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类型恒速万向节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5884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类型恒速万向节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类型恒速接头,所述固定类型恒速万向节可以用于包括电源引导装置的不同的引导装置以及驱动轴、螺旋轴和汽车以及不同的工业机器内的其它动力传输系统中。
背景技术
通常,多个万向节(Cardan joint;十字联轴器)已经用于汽车引导装置内。十字接头是非恒速接头,所述非恒速接头是这样的当工作角增加时,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旋转变化也增加。由于有必要通过组合多个万向节获得恒速属性,有个问题是,车辆设计的自由度受到削弱。
因此,如果固定类型恒速万向节用作引导装置的联轴器,在任何工作角度可以获得恒速属性,提供了增加车辆的设计自由度的优点。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在其球形内表面内具有多个弯曲轨道槽(track groove);内圈,所述内圈在其球形外表面内具有多个弯曲轨道槽;扭矩传送球,所述扭矩传送球在内圈和外圈的轨道槽之间并入;以及保持架(cage),用于保持扭矩传送球。
外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外圈轨道中心)相对外圈的球形内表面的曲率中心偏移,并且内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内环轨道中心)以向相对侧面相对内圈的球形外表面的曲率中心偏移相同的距离,由此,通过外圈和内圈的轨道槽所构成的球轨道是朝向外圈的开口侧扩展的楔形。
在此连接中,由于用于功能和处理的原因的请求,此类型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在外圈和内圈的轨道槽和球之间具有产生在其中的间隙。当内圈或者外圈在中间位置内用接头固定,另外一个被移动,这样的间隙显示为轴向间隙、径向间隙或者周向间隙。轨道间隙极大地影响了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周向游隙(转动间隙(backlash))。从加工公差以及可组装性的角度轨道间隙是不可避免的,导致较大的转动间隙,导致担心这样的旋转间隙损害了车辆的大体直传输的引导感觉或者导致不正常的声音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2003-130082提出了一种能够通过安装在接头内的预加载装置而闭合轨道间隙来消除或者抑制转动间隙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2003-130082中公开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具有朝向外圈的开口侧展开的楔形的球轨道,并且为了关闭通过轨道间隙产生的轴向间隙,所述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具有这样的布置其中用于轴向地施加弹性挤压力的挤压部设置在内圈侧上,同时用于容纳来自挤压部的挤压力的容纳部设置在保持架内。以及,挤压部和容纳部之间的弹性邻接朝向外圈的开口侧挤压内圈,这样在二者之间产生了轴向相对运动。相对运动关闭了通过球的轨道间隙,这样防止转动间隙。但是,根据通过内圈和保持架之间的球形间隙所限定的轴向间隙的设置以及根据通过轨道间隙所产生的轴向间隙,存在通过轨道间隙产生的轴向间隙不能完全关闭的情况,使得其难于防止转动间隙。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包括外部件,所述外部件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内径表面;内部件,所述内部件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径表面;球,所述球设置在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的轨道槽限定的楔形球轨道内;保持架,所述保持架设置在外部件的内径表面和内部件的外径表面之间,用于可旋转地保持所述球;以及预加载机构,其中用于轴向地施加弹性轴向挤压力的挤压部或者用于容纳来自挤压部的挤压力的容纳部设置在保持架内,另外一个设置在内部件内,所述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特征在于,包括其中接头采取工作角时的情况,所述内部件和所述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大于由于轨道间隙的缘故所导致的轴向间隙,以及所述内部件和所述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是轨道的径向间隙的2.5-6.5倍。
在该固定类型恒速接头中,包括其中接头采取工作角时的情况,如果内部件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小于由于轨道的径向间隙的缘故的轴向间隙,在轴向间隙可以完全关闭之前内部件和保持架相对彼此邻接;这样,关闭由于轨道的径向间隙的缘故导致的径向间隙存在限制。因此,有必要的是,包括其中接头采取工作角时的情况,内部件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大于由于轨道间隙的缘故所导致的轴向间隙。以及,为了让内部件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更加确定,内部件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必须是轨道的径向间隙的2.5-6.5倍。这保证了挤压部和容纳部之间的弹性邻接朝向外部件的开口侧挤压内部件,这样在二者之间产生轴向相对运动,这样轨道的旋转方向上的间隙可以通过球可靠地关闭。
此外,有利地,内部件的外径表面形成有导角部,所述导角部用作避免与保持架的内径表面干涉,或者保持架的内径表面可以被成形为非球形表面,所述非球形表面抑制与内部件的外径表面的干涉。当保持架荷内部件被相对移动时,这防止保持架荷内部件之间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预加载机构的挤压部和容纳部之间的弹性邻接朝向外部件的开口侧挤压内部件,这样在二者之间产生了轴向相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件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是轨道的径向间隙的2.5-6.5倍,由于轨道间隙产生的轴向间隙被完全关闭之前,内部件和保持架没有邻接,通过球可以可靠地关闭轨道间隙。这样,可以可靠地防止转动间隙的发生,使得其可以提供用作车辆的引导联轴器的高质量固定类型恒速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内球形表面;内圈,所述内圈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球形表面;楔形球轨道,每个通过外圈轨道槽和内圈轨道槽限定,所述外圈轨道槽和内圈轨道槽形成一对,并尺寸从接头的轴线的方向的一端至另外一端减小;扭矩传送球,在各球轨道内并入一个所述扭矩传送球;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具有用于保持扭矩传送球的兜孔(pocket),并介于外圈的内球形表面和内圈的外球形表面之间,其中外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和内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从接头的中心向相对侧偏离相同的距离,所述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特征在于保持架的兜孔的轴向中心位置从保持架的曲率中心向外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侧中心移动。
将保持架的兜孔的轴向中心位置相对保持架的内球形表面和外球形表面的中心移动到外圈开口侧(外环轨道中心侧)导致了在外圈最内部侧上的内圈和保持架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是其间的径向间隙与由于保持架兜孔的轴向中心位置的移动所导致的一定量的间隙相加。这样增加的间隙就可以避免内圈外球形表面和保持架内球形表面之间的干涉,所述干涉否则就会由于这样的事实的内圈的所述位移导致(所述位移位于外圈最内部侧上(内圈轨道中心侧))在无载荷状态内的手工十字操作中,保持架没有采取在1/2的工作角度处的角向位置。因此,就可以提供平稳操作、和即使在十字操作期间也没有被故障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
兜孔的轴向中心位置的移动量是这样的尺寸关系,所述尺寸关系使得在内圈和保持架之间获得通过预加载用于关闭轨道间隙所必须的间隙。特别优选地,兜孔的轴向中心位置的移动量是轨道槽的偏移量的1.0%至3.0%。所述尺寸关系可以在外圈最内部侧上内圈2和保持架之间获得较大的间隙,在十字操作的期间在内环和保持架之间可靠地避免干涉,这样提供了平滑的和稳定的操作性。如果所述移动量太小,内环和保持架在十字操作的过程中在外圈最内部侧上彼此干涉。反过来,如果所述移动量太大,内圈和保持架在轨道槽和扭矩传送球彼此接触之前无载荷操作期间彼此干涉。此外,如果球形表面间隙预先制造的太大,所加载的扭矩的扭转量变得较大,这种事实不是优选的。
优选地,保持架的兜孔的轴向尺寸和扭矩传送球的直径之间的差异在0-30μm的范围内。当正间隙设置对于降低抵抗值是优选的,太大的间隙使得抑制扭矩传送球的行为不可能。所述范围保证扭矩传送球的稳定旋转。


图1是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纵向剖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图1的接头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3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显示了内圈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4是显示了保持架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显示了保持架的修改的纵向剖视图。
图16是显示了现有技术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17是纵向剖视图,显示了图16的接头的十字操作的状态。
图18是图17中的双点划线围绕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9是图1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部分放大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20是对应图18的图19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21是引导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22是引导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

本发明实施例。此外,作为一种类型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球笼式(Rzeppa type;BJ)将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应用到无底切类型(undercut free type;UJ)。
如图1所示,固定类型恒速接头作为其主结构元件具有外圈1、内圈2、多个扭矩传送球3和保持架4。外圈1具有内球形表面1b,所述内球形表面1b形成有轴向延伸的轨道槽1a。内圈2具有外球形表面2b,所述外球形表面2b形成有轴向延伸轨道槽2a。通过将内圈2由诸如细齿花键(serration)或者花键(spline)的扭矩传送装置连接到轴5,内部件6通过内圈2和轴5构成。成对形成的外圈1的轨道槽1a和内圈2的轨道槽2a构成球轨道,每个球轨道具有并入其中的单个扭矩传送球3。保持架4设置在外圈1的内球形表面1b和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1b之间,并具有用于扭矩传送球3的轴向等间距兜孔4a。
轨道槽1a、2a每个的数目例如是6个,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可以分别是3或者8个;它们的数目不特别地受到限定。当在纵向剖面中观察时(图1),轨道槽1a、2a是圆弧状的。外圈1的轨道槽1a的曲率中心O1(外圈轨道中心)相对外圈1的内球形表面的曲率中心O偏移,内圈2的轨道槽2a的曲率中心O2(内圈轨道中心)轴向地相对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曲率中心O通过向相对侧偏移相同的距离。因此,通过一对轨道槽1a、2a构成的球轨道是从外图1的开口侧朝向最内部侧的外圈1的开口侧减小的楔形。
外圈1的内球形表面1b的曲率中心和保持架4的外球形表面4b的曲率中心与接头中心O重合。此外,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曲率中心和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的曲率中心也与接头中心O重合。因此,外圈轨道中心O1的偏移量是从接头中心O到外圈轨道中心O1的距离,而内圈轨道中心O2的偏移量是从接头中心O到内圈轨道中心O2的距离;这样,两个距离是相同的。此外,尽管保持架4的外球形表面4b和内球形表面4c的曲率中心被显示与接头中心O重合,这些曲率中心如同轨道中心O1和O2那样,从接头中心O相对地偏移相同的距离。
使用此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当外圈1和内圈2每个采取工作角时,扭矩传送球3总是保持在任何工作角度的半分面(bisection plane)内,这样获得了接头的恒速属性。
挤压部件10安装在轴5的轴端处。所示的示例中的挤压部件包括作为挤压部11的球、作为弹性部件12的压缩弹簧和用于组装挤压部11和弹性部件12的保持架13。弹性部件12通过挤压部11作用弹性力。如果挤压部11在其与容纳部15接触处是球形的,其剩余部分的形状是可选的。保持架13通过例如挤压配合或者粘合剂的适当手段固定到与内接头部件2通过细齿花键形联轴器(serration coupling)一体形成的轴5的前端。
容纳部件14连接到保持架4的外圈最内部侧的端部。用于在保持架4的外圈最内部侧上覆盖端部开口的盖形式的该容纳部件14由形成为部分球形表面的球形表面14a以及围绕球形表面14a的外周环形形成的连接部14b构成。球形表面14a的内表面(与轴5相对的表面)是凹表面的形式,并且此凹表面用作容纳来自挤压部11的挤压力的容纳部15。连接部14b通过例如挤压配合或者焊接的适当装置固定到保持架4的端部。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挤压部11设置在内圈侧上,容纳部15设置在保持架侧。但是,反过来,也可以提供这样的结构其中挤压部设置在保持架侧上,容纳部设置在内圈侧上。
在上述的布置中,当内圈2配合在轴5上,两个通过制动环16等定位,挤压部件10的挤压部11和容纳部件14的容纳部15彼此邻接,由此挤压弹性部件12。这导致了内部件6(轴5和内圈2)挤压到外圈1的开口侧,这样在二者之间发生轴向相对运动。当从扭矩传送球3看时,这意味着后者被推到球轨道的减小侧。因此,此相对运动关闭了轨道间隙,消除了转动间隙。此处,弹性部件12、挤压部件11和容纳部15构成预加载机构。
在此连接中,在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内,除了所述轨道间隙之外,出于处理和功能上的原因,在保持架4的外球形表面4b和外圈1的内球形表面1b之间以及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和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之间具有微小的球形表面间隙。对于由于球形表面间隙导致的这些轴向间隙,如果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和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之间的轴向间隙由于轨道间隙小于轴向间隙,那么由于轨道间隙所导致的轴向间隙变得完全关闭之前,内圈2和保持架4彼此邻接;这样,由于保持架4相对内圈2的轴向可移动范围被减小,由于轨道间隙所导致的轴向间隙不能被完全关闭,显示了对此有限制。因此,包括其中接头采取工作角度的情况,保持架4和内圈2之间的轴向间隙必须大于由于轨道间隙所导致的轴向间隙。
因此,为了让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轴向游隙更加确定,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轴向间隙必须设置为由于轨道间隙所导致的径向间隙的2.5-6.5倍。此放大,即,从2.5-6.5倍的范围是从接头中心O至外圈轨道中心O1以及内圈轨道中心O2的轴向距离(轨道偏移量)和轨道OCD求得。此处,轨道PCD指的是外圈1和内圈2的轨道槽中心直径。
如果相对于由于所述轨道间隙导致的径向间隙,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轴向间隙的放大小于2.5倍,就变得难于获得传输与外圈1和内圈2的轨道槽1a、2a相关的扭矩所必须的深度。反过来,如果其大于6.5倍,当在恒速接头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采取工作角时,这引起弯曲的可操作性的下降。因此,有利地,内圈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被设置为由于轨道间隙所导致的径向间隙的2.5倍-6.5倍。
此外,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形成有用于与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避免干涉的导角部。此外,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被成形为非球形表面,所述非球形表面抑制与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的干涉。这保证了内圈2相对保持架4的平滑运动,由于预加载保证了内圈2的运动量,这样使得其可以更为可靠地关闭轨道间隙。
对于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上形成导角部的模式,可以想到如图2-7中所示的不同形式。图2显示了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端部边缘形成有锥形导角部m的情况,所述端部边缘位于外圈开口侧上(显示了传统的形状的图示中的虚线部分),图3-7显示了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端部边缘形成有导角部的情况,如在m2-m6处,所述端部边缘形成在外圈开口侧上(显示了传统的形状的图示中的虚线部分),包括具有如在O3-O7处的曲率中心的弯曲表面,所述曲率中心从接头中心O轴向地或者径向地偏移。图2的锥形的导角部m1从内圈2的端部表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α。图3-7的导角部m2-m6从曲率中心O3-O7形成具有半径R2-R6的凸面,所述凸面从接头中心O轴向地或者径向地偏移(在图6中,包括从接头中心O的倾斜角度β方向)。
尽管图2-7显示了形成在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端部边缘上的导角部m1-m6,所述端部边缘形成在外圈开口侧上,但是,如图8-13所示,也可以在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端部边缘上形成导角部m1’-m6’,所述端部边缘位于外圈最内部侧上。图8显示了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位于外圈最内部侧上的端部边缘形成有锥形导角部m1’的情况。图9-13显示了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的位于外圈最内部侧上的端部边缘形成有如在m2’-m6’处的导角部的情况,包括具有如在O3-O7’处的曲率中心的弯曲表面,所述曲率中心从接头中心O轴向地或者径向地偏移。图8的锥形导角部m1’从内圈2的端部表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α。图9-13的导角部m2’-m6’形成从曲率中心O3’-O7’具有半径R2’-R6’的凸面,所述曲率中心O3’-O7’从接头中心O轴向地或者径向地偏移(在图12内,包括从接头中心O的倾斜角度β的方向)。
对于将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形成为抑制与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干涉的非球形表面的模式,可以想到如图14、15中所示的。图14显示了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的接头中心O部分形成有扁平部p的情况,所述扁平部p的相对侧是具有从接头中心O轴向地或者径向地偏移的曲率中心O8和O9的半径R’的凹面的形式,图15显示了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是具有从接头中心O径向地偏移的曲率中心O10的半径R”的凹面的形式。
在内圈的外球形表面2b的形状内,图2-7的不同的形式与图8-13的不同形式组合,由此挤压部11和容纳部15之间的弹性邻接朝向外圈1的开口侧挤压内圈2,这样在二者之间产生轴向相对运动。这样,即使当接头采取工作角度时,对于内圈2就可以轴向移动直到轨道间隙完全关闭,保持架4和内圈2之间没有干涉。因此,轨道间隙被可靠地关闭,并且在十字操作期间,出于结构上的原因,扭矩传送球3不能稳定地控制保持架4至θ/2度(deg)的位置,结果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和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之间的干涉可以可靠地避免,即使内圈2被推到外圈1的最内部侧(内圈轨道中心O2侧)。
此外,为了获得恒速接头的产品性能,有利地,轨道的径向间隙是轨道PCD的从0至1.5%,外圈1和保持架4之间的径向间隙是轨道PCD的从0至1.7%。如果这些间隙的百分比增加,轨道的径向间隙增加,出于游隙消除闭合的目的,需要内圈和保持架4之间的轴向间隙也增加。在接头用高扭矩转动的情况下,由于球轨道的形状,内圈2朝向外圈1的最内部移动。如果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轴向间隙较大,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和容纳部件14的部分球形表面14a在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和保持架的内球形表面4c彼此邻接之前相互干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容纳部件14和保持架4之间的固定位置被安置在外圈1的最内部或者容纳部件14的连接部14b直径增加,容纳部件14的部分球形表面14a的内表面凹部被放大。这使得可以避免诸如由于容纳部件14的连接部14b和保持架4之间的固定部内的保持架4的厚度的减小所导致的强度降低、以及由于为了补偿上述保持架壁厚减小、伴随保持架外球形表面4b和外圈内球形表面1b的直径的增加外圈轨道槽1a的槽深度的减小所导致的寿命的降低的缺陷。
此外,为了获得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形状,有利地,轨道PCD与扭矩传送球的比率是从1.5至4.0。如果此比率小于1.5,那么内圈2的强度降低,反过来,如果其大于4.0,有个缺点是不仅保持架4的强度降低,而且外圈1的外径增加。
公开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2003-130082中的用于引导目的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具有安装在其中的预加载装置,由此消除了形成在旋转的方向上产生游隙的主要因素的轨道间隙,这样缓解了可引导性的下降以及不正常的声音的产生。但是,参照图1,在扭矩没有在轴的旋转方向上施加的情况下,出于结构上的原因,内圈2和保持架4被推出到外圈1的开口侧(外圈轨道中心O1侧)。保持架4被轴向地移动到外圈1的内球形表面1b和保持架4的外球形表面4b彼此邻接的位置,同时内圈2轴向地移动到轨道间隙消失的位置。此时,如果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轴向间隙不大于内圈2由于轨道间隙的缘故轴向移动的量时,不能使得游隙消除关闭有效。另一方面,在轴5的旋转方向上施加较大扭矩的情况下,内圈2轴向移动到外圈最内部侧上的保持架内球形表面4c和内圈外球形表面2b彼此邻接的位置,外圈1的开口侧(外圈轨道中心O1侧)上的外圈内球形表面1b和保持架外球形表面4b相对彼此保持邻接,如在通常的BJ内。这样,不管扭矩载荷是否存在,不同的结构部分的位置关系在旋转操作的过程中得以稳定化,这样即使当采用工作角度θ时,扭矩传送球3控制保持架4至θ/2度位置,从而提供了稳定的旋转可操作性。
与此相对比,与旋转操作不同,如图17中所示,无载荷状态的十字操作(其中轴5在工作角度的方向上弯曲,外圈1固定在位)使得这样出于结构的原因,扭矩传送球3不能稳定地将保持架4控制到θ/2度位置,即使轴5被弯曲θ度,结果内圈2推入到外圈1的最内部侧(内圈轨道中心O2侧)。由此,如图18所示,内圈2的外球形表面2b和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c彼此干涉,在十字操作的过程中,所述干涉显示为拉住(hitch)。在用于引导装置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中,在倾斜引导中的向上倾斜(tilt-up)和向下倾斜(tilt-down)的操作中不能平稳地执行,导致在特定的环境下不能操作性。
如图16所示,传统上,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b和外球形表面4c的中心和兜孔4a的位置被设置为扭矩传送球3的直径d的一半(d/2)以保证保持架4的内球形表面4b和外球形表面4c的中心位置以及扭矩传送球3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重合,只要即使在高工作角上兜孔壁4a和扭矩传送球3之间存在接触。出于此原因,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径向间隙是(球形表面间隙)/2。另一方面,如图19中的符号Δc所示,将保持架4的兜孔4a的位置相对内球形表面4b和外球形表面4c的中心(从端部表面的距离C0位置)移动到外圈开口侧(外圈轨道中心O1侧)导致外圈最内部侧上的内圈2和保持架4之间的间隙增加对应径向间隙的量和保持架4的兜孔位置的移动量。这通过图19中的间隙ΔIC-i和图16中的间隙ΔIC之间的差异指示。图20是对应图18的视图,显示了现有技术。如两个附图之间的比较清楚可见,尽管在图18的情况下,内圈外球形表面2b和保持架内球形表面4c在外圈最内部侧上彼此邻接,在图20的情况下,二者、2b和4c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在十字操作的过程中故障以及由此锁定的不方便被消除。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适于转动间隙必须被抑制的应用中,如在用于汽车的引导联轴器中。图21、22显示了引导装置的示例。此引导装置将引导轮21的旋转通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引导轴22的驾驶杆传送到引导齿轮23,由此将其转换为转向横拉杆(tie rod)24的往复。出于与车上空间等的平衡的原因,在引导轴22不能以直线设置的情况下,一个或者多个万向节25设置在引导轴22之间,由此保证,正确的旋转被传送到引导齿轮23,即使在其中引导轴22被弯曲的状态中。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可以用于此万向节25内。图22中的符号α指示接头的弯曲角度。可以设置弯曲角度α超过30度的较大角度。此外,引导装置可以是适于通过电动机传递辅助力的电动功率引导装置(EPS)或者液压类型功率引导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包括外部件,所述外部件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内径表面;内部件,所述内部件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径表面;球,所述球设置在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的轨道槽限定的楔形球轨道内;保持架,所述保持架设置在外部件的内径表面和内部件的外径表面之间,用于可旋转地保持所述球;以及预加载机构,其中用于施加弹性轴向挤压力的挤压部或者用于从挤压部接收挤压力的接收部设置在保持架内,另外一个设置在内部件内,所述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件和所述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大于由于轨道间隙所导致的轴向间隙,并是轨道间隙的2.5-6.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中所述内部件的外径表面形成有避免与保持架的内径表面干涉的导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中所述保持架的内径表面被成形为抑制与内部件的外径表面干涉的非球形表面。
4.一种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内球形表面;内圈,所述内圈具有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球形表面;楔形球轨道,每个楔形球轨道都通过成对的外圈轨道槽和内圈轨道槽限定,并且每个楔形球轨道的尺寸都从接头的轴线的方向的一端至另外一端减小;扭矩传送球,在每个球轨道内装入一个所述扭矩传送球;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具有用于保持扭矩传送球的兜孔,并介于外圈的内球形表面和内圈的外球形表面之间,其中外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和内圈的轨道槽的曲率中心从接头的中心向相对侧偏移相同的距离,所述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的特征在于保持架的兜孔的轴向位置从保持架的曲率中心偏移到外圈的轨道槽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特征在于保持架的兜孔的轴向位置的偏移量是轨道槽的偏移量的1.0%至3.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特征在于预加载机构安装在内圈和保持架之间,以提供关闭轨道间隙的结构,并且其中在无载荷状态下在保持架的内球形表面和内圈的外球形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特征在于保持架的兜孔的轴向尺寸和扭矩传送球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在0至30μ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中所述内部件的外径表面形成有避免与保持架的内径表面干涉的导角部。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中所述保持架的内径表面被成形为抑制与内部件的外径表面干涉的非球形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类型恒速接头,其中所述固定类型恒速接头用于车辆转向引导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固定类型恒速万向节,具有外圈(1)、内圈(2)、扭矩传送球(3)和保持架(4),用于让弹性挤压力沿轴向方向作用的挤压部(10)或者用于容纳来自挤压部的挤压力的容纳部(14)设置在保持架(4)处,另外一个设置在内圈处。在接头中,内圈和保持架之间的轴向间隙设置大于轨道之间的径向间隙所导致的轴向间隙,以及轴向间隙也设置为径向间隙的2.5-6.5倍。此外,用于容纳扭矩传送球的保持架的兜孔(4a)的轴向位置被移动比保持架的曲率中心(O)更靠近外圈的轨道槽(1a)的中心(O
文档编号F16D3/20GK1864013SQ20048002876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日
发明者山崎健太, 石岛实 申请人:Ntn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