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构件、调色剂定影物和定影装置以及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7338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性构件、调色剂定影物和定影装置以及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模性良好的弹性构件。本说明书中,以作为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主要用途的调色剂定影物为中心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用途并不仅限于调色剂定影物。
背景技术
作为被用于电子照片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的图像定影装置的调色剂定影物,采用在金属制辊或者树脂制或金属制带构成的基体上设置有含氟树脂等具有调色剂起模性能的耐热性表层(起模层)的结构的产品。
对于目前的调色剂定影物的技术开发需解决2大课题。课题1是减少耗电量。近年来人们对于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力要求减少复印机和打印机的耗电量。
热定影方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全部耗电量中,定影装置的耗电量所占的比例被认为达到50%以上,该定影装置的耗电量中待机时的预热所消耗的电量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为了降低耗电量,采用了降低待机时的预热温度或完全不进行预热的方法。所以,印刷时对定影物进行预热的情况下,必须从预热温度加热至能够进行定影的温度,而在不进行预热的情况下,则必须从室温加热至能够进行定影的温度,这样就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快速启动。为了实现这种快速启动,必须降低定影物的热容量。
作为可实现热容量降低的调色剂定影物的构成之一,可以例举采用减少厚度的方法。由于通过减少厚度能够实现调色剂定影物的低热容量化,所以可缩短升温时间,并可减少升温所必需的热能量。
课题2是高质量的图像输出。最近,人们对输出图像的全色化和高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防止调色剂粒子间的光散射而导致的色彩再现性的劣化。因此,开发了在基体和起模层间设置弹性层的技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彩色定影图像,必须提高调色剂的流动性,尽可能地消除调色剂粒子的间隙。因此,通过设置上述弹性层,可使施加于调色剂的压力均一化,这样就可使调色剂更均一地熔融,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此外,提出了用于同时解决上述这2个课题的技术方案,即减少在带基体和起模层间存在弹性层的结构的调色剂定影物(定影用带)的厚度(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9-244450号公报、特开平10-111613号公报、特开平11-15303号公报、特开2002-91212号公报、特开2003-98871号公报等)。这些专利文献中,一般弹性层由硅橡胶形成,起模层由含氟树脂形成。
但是,这些专利文献所揭示的技术存在对弹性层的硬度(特别是厚度方向的硬度)及厚度受到限制,设计的自由度极低,且弹性层和其它的层(特别是起模层)难以接合的问题。
即,如果重视耐久性,则必须由交联密度高、机械强度良好的弹性体形成弹性层,所以弹性层的硬度趋高,很难满足图像的高质量化。另一方面,如果重视印刷图像的高质量化,则最好由交联密度低、硬度小的柔软的弹性体形成弹性层,但这样的弹性层的机械强度小,很难确保足够的耐久性,且起模层和弹性层间的接合也容易不充分。此外,由硅橡胶形成弹性层时,一般采用在基体和起模层间形成与弹性层的厚度对应的间隙、在该间隙浇铸液状的硅树脂后使硅树脂交联的方法,但该方法很难形成均一的薄硅橡胶层。
作为硬度和厚度的设计的自由度高、可解决上述课题1和课题2中的任一课题的结构的弹性层,可例举日本专利特开平6-214479号公报中揭示的定影用环形带中的被覆层。该被覆层(即弹性层)是多孔质体和弹性体的复合体。
上述被覆层中,多孔质体起到加强弹性体的骨架的作用。因此,例如也可使用弹性低的软质弹性体,由于也能够实现高度的薄膜化,所以可同时实现低热容量化(即,耗电量的减少)和图像的高质量输出化。
但是,该日本专利特开平6-214479号公报揭示的技术还存在下述可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日本专利特开平6-214479号公报揭示的定影用环形带中,上述被覆层的表面本身的起模性虽然较好,但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输出,就要求有更高的起模性。此外,由于上述被覆层中存在弹性体的露出部分,所以对印刷时与纸等被定影材料的摩擦的耐久性(耐磨损性)还有改善的余地。因此,最好在上述被覆层表面设置由含氟树脂等构成的起模层。
但是,上述被覆层使用了弹性低的软质弹性体的情况下,该被覆层和起模层难以很好地接合。上述被覆层(弹性层)和起模层的接合力较弱的情况下,在调色剂定影物的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起模层剥离而引发的故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弹性构件及其制造方法、由该弹性构件构成的调色剂定影物以及具备该调色剂定影物的定影装置。所述弹性构件能够提供与以往相比可进一步实现弹性层的薄膜化、且在维持构成弹性层的弹性体本来的功能的同时可提高弹性层和起模层的接合力、并能够实现低耗电化和图像的高质量输出化的调色剂定影物。
发明的揭示实现了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弹性构件起模性良好,具有下述技术特征它是结构层中包含起模层、弹性层及基层的构件,上述起模层为含氟树脂膜,上述弹性层是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而形成的层,上述起模层位于最表层,且与上述弹性层相接。构成上述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最好通过热熔接进行粘接。
构成上述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较好是聚四氟乙烯(PTFE)膜,更好是多孔质PTFE的固结体。
此外,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较好是多孔质PTFE膜,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弹性体较好为硅橡胶。
上述起模层的厚度较好为1~30μm,上述弹性层的厚度较好为10~1000μm。
上述基层较好是由金属或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层,其形状较好为带状或辊状。
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的技术特征是,制造上述弹性构件时,对构成上述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进行热熔接后,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侧在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中填入液状的硅橡胶,然后使硅橡胶交联。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具有上述弹性构件的调色剂定影物及具备该调色剂定影物的定影装置。
本说明书中,“膜”是包含了所谓的片和膜的概念。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实验1制作的弹性构件的截面结构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实验2制作的层积构件的截面结构的模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验3实施的在不锈钢管和基层用金属管间注入硅橡胶的方法的截面模式图。
图4是表示实验3制作的弹性层和基层的层积体的截面结构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实验3及4制作的弹性构件的截面结构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实验5制作的弹性构件的截面结构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实验6制作的层积构件的截面结构的模式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本发明的弹性构件通过改进含氟树脂膜构成的起模层及在细孔内填充了弹性体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构成的弹性层的形成方法,能够提供起模层和弹性层间的接合力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耗电量的减少和高质量的图像输出、同时抑制了起模层的剥离引发的故障的调色剂定影物。
<起模层>
本发明的起模层由含氟树脂膜构成。作为调色剂定影物的起模层所要求的特性,可例举耐热性、耐磨损性、对调色剂的起模性、对起模油或蜡的阻隔性或非膨润性等。要求耐热性是因为调色剂定影物的使用环境温度较高(例如,100~230℃左右),要求耐磨耗性是由于与纸或和调色剂定影物相对的加压物等的接触而使起模层有所磨耗,要求对调色剂的起模性是因为起模层与被定影材料表面(即,调色剂涂布面)接触。此外,从确保离开被定影材料时的起模性的角度考虑,调色剂定影物可采用起模油或在调色剂中加入蜡。因此,要求位于调色剂定影物的最表层的起模层能够利用起模油或蜡防止起模层下面的弹性层发生膨润,或者起模层本身发生膨润。作为可确保上述起模层所要求的特性的材料,可例举含氟树脂。此外,定影装置中,从对与调色剂定影物相对的加压物等与调色剂定影物相接触的各物体的攻击性少的角度考虑,也最好为含氟树脂。
作为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的含氟树脂,可例举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其中,从耐热性和柔软性等方面考虑,较好的是PTFE。PTFE膜与其它的含氟树脂膜(PFA膜等)相比柔软性良好,所以可充分利用弹性层的弹性,而且起模层不易起褶,因此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图像印刷。
为了赋予导电性和提高热传导性,含氟树脂膜中可含有碳粒子(炭黑等)或金属粉等。
如后所述,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的含氟树脂最好与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含氟树脂相同。
PTFE膜的制造方法只要是可获得密实结构(实质上不含空孔的结构)的PTFE膜的方法即可,可采用削薄PTFE棒材等的所谓的刮削法、喷涂PTFE树脂粒子的分散液的涂布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但为了制造较薄的PTFE膜,最好是PTFE固结体。此外,如后所述,由于PTFE固结体以多孔质的PTFE膜为原料,所以易形成面方向、厚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的强度都较大的膜。
PTFE固结体是通过对拉伸多孔质PTFE膜施压而崩解空孔,将空孔率降至极低或者实质上不含空孔的结构。
这里,拉伸多孔质PTFE膜是指将PTFE的细粉(结晶度90%以上)与成形助剂混合而获得的浆料成形,从该成形体中除去成形助剂后,以高温(未满PTFE的熔点(约327℃)的温度,例如,300℃左右)高速度进行拉伸,再根据需要进行煅烧而获得的膜。
拉伸时,如果仅沿MD方向(拉伸多孔质PTFE膜制造时的长边方向)或TD方向(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单轴方向拉伸,则获得单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如果沿MD方向及TD方向的双轴方向拉伸,则获得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
单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中,结点(折叠结晶)与拉伸方向呈直角形成细条状,为了连结各结点,原纤(折叠结晶因拉伸而散开并被拉出的直链状的分子束)以帘状朝拉伸方向定向。然后,形成原纤间或以原纤和结点划分出的空间变为空孔的纤维质结构。此外,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形成原纤呈放射状扩散、连结原纤的结点以条状散布、且存在多个以原纤和结点划分出的空间的蜘蛛网状的纤维质结构。
上述固结体最好采用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为原料。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沿双轴方向(MD方向及TD方向)被拉伸,所以各向异性比单轴拉伸膜小,不论是MD方向还是TD方向都能够确保良好的特性(强度等),而且能够生产宽幅的膜,所以有利于节约成本。
上述拉伸多孔质PTFE膜的空孔率较好为5~95%,更好为40~90%。本说明书所述的空孔率是由按照JIS K 6885的规定测定的多孔质膜的表观密度ρ1(g/cm3)和构成该膜的树脂的密度ρ0(g/cm3),采用下式求得的值。
空孔率(%)=100×(ρ0-ρ1)/ρ0多孔质膜的构成树脂为PTFE时,以ρ0=2.2g/cm3进行计算。
拉伸多孔质PTFE膜的理想厚度根据上述固结体所希望的厚度或拉伸多孔质PTFE膜的空孔率等发生变化,例如,较好为3~500μm,更好为5~200μm。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各膜的厚度是用千分表(dial gauge)(例如,株式会社テクロツク制1/1000mm表盘式厚度规)测定的平均厚度(不施加除主体弹簧荷重以外的荷重的状态下测定的值)。
由拉伸多孔质PTFE膜制造上述固结体时,首先,在未满拉伸多孔质PTFE膜的熔点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压缩(加压),获得压延膜(第1压缩工序)。这种情况下的压缩温度只要未满PTFE的熔点即可,无特别限定,通常是低于熔点1℃以上的温度,更好是低于熔点100℃以上的温度。压缩温度如果在PTFE的熔点以上,则固结体的收缩变大,所以不理想。
第1压缩工序中的压缩条件采用使该工序后的压延膜的空孔率达到压缩前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的50%以下、更好是20%以下、最好是10%以下的条件。压缩力以表面压力计通常是0.5~60N/mm2,更好为1~50N/mm2。作为该工序中所用的压缩装置,只要是能够压缩膜的装置即可,无特别限定,较好的是压延辊装置或带式压制装置等通过轧辊间或带间进行压缩的装置。如果采用上述装置,则拉伸多孔质PTFE膜被夹入轧辊间或带间时,存在于该膜内部和该膜的层间的空气易被挤压到外部,所以能够抑制所得固结体产生空隙(例如,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2000倍的倍率观察表面时可确认的程度的空隙)及褶皱。
然后,在PTFE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对第1压缩工序所得的压延膜进行压缩(加压)(第2压缩工序)。此时的压缩温度只要在PTFE的熔点以上即可,无特别限定,通常高于熔点1~100℃的温度,更好为高于熔点20~80℃的温度。在该温度下能够提高固结体的表面平滑性。此外,在释放压力时,最好将压缩温度降至低于PTFE熔点的温度。如果在PTFE的熔点以上的温度释放压力,则固结体的收缩会变大,且易出现褶皱,所以不理想。
第2压缩工序中的压缩条件最好采用所得含氟树脂膜的空孔率在5%以下、更好是在1%以下的条件。具体来讲,压缩力以表面压力计为0.01~50N/mm2,更好为0.1~40N/mm2。作为该工序中所用的压缩装置,只要是可夹住膜进行压缩加工的装置即可,无特别限定,但较好的是可进行一定时间的加热及加压的热压装置或带式压制装置。
利用该方法制作上述固结体时,也可残存有极少的空孔,作为起模层用于弹性构件时,在不影响到特性的范围内也可残存有空孔。具体情况如上所述,可以有5%以下、较好是1%以下的空孔残存。最好的是空孔率为0%的含氟树脂膜。
如果采用对拉伸多孔质PTFE膜进行压缩的同时施以PTFE的熔点以上的温度后、可以保持压力的状态再冷却至PTFE熔点以下的温度的装置,则能够以一次加工获得上述固结体。利用该方法,即使从压缩开始时就对拉伸多孔质PTFE膜施以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也能够在施加于拉伸多孔质PTFE膜的压力被释放前冷却至低于PTFE熔点的温度,所以所制造的固结体几乎不会发生收缩。例如,如果采用带式压制装置,则能够通过以拉伸多孔质PTFE膜在带间被压缩的状态施以PTFE熔点以上的温度后,再冷却至低于该熔点的温度,从而在收缩受到抑制的同时获得固结体。此外,如果采用带式压制装置,则拉伸多孔质PTFE膜被夹在带间时,存在于该膜内部或该膜的层间的空气被挤压到外部,所以也能够抑制所得固结体产生空隙和褶皱。而且,该带式压制装置可实现固结体的连续生产,所以可以优选采用。
实施上述第1压缩工序时,为了减少固结体的空隙,最好分2个阶段以上进行上述压缩操作。
另外,第2压缩工序中采用热压装置时,可使表面平滑的耐热性膜夹在热压板和压延膜之间来进行加热压缩。采用带式压制装置时,也可以使表面平滑的耐热性膜夹在带和膜(拉伸多孔质PTFE膜或压延膜)之间来进行加热压缩。作为耐热性膜,较好的是聚酰亚胺膜等。利用该方法,能够使固结体的表面粗糙度(Ra)与耐热性膜的表面粗糙度(Ra)相同。因此,对于无法将热压装置的热压板表面或带式压制装置的带表面变得十分平滑的情况是有效的。
只要是通过上述热压法获得的固结体,就可使刮削法难以实现的薄膜化(例如,1~30μm左右)变得容易。例如,用压延辊(辊温70℃)将空孔率80%、厚40μm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压延至空孔率2%、厚12μm(第1压缩工序)后,用带式压制装置,通过在压板温度320~400℃、压力10N/mm2、传送温度0.5~2.0m/min、压制时间0.5~10min的条件下进行压制(第2压缩工序),可获得空孔率0%、厚8μm的固结体。此外,通过对空孔率85%、厚9μm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加工,能够获得空孔率0%、厚1μm的固结体。
此外,上述热压法中,除了能够由1片拉伸多孔质PTFE膜获得单独的固结体,也可层叠2~100片、较好为2~20片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制得层积型固结体。
以上获得的PTFE固结体的比重在2.0以上,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进行表面观察(倍率2000倍)未见空隙、气孔、原纤结构。另外,该固结体目视可见的外观为均一的透明膜,未观察到因空隙、气孔、原纤结构的存在而引起的白色不透明部分或白色条纹等。
用于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的形态只要是适用于制造弹性构件的形态即可,无特别限定,除了平板状(片状)之外,还可例举管状。此外,这些含氟树脂膜也可以是2片以上较薄的含氟树脂膜层叠而形成的层积膜。
采用管状体时,例如可将含氟树脂膜卷绕在金属管等上,然后在含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使端部热熔接而获得。此外,采用层积膜时,可采用将较薄的含氟树脂膜层叠(为管状体时,在金属管等上卷绕层叠)、在含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使界面热熔接的方法等。
另外,采用管状体时,由于在卷绕端部产生了局部的厚度差,所以有时会对输出图像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例举以下方法在膜卷绕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与厚度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地裁断,使该斜裁的面之间贴合并热熔接的方法;使膜的卷绕端的方向与管的轴向(弹性构件用于调色剂定影物时的调色剂定影物的旋转轴向)不平行地进行卷绕的方法;减小卷绕层叠的膜的厚度,将上述厚度差减小至不会对图像造成影响的程度的方法等。
起模层的厚度例如较好为1μm以上,更好为5μm以上,且较好在30μm以下,更好是在20μm以下。如果过薄,则机械强度变小,实用性容易下降。另一方面,如果过厚,则弹性构件的热容量变大,所以定影物的温度从室温升至可定影的温度所需的时间和调色剂定影所需的热量(电量)容易增加。此外,较厚时,有时位于起模层下层的弹性层的弹性无法充分发挥,从而导致画质的下降。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的厚度可根据起模层的厚度适当决定。含氟树脂膜叠层(管状体时是卷绕层叠)使用时,用起模层的厚度除以含氟树脂的叠层数而得的值就大致为含氟树脂膜的厚度。
另外,采用管状体时,减小卷绕层叠的膜的厚度以减小上述厚度差的方法中,含氟树脂膜的理想厚度根据所用调色剂的种类或粒径等而变化,例如较好为10μm以下,更好为5μm以下。
从提高用于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弹性层的粘接性的角度考虑,或者在起模层为含氟树脂膜的层积体的情况下,从提高层叠的膜之间的粘接性的角度考虑,最好对该含氟树脂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对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无特别限定,可采用公知的化学蚀刻或物理蚀刻等各种方法。可例举例如电晕放电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喷砂处理、使用公知的改性剂(例如,金属钠、含氟树脂表面处理剂(株式会社润工社的“テトラH”等)等)的方法等。另外,最好涂布提高与用于弹性层的弹性体的粘接性的底涂剂。
此外,作为用于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除了上述独立存在的膜之外,还有在弹性层的表面喷涂含氟树脂粒子的分散液、对其进行煅烧而形成的膜状物。
<弹性层>
本发明的弹性构件中的弹性层是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入弹性体而形成的层。弹性体起到确保弹性层的弹性的作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起到保持和加强弹性体的骨架的作用。通过采用该结构,即使是硬度和机械强度非常小的弹性体也可使用,可实现更高质量的图像输出,同时与以往的仅由弹性体构成的弹性层相比,其厚度可减小,因此能够实现弹性构件的低热容量化,还可缩短升温时间,并减少升温所需的热能。换言之,由于对于弹性体的机械强度等会对弹性构件的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弹性体的特性的制约有所减小,所以弹性体的选择余地更大。
作为构成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含氟树脂,可例举例如作为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的构成材料(含氟树脂)例举的各种树脂。其中,从可获得高空孔率结构、不易使弹性体的功能下降的角度考虑,较好的是PTFE。
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起模层和弹性层中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通过热熔接法接合(详情如后所述)。因此,从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的角度考虑,构成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含氟树脂和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的树脂最好采用同种树脂。
一般,含氟树脂的分子间凝集力小,为了确保实用性的机械强度,采用分子量相当高的树脂(例如,通过同位素法等间接测定法测得PTFE的分子量大约为500万~800万)。因此,即使将这样的含氟树脂升温至熔点以上,其粘度也很高(例如,PTFE达到1010~1012泊左右),很难进行一般的熔融成形。另一方面,已知如果在含氟树脂的熔点以上、且热分解开始前的温度(时间)下,对各含氟树脂膜施压,则含氟树脂膜之间发生熔接。通过该热熔接获得的膜的层间粘接力强,可获得例如与以往的弹性层(仅由弹性体形成的层)和含氟树脂膜(起模层)通过底涂剂进行粘接的情况同等乃至更佳的粘接力。另外,含氟树脂的熔点及热分解起始温度(以及熔接所采用的温度下的热分解起始时间)因含氟树脂的种类、品质和加工条件(加工环境等)而异,所以必须预先用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或TG(热重量分析计)等来把握。
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方式是起模层由PTFE膜构成,弹性层中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为多孔质PTFE膜。
作为多孔质含氟树脂膜,可例举以下的膜将在含氟树脂粉末中混合可在特定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树脂粉末等)而得的混合粉末成形,然后用该特定溶剂仅将该物质溶出除去而获得的膜;将含有微粒(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的含氟树脂膜成形,通过对其进行拉伸,使该膜以微粒为中心产生裂缝而多孔化的膜;作为构成起模层的PTFE固结体的原料膜所示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等。其中,较好的是多孔质膜本身柔软且能够确保足够的高空孔率结构、机械强度也很好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拉伸多孔质PTFE膜中,因为机械强度的各向异性小、能够产生宽幅的膜而有利于降低成本等,特好的是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作为这样的拉伸多孔质PTFE膜,可例举日本ゴアテソクス株式会社生产并销售的“ゴアテソクス(注册商标)”等。
另外,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空孔率较好在40%以上,更好在50%以上,且较好在98%以下,更好是95%以下。空孔率如果过小,则可填充弹性体的空间变少,因此无法充分确保弹性。此外,如果空孔率过大,则有时机械强度不够充分。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最大细孔径可考虑需填充的弹性体(或用于形成弹性体的未交联的橡胶等(详情如后所述))的特性(填充的难易程度)等而适当设定,通常较好在0.01μm以上,更好是0.1μm以上,且较好在20μm以下,更好是10μm以下。最大细孔径如果过小,则难以填充弹性体。此外,如果最大细孔径过大,则有时机械强度不够。这里所述的“最大细孔径”是按照ASTM F316-86的规定测定的值。
构成弹性层的弹性体只要是可浸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赋予弹性的弹性体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例举例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丙烯酸类橡胶、氟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硫醚橡胶、聚氨酯橡胶、磷腈橡胶等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
较好的是例如具有可承受调色剂的定影温度(100~230℃左右)的耐热性的弹性体。具体可例举硅橡胶、氟橡胶、氟硅橡胶等。
作为硅橡胶,可例举例如具有甲基-硅骨架的有机多分子硅醚的交联体(甲基硅橡胶等)、具有芳烃-硅骨架的有机多分子硅醚的交联体(苯基硅橡胶等)。作为氟橡胶,可例举例如可残存有氢原子的聚氟亚甲基的交联体(氟橡胶)、全部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聚氟亚甲基的交联体(全氟橡胶)。作为氟硅橡胶,可例举例如具有氟烷基-硅骨架的有机多分子硅醚的交联体(氟硅橡胶,例如具有二甲基硅氧烷和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的键合构造的橡胶,氟化聚醚骨架经硅氧烷交联的橡胶(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SIFEL”等))。
特别优选的弹性体是液状的硅橡胶。液状的硅橡胶是未交联状态下为液状、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为固状的弹性体。因此,为液状时,可采用使其浸入到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然后使其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弹性体的制造方法。作为交联反应的类型,包括利用空气中的湿气进行的缩合反应型、利用贵金属催化剂进行的加成反应型等。如果考虑到量产性等,更好的是加成反应型交联反应。
液状硅橡胶(未交联)的粘度只要是能够使该硅橡胶含浸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的程度即可,无特别限定,但从浸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的难易程度考虑,25℃下较好是1000泊以下,更好是200泊以下。粘度如果过大,则很难浸入到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这里所述的粘度是按照JIS K7117-1记载的方法,用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B型粘度计“BH型”测定的值。
以提高机械强度、赋予导电性、控制热传导性等为目的,弹性体中可在无损弹性层所要求的特性的范围内含有碳(炭黑等)、金属微粒及其它的无机粉体等。
从作为调色剂定影物使用时实现高质量图像输出化的角度考虑,弹性层越软越好。弹性层如果是软质的,则定影密合部中赋予调色剂及被定影材料(纸等)的热和压力的均一性可提高。
弹性层的硬度可根据弹性体的硬度进行调节。例如,作为弹性体的硬度,以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表示在80以下,更好是在60以下。弹性体的硬度如果过大,则无法充分确保设置弹性层所带来的效果(高质量图像输出化)。这里所述的弹性体的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是按照JIS K 6253的规定在20℃、55%RH(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测定的值。另外,弹性层中的弹性体的拉伸强度较好在0.1MPa以上,更好是在0.3MPa以上。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如果过小,则弹性层的机械强度变小,这样起模层和弹性层的机械强度差就会变大,有时会导致弹性构件的耐久性不够,例如起模层和弹性层间的接合强度下降等。这里所述的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是按照JIS K 6249的规定测定的值。
作为用于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形态,除了平板状(片状)以外,可例举管状等。此外,这些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也可以是2片以上的较薄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层叠而成的层积膜。这些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层积体或管状体(包括管状的层积体)的形成方法可采用与上述的作为起模层用含氟树脂膜的层积体或管状体的形成方法的各种方法同样的方法。另外,采用管状体时避免卷绕端部的局部厚度差对输出图像造成影响的方法也可采用关于起模层用含氟树脂膜所述的各种避免方法。
弹性层的厚度较好是10μm以上,更好为20μm以上,且较好在1000μm以下,更好在200μm以下。弹性层如果过厚,则引发弹性构件的热容量增大,所以有时无法充分满足减少耗电量的要求,如果过薄,则有时机械强度会变得过小,且弹性层的弹性不够,有时无法充分满足高质量图像输出化的要求。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厚度根据弹性层的厚度适当决定。层叠(为管状体时是卷绕层叠)使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时,弹性层的厚度除以多孔质含氟树脂的层叠数目而得的值就大致是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厚度。
另外,采用管状体时,减小卷绕层叠的膜的厚度以减小上述厚度差的方法中,该膜的理想厚度根据所用调色剂的种类或粒径等而变化,例如较好为40μm以下,更好为20μm以下。
从提高与起模层的粘接性考虑,最好对用于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表面改性处理方法可采用与起模层同样的方法。
<基层>
本发明的弹性构件中的基层根据其用途适当选择即可,例如用于调色剂定影物的情况下,可例举适用于调色剂定影物的辊、带等作为旋转体使用的形状的基层。其尺寸根据使用调色剂定影物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等变化,例如外径为20~100mm左右,宽度(辊宽或带宽)为200~450mm左右。但是,兼作为中间转印带、或将其拉设到配置在调色剂定影物外部的热源时,有时需要更大的外径。
如果特别考虑到作为调色剂定影物时的低热容量化(耗电量的减少),则从热传动和热损失的角度考虑,在能够确保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基层的厚度越薄越好,例如较好为0.02~3mm左右。
基层的材料根据弹性构件的用途适当选择即可。例如,用于调色剂定影物时,只要是能够确保可承受调色剂定影所需的温度的耐热性和可承受调色剂定影时负荷的压力的耐压性的材料即可。具体来讲,可例举不锈钢、镍、铝、铁等金属类,玻璃纤维等无机类,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等。采用纤维状材料(玻璃纤维等)时,成形为交叉状制成基层即可。
从提高与弹性层的粘接性考虑,最好也对基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对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无特别限定,可采用各种公知的化学蚀刻或物理蚀刻等各种方法。可例举例如作为起模层用含氟树脂的表面改性处理方法的上述各种方法等。此外,最好也涂布可提高与用于弹性层的弹性体的粘接性的底涂剂等。
<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
作为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获得依次层叠起模层、弹性层和基层的结构的方法即可,无特别限定,对于弹性层与哪个层先层叠也没有限定。此外,对于各层间的固定(粘接)可以在各层的层叠时进行,也可以在所有的层层叠后一起进行。
本发明的弹性构件中,由于较好的是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热熔接的状态,所以最好采用可实现这种状态的方法。
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热熔接可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之前进行,也可在填充之后进行。
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弹性层的含氟树脂膜的热熔接在例如这些含氟树脂为PTFE时,在327℃(熔点)至380℃(开始热分解的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为PFA时,在302~310℃(熔点)至320~340℃(开始热分解的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热熔接在高温下实施,因此最好采用以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未填充弹性体的状态进行热熔接后,再在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由于弹性体不会发生热劣化,所以可进一步提高起模层和弹性层的接合强度,同时对于弹性体来讲,可采用具有能够承受弹性构件的用途所要求的温度(例如,作为调色剂定影物时,调色剂定影所必需的100~230℃左右的温度)的耐热性的材料,因此具备弹性体的选择余地较大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后进行上述热熔接的情况下,必须要防止弹性体的热劣化。此外,例如在设置了基层等其它的部件的状态下进行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弹性层的含氟树脂膜的热熔接的情况下,如果该基层等其它部件的耐热性低于含氟树脂,则还必须防止这些其它构件的热劣化。作为防止弹性体和上述其它构件的热劣化的方法,除了热熔接条件的低温化·短时化之外,还可采用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气氛下(无氧乃至极低氧气氛下)就热熔接的方法,或者仅对热熔接的部分进行局部加热的方法等。
作为在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的方法,可采用将用于形成弹性体的未交联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可流动的状态(液状等),含浸入细孔内进行填充,然后使其固化或交联的方法。为了使未交联的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为可流动的状态,可例举加热的方法或使它们溶解或分散于溶剂的方法。最好采用常温下为液状的橡胶(更好的是液状的硅橡胶)。使用未交联(未硫化)橡胶时,在填充到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后,必须使其发生交联(硫化),但使用热塑性弹性体时就无需进行交联。
作为将处于可流动状态的未交联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以下,称为“可流动的橡胶等”)填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的方法,可采用将多孔质含氟树脂膜浸入充满了可流动的橡胶等的浴中的方法,以及将可流动的橡胶等涂布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方法等。此外,附着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多余的可流动的橡胶等最好根据需要刮去。
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和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进行热熔接后,在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时,从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侧进行弹性体的填充。
构成弹性体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和基层层叠后在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的情况下,基层如果是实质上无空孔的层,则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侧填充弹性体。另一方面,基层具有从一面到另一面连通的空孔时(例如,为多孔质筛状、网状等时),可以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侧填充弹性体,也可以从基层侧填充弹性体。
另外,将构成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热熔接,再进行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和基层的层叠后,在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的情况下,如果基层是实质上无空孔的层,则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侧面侧进行填充。另一方面,如果基层具有从一面到另一面连通的空孔,则也可以从基层侧填充弹性体。
弹性层和基层的固定可例举利用弹性体的粘接力的方法、介以底涂剂的同时利用弹性体的粘接力的方法、使用粘接剂的方法等。对底涂剂和粘接剂无特别限定,可根据弹性构件所用的基层和弹性层的材料,从公知的试剂中选用可满足弹性构件的用途所要求的特性(耐热性等)的试剂即可。
另外,作为在构成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后与基层的层叠方法,例如制造带状的弹性构件时,弹性层形成为圆筒状、且采用比较柔软的带状基层的情况下,通过使基层柔和地变形,可容易地将基层插入圆筒状的弹性层的内侧而实现一体化,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制造,非常理想。
上述本发明的弹性构件可同时实现弹性层的薄层化和起模层-弹性层界面的接合强度的提高。因此,以使用了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调色剂定影物为构成要素的图像定影装置可高度抑制起模层的剥离,同时可高度实现耗电量的减少和图像的高质量输出化。
实施例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前后所述的技术要点的前提下实施的变化全部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实验1<起模层用PTFE膜的制造>
采用外径300mm、宽600mm、耐压延反作用力1MN(最大)的压延辊装置,在辊温70℃、线压8N/mm2、传送速度6m/分钟的条件下,对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日本ゴアテツクス株式会社制“ゴアテツクス”,单位面积重量4.4g/m2,空孔率90%,厚20μm,宽500mm)进行压缩,获得宽500mm、长500mm、空孔率5%、厚2.1μm的白浊色的压延膜。将该压延膜夹在2片聚酰亚胺膜(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ユ-ピレツクス20S”)之间,采用加压尺寸750mm×750mm、最大压力2MN的热压装置,以压板温度400℃、表面压力10N/mm2的条件进行5分钟的热压后,以保持表面压力的状态将压板温度用60分钟的时间慢慢地冷却至25℃,获得宽500mm、长500mm、空孔率0%、厚2μm的透明度高、表面光泽度良好的PTFE膜。
用电晕放电表面处理装置,以50W/m2·分钟的条件对上述PTFE膜的一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获得起模层用PTFE膜。
<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和起模层用PTFE膜的层叠>
将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日本ゴアテツクス株式会社制“ゴアテツクス”,单位面积重量6.6g/m2,空孔率85%,厚20μm)裁成440mm(宽)×213mm(径深)的尺寸。然后,按照膜宽度方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一致、且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不锈钢管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要求,在外径34mm、长520mm的不锈钢管上将该膜卷绕2周。
将起模层用PTFE膜裁成500mm(宽)×430mm(径深)的尺寸,以电晕放电处理面为内侧,按照膜宽度方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一致、且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不锈钢管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要求,在卷绕了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上述不锈钢管的该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上卷绕上述起模层用PTFE膜。起模层用PTFE膜的卷绕圈数为4周,使其卷绕方向与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卷绕方向相同,且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卷绕终止端与起模层用PTFE膜的卷绕起始端吻合。
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ツ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375℃、30分钟的条件对卷绕于不锈钢管的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和起模层用PTFE膜进行热熔接处理。然后,在卷绕起始和终止部分的附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平行地切断经过热熔接的膜,将膜从该管取下,以400mm的宽度切出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和起模层用PTFE膜层叠的部分,获得总厚度48μm(起模层厚8μm、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厚40μm)、宽400mm、径深107mm的层积膜。
<基层用金属管的准备>
准备内径22mm、两端部外径25.4mm、从一端开始36mm~329mm的部分的外径26.5mm、全长411.1mm的金属管(铝制)。在该金属管的外径为26.5mm处的表面刷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硅橡胶用底涂剂A”,使其风干。
<弹性层用弹性体的填充及基层的层叠>
将热熔接后的上述层积膜裁成宽329mm、径深83.3mm的尺寸。裁切时,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端部的切面与膜平面呈60度角。将裁切后的层积膜以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侧朝上置于平板之上,用橡胶刮刀在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面涂布1.5g液状的室温固化型硅橡胶(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E1031”,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为22),使其含浸入细孔内。剩余的硅橡胶用橡胶刮刀刮去。
以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侧为内侧,在上述金属管的外径26.5mm处快速地卷绕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细孔内含浸入硅橡胶的上述层积膜,使空气不会进入,而且将层积膜的端部互相吻合。然后,对于卷绕了层积膜的金属管,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ツ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70℃、120分钟的条件进行硅橡胶的交联及层积膜与金属管间的接合,获得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结构的辊状弹性构件。
图1中,10为弹性构件,11为起模层,12为弹性层,13为基层。图1(a)为弹性构件的截面图,(b)为上述层积膜(起模层和弹性层)端部的接合部分的放大图。图1(b)中,14为层积膜(起模层和弹性层)各端部的接合面。图1中,为了便于结构的理解,各层的厚度比例与实际制作时的有所不同(后述的图2~7也同样如此)。所得弹性构件的起模层厚度为8μm,弹性层厚度为40μm,起模层部分的外径为26.6mm,起模层部分的长度为329mm,全长为411.1mm。对该弹性构件进行下述评价。结果示于表1。
用上述弹性构件替换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彩色激光打印机“Docuprint-C2220”的定影部分的定影辊。使用该打印机,进行5万张的复印用纸的通纸试验,即在市售的彩色复印用纸(国誉株式会社制“KB-F259”,A4尺寸)的一面(印刷面)的5%面积部分连续印刷彩色文字图像图表。在该连续通纸试验中,对第1张、第1万张、第2万张、第3万张、第4万张、第5万张纸的一面的整面印刷单一的红色,评价输出状况、图像光泽度及调色剂定影物的表面状况。
图像光泽度采用以下方法评价。即,用便携式光泽度计(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IG-330”),对于输出的各张纸,测定其以60°的入射角入射光时的反射率,每张纸测定3次,求其平均值,以此值评价图像光泽度。该图像光泽度是将作为基准的镜面反射光束设为100%、用百分率表示以上述入射角对测定图像入射光时的镜面反射光束的值。一般,彩色照片等彩色图形图像等的调色剂的光泽度的不均匀程度较小,且该值越大光泽斑越少,可以高光泽度获得良好的图像。
此外,目视评价输出状况及调色剂定影物的表面状况。
表1

如表1所示,实验1的弹性构件从连续通纸试验开始时至结束时的输出状况、图像光泽度、调色剂定影物(弹性构件)表面状况都很稳定,情况良好,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而且起模层和弹性层间的接合也很好。另外,可实现弹性层的薄层化,而且即使使用硬度非常小的弹性体,也可确保良好的耐久性。
实验2<起模层用层积膜的制作>
将与实验1同样操作而获得的起模层用PTFE膜裁成500mm(宽)×430mm(径深)的尺寸,以电晕放电处理面为内侧,按照膜宽度方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一致、且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不锈钢管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要求,在外径34mm、长520mm的不锈钢管上卷绕4周上述裁成的起模层用PTFE膜。
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ソ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375℃、30分钟的条件对卷绕于不锈钢管的起模层用PTFE膜进行热熔接处理。然后,在卷绕起始和终止部分的附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平行地切断经过热熔接的膜,将膜从该管取下,获得厚8μm、宽500mm、径深107mm的层积膜(起模层用膜)。用株式会社润工社的含氟树脂表面处理剂“テトラH”对该层积膜的电晕放电处理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作为处理方法,采用了株式会社润工社发行的テトラH目录
记载的方法。具体来讲,用甲基乙基甲酮对蚀刻面进行脱脂洗涤后,使该蚀刻表面与铺展于容器中的テトラH接触5~10秒后,依次用甲醇和水对蚀刻表面进行洗涤,并风干。
<基层用金属管的准备>
准备内径22mm、两端部外径25.4mm、从一端开始36mm~329mm的部分的外径26.6mm、全长411.1mm的金属管(铝制)。在该金属管的外径为26.6mm处的表面刷涂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制的难粘接材料用底涂剂“PRX-3”,使其风干。
<起模层和基层的层叠>
将上述起模层用层积膜裁成宽329mm、径深83.3mm的尺寸。裁切时,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端部的切面与膜平面呈60度角。在上述金属管外径26.6mm处的表面(涂布了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制难粘接材料用粘接剂“PRX”的面),以表面改性处理面为内侧迅速卷绕裁切后的层积膜,使空气不会进入,而且将层积膜的端部互相吻合,获得具有图2所示的截面结构的辊状层积构件。
图2中,20为层积构件,21为起模层,23为基层。图2(a)为层积构件的截面图,(b)为上述层积膜(起模层)端部的接合部分的放大图。图2(b)中,24为层积膜(起模层)各端部的接合面。所得层积构件的起模层的厚度为8μm,外径为26.6mm,起模层部分的长度为329mm,全长为411.1mm。与实验1同样地对该层积构件进行评价,但由于无弹性层,所以送入的第1张复印用纸就卷附定影辊(层积构件),无法进行图像输出。
实验3<起模层用层积膜的制作>
与实验2同样操作,制得一面经过电晕放电处理及使用含氟树脂表面处理剂的表面改性处理的起模层用层积膜。
<基层用金属管的准备>
与实验1同样操作,在外径26.5mm处的表面涂布硅橡胶用底涂剂,使其风干,获得基层用金属管。
<弹性层的形成及基层的层叠>
准备外径32mm、内径26.6mm、长440mm、内壁面经过了镜面加工的不锈钢管和2个不锈钢制凸盖,该凸盖可以将上述基层用金属管在该不锈钢管的内侧呈同心圆地配置,且能够将该不锈钢管内部和基层用金属管的内部同时密封。在上述不锈钢管的轴向上各自距离两端部10mm附近的位置,分别设置1个从外表面至内表面贯通的外径3mm的孔。
在上述不锈钢管及2个不锈钢制凸盖的内壁面刷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硅橡胶用起模剂“KM722A”。
然后,在上述不锈钢管的内侧呈同心圆地配置上述基层用金属管,同时将上述不锈钢制凸盖嵌入该不锈钢管的两端,固定·密闭该不锈钢管和该基层用金属管(以下,将固定·密闭后的不锈钢管和基层用金属管称为“组合体”)。
按照使不锈钢管的轴向为竖直方向的要求配置上述组合体。然后,在上述组合体的不锈钢管内壁面和基层用金属管外壁面之间注入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为22的液状室温固化型硅橡胶(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E1031”)。用图3对硅橡胶的注入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上述组合体的截面图,30为组合体,31为不锈钢管,32为基层用金属管,33为不锈钢制凸盖,34a为组合体下部的贯通孔,34b为组合体上部的贯通孔,35为液状的硅橡胶。在基层用金属管32的外壁面涂布有硅橡胶用底涂剂(未图示)。用注射器以2g/分钟的速度,从设置于不锈钢管31的上述贯通孔中位于下部的贯通孔34a注入液状硅橡胶(图3中的下侧的箭头),持续注入,直至该硅橡胶从位于上部的贯通孔34b溢流(图3中的上侧的箭头)。
上述硅橡胶注入后,以保持上述组合体使不锈钢管的轴向为竖直方向的状态,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ツ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70℃、120分钟的条件进行该硅橡胶的交联(弹性层的形成)及其与基层的粘接。
然后,将设置有弹性层的基层用金属管从上述组合物体取出,除去附着于该金属管的外径26.5mm处以外的地方的交联硅橡胶,获得弹性层和基层的辊状层积体。图4所示为辊状层积体的截面图。40为辊状层积体,42为交联硅橡胶层(弹性层),43为基层(基层用金属管)。
<起模层的层叠>
将上述起模层用层积膜裁成宽329mm、径深83.5mm的尺寸。裁切时,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端部的切面与膜平面呈60度角。
在上述辊状层积体的弹性层表面刷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硅橡胶用底涂剂A”,使其风干。
然后,在弹性层表面(上述底涂剂的涂布面)涂布与弹性层所用同样的液状的室温固化型硅橡胶(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E1031”,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为22)。涂布使用刮刀进行,在实施涂布的同时通过在玻璃板上滚动辊状层积体而刮去多余的硅橡胶。
接着,以表面改性处理面为内侧,在辊状层积体的硅橡胶涂布面快速卷绕上述起模层用层积膜,使空气不进入,而且将该层积膜的端部相互吻合。然后,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ツ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70℃、120分钟的条件,进行涂布于弹性层表面的硅橡胶的交联(起模层和弹性层的粘接),获得图5所示的截面结构的辊状弹性构件。图5中,50为弹性构件,51为起模层,52为硅橡胶层(弹性层),53为基层。此外,图5(a)为弹性构件的截面图,(b)为上述层积膜(起模层)的接合部分的放大图。图5(b)中,54为层积膜(起模层)各端部的接合面。所得弹性构件的起模层的厚度为8μm,弹性层的厚度为40μm,外径为26.6mm,起模层部分的长度为329mm,全长为411.1mm。对该弹性构件进行与实验1同样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如表2所示,实验3的弹性构件的连续通纸试验开始时(第1张)的输出状况、图像光泽度、调色剂定影物表面状况都很好,但用于弹性层的弹性体的硬度小,弹性层的耐久性及弹性层和起模层的接合强度缺乏,在送入第1万张纸时已经出现不良情况。
实验4除了弹性层的形成及弹性层和起模层的粘接所用的液状的室温固化型硅橡胶改为东丽·ダウコ-ニング·シリコ一ン株式会社制“SE4410”(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87)以外,其它与实验3同样,获得辊状弹性构件。对该弹性构件进行与实验1同样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表3

如表3所示,实验4的弹性构件从连续通纸试验开始时至结束时的输出状况、图像光泽度、调色剂定影物(弹性构件)表面状况都很稳定,情况良好,但因为用于弹性层的弹性体的硬度非常大,所以其图像光泽度不如实验1的弹性构件,无法充分实现高质量图像输出化。
实验5<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和起模层用PTFE膜的层叠>
将双轴拉伸多孔质PTFE膜(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日本ゴアテツクス株式会社制“ゴアテツクス”,单位面积重量2.5g/m2,空孔率85%,厚10μm)裁成280mm(宽)×301mm(径深)的尺寸,按照膜宽度方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一致、且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不锈钢管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要求,在外径24mm、长300mm的不锈钢管上将该膜卷绕4周。
将与实验1同样获得的起模层用PTFE膜裁成300mm(宽)×430(径深)的尺寸,以电晕放电处理面为内侧,按照膜宽度方向与不锈钢管的轴向一致、且膜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于不锈钢管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要求,在卷绕了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上述不锈钢管的该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上卷绕上述膜。起模层用PTFE膜的卷绕圈数为4周,其卷绕方向与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卷绕方向相同,且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卷绕终止端与起模层用PTFE膜的卷绕起始端吻合。
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ツ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375℃、30分钟的条件对卷绕于不锈钢管的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和起模层用PTFE膜进行热熔接处理。然后,将经过热熔接的膜从不锈钢管取下,以240mm的宽度切出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和起模层用PTFE膜层叠的部分,获得总厚度48μm(起模层厚8μm、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厚40μm)、外径相当于24.1mm的圆筒状层积膜。
<基层用金属带的准备>
准备外径相当于24mm、厚度30μm、全长240mm的镍制金属带(株式会社デイムコ制)。在该金属带的外表面刷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硅橡胶用底涂剂A”,使其风干。
<弹性层用弹性体的填充及基层的层叠>
用橡胶刮刀在热熔接后的上述圆筒状层积膜的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面涂布1.5g液状的室温固化型硅橡胶(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E1031”,杜罗回跳式硬度计A硬度为22),使其含浸入多孔质PTFE膜的细孔内。剩余的硅橡胶用橡胶刮刀刮去。
在弹性层用多孔质PTFE膜的细孔内含浸了硅橡胶的上述圆筒状层积膜的内侧插入上述基层用金属带,进行层叠·固定并使空气不会进入。然后,用强制热风循环·换气方式的高温恒温器(エスペツク株式会社制“STPH-201”),以70℃、120分钟的条件进行该层积物的硅橡胶的交联及层积膜和金属带间的接合,获得具有图6所示的截面结构的带状弹性构件。
图6中,60为弹性构件,61为起模层,62为弹性层,63为基层。所得弹性构件的起模层的厚度为8μm,弹性层的厚度为40μm,总厚度为78μm,内径为24mm,全长(宽)为240mm。对该弹性构件进行下述评价。结果示于表4。
用上述弹性构件替换佳能株式会社制彩色激光打印机“LBP-2410”的定影部分的定影带。使用该打印机,在市售的彩色复印用纸(国誉株式会社制“KB-F259”,A4尺寸)的一面(印刷面)的整面印刷(5张)单一的红色,按照与实验1同样的方法,评价输出状况及图像光泽度。
实验6<起模层用层积膜的制作>
与实验2同样操作,制得一面经过电晕放电处理及使用含氟树脂表面处理剂的表面改性处理的起模层用层积膜。
<基层用金属带的准备>
在与实验5所用同样的镍制圆筒状金属带的外表面刷涂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制的难粘接材料用底涂剂“PRX-3”,使其风干。
<起模层和基层的层叠>
将上述起模层用层积膜裁成宽240mm、径深75mm的尺寸。裁切时,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端部的切面与膜平面呈60度角。在上述金属带的外表面(涂布了セメダイン株式会社制难粘接材料用粘接剂“PRX”的面),以表面改性处理面为内侧迅速卷绕裁切后的层积膜,使空气不会进入,并且将层积膜的端部互相吻合,获得具有图7所示的截面结构的带状层积构件。
图7中,70为层积构件,71为起模层,73为基层。所得层积构件的起模层的厚度为8μm,总厚度为38μm,内径为24mm,全长为240mm。对该层积构件进行与实验5同样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
表4

如表4所示,具有优选结构的实验5的弹性构件的图像输出状况良好,且图像光泽度优于无弹性层的实验6的层积构件,可实现高质量的图像输出化。另外,起模层和弹性层间的接合也很好。还可实现弹性层的薄层化,而且即使使用硬度非常小的弹性体,也可确保良好的耐久性。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作为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主要用途,可例举调色剂定影物。本发明的弹性构件可与以往的调色剂定影物(定影辊或定影带)同样地直接使用。此外,本发明的弹性构件的起模层表面的起模性非常好,同时由于存在弹性层,所以可确保合适的弹性。因此,通过替换用于对起模性有所要求的用途的以往的弹性构件,可发挥更有效的起模性和弹性。例如,适用于具有些许粘着性的产品或中间品(例如,用于粘糕、汉堡用的猪肉糜等食品用材料或建材等生产材料,精密仪器等相关的材料及零部件等)的制造流水线上运送该产品或中间品的传送带用带体等。
权利要求
1.弹性构件,它是构成层中包含起模层、弹性层及基层且起模性良好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起模层为含氟树脂膜,上述弹性层是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而形成的层,上述起模层位于最表层且与上述弹性层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通过热熔接进行粘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是聚四氟乙烯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聚四氟乙烯膜是多孔质聚四氟乙烯膜的固结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是多孔质聚四氟乙烯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弹性体为硅橡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起模层的厚度为1~30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层的厚度为10~1000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层是由金属或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层为带状或辊状。
11.调色剂定影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
12.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色剂定影物。
13.弹性构件的制造方法,它是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构成上述起模层的含氟树脂膜和构成上述弹性层的多孔质含氟树脂膜进行热熔接后,从多孔质含氟树脂膜侧在该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中填入液状的硅橡胶,然后使硅橡胶交联。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起模性良好的弹性构件的构成层中包含起模层、弹性层及基层。上述起模层为含氟树脂膜,上述弹性层是在多孔质含氟树脂膜的细孔内填充弹性体而形成的层,上述起模层位于最表层且与上述弹性层相接。利用该弹性构件,可实现优于以往的弹性层的薄膜化,同时弹性层和起模层的接合力有所提高,并可实现低耗电化和图像的高质量输出化。
文档编号F16C13/00GK1930530SQ20058000699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9日
发明者菊川裕康 申请人:日本戈尔-得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