllb 安装垫圏124,插通到贯通该垫圏124的套筒125的螺栓126螺旋接 合到固定于上述支承脚122的焊接螺母127。-这样,支承于支承构架75和传动箱59的滤清器箱110成为该滤 清器箱IIO的上面即上部箱半体112的上面112a朝后方往下倾斜的姿 势。在上述盖80的与上述空气滤清器66对应的部分设有朝上方隆起 的隆起部80a,在面临该隆起部80a的后方的侧面设置用于导入来自 外部的空气的矩形的外气导入口 128。这样,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 朝上述外气导入口 128侧往下倾斜,上述外气导入口 128在朝着摇动 式机动三轮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配置到从滤清器箱110的宽度 方向中心朝左侧偏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上述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在朝向摇动式机动 三轮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将凹下的凹部129形成于右侧前部, 在与该凹部129对应的部分,在滤清器箱llO的下部和上部箱半体lll、 112间形成中继室130,该中继室130通过连通管131连通到上述未净 化室115。这样,上述连通管13大致弯曲成C形而形成,使两端连通 到上述中继室130和未净化室115,安装于上部箱半体112。一并参照图16可以看出,在上述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的凹 部129的底部朝上方立起地一体设置进气筒部133,该进气筒部133 的上端开放,形成与上述中继室130连通的进气口 134。这样,该进 气口 134在从与上述外气导入口 128对应的位置朝一侧(在该实施例 中为右侧)偏置的位置设于上述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在上述外气导入口 128和上述进气口 134间,将导风通道135形 成于上述盖80的隆起部80a和上述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间,配 置于该导风通道135地在上述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体突设朝该 上面112a的倾斜方向延伸的多个例如第1~第4遮挡壁136、137、138、 139,同时, 一体突i殳1个导向壁140。上述第1 ~第4遮挡壁136 ~ 139将第1遮挡壁136配置到与外气 导入口 128对应的位置,同时,将第4遮挡壁139配置到进气口 134
侧,相互间隔开间隔地依次并列配置。而且,在滤清器箱110的上面 112a的周缘部突设按环状相连的连接壁141,第1 ~第4倾斜壁136 ~ 139中的至少2个下部(在本实施例中为沿第2和第4遮挡壁136-139 的倾斜方向的下部)沿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的倾斜方向由上述连 接壁141连接,沿上述倾斜方向的第2和第4倾斜壁137、 139的上端 与连接壁141间隔开间隔地配置。这样,沿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的倾斜方向的第1和第3倾斜 壁136、 138的上部连接于上述连接壁141,沿第1遮挡壁136的上述 倾斜方向的下端靠近连接壁141配置,第3倾斜壁138的沿上述倾斜 方向的下端与连接壁141间隔开间隔地配置。通过这样确定第1~第4遮挡壁136~139的形状和配置,从而在 外气导入口 128和上述进气口 134间由各遮挡壁136 139和滤清器箱 110的上面112a形成迷宫通道142。而且,各遮挡壁136~139使沿滤 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的倾斜方向的下部侧朝进气口 134侧弯曲,大 致形成为形。另外,在朝摇动式机动三轮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在位于 左侧的后部的部分,将冷却空气导入室143形成于滤清器箱110的下 部和上部箱半体lll、 112间,通到该冷却空气导入室143的冷却空气 导入口 144设于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第1~第4遮挡壁136~139中的第l遮挡壁136相应于外气导入 口 128的大致中央部进行配置,作为第1~第4遮挡壁136~139的一 部分的第1遮挡壁136配置到将从外气导入口 128导入至上述导风通 道135的空气分离成朝向上述进气口 134的空气和朝向上述冷却空气 导入口 144的空气的位置。这样,导向壁140在第1遮挡壁136和冷却空气导入口 144间突 i殳于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沿上述上面112a的倾斜方向的导向 壁140的下部连接于连接壁141,沿上述倾斜方向的导向壁140的上 端配置到从连接壁141隔开间隔的位置。这样,由第1倾斜壁136、 导向壁140、及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形成跨于外气导入口 128与
冷却空气导入口 144间的迷宫通道145。为了将从上述冷却空气导入口 144导入至冷却空气导入室143的 空气引导至收容无级变速器37地形成于传动箱59内的变速器室60, 形成用于将冷却空气从外部导入至变速器室60内的导入口 146 (参照 图2),由连接软管149连接突设于传动箱59的左盖58的上面的连接 筒部147(参照图6和图7)与通过冷却空气导入室143突设于滤清器 箱110的下部箱半体111的连接筒部148。另外,在上述传动箱59的左盖58设有用于将冷却空气从变速器 室60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 150(参照图2),该排出口 150在图2中对 着用点划线C2示出的车身B的宽度方向中心侧设于传动箱59的左盖 58的内方侧面。而且,在上述排出口 150,液密地连接容纳到左右一对后轮WR、 WR间地配置的排出管道151的一端,该排出管道151的另一端相对 上述车身B的宽度方向中心C2在与上述排出口 150相反侧配置于传 动箱59的上方。另外,上述排出管道151在沿由冷却扇59产生的冷却风的流通方 向的冷却扇59的上游侧连通到散热器壳51内,在突出到上方地设于 散热器壳51的突出筒部512连接排出管道151的另一端。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可摇动地支承于车身B的动力机组 P侧固定作为液体箱的水箱72,该水箱72储存作为供给到该动力机 组P的液体的冷却水,所以,可缩短连接于发动机箱72的连接管的 长度,使连接管的配管容易进行,同时,不需要在车身B侧,保配置 水箱72的空间,车身B整体的布置自由度增大。 '而且,上述水箱72连接到固定于动力机组P的散热器50,散热 器50用的水箱72较小,所以,容易在动力机组P侧确保配置该水箱 72的空间,而且连接散热器50和水箱72间的连接管短,所以,可减 少冷却水量。另外,水箱72配置于至少覆盖动力机组P的至少一部分的盖80 和覆盖后轮WR…的挡泥板73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跨
于盖80和挡泥板73的内部双方配置,在挡泥板73设有用于观察水箱 72的储液量的孔106,所以,可用盖80和挡泥板73保护水箱72,同 时,可一边避免水箱72整体露出到外部导致的外观性的下降, 一边容 易地确认液量。构成动力机组P的一部分的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42使气缸轴 线Cl沿车身B的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配置,散热器50配置于发动机 主体42的侧方,在车身B的左右方向的由发动机主体42与散热器50 夹住的区域配置水箱72,所以,可有效地利用散热器50与发动机主 体42间的空间,紧凑地配置水箱72。在具有配置于动力机组P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轮WR…的摇动式 机动三轮车中,没有其旋转时的倾斜,另外,动力机组P相对地面的 摇动量比较小,所以,液面变化量小,作为将水箱72配置于动力机组 的车辆更适当。另外,在收容传动装置T的传动箱59中形成收容构成传动装置T 的一部分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37的变速器室60,同时,在该变速 器室60内设置用于将冷却空气从外部导入至该变速器室60内的导入 口 146和用于将冷却空气从变速器室60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 150, — 端液密地连接于排出口 150的排出管道151的另一端在传动箱59的上 方开放,因此,可不受传动箱59的形状影响地将来自变速器室60的冷却 空气的排出端设定到车身B的适当位置,所以,可获得足够水平的防 水性能,同时,可提高配置上的自由度。另外,上述排出口 150面临车身B的宽度方向中心C2侧地设于 传动箱59,排出管151的另一端相对于车身B的宽度方向中心C2配 置到排出口 150的相反侧,所以,可抑制雨等来自车辆侧面的水接触 到排出管道151,可更确实地防止水浸入到传动箱59内。另外,在沿冷却扇49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的冷却扇49的上游侧, 排出管道151连通到散热器壳51.内,所以,利用由冷却扇在散热器壳 51内产生的负压,可效率良好地将来自变速器室60的冷却空气排出。
而且,在散热器壳51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突出筒部152,排出管道 151的另一端连接到该突出筒部,所以,可抑制水浸入到排出管道151 内。以容纳到配置于传动箱59的左右两侧的后轮WR…间的方式配 置排出管道151,所以,可有效地利用左右一对后轮WR…间的空间 紧凑地配置排出管道151。另外,在覆盖空气滤清器66的盖80的隆起部80a,朝后方开口 地设置将来自外部的空气导入的外气导入口 128,在滤清器箱110的 上面112a设有与滤清器箱110内的未净化室115连通的进气口 134, 在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突设处于导风通道135中的第1~第4遮 挡壁136 139,该导风通道135跨于外气导入口 128与进气口 134间, 形成于盖80的隆起部80a与滤清器箱110间,滤清器箱110的上面 112a面对外气导入口 128,朝该外气导入口 128向下地倾斜形成,进 气口 134在从与上述外气导入口 128对应的位置往一侧偏移的位置, 设于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因此,可由第1~第4遮挡壁136 ~ 139阻止由从外气导入口 128 导入的空气带入的异物侵入到吸入口 134,特别是异物中的水顺着滤 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往下方流,所以,可更确实地阻止水浸入到进 气口 134。另外,在外气导入口 128与进气口 134间配置朝滤清器箱110的 上面112a的倾斜方向延伸的第1~第4遮挡壁136~139,在滤清器箱 110设有对这些遮挡壁136 ~ 139中的第2和第4遮挡壁137、 139的 沿上述倾斜方向的下部间进行连接的连接壁141,所以,可在滤清器 箱110的上面112a的下部侧形成水积存部,可由简单的构造更确实地 阻止水浸入到进气口 134。另外,跨于外气导入口 128与进气口 134间的迷宫通道142由第 1~第4遮挡壁136~139和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形成,所以,可 更确实地阻止含水的异物侵入到进气口 134,另外,笫1~第4遮挡壁 136-139使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的沿倾斜方向的下部侧朝进气
口 134侧弯曲,大致形成为"<"字形,所以,可使迷宫通道142的 形状复杂化,同时延伸通道距离,提高气液分离作用。另夕卜,在滤清器箱110的上面112a除了进气口 134外,还设有用 于将冷却空气引导至传动箱59的变速器室60的冷却空气导入口 144, 在将从外气导入口 128导入至导风通道135的空气分离成朝进气口 134的空气与朝冷却空气导入口 144的空气的位置,配置作为第1~第 4遮挡壁136~139的一部分的第1遮挡壁136,所以,可利用第1~ 第4遮挡壁136~139的一部分,分离导风通道135,减少部件数量。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不 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的本发明地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适用于由冷却扇49的冷却风冷却 散热器50的水冷式的发动机E的场合,但也可将本发明适用于用冷 却扇的冷却风冷却发动机主体的强制空冷发动机,在该场合,只要在 沿冷却扇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的冷却扇的上游侧将排出管道151连通 到发动机壳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在传动箱(59)中收容传动装置(T),该传动装置(T)至少具有设于发动机(E)与后轮(WR)间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37),在该传动箱(59)形成收容上述无级变速器(37)的变速器室(60),同时,该冷却构造设有用于从外部将冷却空气导入至该变速器室(60)内的导入口(146)和用于将冷却空气从上述变速器室(60)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150);其特征在于一端液密地连接于上述排出口(150)的排出管道(151)的另一端在上述传动箱(59)的上方开放。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其特征 在于上述排出口 (150)面临车身(B)的宽度方向中心侧地设于上 述传动箱(59),上述排出管道(151)的另一端相对上述车身(B) 的宽度方向中心配置到上述排出口 (150)的相反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其 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E)为用冷却扇的冷却风冷却发动机主体的 强制空冷发动机或用上述冷却扇(49)的冷却风冷却散热器(50)的 水冷式发动机,上述排出管道(151)在沿上述冷却扇(49)的冷却风 的流通方向的上述冷却扇(49)的上游侧连通到发动机壳或散热器壳(51)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其特征 在于在上述发动机壳或散热器壳(51)设置朝上方突出的突出筒部(152),上述排出管道(151)连接到该突出筒部(152)。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其 特征在于以容纳于配置在上述传动箱(59)的左右两侧的后轮(WR) 间的方式配置上述排出管道(151)。
全文摘要
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冷却构造在传动箱中收容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至少具有设于发动机与后轮间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在该传动箱形成收容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室,同时,设有用于从外部将冷却空气导入至变速器室内的导入口和用于将冷却空气从变速器室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其中一端液密地连接于排出口(150)的排出管道(151)的另一端在传动箱(59)的上方开放。这样,可获得足够水平的防水性能,同时,提高配置的自由度。
文档编号F16H9/00GK101153653SQ200710149790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6日
发明者奈仓秀典, 山口聪, 锅谷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