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变速箱选档杆装置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能根据需要选择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换档开关控制装置被设计,能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完成一可靠的向上换档操作,即所谓的“+”换档操作,和一可靠的向下换档操作,即所谓的“-”换档操作,并能减少部件的数量,于是能很好地简化结构。
近来,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箱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设计为允许驾驶员在驾驶时根据驾驶条件和/或个人的爱好按照需要选择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该变速箱已被建议特别是装在各种价昂的豪华车辆上。
与普通的有固定的自动换档模式或固定的手动换档模式的变速箱不同,这种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箱允许驾驶员驾驶车辆时根据驾驶条件和/或个人的爱好按照需要选择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的同时,能充分地享受驾驶的感觉。
这种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箱有一选档杆单元,允许驾驶员进行所需的换档操作。普通的用于这种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结构显示于图7,8和9中。如图中所示,普通的选档杆单元有一选档杆100,其设置在主架111内,用于在一有自动换档模式和一手动换档模式的换档模板110中选择一所需的模式或所需的范围。一电缆支架(cable bracket)113与一围绕选档杆100位置上的换档电缆(未示)连接。当选择了自动换档模式时,上述电缆支架113被与选档杆100相关地操作,于是,启动一换档手动阀(未示)。
选档杆100有两个连接突起114,而电缆支架113在对应于连接突起114的位置有一连接杆115。所以,在自动换档模式期间,选档杆100通过两个连接突起114,114’与连接杆115的接合而与电缆支架113相关地操作。
普通的选档杆单元有一如图9所示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如附图中所示,普通的用于选档杆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包括一手动模式的选择开关103,一向上换档开关101,一向下换档开关102,和一开关启动单元,其位于主架111的顶壁上。当选档杆100选择了手动换档模式时,向上换档开关101和向下换档开关102用于进行向上和向下换档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向上换档开关101位于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前部,而向下换档开关102位于控制装置的后部。另外,手动模式选择开关103位于向上换档开关101和向下换档开关102之间。
两个换档开关启动件104和105位于与向上换档开关101和向下换档开关102对应的位置,在两个换档开关启动件104和105之间形成一间隙。当选档杆100选择了手动换档模式时,杆100插入两个换档开关启动件104和105之间形成的间隙,同时推动和接通手动模式选择开关103。
在两个换档开关启动件104和105的每一个中,一触杆108设置在外壳106中,同时在其后端通常由一回位弹簧107偏压,于是,通常使选档杆100定位于中立位置。
所以,当选档杆100移动以进行一所需的换档操作时,两个换档开关启动件104和105的触杆108启动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101和102,于是,允许开关101和102发出向上和向下换档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选档杆100的侧表面连续地操作手动换档模式选择开关103,使其保持在启动状态。
然而,这种普通的用于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它很难在触杆108和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101,102之间保持精确的启动间隙。另外,触杆108的操作方向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101,102的操作方向不同。所以,换档开关控制装置不能可靠地完成所需的操作。
另外,触杆是难于制造的,并且其是价昂的。普通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另一个问题是其结构复杂,并不能容易地设置在有限的空间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其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能根据需要选择地进行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其被设计为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能可靠地完成向上换档开关,即所谓的“+”换档操作,和向下换档操作,即所谓的“-”换档操作,并且其能减少部件的数量,于是,能很好地简化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包括一通过一铰接轴设置底盘的一主支架中的选档杆,用于在自动换档模式期间在换档型板中选择所需的排档,和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进行向上和向下换档操作,所述换档型板有一自动换档模式型板(pattern)和一手动换档模式型板,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所述选档杆接通或关闭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从而执行向上或向下换档操作;一转动板安装在所述铰接轴上,位于所述选档杆一侧,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同时相互间隔一预定间隙,一突起设置在转动板中间部分,同时向选档杆延伸;一拨杆设置在所述选档杆顶部,从而在手动换档模式型板的M档,使拨杆定位于所述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之间,所述拨杆用于接通或关闭所述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一突起导板设置在所述选档杆上的拨杆下方,位于与所述转动板的突起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突起导板的一端形成一斜面,当选档杆从自动换档模式的D档移动到M档时,其用于防止所述向上换档开关与拨杆发生不希望的接触,于是,允许所述突起向外推动转动板,从而使拨杆定位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之间的间隙中;一转动板返回装置用于对所述转动板施加一弹性返回力,所述转动板返回装置安装在所述转动板的铰接轴上,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外侧。
在上述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中,所述手动换档模式型板的M档包括一用于启动所述向上换档开关的加(+)档,和一用于启动所述向下换档开关的减(-)档。
在一最佳实施例中,所述拨杆包括一水平部分有一预定长度,从而当选档杆从D档移动到M档时,其不会与所述向上换档开关发生不希望的接触,一垂直部分从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向下延伸一预定长度,从而选择地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接触,从而接通或关闭所述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
所述突起导板包括形成于所述突起导板端部的斜面,当选档杆从D档向M档移动时,所述斜面与转动板的突起配合操作,于是,防止了向上换档开关与拨杆发生不希望的接触;当选档杆在M档进行一向上和向下换档操作时,一平面部分直线地引导所述突起的移动。
在另一方面,所述转动板返回装置包括一安装在转动板铰接轴上的支架,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外侧;一位于所述转动板和支架之间的回位弹簧。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的换档模板,其能根据需要选择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箱的用于选档杆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在自动换档模式(D档)的操作图;图4是图3中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在手动换档模式(M档)的操作图;图6是图5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普通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换档模板图,其能根据需要选择地进行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图8是普通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结构透视图;图9是普通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1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换档模板,其能根据需要选择一自动换档模式或一手动换档模式。图2是根据本发明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透视图。如图中所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单元有一自动换档模式型板1,其包括一组档位,即以直线布置的P,R,N和D档(stage),和一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其包括一M档。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布置在自动换档模式型板1之后。
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的M档有一用于启动一向上换档开关5的加(+)档,和一用于启动向下换档开关7的减(-)档。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有一选档杆9,其安装在一铰接轴11上,从而能根据所选择的换档模式在自动换档模式型板1和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之间移动。上述的选档杆9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接通或关闭向上或向下换档开关5或7,于是,进行向上或向下换档操作。
一转动板13安装在铰接轴11上,位于选档杆9的一侧。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和7位于选档杆9的顶部,同时相互间隔一预定的间隙。
在转动板13的中间部分一侧形成一突起17,其朝向选档杆9。
一拨杆19设置在选档杆9的顶部,从而在自动换档模式型板3的M档时,使拨杆19定位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和7之间。于是,根据选档杆9的向上或向下换档操作,拨杆19接通或关闭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或7。
上述的拨杆19包括一水平部分21和一垂直部分23。水平部分21有一预定长度,从而当选档杆9从D档移动到M档时,部分21不会与向上换档开关5发生不希望的接触。垂直部分23从水平部分21向下延伸一预定长度,从而能有选择地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和7接触,从而接通或关闭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和7。
一突起导板25设置在选档杆9上的拨杆19下方,处于与转动板13的突起17对应的位置。在突起导板25的一端形成有一斜面27。当选档杆9从D档向M档移动时,斜面27防止向上换档开关5与拨杆19发生不希望有的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突起17向外推动转动板13,于是,允许拨杆19位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和7之间的间隙中。
突起导板25也有一平的引导表面29,当在M档的选档杆9进行向上或向下换档操作时,其直线地引导突起17的移动。
当选档杆9从M档移动到D档时,为了对转动板13施加一个弹性的返回力,提供了一回位装置。在最佳实施例中,回位装置包括一支架31,其安装在铰接轴11上的转动板13的外侧,其为一定位于转动板13和支架31之间的回位弹簧33。
下面参照图3,4,5和6描述本发明的上述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操作。
在图3中,选档杆9位于自动换档模式型板1的D档上,同时,转动板13位于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的M档。另外,转动板13的突起17位于选档杆9的突起导板25斜面27上,如图4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选档杆9的转动方向,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5和7位于拨杆19垂直部分23的内侧。另外,转动板13由回位弹簧33弹性地支承。
当选档杆9从自动换档模式型板1的D档移动到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的M档时,如图5和6所示,转动板13的突起17被选档杆9的突起导板25上的斜面27向外推。所以,转动板13被向外推动,并且,选档杆9能从自动换档模式型板1的D档移动到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的M档,而不会使拨杆19与向上换档开关5发生不希望有的接触。
于是,选档杆9能完全移动至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的M档,从而选择了手动换档模式型板3。当在上述状态的选档杆9向前移动时,杆9接通了向上换档开关5的启动钮,于是,进行所希望的向上换档操作。另一方面,当选档杆9向后移动时,杆9接通了向下换档开关7的启动钮,于是,进行所希望的向下换档操作。
另外,从M档向D档模式变换的换档模式变换操作是通过反向进行上述的从D档向M档的模式变换操作而完成的。所以,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前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能根据需要选择地执行自动换档模式或手动换档模式。在换档开关控制装置中,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的启动钮的启动方向与实际启动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的选档杆的拨杆的方向相同,于是,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能实现换档开关控制装置的操作可靠性。本发明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也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于是,很好地简化了结构。于是,能以低的制造成本容易地制造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并能容易地设置在有限的区域中。
本发明有许多变形,都在本发明精神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选档杆单元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包括一通过一铰接轴设置在底盘的一主支架中的选档杆,用于在自动换档模式期间在换档型板中选择所需的排档,和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进行向上和向下换档操作,所述换档型板有一自动换档模式型板和一手动换档模式型板,在手动换档模式期间,所述选档杆接通或关闭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从而执行向上或向下换档操作;一转动板安装在所述铰接轴上,位于所述选档杆一侧,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同时相互间隔一预定间隙,一突起设置在转动板中间部分,同时向选档杆延伸;一拨杆设置在所述选档杆顶部,从而在手动换档模式型板的M档,使拨杆定位于所述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之间,所述拨杆用于接通或关闭所述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一突起导板设置在所述选档杆上的拨杆下方,位于与所述转动板的突起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突起导板的一端形成一斜面,当选档杆从自动换档模式的D档移动到M档时,其用于防止所述向上换档开关与拨杆发生不希望的接触,于是,允许所述突起向外推动转动板,从而使拨杆定位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之间的间隙中;一转动板返回装置用于对所述转动板施加一弹性返回力,所述转动板返回装置安装在所述转动板的铰接轴上,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换档模式型板包括直线排列的P,R,N和D档。
3.如权利要求1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换档模式型板的M档布置在所述自动换档模式型板的后部。
4.如权利要求3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换档模式型板的M档包括一用于启动所述向上换档开关的加(+)档,和一用于启动所述向下换档开关的减(-)档。
5.如权利要求1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包括一水平部分有一预定长度,从而当选档杆从D档移动到M档时,其不会与所述向上换档开关发生不希望的接触,一垂直部分从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向下延伸一预定长度,从而选择地与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接触,从而接通或关闭所述向上和向下换档开关。
6.如权利要求1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导板包括形成于所述突起导板端部的斜面,当选档杆从D档向M档移动时,所述斜面与转动板的突起配合操作,于是,防止了向上换档开关与拨杆发生不希望的接触;当选档杆在M档进行一向上或向下换档操作时,一平的引导表面直线地引导所述突起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1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返回装置包括一安装在转动板铰接轴上的支架,位于所述转动板的外侧;一位于所述转动板和支架之间的回位弹簧。
全文摘要
自动变速箱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选档杆在自动换档期间选择所需排档,在手动换档期间进行上下换档,换档型板有自动和手动换档型板,在手动模式期间,选档杆开闭上下换档开关;转动板安装在铰接轴上,换档开关设在转动板顶部,一突起在转动板中间向选档杆延伸;拨杆设在选档杆顶部,在M档拨杆位于换档开关之间;突起导板一端形成斜面,当选档杆从D档移动到M档时,防止向上换档开关与拨杆接触,突起推动转动板使拨杆位于换档开关间隙中;返回装置对转动板施加返回力。
文档编号F16H59/02GK1341522SQ0013640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李相周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